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叠垫.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72717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2.02 CN 201727176 U *CN201727176U* (21)申请号 201020110992.0 (22)申请日 2010.02.01 A47C 2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世大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土城市 (72)发明人 王公翰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梁爱荣 (54) 实用新型名称 折叠垫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折叠垫, 该折叠垫包括至 少二垫套及二垫体, 该垫体分别被装设在各该垫 套内, 任二相。
2、邻垫套的对应侧面在邻近该二垫套 顶面的对应侧缘相互接合, 使该二垫套于摊平时, 该二垫套的顶面能形成一完整平面, 以供使用者 躺卧在该折叠垫上, 另, 任二相邻垫套的对应侧面 在邻近该二垫套底面的对应侧缘分别设有一活动 式固定元件, 当该二垫套被摊平时, 该二活动式固 定元件能互相接合, 使上述对应侧面能紧密贴合。 如此, 即可避免所述对应侧面间的缝隙扩大, 防止 该折叠垫于长期使用后发生变形, 以有效延长该 折叠垫的使用寿命。该折叠垫不仅可避免地表寒 气或冷空气通过使用者的毛细孔渗入腰部或背部 等, 更能防止使用者的腰背发生风湿等症状。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
3、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 CN 201727180 U1/1 页 2 1. 一种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至少二垫套, 任二相邻垫套的对应侧面在邻近该二垫套顶面的对应侧缘相互接合, 使 该二垫套于摊平的状态下, 该二垫套的顶面能形成一完整平面, 且任二相邻垫套的对应侧 面在邻近该二垫套底面的对应侧缘分别设有至少一活动式固定元件, 在该二垫套被摊平的 状态下, 该二活动式固定元件能互相接合, 使该二垫套的对应侧面紧密贴合 ; 及 至少二垫体, 各该垫体分别被装设在各该垫套内。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分别设。
4、于各该对应侧缘, 且相邻的该二活 动式固定元件为一拉链。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分别设于各该对应侧缘, 且相邻的该二活 动式固定元件为一组魔鬼粘。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分别设于各该对应侧缘, 且相邻的该二活 动式固定元件分别为一钮扣及一松紧带。 5.如权利要求1、 2、 3或4所述的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各该垫套的底面分别设有止滑纹 路。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滑纹路由橡胶所构成。 7.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折叠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滑纹路由聚氯乙烯所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
5、1727176 U CN 201727180 U1/4 页 3 折叠垫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折叠垫, 主要是在二相邻垫套邻近该二垫套底面的对应侧缘分 别设有一活动式固定元件, 使二相邻垫套的对应侧面能紧密贴合, 防止地表寒气或冷空气 通过该二垫套间的缝隙, 而导流至该折叠垫的顶面。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使用者为追求良好的睡眠质量, 通常会选购填充有软胶或泡棉的床垫, 以期 该床垫能弹性地支撑使用者的重量, 令使用者能于躺卧在床垫上时, 体验到舒适柔软的感 觉。然而, 一般的床垫所占用的面积过大, 导致使用者无法在不使用床垫时, 将床垫收纳至 橱柜或其它地方, 十分不便。有鉴。
6、于此, 乃有业者研发设计出折叠式床垫, 以便使用者能折 叠收纳折叠式床垫, 据以提升床垫的收纳便利性。 然而, 传统的折叠式床垫却存在着许多缺 点。以下, 兹配合附图针对传统折叠式床垫的缺点进行说明。 0003 图 1 所示为一传统的折叠式床垫 1, 该折叠式床垫 1 是由二床垫套 10 及二垫体 11 所构成, 其中各该床垫套 10 的侧面分别设有一开口 100, 各该开口 100 上分别设有一拉链 101。所述垫体 11 一般是由软胶或泡棉材质所构成, 且各该垫体 11 分别通过各该开口 100 被装入至各该床垫套 10 中, 嗣, 所述拉链 101 分别被拉合关闭, 使得各该垫体 11 。
7、分别被收 纳在各该床垫套 10 中。在该二床垫套 10 的相对应侧面上, 其邻近于该二床垫套 10 顶面的 对应侧缘通过车缝方式相互接合(如图1中标示A处), 当该二床垫套10被摊平时, 该二床 垫套10的顶面便形成一完整平面, 如此, 当使用者欲躺卧该折叠式床垫1时, 仅需将该二床 垫套 10 摊平, 并令该二床垫套 10 的顶面朝上, 使该二床垫套 10 的底面平贴于地表 ( 或其 它平面上), 即能躺卧在该折叠式床垫1上。 而当该折叠式 床垫1使用完毕后, 使用者仅需 沿着该二床垫套 10 的接合处 A 折叠该折叠式床垫 1, 即能减少该折叠式床垫 1 所占用的面 积, 并能将该折叠式床。
