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手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03334.0 (22)申请日 2015.12.03 A44C 5/14(2006.01) (73)专利权人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秦岭路 18 号国展财富中心 3 号楼 5 楼 (72)发明人 侯飞 冯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代理人 权鲜枝 吴昊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手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表, 该手表包括主 体和腕带, 主体与腕带连接处的两侧各设置一表 耳, 表耳外侧设置有按键。安装腕带时, 腕带端部 的两相对外侧面。
2、卡入两侧表耳的内侧面, 腕带端 部的弹性连接件头部受挤压收缩直至移动至表耳 内侧设置的卡槽处, 弹性连接件的头部弹起而固 定在卡槽内 ; 拆卸腕带时, 按压按键, 弹性连接件 的头部受挤压收缩而脱离卡槽, 使腕带脱离主体。 该手表的腕带可快速拆卸并且与电子主体连接的 可靠性较高。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5358496 U 2016.07.06 CN 205358496 U 1.一种手表, 包括主体(1)和腕带(2), 其特征在于, 所述腕带(。
3、2)与主体(1)连接处的两 侧各设置一表耳(11), 所述腕带(2)端部的两相对外侧面各设置一弹性连接件(21), 每个所 述表耳(11)的内侧面设置一与所述弹性连接件对应的卡槽(13); 每个所述表耳(11)的外侧 面设置一按键(12), 所述按键(12)与所述卡槽(13)的位置对应; 安装所述腕带(2)时, 所述腕带(2)端部的两相对外侧面卡入两侧表耳(11)的内侧面, 所述弹性连接件(21)头部受挤压收缩并移动至所述卡槽(13)处, 所述弹性连接件(21)的头 部弹起而固定在所述卡槽(13)内; 拆卸所述腕带(2)时, 按压所述按键(12), 所述弹性连接件(21)的头部受挤压收缩而脱 。
4、离所述卡槽(13), 所述腕带(2)脱离所述主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12)包括: 按键板(120)、 顶柱 (121)、 定位柱(122)、 卡圈(123)和弹簧(124); 所述顶柱(121)与所述定位柱(122)并行设置 在所述按键板(120)的背面, 所述顶柱(121)的高度小于所述定位柱(122)的高度; 所述卡圈(123)套设在所述定位柱(122)的顶端, 通过所述定位柱(122)和所述卡圈 (123)将所述按键(12)定位在所述表耳(11)的内部; 所述顶柱(121)正对所述卡槽(13)的底部设置, 所述弹性连接件(21)移动至所述卡槽。
5、 (13)处时与所述顶柱(121)顶紧; 所述弹簧(124)套设在所述顶柱(121)上, 所述弹簧(124)一端与所述按键板(120)接触 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表耳(11)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件(21)旁边设置有容纳槽 (22),按压所述按键(12)时所述定位柱(122)和所述卡圈(123)伸出所述表耳(11)内侧进入 所述容纳槽(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腕带(2)端部的两相对外侧面与两个 所述表耳(11)的内侧面零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手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式顶针。 权。
6、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358496 U 2 一种手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手表。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智能手表的主体与腕带通常采用生耳轴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虽然可靠性高, 但是与传统手表的连接方式相同, 拆卸不方便, 需要专用的工具, 这对生产装配及售后维修 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 可在不使用专用工具的情 况下快速地安装及拆卸手表的腕带。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表, 包括主体和腕带, 所述腕带与主体连接处的两侧各 设置一表耳; 所述腕带端部的两相对外。
7、侧面各设置一弹性连接件, 每个所述表耳的内侧面 设置一与所述弹性连接件对应的卡槽; 每个所述表耳的外侧面设置一按键, 所述按键与所 述卡槽的位置对应; 0005 安装所述腕带时, 所述腕带端部的两相对外侧面卡入两侧表耳的内侧面, 所述弹 性连接件头部受挤压收缩并移动至所述卡槽处, 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头部弹起而固定在所述 卡槽内; 0006 拆卸所述腕带时, 按压所述按键, 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头部受挤压收缩而脱离所述 卡槽, 所述腕带脱离所述主体。 0007 可选地, 所述按键包括: 按键板、 顶柱、 定位柱、 卡圈和弹簧; 所述顶柱与所述定位 柱并行设置在所述按键板的背面, 所述顶柱的高度小于所述。
