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换石转运珠.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759061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155213.5

申请日:

20180127

公开号:

CN207898065U

公开日:

201809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4C25/00,A44C11/00

主分类号:

A44C25/00,A44C11/00

申请人:

深圳市新金象珠宝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肖燕

地址: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入驻深圳市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

优先权:

CN201820155213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换石转运珠,包括转运珠本体、石块、连接线,转运珠设有通孔,石块的两侧面均设有卡接槽,连接线的两端均设有与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部,卡接部穿过通孔与卡接槽相卡接。本申请在转运珠本体上设置通孔、在石块的两侧面上设置卡接槽以及在连接线上设置卡接部,然后通过卡接部穿过通孔与卡接槽相卡接,从而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当需要更换转运珠或石块或连接线时,使用者只需要轻轻地将卡接部从卡接槽中拔出即可,十分便捷;当需要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时,只需要将连接线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卡接在设置在石块上的卡接槽即可,无需再次穿过石块,从而实现了快速连接转运珠和石块,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换石转运珠,包括转运珠本体(1)、石块(2)、连接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珠设有通孔(11),所述石块(2)的两侧面均设有卡接槽(21),所述连接线(3)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卡接槽(21)相配合的卡接部(31),所述卡接部(31)穿过所述通孔(11)与所述卡接槽(21)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珠本体(1)呈猪头状,所述通孔(11)设置在转运珠本体(1)的耳朵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呈W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31)由若干个U型连接件(4)构成,所述U型连接件(4)为橡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3)为金属线或牛筋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块(2)为玉石或砖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块(2)为云朵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珠本体(1)为3D硬金转运珠本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运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背景技术

目前,黄金转运珠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传统倒模转运珠,另一种为3D硬金转运珠,其中,3D硬金转运珠采用3D硬金技术制作,由其重量轻、细节精致等优点被消费者所青睐。

为了提高转运珠的美观,通常在3D硬金转运珠上增设石块,即形成石转运珠。目前采用石块与3D硬金转运珠粘接相连。由于石块与3D硬金转运珠粘接相连,当需要更换石块或者3D硬金转运珠时,需要剔除粘接胶,导致二者的更换较繁琐。另外,在剔除粘接胶时,较易损坏石块或者3D硬金转运珠,影响继续使用。还有一种石转运珠,例如中国专利CN204120378U,公开了利用连接线将黄金转运石本体和石块相连接,其中设计了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但是这种石转运珠用连接线将转运珠和石块连接起来非常不方便,特别是当通孔和第二通孔很小、使用的线为软性材料制成时,一般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能将连接线穿过,连接安装过程非常麻烦、费劲,当再次更换时,依然费劲,而且加工成本很高,不利于转运珠的普及化。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换石转运珠,以简化更换,提高灵活多变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换石转运珠,本实用新型至少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石转运珠中如何更快速地更换、安装石块或转运珠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换石转运珠,一种可换石转运珠,包括转运珠本体、石块、连接线,所述转运珠设有通孔,所述石块的两侧面均设有卡接槽,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卡接槽相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珠本体呈猪头状,所述通孔设置在转运珠本体的耳朵处。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呈W型。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部由若干个U型连接件构成,所述U型连接件为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为金属线或牛筋线。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石块为玉石或砖石。

优选地,所述所述石块为云朵状。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珠本体为3D硬金转运珠本体。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可换石转运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可换石转运珠上的转运珠本体上设置通孔、在石块的两侧面上设置卡接槽以及在连接线上设置卡接部,然后通过卡接部穿过通孔与卡接槽相卡接,从而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当需要更换转运珠或石块或连接线时,使用者只需要轻轻地将卡接部从卡接槽中拔出即可,十分便捷;当需要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时,只需要将连接线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卡接在设置在石块上的卡接槽即可,无需再次穿过石块,从而实现了快速连接转运珠和石块,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换石转运珠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可换石转运珠的连接线及A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可换石转运珠的石块两侧面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转运珠本体;

11、通孔;

2、石块;

21、卡接槽;

3、连接线;

