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鞋垫及保健鞋.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754824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620587.3

申请日:

20101123

公开号:

CN201860912U

公开日:

201106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3B17/00,A43B7/00,A43B23/02,A43B11/00,A61F5/00

主分类号:

A43B17/00,A43B7/00,A43B23/02,A43B11/00,A61F5/00

申请人:

张树人

发明人:

张树人

地址:

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基镇市莲路大龙路段57号

优先权:

CN201020620587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谢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健鞋垫及保健鞋,该保健鞋垫与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区,鞋垫与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心内侧凸出区,鞋垫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足跟凸出区。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缓解脚部的受力,克服脚部压力不平衡的现象,更利于脚部的健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保健鞋垫,其特征在于,鞋垫与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区,鞋垫与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心内侧凸出区,鞋垫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足跟凸出区。 2.一种保健鞋,包括中垫,其特征在于,中垫与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区,中垫与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心内侧凸出区,中垫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足跟凸出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跟凸出区向掌心外侧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体凹陷区的凹陷高度为0.5毫米至1.5毫米;所述掌心内侧凸出区的凸出高度为1.5毫米至2.5毫米;所述足跟凸出区的凸出高度为1.5毫米至2.5毫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垫包括中垫主体,在中垫主体上设有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第一开孔位于足跟位置,第二开孔位于球状体区域并延伸至球状体区域的外侧,第一开孔处设有第一软片及第二软片。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保健鞋,其特征在于,该保健鞋包括有至少两个中垫,两个中垫的厚度不同,且至少其中一个中垫上设有所述球状体凹陷区、掌心内侧凸出区及足跟凸出区。 7.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保健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鞋面,鞋面与足部内侧、足部外侧、足部背侧对应区域分别为鞋面内侧、鞋面外侧及鞋面背侧,在鞋面背侧设有条形开口,鞋面内侧连接耳片,连接耳片绕过鞋面背侧后与鞋面外侧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保健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开口的下端向鞋面内侧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保健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条形开口处设有与条形开口两侧连接且能折叠的连接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鞋垫及保健鞋。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底设计是为了适应人类在地面平稳站立的习惯,因为支撑人的重量和行走压力是脚底下三个支撑点,即足跟a点、球状体b点,点是尾趾根烛与跖骨关节处的c点(如图1所示),因此脚部是受力的位置,是脚跟a和前掌b+c,脚部各处受力不平衡,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和保护,容易产生痛症加上关节变形(如拇指外翻等),更加重步行时的痛苦,由此也会产生膝关节及腰脊椎的变形和病变,行走不便,生活素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保健鞋垫及保健鞋,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缓解脚部的受力,克服脚部压力不平衡的现象,更利于脚部的健康。

一种保健鞋垫,鞋垫与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区,鞋垫与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心内侧凸出区,鞋垫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足跟凸出区。

一种保健鞋,包括中垫,中垫与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区,中垫与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心内侧凸出区,中垫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足跟凸出区。

前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

所述足跟凸出区向掌心外侧延伸。

所述球状体凹陷区的凹陷高度为0.5毫米至1.5毫米;所述掌心内侧凸出区的凸出高度为1.5毫米至2.5毫米;所述足跟凸出区的凸出高度为1.5毫米至2.5毫米。

所述中垫包括中垫主体,在中垫主体上设有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第一开孔位于足跟位置,第二开孔位于球状体区域并延伸至球状体区域的外侧,第一开孔处设有第一软片及第二软片。

该保健鞋包括有至少两个中垫,两个中垫的厚度不同,且至少其中一个中垫上设有所述球状体凹陷区、掌心内侧凸出区及足跟凸出区。

还包括有鞋面,鞋面与足部内侧、足部外侧、足部背侧对应区域分别为鞋面内侧、鞋面外侧及鞋面背侧,在鞋面背侧设有条形开口,鞋面内侧连接耳片,连接耳片绕过鞋面背侧后与鞋面外侧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

所述条形开口的下端向鞋面内侧延伸。

在所述条形开口处设有与条形开口两侧连接且能折叠的连接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根据脚部各处的受力分析,通过调节鞋垫不同区域的厚薄,实现压力分散,达到压力均匀分配的目的,提高脚部的保健效果。

