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塑坯料的模具,该模具装入旋转式注塑吹气成型机。 在日本公开专利号53-22096中,已经公开了一种模塑机,该模塑机能连续进行诸如瓶子一类容器的从坯料注塑到吹模等一系列操作。
在这种已知的模塑坯料的模塑机模具里,为了开闭模具,腔模相对于颈模上下移动,颈模装于上述机座上基座板的下面。因而,打开模具时,注入机构的喷嘴必须被松开,这样就需有较长注塑周期,另外,树脂的种类不同时,喷嘴会产生粘性,渗漏及其他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已经作出了努力,结果是把腔模固定在机座上,颈模上下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颈模必须与传递板一起上下移动。这造成另外一些问题,例如,在其他操作过程中设备复杂了,並且在打开模具后,为了与颈模一起把坯料传递到下一操作段而周期性地旋转传递板将花费时间。
本发明已经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塑坯料的模具,在该模具里,腔模和传递板不上下移动,而作为塑模和夹持模的凸缘模可以上下移动,以便开闭模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旋转模塑机提供一种新模具,在该模具里,用于模塑坯料的腔模和吹模可以安装在机座上,尽管在传递板的下表面上可上下移动地安装着凸缘模。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其中,腔模固定在机座上;凸缘模与置模板一起安装在上基板的传递板下边的下表面上,该凸缘模作为夹持模用来模塑在腔模上部的坯料的开口的外圆部分;芯模穿过制在上基座板和传递板上的孔进入夹持模中,並安装在上基座板以上;上述凸缘模借助于垂直轴和弹性物弹性地安装在传递板上,因此,凸缘模通过芯模可相对于腔模上下移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其中,置模板联接到许多可垂直方向移动的垂直轴下端,这些轴穿过传递板沿垂直方向移动,弹性物安装于装在垂直轴上端的联接板和上述传递板之间,该弹性物总是通过垂直轴使置模板和凸缘模一起对着传递板的下表面。
在这种方法中,在传递板下表面的凸缘模与被插入的芯模一起,在通过上述上基座板的孔进行伸缩时,由垂直轴和弹性物促使其对着传递板,以便使凸缘模相对于腔模移动,从而达到开闭的目的。模具的开闭仅仅是通凸缘模的上下移动便可实现。腔模可以固定。因此,由于注入装置可以总是以喷嘴接触的状态放置,这样便增加了模塑的循环。另外也将不会发生树脂的粘性和渗漏。由于夹紧装置可以单独放置在上述芯模上,因此注塑操作段的结构便可以简化。
在凸缘模位于传递板下表面的情况下,凸缘与被插入的芯模一起,在穿过上述上基座板孔延伸的同时,由穿过传递板延伸的垂直轴和总是使垂直轴向上移动的弹性物促使其对着传递板的下表面。因此,凸缘模可以相对于腔模移动,而被开闭。不仅仅腔模还有吹模均可不上下移动,且可安装在下基座板上,这是由于垂直轴在与吹模接近的旋转中不妨碍传递板。
图1是本发明模塑坯料的模具纵向正剖视图;
图2是纵剖面侧视图;
图3是模塑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温度控制操作段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定向和吹气操作段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装有模塑坯料的模具的旋转式注塑吹模机的上部纵向正剖视图;
图7是坯料模塑操作段中的模具纵向剖视图;
图8是图7的纵向侧剖视图;
图9是打开模具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在上述附图中,序号1表示机座,2表示该机座上方的上基座板,传递板3安装于上基座板的下面。
