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头的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链头的结构.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89474.2 (22)申请日 2017.08.09 (73)专利权人 江玉婷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市平镇区新富一街9号3 楼之一 (72)发明人 江玉婷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4 代理人 黄超 周春发 (51)Int.Cl. A44B 19/3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拉链头的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主要具有一本体、 一拉 链弹片以及一拉动单元, 该本体由一引导柱连结 上板体与下板体, 该拉链弹。
2、片一侧具有相对于该 本体而移动的档部, 该上板体设有一与该引导槽 连通的孔洞, 且供该档部插通, 而该拉动单元载 置于该本体, 可使该档部移动; 其中, 该孔洞靠近 该引导柱一侧并相对于该上板体的下表面朝下 延伸形成有一凸出部, 用户拉动拉动单元使拉链 上的复数炼齿相互卡合时, 利用档部移动至本体 内而可插入炼齿间而达到定位效果, 此时利用该 凸出部可供该档部相抵接, 使其受到较大拉力或 扭力时不会变形或断裂, 而可确保档部卡扣于拉 链的炼齿, 使拉链头不致滑动, 而使啮合的拉链 不会分开。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07355617 U 2018.05.15 CN 207。
3、355617 U 1.一种拉链头的结构, 该拉链头主要具有一本体、 一拉链弹片以及一拉动单元, 该本体 由一引导柱连结上板体与下板体, 且于上、 下板体之间包含一引导槽, 该拉链弹片一侧具有 卡止于该本体的钩部, 另一侧具有相对于该本体而移动的档部, 该上板体设有一与该引导 槽连通的孔洞, 且供该档部插通, 而该拉动单元载置于该本体, 使该档部移动; 其特征在于: 该孔洞靠近该引导柱一侧并相对于该上板体的下表面朝下延伸形成有一凸出部, 该凸 出部供该档部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拉链头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凸出部与该档部之间设有至少一干 涉结构, 以增加该凸出部与该档部间的摩擦力。 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拉链头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干涉结构位于该档部, 且为突出于 该档部表面的突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拉链头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干涉结构位于该凸出部, 且为突出 于该凸出部表面的突起。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拉链头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钩部具有的至少一固定部 供卡固定位于该本体。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拉链头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拉动单元形成一窗口, 该窗 口用以供该拉链弹片穿入, 该拉动单元于窗口一侧形成有一凸轮状的枢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355617 U 2 拉链头的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与拉链头。
5、有关, 特别是关于一种于拉链头异于使复数炼齿相互卡合的 拉动方向设置一补强结构, 可让拉链弹片遭受到较大拉力或扭力时不会变形或断裂, 而可 确保拉链弹片卡扣于炼齿, 使拉链头不致滑动, 而使啮合的拉链不会分开的拉链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暂时将两个对象相互结合的对象不外乎使用钮扣或拉链结构。 相较于钮扣, 使用 拉链结构拥有更好的使用性以及较为坚固的结构特性, 一般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以及一 拉链带, 拉链头主要配合拉链带做为拉链结构进行往复拉动的链接组件, 使得拉链结构应 用在服饰、 旅行箱、 手袋、 帐篷和睡袋等将更为普及。 0003 一般的拉链头其包括一体成型的本体、 一拉链弹片及。
6、一拉动单元所构成; 该拉链 弹片及拉动单元固定于本体, 该本体前部两侧各形成一卡合部, 该卡合部可经由该拉动单 元的动作, 使该两链带上的金属链齿相互卡合而形成啮和状态。 0004 该拉链弹片一侧形成一钩部, 另一侧形成一侧部, 该钩部方便插入该本体前侧的 内壁中; 该拉动单元方便用户拉动, 以使该两链带上的金属链齿能相互卡合或分离, 该拉动 单元上形成一窗口, 该窗口用以供拉链弹片穿入, 该拉动单元一侧形成有一连结杆, 该连结 杆上设有一凹陷部, 该凹陷部供拉链弹片定位之用; 该拉动单元向一侧动作时, 经由该凹陷 部的连动, 而使该拉链弹片的侧部能向上提高, 并使其离开该凹槽, 以便于该两链。
