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759063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075752.4

申请日:

20171106

公开号:

CN107836266A

公开日:

201803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7/00,A01G22/00,A01G13/00

主分类号:

A01G17/00,A01G22/00,A01G13/00

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交流中心

发明人:

林卫东,林冰梅,黄勇,定敏,曹胜平,黄淑娟

地址: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路5号

优先权:

CN201711075752A

专利代理机构: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马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待恢复栖息地的退化情况,选择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种植法三种方式进行栖息地的植被恢复;天然更新选择在森林植被能够天然更新以满足东黑冠长臂猿的生态需求的栖息地进行,以减少对森林的威胁为主要手段;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通过清除或者减少天然林更新遇到的自然障碍以及经常性的人为干扰,促进乡土树种的定植和生长;种植法为在各种条件导致天然更新不足时,人工种植树种。本发明能够针对不同植被情况的栖息地,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从而为东黑冠长臂猿提供大量食源植物,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和种群扩大打下良好基础。

权利要求书

1.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待恢复栖息地的退化情况,选择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种植法三种方式进行栖息地的植被恢复;所述天然更新选择在森林植被能够天然更新以满足东黑冠长臂猿的生态需求的栖息地进行,以减少对森林的威胁为主要手段;所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通过清除或者减少天然林更新遇到的自然障碍以及经常性的人为干扰,促进乡土树种的定植和生长;所述种植法为在各种条件导致天然更新不足时,人工种植树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更新中减少对森林的威胁的措施包括:1)引进节柴灶,减少当地社区对薪柴的依赖;2)为家畜提供可替代的食料;3)种植薪柴和建筑所需的乔木树种;4)缩减木炭的生产量;5)减少狩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措施:1)以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的东黑冠长臂猿食源植物为优先物种,对优先物种的自然生长的幼苗进行定位和标记,清除幼苗50cm直径范围内的竞争植物,以辅助幼苗生长;2)清除入侵植物及杂草;3)保护砍伐后的树桩,保留2~3根伐桩萌芽以促进新的生长;4)对现存森林进行林冠管理,为现存植被的茂盛生长提供空间;5)清除抑制森林持续更新的藤本植物,但对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食物的藤本植物进行部分区域砍伐、部分区域保留的斑块式清除方式;6)通过吸引种子传播者散布种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侵植物包括白茅、五节芒和莠竹;所述优先物种包括构树、南酸枣、岭南酸枣和榕属植物;所述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食物的藤本植物包括毛脉崖爬藤、栝楼、小果微花藤和构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除入侵植物及杂草的方法包括直接除草法、压草法、覆盖法或防水帆布法;所述直接除草法为用手动清除、机械清除或化学除草剂清除的方式直接进行除草;所述压草法为木板或竹板将入侵草本植物或杂草压平;所述覆盖法为用有机材料覆盖地表;所述防水帆布法为将入侵草本植物或杂草砍断到基部,砍掉的部分堆叠于基部茎干之上,再用深色防水帆布覆盖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法包括常规种植和补植;所述常规种植为在面积较大且高度退化的地点,根据树种的特性选择种子育苗后移植、扦插、种子直播或野生苗移植的方式进行种植;所述补植法为在原有森林的基础上,依照常规种植的上述方式补充种植缺乏的东黑冠长臂猿可利用的关键树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苗移植方式为将新采集的野生苗移植在盆中,存放在苗圃恢复室中进行管护至恢复健康状态,进行抗性锻炼后再进行移植;所述恢复操作室为以竹木搭建骨架、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苗圃结构,放置在半阴凉环境下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种植的初期先选择生长速度快的高大型树种作为先锋树种进行种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种植时选用南酸枣、构树、榕属植物和粉苹婆为种植树种,所述粉苹婆为第一年种子成熟后进行成排的种子直播,所述南酸枣、构树和榕属植物为第二年以1:1:1的数量比同时进行种植,其中南酸枣为种子育苗后移植,构树为根插,榕树植物为枝插。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树种为具有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的树种:1)为东黑冠长臂猿的食物来源;2)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移动利用的树种;3)能够改善森林结构;4)为种子传播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东黑冠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被认为是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之一,分布于中国广西靖西县邦亮与越南重庆县交界的一片喀斯特森林中,全球数量约为100多只,中国境内4群26只。栖息地质量不高和面积不足是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扩大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研究针对东黑冠长臂猿所在栖息地的恢复技术和开展栖息地恢复工作,是保护东黑冠长臂猿和促进其种群扩大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能够针对不同植被退化情况的栖息地,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可为东黑冠长臂猿提供大量食源植物,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和种群扩大打下良好基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待恢复栖息地的退化情况,选择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种植法三种方式进行栖息地的植被恢复;