8、垫 1 收纳至橱柜中。 0004 然而, 上述传统的折叠式床垫 1 虽然使用便利, 且容易折叠收纳, 但仍存在着许多 缺点, 请参阅图 2 所示, 在使用者摊平该折叠式床垫 1, 且躺卧该折叠式床垫 1 的状态下, 所 述垫体 11 及所述床垫套 10 即承受使用者的重量 ( 压力 ), 而被挤压位移并发生变形。由于 所述垫体11及所述床垫套10向下凹陷变形, 故在所述床垫套10之间会产生缝隙2, 且该缝 隙2会因压力而扩张。 如此, 倘若使用者长期使用该折叠式床垫1, 所述垫体11邻近该接合 处 A 的部分, 极可能因长期承受压力而发生弹性疲乏并产生永久变形, 而无法弹性回复到 原本的形状,。
9、 大幅减损该折叠式床垫 1 的寿命。不仅如此, 使用者尚须花费额外的金钱更换 该折叠式床垫 1, 非常不理想。 0005 再者, 请参阅图 2 所示, 当使用者躺卧该折叠式床垫 1 时, 由于所述床垫套 10 无法 保持紧密贴合(因该缝隙2扩张), 故该折叠式床垫1底面的地表寒气或冷空气将会通过该 二床垫套10间的缝隙2, 而导流至该折叠式床垫1的顶面, 并通过使用者的毛细孔渗入至腰 部或背部。如此, 在使用者长期使用该折叠式床垫 1 的状态下, 使用者的腰背容易因地表寒 气或冷空气而发生风湿等症状, 严重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相当不理想。 说 明 书 CN 201727176 U CN 2。
10、01727180 U2/4 页 4 0006 因此, 如何改善传统折叠式床垫的诸多缺点, 以防止床垫套之间的缝隙扩张, 并避 免使用者因地表寒气或冷空气而发生风湿等症状, 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 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有鉴于现有折叠式床垫的诸多缺点, 创作人乃依多年的实务经验, 并经过长久的 努力研究与实验, 终于研发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垫, 以避免地表寒气或冷空气渗入使 用者的腰部或背部, 有效确保使用者的健康, 并大幅延长折叠垫的使用寿命。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 是提供一种折叠垫, 该折叠垫包括至少二垫 套及二垫体, 其中各该垫体 ( 如 : 软胶、 泡棉。
11、等 ) 分别被装设在各该垫套内, 任二相邻垫套的对应侧面在 邻近该二垫套顶面的对应侧缘相互接合 ( 如 : 以车缝方式接合 ), 使该二垫套于摊平时, 该 二垫套的顶面能形成一完整平面, 以供使用者躺卧在该折叠垫上。 另, 任二相邻垫套的对应 侧面在邻近该二垫套底面的对应侧缘分别设有一活动式固定元件 ( 如 : 拉链、 魔鬼粘等 )。 当该二垫套被摊平且其顶面形成一完整平面时, 该二活动式固定元件能互相接合, 使二相 邻垫套的对应侧面能紧密贴合。 如此, 通过该二固定元件, 即可避免该二相邻垫套被摊平且 承受压力时, 因被挤压位移, 发生变形, 而使该二相邻垫套的对应侧面间的缝隙扩张。 000。
12、9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 乃该二垫套的底面分别设有止滑纹路, 所述止滑纹路是 由高摩擦系数的材料 ( 如 : 橡胶等 ) 所构成。当使用者躺卧该折叠垫时, 所述止滑纹路可确 保该折叠垫不会任意滑动, 令使用者能舒适安稳地使用该折叠垫。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通过本实用新型, 不仅能防止该折叠垫于长期使用后发 生变形, 以有效延长该折叠垫的使用寿命, 更能大幅节省使用者更换折叠垫所需的费用。 此 外, 当使用者躺卧该折叠垫的顶面时, 由于任二相邻垫套的对应侧面均为紧密贴合, 故该折 叠垫底面的地表寒气或冷空气无法通过二相邻垫套间的缝隙, 而导流至该折叠垫的顶面。 不仅可避免地表寒。
13、气或冷空气通过使用者的毛细孔渗入腰部或背部等, 更能防止使用者的 腰背发生风湿等症状, 有效确保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是传统折叠式床垫的立体示意图 ; 0012 图 2 是传统折叠式床垫受压力时的立体示意图 ; 0013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 0014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 及 0015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7 折叠垫 3、 4 0018 垫套 30、 40 0019 垫套的对应侧面 300、 400 0020 止滑纹路 301、 401 0021。
14、 垫体 31、 41 0022 拉链 32 说 明 书 CN 201727176 U CN 201727180 U3/4 页 5 0023 拉链的一侧边 32a、 32b 0024 魔鬼粘 42a、 42b 0025 钮扣 50 0026 松紧带 51 0027 垫套的接合处 B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形状、 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 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 解, 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 0029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折叠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请参阅图 3 所示, 该折叠垫 3 包括二垫套 30 及二垫体 31, 其中各该垫体 31( 如 。
15、: 软胶、 泡棉等 ) 分别被装设 在各该垫套 30 内。该二垫套 30 的对应侧面 300 在邻近该二垫套 30 顶面的对应侧缘是以 车缝方式接合 ( 如图中标示 B 处 )。在该二垫套 30 摊平的状态下, 该二垫套 30 的顶面形成 一完整平面, 以供使用者躺卧在该折叠垫 3 上。 0030 此外, 复请参阅图 3 所示, 该二垫套 30 的对应侧面 300 在邻近该二垫套 30 底面的 对应侧缘分别设有一活动式固定元件。在本实施例中, 该二活动式固定元件分别为一拉链 32 的左右侧边 32a、 32b。在该二垫套 30 被摊平且其顶面形成一完整平面的状态下, 该拉链 32 的左右侧边 。