7、带的金属 链齿能顺利上、 下拉动, 反之, 则可经由该侧部卡掣于炼齿间的定位功能而达到避免本体向 下滑落。 0005 其中, 侧部离开该凹槽时, 侧部的四周并无支撑结构, 当拉动单元不慎或紧张大力 扭动或受到较大扭力时, 侧部断面积所受力道大, 而使侧部容易变形或断裂, 一旦侧部变形 或断裂后即无法卡掣于炼齿间而避免拉链头的移动停止, 或者已经啮合的拉链在两侧受力 时, 容易发生因该侧部的定位及防止滑落等功能不彰, 而导致啮合链齿启而拉链头会向拉 开方向移动, 而使拉链迸开, 如果在重要场合实有不雅失礼而有失面子之虞, 甚而之尴尬情 形发生, 故确有待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
8、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于拉链头异于使复数炼齿相互卡合 的拉动方向设置一补强结构, 可让拉链弹片遭受到较大拉力或扭力时不会变形或断裂, 而 可确保拉链弹片卡扣于炼齿, 使拉链头不致滑动, 而使啮合的拉链不会分开的拉链头结构。 0007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主要具有一本体、 一拉链弹片以及一拉动单元, 该本体由一 引导柱连结上板体与下板体, 该拉链弹片一侧具有相对于该本体而移动的档部, 该上板体 设有一与该引导槽连通的孔洞, 且供该档部插通, 而该拉动单元载置于该本体, 可使该档部 移动; 其中, 该孔洞靠近该引导柱一侧并相对于该上板体的下表面朝。
9、下延伸形成有一凸出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7355617 U 3 部。 0009 使用者沿一拉动方向拉动该拉动单元使拉链上的复数炼齿相互卡合, 利用档部移 动至本体内而可插入炼齿间而达到定位效果, 因为凸出部位于上述拉动方向的另侧, 利用 该凸出部可供该档部相抵接, 使其受到较大拉力或扭力时不会变形或断裂, 而可确保档部 卡扣于拉链的炼齿, 使拉链头不致滑动, 而使啮合的拉链不会分开。 0010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 所述凸出部与该档部之间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干涉结构, 以增 加该凸出部与该档部间的摩擦力。 0011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 所述干涉结构位于该档部, 且为突出于该档部表面。
10、的突起。 0012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 所述干涉结构位于该凸出部, 且为突出于该凸出部表面的突 起。 0013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 所述钩部具有的至少一固定部可供卡固定位于该本体。 0014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 所述拉动单元形成一窗口, 该窗口用以供该拉链弹片穿入, 该 拉动单元于窗口一侧形成有一凸轮状的枢轴。 0015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 可让拉链弹片遭受到较大拉力或扭力时不会变形 或断裂, 而可确保拉链弹片卡扣于炼齿, 使拉链头不致滑动。 附图说明 0016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拉链头的结构立体图。 0017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拉链头的结构立体分解图。 0018 图3所示为。
11、本实用新型中拉链头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拉链头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拉链头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拉链头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干涉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干涉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4 图号说明: 0025 拉动方向T1 0026 拉链头10 0027 本体1 0028 引导柱11 0029 上板体12 0030 孔洞121 0031 穿孔122 0032 凸出部123 0033 下板体13 0034 引导槽14 003。