所述天然更新选择在森林植被能够天然更新以满足东黑冠长臂猿的生态需求的栖息地进行,以减少对森林的威胁为主要手段;所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通过清除或者减少天然林更新遇到的自然障碍以及经常性的人为干扰,促进乡土树种的定植和生长;所述种植法为在各种条件导致天然更新不足时,人工种植树种。

其中,在天然更新的方式中:

其一,所述减少对森林的威胁的措施包括:1)引进节柴灶,减少当地社区对薪柴的依赖;2)为家畜提供可替代的食料(例如青贮饲料、饲料作物等);3)种植薪柴和建筑所需的乔木树种;4)缩减木炭的生产量;5)减少狩猎。

其二,所述天然更新还包括地点保护和监测天然更新的手段;所述地点保护为对恢复地点设置或实施就地保护措施,禁止目标区域内的人为干扰活动(例如在待保护区域或者特定地点,通过设置栅栏和门等物理障碍,阻止食草牲畜进入,以及通过达成协议阻止居民的人为干扰活动);所述监测天然更新为通过设置植被样方,以监测天然更新速率以及物种组成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其中,所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措施:

1)以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的东黑冠长臂猿食源植物为优先物种,对优先物种的自然生长的幼苗进行定位和标记,清除幼苗50cm直径范围内的竞争植物,以辅助幼苗生长;

2)清除入侵植物及杂草;

3)保护砍伐后的树桩,保留2~3根伐桩萌芽以促进新的生长;

4)对现存森林进行林冠管理,为现存植被的茂盛生长提供空间;

5)清除抑制森林持续更新的藤本植物,但对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食物的藤本植物进行部分区域砍伐、部分区域保留的斑块式清除方式;

6)通过吸引种子传播者散布种子;所述种子传播者即为可散布种子的动物,例如各种鸟类、大型哺乳动物(包括东黑冠长臂猿)等。

进一步的,所述入侵植物包括白茅、五节芒和莠竹;所述优先物种包括构树、南酸枣、岭南酸枣和榕属植物;所述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食物的藤本植物包括毛脉崖爬藤、栝楼、小果微花藤和构棘。

进一步的,所述清除入侵植物及杂草的方法包括直接除草法、压草法、覆盖法或防水帆布法;所述直接除草法为用手动清除、机械清除或化学除草剂清除的方式直接进行除草;所述压草法为木板或竹板将入侵草本植物或杂草压平;所述覆盖法为用有机材料覆盖地表;所述防水帆布法为将入侵草本植物或杂草砍断到基部,砍掉的部分堆叠于基部茎干之上,再用深色防水帆布覆盖其上。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进行时间为3月份~10月份,每4~6周组织人力进行维护和管理。

其中,在种植法的方式中:

其一,所述可导致天然更新不足的条件包括至少以下的一种情况:1)存储或出现在土壤中的有活力种子的量不足;2)母树不足,无法提供天然种苗;3)种子传播者不足以传播或引入种子;4)土壤中储存的天然种子的多样性不足。

其二,所述种植法包括常规种植和补植;所述常规种植为在面积较大且高度退化的地点,根据树种的特性选择种子育苗后移植、扦插、种子直播或野生苗移植的方式进行种植;所述补植法为在原有森林的基础上,依照常规种植的上述方式补充种植缺乏的东黑冠长臂猿可利用的关键树种。

进一步的,所述野生苗移植方式为将新采集的野生苗移植在盆中,存放在苗圃恢复室中进行管护至恢复健康状态,进行抗性锻炼后再进行移植;所述恢复操作室为以竹木搭建骨架、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苗圃结构,放置在半阴凉环境下的。

进一步的,所述常规种植的初期先选择生长速度快的高大型树种作为先锋树种进行种植;待其在1~2年内与草本植物竞争确立优势地位后,再逐步引进其它阴生树种。所述先锋树种包括南酸枣、岭南酸枣、构树、小果绒毛漆、疏叶八角枫、香椿、大叶榕、小叶榕、黄葛树、秋枫、人面子、海南椴、顶果木、东京桐和海南蒲桃等。所述阴生树种包括木奶果、肥牛树和白桂木等。