在附图中省去模塑机的全部结构。上基座板固定于机座周围的许多支撑物上,传递板3设计成能使其用旋转装置周期性地旋转或移动90°,该旋转装置位于上基座板2的中心。
上基座板2和传递板3制成所需要的直径的孔4和5,孔4和5在停止位置上相互重合,带有孔的上基板2的几个位置构成几个操作段,包括:模塑、温度控制、定位、吹模、坯料的脱离及其相应的装置。
图1是模塑坯料的模具的纵向剖视图,其中,用于模塑坯料底部外表面的腔模6与流道模7一起固定在机座1上。所需要的许多垂直轴8与在传递板3下表面上被隔离开的孔5成配合关系,沿着垂直方向从构件10上伸出,置模板9通过垂直轴8可沿垂直方向延伸。
弹簧11安装在置模板9和垂直轴下端的凸缘8a之间,置模板9在弹力的作用下,总是偏向传递板一边。
作为模塑坯料开口的外部圆周部分的夹持模安装在置模板9上,並装配在一个位置上,在该位置上,凸缘模相对于在孔5下方的腔模6被闭合。凸缘模12包括分离模,该分离模与置模板一起横向开闭,图中未示出。
用于模塑坯料内表面的芯模13在夹紧缸(未示)活塞前端与构件14相接,缸安装在上基座板2的支承体的上部,芯模13的前端表面构成模具表面15,与腔模6和凸缘模12一起形成一型腔。轴肩16在模具表面15的上部圆周形成,以便轴肩可以和凸缘模12的上表相接触。
构件14的芯模的两侧安装压力轴17,该轴通过在孔4和5两侧制成的孔实现伸缩,並与置模板9相接触。序号18表示导向杆。
在上述结构中,传递板3停止而孔4和5彼此重合,当芯模13与构件14一起由缸向模具闭合方向移动时,芯模13从孔4和5延伸到凸缘模12处,模具表面15的前端占据了凸缘模12内的位置,並且轴肩16与凸缘模12的上表面相接触。同时压力轴17与芯模13一起下移,与置模板9相接触,以便使置模板9与芯模13一起把凸缘模12向下移动到腔模6的位置。
因此,腔模6、凸缘模12和芯模13闭合,以便为扁平坯料形成一槽腔。
模具闭合后,施加夹紧力,并从注入装置19将熔化的树脂注入型腔内,以便模塑扁平坯料20,上述注入装置19总是与热流道模7的浇口成喷嘴接触状态,以后当芯模13向上移动时,凸缘模12也在弹力的作用下返回到传递板3的下表面,而与芯模前端的轴肩16接触,那时,由于坯料20的开口周围边缘被夹紧在芯模表面14与凸缘模12表面之间,因此,坯料与腔膜6脱开并与凸缘模12一起向传递板方向移动。置模板9与传递板下表面接触后,芯模13与凸缘模12脱开並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即上基座板的上部。因此坯料20留在凸缘模上,如图1中点划线所示。
在夹持状态时,通过传递板3的转动,与凸缘模12一起的坯料20被传递到以后的操作段。图4是温度控制操作段的纵向剖视图,它包括:连接到装在机座1上的缸上的並上下移动的温度控制盘22和装在上基座板上的可垂直移动的温度控制芯23,该控制芯把坯料20夹持在它和凸缘模12之间以便控制温度。
经温度控制后的坯料20,通过传递板3的旋转,传递到下一操作段。
图5表示沿纵向剖面的定位和吹模操作段,它包括在机座1上可上下移动的吹模24;位于上基座板2上的吹芯25,序号26表示升降缸,27表示活塞。
吹模24通过缸(未示)向内外开闭,吹芯25内部装有定位杆29,它从孔4和5内与凸缘模12接触,以便将坯料20定位于模具的底部,並使其膨胀至腔模表面,模塑成具有如点划线所示的外形的容器30。
打开模具后,模具24下移到一位置,以便于与轴8脱离接触,模塑的容器30通过传递板3送到下一操作段,带有上述操作段松开的容器30的凸缘模12再次被送到后面的模塑操作段。
图6及以后的附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装置,该装置被组合到旋转式注塑吹模机内。
下基座板102放置並固定在机座101上。序号103是机座上面的上基座板,传递板104安装在它下面,并可转动。
上基座板103固定在沿机座1的圆周上的支撑物105上。传递板104设计成能使其通过旋转装置周期性地转动或移动90°,转动装置106安装在上基座板103的中心。
