《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713217.6 (22)申请日 2017.06.19 (73)专利权人 丹凤县凯农魔芋精粉有限公司 地址 726200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 镇雷家洞村李家湾组 (72)发明人 李书姓 (51)Int.Cl. A01G 9/02(2006.01) A01C 23/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 袋, 包括亚麻袋, 所述亚麻袋的顶端设有袋口, 所 述亚麻袋的中心处设有药物袋,。
2、 所述亚麻袋的正 面底端设有金属档网, 所述袋口的右侧上下两端 均设有边袋, 所述亚麻袋的内部中心处安装有横 管, 所述横管的底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排液 竖管、 第二排液竖管、 第三排液竖管和第四排液 竖管。 该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通过左硬塑圈、 边 袋和横管的配合, 避免袋口束紧时造成魔芋幼苗 损坏而坏死, 提高了流入时的均匀度, 金属档网 有效排除内部多余水分, 保证了亚麻袋内部一定 纯水量的同时避免了内部液体过多造成魔芋根 部烂掉, 保证了栽培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6821426 U 2018.01.02 CN 206821426 U 1.一种魔芋栽。
3、培防病营养袋, 包括亚麻袋(2), 所述亚麻袋(2)的顶端设有袋口(1), 其 特征在于: 所述亚麻袋(2)的中心处设有药物袋(3), 所述药物袋(3)的正面设有第二注入嘴 (6), 所述亚麻袋(2)的正面底端设有金属档网(7), 所述袋口(1)的右侧上下两端均设有边 袋(10), 所述边袋(10)的内壁设有卡凸条(15), 所述亚麻袋(2)的左侧顶端设有软胶管 (14), 所述软胶管(14)的内部设有卡槽(13), 所述卡凸条(15)与卡槽(13)相配合, 所述袋口 (1)的内壁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设有左硬塑圈(9)和右硬塑圈(11), 所述亚麻袋(2)的内部 中心处安装有横管(16), 所述。
4、横管(16)的顶端设有第一注入嘴(4), 所述第一注入嘴(4)贯 穿亚麻袋(2), 所述横管(16)的底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排液竖管(19)、 第二排液竖管 (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液竖管 (19)、 第二排液竖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的正面设有挡圈(17), 所 述挡圈(17)的外侧设有脚板(24), 所述脚板(24)通过粘合胶层(23)与亚麻袋(2)相粘合, 所 述挡圈(17)的内侧设有支杆(25), 所述支杆(25)的内侧安装有弧形板(26), 所。
5、述弧形板 (26)与第一排液竖管(19)、 第二排液竖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相 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液竖管 (19)、 第二排液竖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的底端均安装有金属网 罩(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硬塑圈(9)的 上下两端均设有卡夹(8), 所述卡夹(8)的内侧设有凸起(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亚麻袋(2)的底 端设有底塑胶圈(5)。 权 利 要 求 书。
6、 1/1 页 2 CN 206821426 U 2 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魔芋栽培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栽培魔芋了, 食用历史也相当悠久, 魔芋也被联合国 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 然而魔芋的种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其发芽生长期 间很容易受到外来病菌的干扰, 造成发芽率低, 易染病, 易枯死的现象, 特别是白绢病和软 腐病等病菌感染造成的疾病, 造成魔芋大量减产和营养成分下跌, 在现有的魔芋栽培袋中, 例如申请号为201620492250.6的实用新型专利, 包括袋口、 束带、 。
7、药物带、 注射口、 防涝窗、 袋底、 降解海绵、 营养管道、 施肥漏斗、 输液管接头、 输液管道和针筒, 该专利虽然环保效果 较佳, 但在实际使用时, 袋口束紧时极易造成魔芋幼苗径部断裂, 造成魔芋幼苗坏死, 且内 部的培养液输送效果差, 不均匀, 影响了栽培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包括 亚麻袋, 所述亚麻袋的顶端设有袋口, 所述亚麻袋的中心处设有药物袋, 所述药物袋的正面 设有第二注入嘴, 所述亚麻袋的正面底端设有金。
8、属档网, 所述袋口的右侧上下两端均设有 边袋, 所述边袋的内壁设有卡凸条, 所述亚麻袋的左侧顶端设有软胶管, 所述软胶管的内部 设有卡槽, 所述卡凸条与卡槽相配合, 所述袋口的内壁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设有左硬塑圈 和右硬塑圈, 所述亚麻袋的内部中心处安装有横管, 所述横管的顶端设有第一注入嘴, 所述 第一注入嘴贯穿亚麻袋, 所述横管的底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排液竖管、 第二排液竖管、 第三排液竖管和第四排液竖管。 0005 优选的, 所述第一排液竖管、 第二排液竖管、 第三排液竖管和第四排液竖管的正面 设有挡圈, 所述挡圈的外侧设有脚板, 所述脚板通过粘合胶层与亚麻袋相粘合, 所述挡圈的 内侧设。
9、有支杆, 所述支杆的内侧安装有弧形板, 所述弧形板与第一排液竖管、 第二排液竖 管、 第三排液竖管和第四排液竖管相配合。 0006 优选的, 所述第一排液竖管、 第二排液竖管、 第三排液竖管和第四排液竖管的底端 均安装有金属网罩。 0007 优选的, 所述左硬塑圈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卡夹, 所述卡夹的内侧设有凸起。 0008 优选的, 所述亚麻袋的底端设有底塑胶圈。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通过左硬塑 圈、 边袋和横管的配合, 扣合边袋使其内侧的卡凸条扣合进入卡槽内, 实现对袋口左右两侧 的扣合密封, 左硬塑圈和右硬塑圈形成保护圈扣合在魔芋幼苗。