这里给出一个更为具体的例子。即,所述常规种植时选用南酸枣、构树、榕属植物和粉苹婆为种植树种,所述粉苹婆为第一年种子成熟后进行成排的种子直播,所述南酸枣、构树和榕属植物为第二年以1:1:1的数量比同时进行种植,其中南酸枣为种子育苗后移植,构树为根插,榕树植物为枝插。其中,构树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主要食源植物之一,可提供2~7月食物;南酸枣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主要食源植物之一,可提供8~10月食物,且易成活,生长速度快;榕属树种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主要食源植物之一,可提供4~5月和冬季食物;粉苹婆,虽然不是长臂猿的重要食源树种,但为当地常见树种,可丰富森林物种结构,方便东黑冠长臂猿攀爬移动,及为鸟类等种子传播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进一步的,所述关键树种为具有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的树种:1)为东黑冠长臂猿的食物来源;2)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移动利用的树种;3)能够改善森林结构;4)为种子传播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其中,可作为食物来源的树种主要包括构树、光榕、大青树、蚬木、南酸枣、岭南酸枣、毛脉枣、小叶榕、肥牛树、假黄皮、聚锥水东哥、星毛鸭脚木、白桂木和紫麻。

其中,根据林间环境的不同,关键树种种植的一个措施为:在木本植物冠幅下及面积较小的间隙地播种或移植中性和阴生树种的种子或苗木,包括青冈栎、石山樟、野柿、金丝李、大苞藤黄、粉苹婆等;在面积较大的林间空地移植先锋树种的苗木,包括南酸枣、疏叶八角枫、小叶榕、山牡荆、黄杞和木蝴蝶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能根据不同的退化情况和植被情况,选择不同的恢复措施,针对性强,在节约投入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栖息地恢复效果;

2)该方法特别适合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生态恢复,尤其适合于中国境内唯一的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邦亮保护区内推广使用;

3)该方法以保护、种植和恢复东黑冠长臂猿的主要食源植物为技术的一个关键点,能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和种群的扩大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均选择在邦亮保护区的范围内进行。保护区地处喀斯特岩溶石山区,保存有典型的岩溶山地季雨林生态系统。该地区的森林在历史上都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和破坏。东黑冠长臂猿主要栖息于受干扰较小的石山常绿阔叶林,通常位于石山上人类难以到达的陡坡上。山谷经常被开垦用于耕种,而山顶仅剩下针叶灌丛和竹林。受到干扰较小的石山常绿阔叶林以天然更新的方式为主,而其它地点则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种植法为主。由于天然更新的方式在其他种类的栖息地恢复中及公开的技术文献中都有相类似的公开,因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也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种植法为主。同时,也应当了解,上述三种方式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对于天然更新效果不佳的栖息地,则可以进一步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在人工促进天然的过程中,也往往需要配合在原有林地内补植所需要的各类树种;而在采用种植法前、及树种种植后的护理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清除入侵植物及杂草、清除藤本植物等操作。

实施例1

地点:弄波灵的弄底洼地,位于广西百色市的邦亮保护区内。

与猿群距离:与现有东黑冠长臂猿活动区域相隔一座山,直线距离200米。

人类活动:此区域自2005年停止烧炭活动后,再没有人类活动,也不受放牧影响。

栖息地情况:弄底的植被比较低矮且以阳性植物为优势种,草本植物非常旺盛占主导,土壤分布较多,岩石裸露较少,土层连续且比较深厚,水分比较充足,但肥力一般。弄底洼地面积小,四周山峰海拔较高,平均日照时间比较有限,因而其气温极值应该明显小于山外的区域,大大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量,有利于保持土壤表层的水分和提高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量等。

试验面积:2.5亩。

恢复方式:以种植法中的常规种植为主。

恢复过程:

1)2013年6月防水帆布法处理草本植物,割草后用防水帆布(1.5×1.5平方米)成列覆盖固定,150处×2.25平方米;

2)2013年7月,成排直播成熟粉苹婆种子,每亩50坑,每坑2粒,施肥;

3)2013年10月小范围割草、松土和施肥;