2、对鞋垫的不同区域,选用不同的材料,尤其是在压力过大的区域,选用较软的材料,进一步缓解脚部压力的集中。

3、在保健鞋内配置有两个不同厚度的中垫,对于脚部不适的病人(如糖尿病人)而言,如果脚部不适、溃疡、肿胀时,可以选用较薄的中垫,在脚部正常时,选用较厚的中垫,以满足病人不同时期的需要。

4、在鞋面背侧设有条形开口,可以实现鞋面大幅的开合,方便脚部不适的病人穿鞋或脱鞋,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穿着现有鞋底时,脚部的受力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保健鞋的第一种结构图。

图3是中垫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中垫的反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保健鞋的第二种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保健鞋的第三种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鞋底,2、鞋面,3、中垫,4、球状体凹陷区,5、掌心内侧凸出区,6、足跟凸出区,7、中垫主体,8、第一软片,9、第二软片,10、连接耳片,11、连接片,12、条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保健鞋,包括鞋底1、鞋面2及中垫3,中垫3与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区4,中垫3与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心内侧凸出区5,中垫3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足跟凸出区6。

其中,该保健鞋包括有两个中垫3,两个中垫3的厚度不同,且其中一个中垫上设有所述球状体凹陷区4、掌心内侧凸出区5及足跟凸出区6。足跟凸出区6向掌心外侧延伸,球状体凹陷区4的凹陷高度为1毫米;掌心内侧凸出区5的凸出高度为2毫米;足跟凸出区6的凸出高度为2毫米。该中垫包括中垫主体7,在中垫主体7上设有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第一开孔位于足跟位置,第二开孔位于球状体区域并延伸至球状体区域的外侧,第一开孔处设有第一软片8及第二软片9。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根据脚部各处的受力分析,通过调节鞋垫不同区域的厚薄,实现压力分散,达到压力均匀分配的目的,提高脚部的保健效果。

2、对鞋垫的不同区域,选用不同的材料,尤其是在压力过大的区域,选用较软的材料,进一步缓解脚部压力的集中。

3、在保健鞋内配置有两个不同厚度的中垫3,对于脚部不适的病人(如糖尿病人)而言,如果脚部不适、溃疡、肿胀时,可以选用较薄的中垫,在脚部正常时,选用较厚的中垫,以满足病人不同时期的需要。

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鞋面2与足部内侧、足部外侧、足部背侧对应区域分别为鞋面内侧、鞋面外侧及鞋面背侧,在鞋面背侧设有条形开口12,鞋面内侧连接耳片10,连接耳片10绕过鞋面背侧后与鞋面外侧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所述条形开口12的下端向鞋面内侧延伸。由于在鞋面背侧设有条形开口12,可以实现鞋面2大幅的开合,方便脚部不适的病人穿鞋或脱鞋,使用更方便。

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在所述条形开口处设有与条形开口两侧连接且能折叠的连接片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优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保健鞋垫及保健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保健鞋垫及保健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保健鞋垫及保健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健鞋垫及保健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鞋垫及保健鞋.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6091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6.15 CN 201860912 U *CN201860912U* (21)申请号 201020620587.3 (22)申请日 2010.11.23 A43B 17/00(2006.01) A43B 7/00(2006.01) A43B 23/02(2006.01) A43B 11/00(2006.01) A61F 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张树人 地址 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基镇市 莲路大龙路段 57 号 (72)发明人 张树人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2、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谢伟 (54) 实用新型名称 保健鞋垫及保健鞋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健鞋垫及保健鞋, 该保健鞋垫与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 凹陷区, 鞋垫与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 心内侧凸出区, 鞋垫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 足跟凸出区。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缓解脚部的 受力, 克服脚部压力不平衡的现象, 更利于脚部的 健康。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CN 201860912 U1/1 页 2 1. 一种保健鞋垫, 其特征在于, 鞋垫与球状体。