31、卡接部;

4、U型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可换石转运珠,包括转运珠本体1、石块2、连接线3,所述转运珠设有通孔11,所述石块2的两侧面均设有卡接槽21,所述连接线3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卡接槽21相配合的卡接部31,所述卡接部31穿过所述通孔11与所述卡接槽21相卡接。本申请利用上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可换石转运珠上的转运珠本体上设置通孔、在石块的两侧面上设置卡接槽以及在连接线上设置卡接部,然后通过卡接部穿过通孔与卡接槽相卡接,从而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当需要更换转运珠或石块或连接线时,使用者只需要轻轻地将卡接部从卡接槽中拔出即可,十分便捷;当需要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时,只需要将连接线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卡接在设置在石块上的卡接槽即可,无需再次穿过石块,从而实现了快速连接转运珠和石块,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

如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转运珠本体1呈猪头状,所述通孔11设置在转运珠本体1的耳朵处。但不限于此,转运珠本体1的形状可以为其他,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者需求进行选择性生产,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了使连接线3能够更加顺畅的穿过所述转运珠本体1,所述通孔11呈W型,此外所述通孔11的所占面积很大,一方面是为了放置所述的石块2,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连接线3更好的穿过,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尤其是在连接线3是由软质性材料制成时,可以非常轻松的将连接线3穿过所述转运珠本体1。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更好地将连接线3卡接在石块2的两侧面卡接槽21内,所述卡接部31由若干个U型连接件4构成,所述U型连接件4为橡胶材料制成,利用橡胶材料制成的U型连接件4,特别是在安装时,可以更加省时省力的将连接线3与所述石块2相连接,在更换转运珠本体或石块时,利用橡胶易变形的性能,能够实现轻松地将连接线3从石块2中脱离出来,故转运珠本体或石块更换过程简单便捷。

如图2所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连接线3的类型,优选地,所述连接线3为金属线或牛筋线,这样可以提高连接线3的耐用性,避免过于频繁的更换连接线3,进而提高了连接线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所述石块2为玉石或砖石,也可以用其他材料来制造所述的石块2,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优选地,为了增大石块2与通孔11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所述石块2为云朵状,通过增大石块2与通孔11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石块2放置的稳定性,但是在保证较佳的稳定性的条件下,所述石块2的形状可以为其他,例如梯形、长方体等。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转运珠本体1为3D硬金转运珠本体。此外,所述转运珠本体1可以为其他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换石转运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可换石转运珠上的转运珠本体上设置通孔、在石块的两侧面上设置卡接槽以及在连接线上设置卡接部,然后通过卡接部穿过通孔与卡接槽相卡接,从而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当需要更换转运珠或石块或连接线时,使用者只需要轻轻地将卡接部从卡接槽中拔出即可,十分便捷;当需要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时,只需要将连接线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卡接在设置在石块上的卡接槽即可,无需再次穿过石块,从而实现了快速连接转运珠和石块,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一种可换石转运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可换石转运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可换石转运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换石转运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换石转运珠.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155213.5 (22)申请日 2018.01.27 (73)专利权人 深圳市新金象珠宝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 区前湾一路1号A栋201室 (入驻深圳市 前海商务秘书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肖燕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1)Int.Cl. A44C 25/00(2006.01) A44C 1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2、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包括转 运珠本体、 石块、 连接线, 转运珠设有通孔, 石块 的两侧面均设有卡接槽, 连接线的两端均设有与 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部, 卡接部穿过通孔与卡接 槽相卡接。 本申请在转运珠本体上设置通孔、 在 石块的两侧面上设置卡接槽以及在连接线上设 置卡接部, 然后通过卡接部穿过通孔与卡接槽相 卡接, 从而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 当需要 更换转运珠或石块或连接线时, 使用者只需要轻 轻地将卡接部从卡接槽中拔出即可, 十分便捷; 当需要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时, 只需要将 连接线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卡接在设置在石块上 的卡接槽即可, 无需再次穿过石块。