4)2014年1月份,土壤湿润状态下,除草,南酸枣苗移栽、施肥,构树根插,榕属植物枝插,三者的数量比为1:1:1。

5)2014和2015年4月、7月、10月除草和清除藤本植物,2014和2015年4月和7月各施肥1次。

恢复效果:2015年11月份观察,南酸枣、构树、榕属植物和粉苹婆长势良好,林间杂草和藤本植物较少,栖息地恢复取得初步效果。

实施例2

地点:弄波灵的南面坡地,位于广西百色市的邦亮保护区内。

与猿群距离:同实施例1。

人类活动:同实施例1。

栖息地情况:南面坡地的情况与弄底相近,但南面坡地则以较多藤蔓和草本植物抑制少量乔木发展,且土壤分布较弄底稍少。

试验面积:1亩。

恢复方式: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并结合补植。

恢复过程:

1)2013年7月除草、清除藤本植物;

2)2014年1月份,土壤湿润状态下,种子直播青冈栎等种子(点播方式),并进行野生苗移植,移植前先存放在苗圃恢复室中恢复健康状态,然后进行抗性锻炼后再进行移植;

3)2014和2015年4月、7月、10月除草和清除藤本植物,2014和2015年4月和7月各施肥1次。

恢复效果:2015年11月份观察,原生乔木、点播的树种及移植的野生苗长势良好,林间杂草和藤本植物较少,栖息地恢复取得初步效果。

实施例3

地点:弄梨,位于广西百色市的邦亮保护区内。

与猿群距离:与现有东黑冠长臂猿活动区域直线距离约750米。

人类活动:此区域耕种活动已在成立保护区后停止,但与此相连的弄底尚有放牧牛羊的现象,2012年保护区在此种植了秋枫,未见苗木受牛羊影响,但秋枫不是长臂猿的重要食源树种。

栖息地情况:主要是弃耕多年的丢荒地,土壤较多,有连续分布且有一定深度的土壤层,其弄底部分土壤比较粘重,而坡地部分土壤的结构较好,土壤肥力中等;草本植物比较稀疏,高度也较小;观察到移植的秋枫,大多数植株长势不错,高50~100cm,但由于人工除草和施肥等管理措施没有及时和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草本植物阻碍了秋枫幼树的生长。

试验面积:5亩。

恢复方式:以种植法中的常规种植为主。

恢复过程:

1)2013年7月,秋枫剪除侧枝,除草施肥;成排直播粉苹婆50处种子,每处2粒,施肥;

2)2014年1月份,土壤湿润状态下,除草,南酸枣苗移栽、施肥,构树根插,榕属植物枝插,三者的数量比为1:1:1;

3)2014和2015年4月、7月、10月除草和清除藤本植物,2014和2015年4月和7月各施肥1次。

恢复效果:2015年11月份观察,秋枫、南酸枣、构树、榕属植物和粉苹婆长势良好,林间杂草和藤本植物较少,栖息地恢复取得初步效果。

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075752.4 (22)申请日 2017.11.06 (71)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对外合作 交流中心 地址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 路5号 (72)发明人 林卫东 林冰梅 黄勇 定敏 曹胜平 黄淑娟 (74)专利代理机构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45107 代理人 马琳 (51)Int.Cl. A01G 17/00(2006.01) A01G 22/00(2018.01) A01G 1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2、 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 地恢复的方法, 主要是根据待恢复栖息地的退化 情况, 选择天然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种植 法三种方式进行栖息地的植被恢复; 天然更新选 择在森林植被能够天然更新以满足东黑冠长臂 猿的生态需求的栖息地进行, 以减少对森林的威 胁为主要手段;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通过清除或 者减少天然林更新遇到的自然障碍以及经常性 的人为干扰, 促进乡土树种的定植和生长; 种植 法为在各种条件导致天然更新不足时, 人工种植 树种。 本发明能够针对不同植被情况的栖息地, 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 从而为东黑冠长臂猿提供 大量食源。

3、植物, 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和种群扩 大打下良好基础。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CN 107836266 A 2018.03.27 CN 107836266 A 1.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根据待恢复栖息地的退化情 况, 选择天然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种植法三种方式进行栖息地的植被恢复; 所述天然更新选择在森林植被能够天然更新以满足东黑冠长臂猿的生态需求的栖息 地进行, 以减少对森林的威胁为主要手段; 所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通过清除或者减少天 然林更新遇到的自然障碍以及经常性的人为干扰, 促进乡土树种的定植和生长; 所述种植 法为在各种条件导致天然更新不足时。