3、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区, 鞋垫 与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心内侧凸出区, 鞋垫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足跟凸 出区。 2. 一种保健鞋, 包括中垫, 其特征在于, 中垫与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 区, 中垫与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心内侧凸出区, 中垫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 成足跟凸出区。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保健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足跟凸出区向掌心外侧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保健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状体凹陷区的凹陷高度为0.5毫米至 1.5毫米 ; 所述掌心内侧凸出区的凸出高度为1.5毫米至2.5毫米 ; 所述足跟凸出区的凸出 高度为 1.5 毫。

4、米至 2.5 毫米。 5.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保健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垫包括中垫主体, 在中垫主体上设有 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 第一开孔位于足跟位置, 第二开孔位于球状体区域并延伸至球状体 区域的外侧, 第一开孔处设有第一软片及第二软片。 6. 如权利要求 2 至 5 中任一项所述保健鞋, 其特征在于, 该保健鞋包括有至少两个中 垫, 两个中垫的厚度不同, 且至少其中一个中垫上设有所述球状体凹陷区、 掌心内侧凸出区 及足跟凸出区。 7. 如权利要求 2 至 5 中任一项所述保健鞋,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鞋面, 鞋面与足部内 侧、 足部外侧、 足部背侧对应区域分别为鞋面内侧、 鞋面外侧。

5、及鞋面背侧, 在鞋面背侧设有 条形开口, 鞋面内侧连接耳片, 连接耳片绕过鞋面背侧后与鞋面外侧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保健鞋,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形开口的下端向鞋面内侧延伸。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保健鞋,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条形开口处设有与条形开口两侧连 接且能折叠的连接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60912 U1/3 页 3 保健鞋垫及保健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鞋垫及保健鞋。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鞋底设计是为了适应人类在地面平稳站立的习惯, 因为支撑人的重量和行 走压力是脚底下三个支撑点, 即足跟 a 点、 球状体 。

6、b 点, 点是尾趾根烛与跖骨关节处的 c 点 ( 如图 1 所示 ), 因此脚部是受力的位置, 是脚跟 a 和前掌 b+c, 脚部各处受力不平衡, 如果 长期得不到缓解和保护, 容易产生痛症加上关节变形 ( 如拇指外翻等 ), 更加重步行时的痛 苦, 由此也会产生膝关节及腰脊椎的变形和病变, 行走不便, 生活素质下降。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保健鞋垫及保健鞋, 本实 用新型可以有效的缓解脚部的受力, 克服脚部压力不平衡的现象, 更利于脚部的健康。 0004 一种保健鞋垫, 鞋垫与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区, 鞋垫与掌心内 侧对应区域凸出。

7、而形成掌心内侧凸出区, 鞋垫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足跟凸出区。 0005 一种保健鞋, 包括中垫, 中垫与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区, 中垫与 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心内侧凸出区, 中垫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足跟凸出 区。 0006 前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 0007 所述足跟凸出区向掌心外侧延伸。 0008 所述球状体凹陷区的凹陷高度为 0.5 毫米至 1.5 毫米 ; 所述掌心内侧凸出区的凸 出高度为 1.5 毫米至 2.5 毫米 ; 所述足跟凸出区的凸出高度为 1.5 毫米至 2.5 毫米。 0009 所述中垫包括中垫主体, 在中垫主体上设有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 第一。

8、开孔位于 足跟位置, 第二开孔位于球状体区域并延伸至球状体区域的外侧, 第一开孔处设有第一软 片及第二软片。 0010 该保健鞋包括有至少两个中垫, 两个中垫的厚度不同, 且至少其中一个中垫上设 有所述球状体凹陷区、 掌心内侧凸出区及足跟凸出区。 0011 还包括有鞋面, 鞋面与足部内侧、 足部外侧、 足部背侧对应区域分别为鞋面内侧、 鞋面外侧及鞋面背侧, 在鞋面背侧设有条形开口, 鞋面内侧连接耳片, 连接耳片绕过鞋面背 侧后与鞋面外侧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 0012 所述条形开口的下端向鞋面内侧延伸。 0013 在所述条形开口处设有与条形开口两侧连接且能折叠的连接片。 0014 综上所述, 本。