8、定位柱的高度; 0008 所述卡圈套设在所述定位柱的顶端, 通过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卡圈将所述按键定位 在所述表耳的内部; 0009 所述顶柱正对所述卡槽的底部设置, 所述弹性连接件移动至所述卡槽处时与所述 顶柱顶紧; 0010 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顶柱上, 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按键板接触另一端固定在所述 表耳内部。 0011 可选地, 所述弹性连接件旁边设置有容纳槽,按压所述按键时所述定位柱和所述 卡圈伸出所述表耳内侧进入所述容纳槽内。 0012 可选地, 所述腕带端部的两相对外侧面与两个所述表耳的内侧面零间隙配合。 0013 可选地, 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式顶针。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 本实用新型在电子主体表耳处的外侧面安装按键, 通 过在腕带端部的两相对外侧面各设置一弹性连接件, 并在表耳内侧设置一与所述弹性连接 件对应的卡槽实现电子主体与腕带的连接, 拆卸腕带时, 按压该按键, 弹性连接件的头部受 挤压收缩而脱离卡槽, 腕带脱离主体。 此连接方法不仅可靠性高而且拆卸方便, 在不使用专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358496 U 3 用工具的情况下即可快速地安装及拆卸腕带。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立体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俯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主体的一侧视图; 0018 图4为。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主体的另一立体图; 0020 图6为图5中结构(a)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腕带装配示意图; 0022 图8为图7中结构(b)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其中: 1为主体, 11为表耳, 12为按键, 120为按键板, 121为顶柱, 122为定位柱, 123 为卡圈, 124为弹簧, 13为卡槽, 2为腕带, 21为弹簧式顶针, 22为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
11、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俯视 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主体的一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 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主体的另一立体图, 图6为图5中结构 (a)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如图1至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表包括主体1和腕带2, 主体1与腕带2连接 处的两侧各设置一表耳11; 腕带2端部的两相对外侧面各设置弹性连接件21, 在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 该弹性连接件21具体为一弹簧式顶针(Pogo-pin), 每个表耳11的内侧面设置一 与弹簧式顶针对应的卡槽13; 每个表耳1。
12、1的外侧面设置一按键12, 按键12与卡槽13的位置 对应。 0027 腕带2端部的两相对外侧面与两个表耳11的内侧面零间隙配合。 安装腕带2时, 腕 带2端部的两相对外侧面卡入两侧表耳11的内侧面, 弹簧式顶针头部受挤压收缩直至移动 至卡槽13处, 弹簧式顶针的头部弹起而固定在卡槽13内; 拆卸腕带2时, 按压按键12, 弹簧式 顶针的头部受挤压收缩而脱离卡槽13, 使腕带2脱离主体1。 0028 由上述可知, 与传统手表采用生耳轴连接相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腕带 端部设置弹簧式顶针, 并在表耳内侧设置卡槽实现电子主体与腕带的连接, 该连接方式不 仅可靠性高而且拆卸方便, 在不使用专。
13、用工具的情况下即可快速地安装及拆卸腕带。 0029 优选地, 如图4所示, 按键12包括: 按键板120、 顶柱121、 定位柱122、 卡圈123和弹簧 124; 顶柱121与定位柱122并行设置在按键板120的背面, 顶柱121的高度小于定位柱122的 高度; 卡圈123套设在定位柱122的顶端, 通过定位柱122和卡圈123将按键12定位在表耳11 的内部; 顶柱121正对卡槽13的底部设置。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表的腕带装配示意 图; 图8为图7中结构(b)的局部放大图。 弹簧式顶针按图7或图8中的箭头方向自上而下移动 至卡槽13处时与顶柱121顶紧, 实现腕带2在主体1上的装配。
14、。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358496 U 4 0030 弹簧124套设在顶柱121上, 弹簧124一端与按键板120接触另一端固定在表耳11内 部。 弹簧124的作用是按键12被按压后为按键12提供回弹力恢复至初始位置, 卡圈123保证 按键12回弹时不会脱离表耳11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 弹簧124只是作为一种弹性复位机构驱 动按键12回弹, 当然也可以由其他结构代替, 如弹性胶条、 弹片等。 0031 优选地, 弹簧式顶针旁边设置有容纳槽22。 由于定位柱122的高度大于定位柱122 的高度, 按压按键12时, 顶柱121顶紧弹簧式顶针的同时定位柱122和卡圈123伸出。
15、表耳11内 侧进入容纳槽22内, 容纳槽22可为定位柱122和卡圈123提供一定的移动空间。 0032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电子主体表耳处的外侧面安 装按键, 通过在腕带端部的两相对外侧面各设置一弹性连接件, 并在表耳内侧设置一与弹 性连接件对应的卡槽实现电子主体与腕带的连接, 拆卸腕带时, 按压该按键, 弹性连接件的 头部受挤压收缩而脱离卡槽, 腕带脱离主体。 此连接方法不仅可靠性高而且拆卸方便, 在不 使用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即可快速地安装及拆卸腕带。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包含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358496 U 5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5358496 U 6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5358496 U 7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5358496 U 8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5358496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