4、, 人工种植树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然更新中减少对森林的威胁的措施 包括: 1)引进节柴灶, 减少当地社区对薪柴的依赖; 2)为家畜提供可替代的食料; 3)种植薪 柴和建筑所需的乔木树种; 4)缩减木炭的生产量; 5)减少狩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采用以下至少一 种措施: 1)以生长快速、 适应性强的东黑冠长臂猿食源植物为优先物种, 对优先物种的自然生 长的幼苗进行定位和标记, 清除幼苗50cm直径范围内的竞争植物, 以辅助幼苗生长; 2)清除入侵植物及杂草; 3)保护砍伐后的树桩, 保留23根伐桩萌芽以促进。

5、新的生长; 4)对现存森林进行林冠管理, 为现存植被的茂盛生长提供空间; 5)清除抑制森林持续更新的藤本植物, 但对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食物的藤本植物进行 部分区域砍伐、 部分区域保留的斑块式清除方式; 6)通过吸引种子传播者散布种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侵植物包括白茅、 五节芒和莠竹; 所 述优先物种包括构树、 南酸枣、 岭南酸枣和榕属植物; 所述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食物的藤本 植物包括毛脉崖爬藤、 栝楼、 小果微花藤和构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除入侵植物及杂草的方法包括直接 除草法、 压草法、 覆盖法或防水帆布法; 所述直接除。

6、草法为用手动清除、 机械清除或化学除 草剂清除的方式直接进行除草; 所述压草法为木板或竹板将入侵草本植物或杂草压平; 所 述覆盖法为用有机材料覆盖地表; 所述防水帆布法为将入侵草本植物或杂草砍断到基部, 砍掉的部分堆叠于基部茎干之上, 再用深色防水帆布覆盖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植法包括常规种植和补植; 所述常 规种植为在面积较大且高度退化的地点, 根据树种的特性选择种子育苗后移植、 扦插、 种子 直播或野生苗移植的方式进行种植; 所述补植法为在原有森林的基础上, 依照常规种植的 上述方式补充种植缺乏的东黑冠长臂猿可利用的关键树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7、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野生苗移植方式为将新采集的野生苗 移植在盆中, 存放在苗圃恢复室中进行管护至恢复健康状态, 进行抗性锻炼后再进行移植; 所述恢复操作室为以竹木搭建骨架、 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苗圃结构, 放置在半阴凉环境下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常规种植的初期先选择生长速度快的 高大型树种作为先锋树种进行种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常规种植时选用南酸枣、 构树、 榕属植 物和粉苹婆为种植树种, 所述粉苹婆为第一年种子成熟后进行成排的种子直播, 所述南酸 枣、 构树和榕属植物为第二年以1:1:1的数量比同时进行种植, 其中南酸枣为。

8、种子育苗后移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836266 A 2 植, 构树为根插, 榕树植物为枝插。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键树种为具有以下至少一个功能 的树种: 1)为东黑冠长臂猿的食物来源; 2)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移动利用的树种; 3)能够改 善森林结构; 4)为种子传播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836266 A 3 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东黑冠长臂猿被世界自然。

9、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物种, 被认为是全球25种最 濒危灵长类之一, 分布于中国广西靖西县邦亮与越南重庆县交界的一片喀斯特森林中, 全 球数量约为100多只, 中国境内4群26只。 栖息地质量不高和面积不足是东黑冠长臂猿种群 扩大的主要制约因素。 因此研究针对东黑冠长臂猿所在栖息地的恢复技术和开展栖息地恢 复工作, 是保护东黑冠长臂猿和促进其种群扩大的关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 能 够针对不同植被退化情况的栖息地, 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 可为东黑冠长臂猿提供大量食 源植物, 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和种群扩大打下良好基础。 0。