9、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5 1、 根据脚部各处的受力分析, 通过调节鞋垫不同区域的厚薄, 实现压力分散, 达到 压力均匀分配的目的, 提高脚部的保健效果。 0016 2、 对鞋垫的不同区域, 选用不同的材料, 尤其是在压力过大的区域, 选用较软的材 说 明 书 CN 201860912 U2/3 页 4 料, 进一步缓解脚部压力的集中。 0017 3、 在保健鞋内配置有两个不同厚度的中垫, 对于脚部不适的病人 ( 如糖尿病人 ) 而言, 如果脚部不适、 溃疡、 肿胀时, 可以选用较薄的中垫, 在脚部正常时, 选用较厚的中垫, 以满足病人不同时期的需要。 0018 4、 在鞋面背侧设有条形开口。

10、, 可以实现鞋面大幅的开合, 方便脚部不适的病人穿 鞋或脱鞋, 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是穿着现有鞋底时, 脚部的受力示意图。 0020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保健鞋的第一种结构图。 0021 图 3 是中垫的正面示意图。 0022 图 4 是中垫的反面示意图。 0023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保健鞋的第二种结构图。 0024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保健鞋的第三种结构图。 0025 附图标记说明 : 1、 鞋底, 2、 鞋面, 3、 中垫, 4、 球状体凹陷区, 5、 掌心内侧凸出区, 6、 足跟凸出区, 7、 中垫主体, 8、 第一软片, 9、 第二。

11、软片, 10、 连接耳片, 11、 连接片, 12、 条形开 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7 实施例一如图 2 至图 4 所示, 一种保健鞋, 包括鞋底 1、 鞋面 2 及中垫 3, 中垫 3 与 球状体对应区域凹陷而形成球状体凹陷区 4, 中垫 3 与掌心内侧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掌心 内侧凸出区 5, 中垫 3 与足跟对应区域凸出而形成足跟凸出区 6。 0028 其中, 该保健鞋包括有两个中垫 3, 两个中垫 3 的厚度不同, 且其中一个中垫上设 有所述球状体凹陷区 4、 掌心内侧凸出区 5 及足跟凸出区 6。足跟凸出区 6 向掌心外侧延。

12、 伸, 球状体凹陷区 4 的凹陷高度为 1 毫米 ; 掌心内侧凸出区 5 的凸出高度为 2 毫米 ; 足跟凸 出区 6 的凸出高度为 2 毫米。该中垫包括中垫主体 7, 在中垫主体 7 上设有第一开孔及第二 开孔, 第一开孔位于足跟位置, 第二开孔位于球状体区域并延伸至球状体区域的外侧, 第一 开孔处设有第一软片 8 及第二软片 9。 0029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 0030 1、 根据脚部各处的受力分析, 通过调节鞋垫不同区域的厚薄, 实现压力分散, 达到 压力均匀分配的目的, 提高脚部的保健效果。 0031 2、 对鞋垫的不同区域, 选用不同的材料, 尤其是在压力过大的区域, 选用较软。

13、的材 料, 进一步缓解脚部压力的集中。 0032 3、 在保健鞋内配置有两个不同厚度的中垫3, 对于脚部不适的病人(如糖尿病人) 而言, 如果脚部不适、 溃疡、 肿胀时, 可以选用较薄的中垫, 在脚部正常时, 选用较厚的中垫, 以满足病人不同时期的需要。 0033 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中, 鞋面2与足部内侧、 足部外侧、 足部背侧对应区 域分别为鞋面内侧、 鞋面外侧及鞋面背侧, 在鞋面背侧设有条形开口 12, 鞋面内侧连接耳片 说 明 书 CN 201860912 U3/3 页 5 10, 连接耳片10绕过鞋面背侧后与鞋面外侧之间通过魔术贴连接, 所述条形开口12的下端 向鞋面内侧延。

14、伸。 由于在鞋面背侧设有条形开口12, 可以实现鞋面2大幅的开合, 方便脚部 不适的病人穿鞋或脱鞋, 使用更方便。 0034 实施例三如图 6 所示, 在所述条形开口处设有与条形开口两侧连接且能折叠的连 接片 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优点相同, 此处不再赘述。 0035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 在不 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 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1860912 U1/3 页 6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60912 U2/3 页 7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60912 U3/3 页 8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