3、, 从而实现了 快速连接转运珠和石块, 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 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7898065 U 2018.09.25 CN 207898065 U 1.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包括转运珠本体 (1) 、 石块 (2) 、 连接线 (3) ,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 运珠设有通孔 (11) , 所述石块 (2) 的两侧面均设有卡接槽 (21) , 所述连接线 (3) 的两端均设 有与所述卡接槽 (21) 相配合的卡接部 (31) , 所述卡接部 (31) 穿过所述通孔 (11) 与所述卡接 槽 (21) 相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 其特征在于。

4、: 所述转运珠本体 (1) 呈猪头状, 所 述通孔 (11) 设置在转运珠本体 (1) 的耳朵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 (11) 呈W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 (31) 由若干个U型连 接件 (4) 构成, 所述U型连接件 (4) 为橡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 (3) 为金属线或牛筋 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块 (2) 为玉石或砖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块 (2) 为云。

5、朵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换石转运珠,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运珠本体 (1) 为 3D硬金转运珠本体。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898065 U 2 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运珠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黄金转运珠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为传统倒模转运珠, 另一种为3D硬金转运 珠, 其中, 3D硬金转运珠采用3D硬金技术制作, 由其重量轻、 细节精致等优点被消费者所青 睐。 0003 为了提高转运珠的美观, 通常在3D硬金转运珠上增设石块, 即形成石转运珠。 目前 采用石块与3D硬。

6、金转运珠粘接相连。 由于石块与3D硬金转运珠粘接相连, 当需要更换石块 或者3D硬金转运珠时, 需要剔除粘接胶, 导致二者的更换较繁琐。 另外, 在剔除粘接胶时, 较 易损坏石块或者3D硬金转运珠, 影响继续使用。 还有一种石转运珠, 例如中国专利 CN204120378U, 公开了利用连接线将黄金转运石本体和石块相连接, 其中设计了第一通孔、 第二通孔以及第三通孔, 但是这种石转运珠用连接线将转运珠和石块连接起来非常不方 便, 特别是当通孔和第二通孔很小、 使用的线为软性材料制成时, 一般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 能将连接线穿过, 连接安装过程非常麻烦、 费劲, 当再次更换时, 依然费劲, 而且加。

7、工成本很 高, 不利于转运珠的普及化。 0004 综上所述, 如何提供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以简化更换, 提高灵活多变性, 是目前本 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5 为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换石转运 珠, 本实用新型至少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在石转运珠中如何更快速地更换、 安装石块或 转运珠本体。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 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包括转运珠本体、 石块、 连接线, 所述转运 珠设有通孔, 所述石块的两侧面均设有卡。

8、接槽, 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卡接槽相 配合的卡接部, 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卡接槽相卡接。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转运珠本体呈猪头状, 所述通孔设置在转运珠本体的耳朵处。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通孔呈W型。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卡接部由若干个U型连接件构成, 所述U型连接件为橡胶材料制成。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线为金属线或牛筋线。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所述石块为玉石或砖石。 0014 优选地, 所述所述石块为云朵状。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转运珠本体为3D硬金转运珠本体。 0016 如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898065 U 3 0017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后, 与现有技术相比, 通过在可换石转运珠上的 转运珠本体上设置通孔、 在石块的两侧面上设置卡接槽以及在连接线上设置卡接部, 然后 通过卡接部穿过通孔与卡接槽相卡接, 从而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 当需要更换转运 珠或石块或连接线时, 使用者只需要轻轻地将卡接部从卡接槽中拔出即可, 十分便捷; 当需 要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时, 只需要将连接线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卡接在设置在石块上 的卡接槽即可, 无需再次穿过石块, 从而实现了快速连接转运珠和石块, 达到了省时省力的 目的。 附图说明 00。

10、18 图1为一种可换石转运珠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一种可换石转运珠的连接线及A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可换石转运珠的石块两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元件标号说明。 0022 1、 转运珠本体; 0023 11、 通孔; 0024 2、 石块; 0025 21、 卡接槽; 0026 3、 连接线; 0027 31、 卡接部; 0028 4、 U型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0 须知,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