16、32a、 32b 能互相接合, 使该二垫套 30 的对应侧面 300 紧密贴合。如此, 当使 用者欲使用该折叠垫3时, 仅需先将该二垫套30摊平, 拉合该拉链32, 再将该折叠垫3的底 面平放在地表上后, 即能躺卧该折叠垫3。 又, 当使用者欲收拾该折叠垫3时, 仅需将该折叠 垫 3 底面的该拉链 32 拉开, 并沿着该二垫套 30 的接合处 B 折叠该折叠垫 3, 即能缩小该折 叠 垫 3 所占用的面积, 并能将该折叠垫 3 收纳至其它地方 ( 如 : 橱柜中 )。 0031 承上, 由于该二垫套30的对应侧面300上设有该拉链32, 且该拉链32于拉合时能 令该二垫套 30 的对应侧面 3。
17、00 紧密贴合。因此, 纵令该二垫套 30 及该二垫体 31 在摊平后 承受压力 ( 使用者的重量 ), 该二垫套 30 及该二垫体 31 仍不会发生挤压位移或变形等情 况, 且该二垫套 30 的对应侧面 300 之间的缝隙更不会扩张。因此, 通过该拉链 32 的固定, 不仅能防止该折叠垫3于长期使用后发生变形, 以有效延长该折叠垫3的使用寿命, 更能大 幅节省使用者更换折叠垫所需的费用。 0032 再者, 当该拉链32被拉合后, 且使用者躺卧于该折叠垫3的顶面时, 由于该二垫套 30的对应侧面300相互紧密贴合, 因此, 该折叠垫3底面的地表寒气或冷空气即无法通过该 二垫套 30 间的缝隙,。
18、 而导流至该折叠垫 3 的顶面。由此可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可有 效预防地表寒气或冷空气通过使用者的毛细孔渗入腰部或背部等, 进一步避免使用者的腰 背发生风湿等症状。 0033 在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虽仅揭露二垫套及二垫体, 但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 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熟悉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人士, 亦可依据实际设计或市场需求, 增加 垫套及垫体的数量, 并分别在相邻的二垫套上装设活动式固定元件, 据以达成本实用新型 的效果。 0034 此外, 在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 该二垫套 30 的底面分别设有止滑纹路 301, 所述 止滑纹路 301 是由橡胶或聚氯乙烯 (Polyviny。
19、l Chloride, 简称 PVC) 所构成。所述材料的 说 明 书 CN 201727176 U CN 201727180 U4/4 页 6 摩擦系数高, 能有效发挥止滑效果。当使用者躺卧该折叠垫 3 时, 所述止滑纹路 301 可确保 该折叠垫 3 不会任意滑动, 令使用者能舒适安稳地躺卧该折叠垫 3。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 请参阅图 4 所示的折叠垫 4, 该折叠垫 4 包 括二垫套 40 及二垫体 41, 其中各该垫体 41 分别被装设在各该垫套 40 内, 该二垫套 40 的 对应侧面 400 在邻近该二垫套 40 底面的对应侧缘分别设有二活动式固定元件。该二。
20、垫 套 40 的底面分别设有止滑纹路 401。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活动式固定元件为两组魔鬼粘 (hook-and-loop fasteners)42a、 42b, 当该二垫套 40 被摊平且其顶面形成一完整平面时, 所述魔鬼粘 42a、 42b 能分别接合, 使该二垫套 40 的对应侧面 400 紧密贴合。如此, 即可避 免该二对应侧面 400 之间的缝隙扩张, 进一步防止使用者的腰背因地表寒气或冷空气而发 生风湿等症状。 0036 需特别一提的是,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中, 虽谓所述活动式固定元件分 别为拉链及魔鬼粘, 但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请参阅图 5 所示, 。
21、所 述活动式固定元件亦可变更为钮扣 50 与松紧带 51 的组合, 同样能达到上述所述较佳实施 例的目的及效果。按,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较佳具体实施例, 但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 凡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 在本实用新型领域内, 可轻易思及的变化 或修饰, 皆可涵盖在以下本案的专利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1727176 U CN 201727180 U1/5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27176 U CN 201727180 U2/5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27176 U CN 201727180 U3/5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27176 U CN 201727180 U4/5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27176 U CN 201727180 U5/5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727176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