10、漏出土壤部分, 避免袋口束 紧时造成魔芋幼苗损坏而坏死, 横管内的营养液通过第一排液竖管、 第二排液竖管、 第三排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821426 U 3 液竖管和第四排液竖管竖直流入亚麻袋内的培养土内, 提高了流入时的均匀度, 金属档网 有效排除内部多余水分, 保证了亚麻袋内部一定纯水量的同时避免了内部液体过多造成魔 芋根部烂掉, 保证了栽培效果。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袋口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夹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管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挡圈结构。
11、示意图。 0015 图中: 1、 袋口, 2、 亚麻袋, 3、 药物袋, 4、 第一注入嘴, 5、 底塑胶圈, 6、 第二注入嘴, 7、 金属档网, 8、 卡夹, 9、 左硬塑圈, 10、 边袋, 11、 右硬塑圈, 12、 凸起, 13、 卡槽, 14、 软胶管, 15、 卡凸条, 16、 横管, 17、 挡圈, 18、 金属网罩, 19、 第一排液竖管, 20、 第二排液竖管, 21、 第三排 液竖管, 22、 第四排液竖管, 23、 粘合胶层, 24、 脚板, 25、 支杆, 26、 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12、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魔芋栽培防病营养袋, 包括亚 麻袋2, 亚麻袋2的底端设有底塑胶圈5, 亚麻袋2的顶端设有袋口1, 亚麻袋2的中心处设有药 物袋3, 药物袋3的正面设有第二注入嘴6, 亚麻袋2的正面底端设有金属档网7, 金属档网7距 离亚麻袋2的底端距离为10cm, 有效排除内部多余水分, 保证了亚麻袋2内部一定纯水量。
13、的 同时避免了内部液体过多造成魔芋根部烂掉, 袋口1的右侧上下两端均设有边袋10, 边袋10 设置于袋口1后侧的左右两端, 边袋10的内壁设有卡凸条15, 亚麻袋2的左侧顶端设有软胶 管14, 软胶管14的内部设有卡槽13, 卡凸条15与卡槽13相配合, 灌装完毕土壤后扣合边袋10 使其内侧的卡凸条15扣合进入卡槽13内, 实现对袋口1左右两侧的扣合密封, 左硬塑圈9的 上下两端均设有卡夹8, 卡夹8的内侧设有凸起12, 袋口1扣合时, 其后侧的带口插入卡夹8 内, 并通过凸起12处进行压合, 袋口1的内壁左右两侧中心处分别设有左硬塑圈9和右硬塑 圈11, 在魔芋幼苗放入亚麻袋2内后, 左硬塑。
14、圈9和右硬塑圈11形成保护圈扣合在魔芋幼苗 漏出土壤部分, 避免袋口束紧时造成魔芋幼苗损坏而坏死, 亚麻袋2的内部中心处安装有横 管16, 横管16的顶端设有第一注入嘴4, 第一注入嘴4贯穿亚麻袋2, 所需使用的营养液通过 注射管注入第一注入嘴4内并流通于横管16内, 横管16的底端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排液 竖管19、 第二排液竖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 横管16内的营养液通过第一 排液竖管19、 第二排液竖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竖直流入亚麻袋2内的培 养土内, 第一排液竖管19、 第二排液竖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的正面设有 挡。
15、圈17, 挡圈17的外侧设有脚板24, 脚板24通过粘合胶层23与亚麻袋2相粘合, 挡圈17的内 侧设有支杆25, 支杆25的内侧安装有弧形板26, 弧形板26与第一排液竖管19、 第二排液竖管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821426 U 4 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相配合, 挡圈17扣合在第一排液竖管19、 第二排液竖 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的正面, 并通过支杆25和弧形板26对第一排液竖 管19、 第二排液竖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进行加压, 增强第一排液竖管 19、 第二排液竖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
16、管22的稳定效果, 第一排液竖管19、 第 二排液竖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竖管22的底端均安装有金属网罩18。 0018 使用时将培养土装入亚麻袋2内, 魔芋幼苗放入后继续装入培养土, 灌装完毕土壤 后扣合边袋10使其内侧的卡凸条15扣合进入卡槽13内, 实现对袋口1左右两侧的扣合密封, 左硬塑圈9和右硬塑圈11形成保护圈扣合在魔芋幼苗漏出土壤部分, 避免袋口束紧时造成 魔芋幼苗损坏而坏死, 所需使用的营养液通过注射管注入第一注入嘴4内并流通于横管16 内, 横管16内的营养液通过第一排液竖管19、 第二排液竖管20、 第三排液竖管21和第四排液 竖管22竖直流入亚麻袋2内的培养。
17、土内, 提高了流入时的均匀度, 金属档网7有效排除内部 多余水分, 保证了亚麻袋2内部一定纯水量的同时避免了内部液体过多造成魔芋根部烂掉。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同轴” 、“底部” 、“一端” 、“顶部” 、“中 部” 、“另一端” 、“上” 、“一侧” 、“顶部” 、“内” 、“前部” 、“中央” 、“两端”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 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 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0 此外, 术语 “第一”。
18、 、“第二” 、“第三” 、“第四”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 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第 三” 、“第四”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1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设置” 、“连接” 、“固 定” 、“旋接”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19、 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821426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6821426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6821426 U 7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6821426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