11、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 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 故 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 在不影响本实用 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 盖的范围内。 同时,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 、“下” 、“左” 、“右” 、“中间” 及 “一” 等的用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 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 的附图进行说明。 0031 。

12、如图1、 图2及图3所示, 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包括转运珠本体1、 石块2、 连接线3, 所 述转运珠设有通孔11, 所述石块2的两侧面均设有卡接槽21, 所述连接线3的两端均设有与 所述卡接槽21相配合的卡接部31, 所述卡接部31穿过所述通孔11与所述卡接槽21相卡接。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后, 与现有技术相比, 通过在可换石转运珠上的转运珠本 体上设置通孔、 在石块的两侧面上设置卡接槽以及在连接线上设置卡接部, 然后通过卡接 部穿过通孔与卡接槽相卡接, 从而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 当需要更换转运珠或石块 或连接线时, 使用者只需要轻轻地将卡接部从卡接槽中拔出即可, 十分便捷;。

13、 当需要将转运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898065 U 4 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时, 只需要将连接线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卡接在设置在石块上的卡接槽 即可, 无需再次穿过石块, 从而实现了快速连接转运珠和石块, 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 0032 如1所示, 进一步地, 所述转运珠本体1呈猪头状, 所述通孔11设置在转运珠本体1 的耳朵处。 但不限于此, 转运珠本体1的形状可以为其他, 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者需求进行 选择性生产, 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制。 0033 如图1所示, 为了使连接线3能够更加顺畅的穿过所述转运珠本体1, 所述通孔11呈 W型, 此外所述通孔11的所占面积很大, 一。

14、方面是为了放置所述的石块2, 另一方面是为了使 连接线3更好的穿过, 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尤其是在连接线3是由软质性材料制成时, 可以 非常轻松的将连接线3穿过所述转运珠本体1。 0034 如图1和图2所示, 为了更好地将连接线3卡接在石块2的两侧面卡接槽21内, 所述 卡接部31由若干个U型连接件4构成, 所述U型连接件4为橡胶材料制成, 利用橡胶材料制成 的U型连接件4, 特别是在安装时, 可以更加省时省力的将连接线3与所述石块2相连接, 在更 换转运珠本体或石块时, 利用橡胶易变形的性能, 能够实现轻松地将连接线3从石块2中脱 离出来, 故转运珠本体或石块更换过程简单便捷。 0035 。

15、如图2所示,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连接线3的类型, 优选地, 所述连接线3为金 属线或牛筋线, 这样可以提高连接线3的耐用性, 避免过于频繁的更换连接线3, 进而提高了 连接线3的使用寿命。 0036 进一步地, 如图1所示, 所述所述石块2为玉石或砖石, 也可以用其他材料来制造所 述的石块2, 并不局限于此。 0037 如图1所示, 优选地, 为了增大石块2与通孔11之间的接触面积, 所述所述石块2为 云朵状, 通过增大石块2与通孔11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石块2放置的稳定性, 但是在保证较 佳的稳定性的条件下, 所述石块2的形状可以为其他, 例如梯形、 长方体等。 0038 进一步地, 如图。

16、1所示, 所述转运珠本体1为3D硬金转运珠本体。 此外, 所述转运珠 本体1可以为其他材料制成。 0039 如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换石转运珠,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0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可换石转运珠后, 与现有技术相比, 通过在可换石转运珠上的 转运珠本体上设置通孔、 在石块的两侧面上设置卡接槽以及在连接线上设置卡接部, 然后 通过卡接部穿过通孔与卡接槽相卡接, 从而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 当需要更换转运 珠或石块或连接线时, 使用者只需要轻轻地将卡接部从卡接槽中拔出即可, 十分便捷; 当需 要将转运珠和石块相连接起来时, 只需要将连接线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卡接在设置在石块上 的。

17、卡接槽即可, 无需再次穿过石块, 从而实现了快速连接转运珠和石块, 达到了省时省力的 目的。 0041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 值。 0042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 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 因此, 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 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898065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7898065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7898065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7898065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