12、5 拉链弹片2 0036 钩部21 0037 固定部211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7355617 U 4 0038 档部22 0039 拉动单元3 0040 窗口31 0041 枢轴32 0042 拉链4 0043 炼齿41 0044 干涉结构51。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拉链头的结构立体图, 以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 中拉链头的结构立体分解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 10主要具有一本体1、 一拉链弹片2 以及一拉动单元3, 其分别使用热可塑性树脂、 添加有耐摩耗性强化材的热可塑性树脂材料 等, 利用射出成型制造, 或使用锌合金、 铝合金等的金属。
13、材料, 藉由模具压铸成型所制成, 并 可利用镀染或烤漆等方式形成不同的颜色, 或设置特殊图样, 藉以方便搭配不同款式及花 样的服饰等物品; 其中: 该本体1为一体成形且由一引导柱11连结上板体12与下板体13, 且 于上、 下板体12、 13 之间包含一引导槽14, 而该上板体12并设有一与该引导槽14连通的孔 洞121以及一可深入于该引导柱11内的穿孔122。 0046 该拉链弹片2一侧具有卡止于该本体1的钩部21, 另一侧具有相对于该本体1而移 动的档部22, 而该档部22利用孔洞121向引导槽14插通; 其中, 该钩部21具有的至少一固定 部211可供卡固定位于该本体1。 0047 拉动。
14、单元3载置于该本体1, 可使该档部22移动; 其中, 该拉动单元3形成一窗口31, 该窗口31用以供该拉链弹片2穿入, 该拉动单元3 于窗口31一侧形成有一凸轮状的枢轴32。 0048 整体组装时,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所示, 首先先放置拉动单元3 于本体1上, 将拉 动单元的窗口31对应于本体的孔洞121上方; 再安装拉链弹片2, 将其钩部21插至穿孔122于 以及将档部22穿入窗口31后插至于孔洞121, 其中利用钩部的固定部211卡掣于引导柱11内 而定位, 让枢轴32可旋转定位于该上板体12与拉链弹片2之间, 组装即告完成。 0049 其中, 如图3所示, 该孔洞121靠近该引导柱11。
15、一侧并相对于该上板体12的下表面 朝下延伸形成有一凸出部123, 该凸出部123可供该档部22相抵接。 0050 使用时, 如图5所示, 说明从图3拉链弹片2的档部22卡合的状态, 解除档部22与未 图示的啮合炼齿的卡合状态及将啮合炼齿的拉链拉开的操作, 如图5所示, 当将拉链头10的 拉动单元3以手朝上方拉起时, 拉动单元3的枢轴32随的转动, 因枢轴32的凸轮状形式, 伴随 着拉动单元3的枢轴32旋转, 拉链弹片2亦随的朝卡合状态被解除的方向上升, 此时拉链弹 片2以钩部21为固定端形成状似跷跷板的动作, 而让档部 22于孔洞121中往上移动, 并解除 了档部22与啮合炼齿41的卡合状态,。
16、 当此档部22与啮合炼齿41的卡合状态解除时, 拉链头1 可自由地滑动, 藉由使拉链头1自由地滑动, 可将啮合炼齿的拉链拉开朝左右开离, 或者将 复数炼齿相互卡合形成啮合状态。 0051 而当拉动单元3沿一拉动方向T1拉动即可将拉链4上的复数炼齿相互卡合啮合至 预定位置时, 可将拉链头10的拉动单元3以手朝本体1方向下压, 如图6所示, 拉动单元3的枢 轴32随的转动, 拉链弹片2亦随的朝卡合状态的方向移动, 此时拉链弹片2同样形成状似跷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355617 U 5 跷板的动作, 而让档部22于孔洞121中往下移动, 使得拉链弹片2的档部22与啮合炼齿41卡 。
17、合, 亦可避免本体1向下滑落。 0052 其中, 因本实用新型中凸出部123位于上述拉动方向T1的相反一侧, 利用该凸出部 123可供该档部22相抵接, 使其受到较大拉力或扭力时不会变形或断裂, 亦可在啮合炼齿在 两侧受力时, 提供补强作用, 而可确保档部22卡扣于拉链的炼齿41, 使拉链头不致滑动, 而 使啮合的拉链不会分开。 0053 再者, 该凸出部与该档部之间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干涉结构, 如图7 所示, 该干涉结 构51位于该档部22, 且为突出于该档部22表面的突起; 亦或者如图8所示, 该干涉结构51位 于该凸出部123, 且为突出于该凸出部123表面的突起, 利用该干涉结构可以增加。
18、该凸出部 与该档部间的摩擦力, 进而让档部可承受更大拉力或扭力。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355617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7 CN 207355617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8 CN 207355617 U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9 CN 207355617 U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0 CN 207355617 U 10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1 CN 207355617 U 11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2 CN 207355617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