1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东黑冠长臂猿喀斯特栖息地恢复的方法, 主要是根据待恢复栖息地的退化情况, 选择天然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种植法三种方式进行栖息地的植被恢复; 0006 所述天然更新选择在森林植被能够天然更新以满足东黑冠长臂猿的生态需求的 栖息地进行, 以减少对森林的威胁为主要手段; 所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通过清除或者减 少天然林更新遇到的自然障碍以及经常性的人为干扰, 促进乡土树种的定植和生长; 所述 种植法为在各种条件导致天然更新不足时, 人工种植树种。 0007 其中, 在天然更新的方式中: 0008 其一, 所述减少对森林的威胁的措施。

11、包括: 1)引进节柴灶, 减少当地社区对薪柴的 依赖; 2)为家畜提供可替代的食料(例如青贮饲料、 饲料作物等); 3)种植薪柴和建筑所需的 乔木树种; 4)缩减木炭的生产量; 5)减少狩猎。 0009 其二, 所述天然更新还包括地点保护和监测天然更新的手段; 所述地点保护为对 恢复地点设置或实施就地保护措施, 禁止目标区域内的人为干扰活动(例如在待保护区域 或者特定地点, 通过设置栅栏和门等物理障碍, 阻止食草牲畜进入, 以及通过达成协议阻止 居民的人为干扰活动); 所述监测天然更新为通过设置植被样方, 以监测天然更新速率以及 物种组成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0010 其中, 所述人工促进天然更。

12、新可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措施: 0011 1)以生长快速、 适应性强的东黑冠长臂猿食源植物为优先物种, 对优先物种的自 然生长的幼苗进行定位和标记, 清除幼苗50cm直径范围内的竞争植物, 以辅助幼苗生长; 0012 2)清除入侵植物及杂草; 0013 3)保护砍伐后的树桩, 保留23根伐桩萌芽以促进新的生长;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7836266 A 4 0014 4)对现存森林进行林冠管理, 为现存植被的茂盛生长提供空间; 0015 5)清除抑制森林持续更新的藤本植物, 但对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食物的藤本植物 进行部分区域砍伐、 部分区域保留的斑块式清除方式; 0016 6)通过。

13、吸引种子传播者散布种子; 所述种子传播者即为可散布种子的动物, 例如 各种鸟类、 大型哺乳动物(包括东黑冠长臂猿)等。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入侵植物包括白茅、 五节芒和莠竹; 所述优先物种包括构树、 南酸 枣、 岭南酸枣和榕属植物; 所述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食物的藤本植物包括毛脉崖爬藤、 栝 楼、 小果微花藤和构棘。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清除入侵植物及杂草的方法包括直接除草法、 压草法、 覆盖法或防 水帆布法; 所述直接除草法为用手动清除、 机械清除或化学除草剂清除的方式直接进行除 草; 所述压草法为木板或竹板将入侵草本植物或杂草压平; 所述覆盖法为用有机材料覆盖 地表; 所述防水帆。

14、布法为将入侵草本植物或杂草砍断到基部, 砍掉的部分堆叠于基部茎干 之上, 再用深色防水帆布覆盖其上。 0019 进一步的, 所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进行时间为3月份10月份, 每46周组 织人力进行维护和管理。 0020 其中, 在种植法的方式中: 0021 其一, 所述可导致天然更新不足的条件包括至少以下的一种情况: 1)存储或出现 在土壤中的有活力种子的量不足; 2)母树不足, 无法提供天然种苗; 3)种子传播者不足以传 播或引入种子; 4)土壤中储存的天然种子的多样性不足。 0022 其二, 所述种植法包括常规种植和补植; 所述常规种植为在面积较大且高度退化 的地点, 根据树种的特性选。

15、择种子育苗后移植、 扦插、 种子直播或野生苗移植的方式进行种 植; 所述补植法为在原有森林的基础上, 依照常规种植的上述方式补充种植缺乏的东黑冠 长臂猿可利用的关键树种。 0023 进一步的, 所述野生苗移植方式为将新采集的野生苗移植在盆中, 存放在苗圃恢 复室中进行管护至恢复健康状态, 进行抗性锻炼后再进行移植; 所述恢复操作室为以竹木 搭建骨架、 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苗圃结构, 放置在半阴凉环境下的。 0024 进一步的, 所述常规种植的初期先选择生长速度快的高大型树种作为先锋树种进 行种植; 待其在12年内与草本植物竞争确立优势地位后, 再逐步引进其它阴生树种。 所述 先锋树种包括南酸枣、 。