这些上基座板103和传递板104制成带有需要的直径的许多孔107和108,各孔在停止位置上互相重合,带有孔的上基座板103各位置构成了许多操作段,各段包括:模塑、温度控制、定位、吹模、坯料的脱离及其相应的装置。
用于与热流道模110一起来模塑坯料底部外表面的腔模109,在模塑操作中固定在下基座板102上。在定位和吹模操作中,吹模111在下基板102上沿水平方向可闭合地安装着。
垂直轴112相互平行地且与孔108相配合,且在传递板104的下表面上的圆周方向上被隔开。置模板114可以向内和向外开闭,它穿过导向件113被安装于垂直轴112的下端。
垂直轴112通过上端的联接板115被成对地联接成整体,弹簧117压装在接收管116内,接收管116穿过联接板115下面的传递板104。为向上移动成对的垂直轴112,弹簧117的上端与联接板115相接触,所以安装在垂直轴112下端的置模板114被向着传递板104的下表面压缩。
用于模塑坯料开口的外圆部分的夹持模或凸缘模118包括一对分离模,每个模安装在置模板114的中心,並直接装配在传递板104的孔108下,以便与置模板114一起开闭。
用于模塑坯料内表面的芯模119安装在许多垂直压力杆120上端的压力构件121的下边,杆120穿过传递板104伸缩並沿垂直方向定位,芯模119定位于孔107和108的地方。芯模119的前端面与凸缘模118相配合,形成型腔面119a,它与腔模109一起形成型腔。轴肩119b在型腔表面119a的上圆周上形成,与凸缘模118的上表面相接触。
上述结构里,传递板104停止时,孔107和108相互重合。当芯模119与夹紧模120一起由在下基座板102的下边的夹紧缸122沿模具闭合方向移动时,芯模119经孔107和108到达凸缘模118,型腔面119a在前端与凸缘模118相配合,且轴肩119b接触并挤压凸缘模118的上表面。
因此,置模板114向弹簧117与垂直轴112一起下移,並与腔模109的上表面相接触。腔模109,凸缘模118及芯模119闭合。
模具闭合后,施加夹紧力,从注入机构(未示)将熔化树脂注入型腔,以便模塑扁平坯料123,上述注入机构总是与热流道模110的浇口处在以喷嘴接触状态中。此后,当用夹紧缸将模具打开,上移芯模119时,与垂直轴112一起的置模板114在弹力的作用也返回到传递板104的下表面,而凸缘模118与芯模的轴肩119b保持接触。与此同时,由于坯料123的开口圆周边缘在芯模表面119a和凸缘模118的模面间处于夹持状态,从腔模109上松开並与凸缘模一起向传递板移动。置模板114与传递板的下表面接触后,芯模119从凸缘模118中松脱出来,并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即上述上基座板103上方。所以,坯料123在凸缘模118上被升起,如图9点划线所示。
在上述状态下,坯料123与凸缘模118一起通过传递板103的旋转,传递到经过温度控制操作段的定位和吹模操作段。
在定位和吹模操作段,前述上基座板103上方装有端部形状类似于芯模119的吹气芯124,该吹气芯124与成气缸125形式的提升装置126相接,在已闭合的吹模111的上表面上面,吹气芯124使凸缘模118和置模板114一起挤压弹簧117,该操作类似于芯模119。坯料123借助于124中心的定位杆127进行轴向定位,并通过从定位杆的圆周吹气,使坯料123沿径向膨胀,以便模塑双轴线定位容器(未示)。
模塑后,凸缘模118返回到传递板的下表面,这是在由已打开的吹气芯的返回所产生的弹簧压力的作用自动实现的,另外,随着其返回,在由凸缘模118夹持着开口的情况下,容器也向着传递板传送。然后,经凸缘模118的夹持,通过传递板104的转动,容器被传递到后续的松脱段。
上述例子坯料是平的,事实上其他形状的坯料也可以使用。然而,凸缘模的移动大小应是一种可靠的空间范围,该空间范围在各自的操作段打开时,能与凸缘模一起传送坯料。在上述实施例中,是针对模塑单个坯料叙述的,应注意到可以同时模塑多个坯料。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