16、岭南酸枣、 构树、 小果绒毛漆、 疏叶八角枫、 香椿、 大叶榕、 小叶榕、 黄 葛树、 秋枫、 人面子、 海南椴、 顶果木、 东京桐和海南蒲桃等。 所述阴生树种包括木奶果、 肥牛 树和白桂木等。 0025 这里给出一个更为具体的例子。 即, 所述常规种植时选用南酸枣、 构树、 榕属植物 和粉苹婆为种植树种, 所述粉苹婆为第一年种子成熟后进行成排的种子直播, 所述南酸枣、 构树和榕属植物为第二年以1:1:1的数量比同时进行种植, 其中南酸枣为种子育苗后移植, 构树为根插, 榕树植物为枝插。 其中, 构树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主要食源植物之一, 可提供2 7月食物; 南酸枣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主要食源植物之。

17、一, 可提供810月食物, 且易成活, 生 长速度快; 榕属树种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主要食源植物之一, 可提供45月和冬季食物; 粉苹 婆, 虽然不是长臂猿的重要食源树种, 但为当地常见树种, 可丰富森林物种结构, 方便东黑 冠长臂猿攀爬移动, 及为鸟类等种子传播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7836266 A 5 0026 进一步的, 所述关键树种为具有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的树种: 1)为东黑冠长臂猿的 食物来源; 2)可作为东黑冠长臂猿移动利用的树种; 3)能够改善森林结构; 4)为种子传播者 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0027 其中, 可作为食物来源的树种主要包括构树、 。

18、光榕、 大青树、 蚬木、 南酸枣、 岭南酸 枣、 毛脉枣、 小叶榕、 肥牛树、 假黄皮、 聚锥水东哥、 星毛鸭脚木、 白桂木和紫麻。 0028 其中, 根据林间环境的不同, 关键树种种植的一个措施为: 在木本植物冠幅下及面 积较小的间隙地播种或移植中性和阴生树种的种子或苗木, 包括青冈栎、 石山樟、 野柿、 金 丝李、 大苞藤黄、 粉苹婆等; 在面积较大的林间空地移植先锋树种的苗木, 包括南酸枣、 疏叶 八角枫、 小叶榕、 山牡荆、 黄杞和木蝴蝶等。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30 1)能根据不同的退化情况和植被情况, 选择不同的恢复措施, 针对性强, 在节约投 入的情况下, 获得最。

19、佳的栖息地恢复效果; 0031 2)该方法特别适合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生态恢复, 尤其适合于中国境内唯一的东 黑冠长臂猿栖息地邦亮保护区内推广使用; 0032 3)该方法以保护、 种植和恢复东黑冠长臂猿的主要食源植物为技术的一个关键 点, 能为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和种群的扩大打下良好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本发明的实施例均选择在邦亮保护区的范围内进行。 保护区地处喀斯特岩溶石山 区, 保存有典型的岩溶山地季雨林生态系统。 该地区的森林在历史上都曾遭受过不同程度 的人为干扰和破坏。 东黑冠长臂猿主要栖息于受干扰较小的石山常绿阔叶林, 通常位于石 山上人类难以到达的陡坡上。 山谷经常被开垦用于。

20、耕种, 而山顶仅剩下针叶灌丛和竹林。 受 到干扰较小的石山常绿阔叶林以天然更新的方式为主, 而其它地点则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和种植法为主。 由于天然更新的方式在其他种类的栖息地恢复中及公开的技术文献中都有 相类似的公开, 因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也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种植法为主。 同时, 也应当了 解, 上述三种方式是相辅相成的, 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例如, 对于天然更新效果不佳的栖 息地, 则可以进一步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 在人工促进天然的过程中, 也往往需要 配合在原有林地内补植所需要的各类树种; 而在采用种植法前、 及树种种植后的护理过程 中, 往往需要进行清除入侵植物及杂草、 清除。

21、藤本植物等操作。 0034 实施例1 0035 地点: 弄波灵的弄底洼地, 位于广西百色市的邦亮保护区内。 0036 与猿群距离: 与现有东黑冠长臂猿活动区域相隔一座山, 直线距离200米。 0037 人类活动: 此区域自2005年停止烧炭活动后, 再没有人类活动, 也不受放牧影响。 0038 栖息地情况: 弄底的植被比较低矮且以阳性植物为优势种, 草本植物非常旺盛占 主导, 土壤分布较多, 岩石裸露较少, 土层连续且比较深厚, 水分比较充足, 但肥力一般。 弄 底洼地面积小, 四周山峰海拔较高, 平均日照时间比较有限, 因而其气温极值应该明显小于 山外的区域, 大大减少了地表水分蒸发量, 有。

22、利于保持土壤表层的水分和提高种子萌发率 及幼苗生长量等。 0039 试验面积: 2.5亩。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7836266 A 6 0040 恢复方式: 以种植法中的常规种植为主。 0041 恢复过程: 0042 1)2013年6月防水帆布法处理草本植物, 割草后用防水帆布(1.51.5平方米)成 列覆盖固定, 150处2.25平方米; 0043 2)2013年7月, 成排直播成熟粉苹婆种子, 每亩50坑, 每坑2粒, 施肥; 0044 3)2013年10月小范围割草、 松土和施肥; 0045 4)2014年1月份, 土壤湿润状态下, 除草, 南酸枣苗移栽、 施肥, 构树。

23、根插, 榕属植物 枝插, 三者的数量比为1:1:1。 0046 5)2014和2015年4月、 7月、 10月除草和清除藤本植物, 2014和2015年4月和7月各施 肥1次。 0047 恢复效果: 2015年11月份观察, 南酸枣、 构树、 榕属植物和粉苹婆长势良好, 林间杂 草和藤本植物较少, 栖息地恢复取得初步效果。 0048 实施例2 0049 地点: 弄波灵的南面坡地, 位于广西百色市的邦亮保护区内。 0050 与猿群距离: 同实施例1。 0051 人类活动: 同实施例1。 0052 栖息地情况: 南面坡地的情况与弄底相近, 但南面坡地则以较多藤蔓和草本植物 抑制少量乔木发展, 且土。

24、壤分布较弄底稍少。 0053 试验面积: 1亩。 0054 恢复方式: 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 并结合补植。 0055 恢复过程: 0056 1)2013年7月除草、 清除藤本植物; 0057 2)2014年1月份, 土壤湿润状态下, 种子直播青冈栎等种子(点播方式), 并进行野 生苗移植, 移植前先存放在苗圃恢复室中恢复健康状态, 然后进行抗性锻炼后再进行移植; 0058 3)2014和2015年4月、 7月、 10月除草和清除藤本植物, 2014和2015年4月和7月各施 肥1次。 0059 恢复效果: 2015年11月份观察, 原生乔木、 点播的树种及移植的野生苗长势良好, 林间杂草和。

25、藤本植物较少, 栖息地恢复取得初步效果。 0060 实施例3 0061 地点: 弄梨, 位于广西百色市的邦亮保护区内。 0062 与猿群距离: 与现有东黑冠长臂猿活动区域直线距离约750米。 0063 人类活动: 此区域耕种活动已在成立保护区后停止, 但与此相连的弄底尚有放牧 牛羊的现象, 2012年保护区在此种植了秋枫, 未见苗木受牛羊影响, 但秋枫不是长臂猿的重 要食源树种。 0064 栖息地情况: 主要是弃耕多年的丢荒地, 土壤较多, 有连续分布且有一定深度的土 壤层, 其弄底部分土壤比较粘重, 而坡地部分土壤的结构较好, 土壤肥力中等; 草本植物比 较稀疏, 高度也较小; 观察到移植的。

26、秋枫, 大多数植株长势不错, 高50100cm, 但由于人工 除草和施肥等管理措施没有及时和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草本植物阻碍了秋枫幼树的生 长。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7836266 A 7 0065 试验面积: 5亩。 0066 恢复方式: 以种植法中的常规种植为主。 0067 恢复过程: 0068 1)2013年7月, 秋枫剪除侧枝, 除草施肥; 成排直播粉苹婆50处种子, 每处2粒, 施 肥; 0069 2)2014年1月份, 土壤湿润状态下, 除草, 南酸枣苗移栽、 施肥, 构树根插, 榕属植物 枝插, 三者的数量比为1:1:1; 0070 3)2014和2015年4月、 7月、 10月除草和清除藤本植物, 2014和2015年4月和7月各施 肥1次。 0071 恢复效果: 2015年11月份观察, 秋枫、 南酸枣、 构树、 榕属植物和粉苹婆长势良好, 林间杂草和藤本植物较少, 栖息地恢复取得初步效果。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7836266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