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753345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66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23102.8

申请日:

1997.11.17

公开号:

CN1182853A

公开日:

1998.05.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1.8|||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21M3/00; B62J6/02

主分类号:

F21M3/00; B62J6/02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端肇; 永露敏弥; 铃木彻也; 广濑义久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6.11.18 JP 306887/9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马江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由含主光轴的主光线分布区21、位于该主光线分布区21上方且比其较暗的弱光区24、位于弱光区24的上方且比其亮的强光区22,23构成光线分布屏。机动两轮车转弯时能够照亮拐角,在可以提高拐角处的目视性的同时,在机动两轮车直行时也不会对对面来车造成晃眼。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机动两轮车用的前照灯,在车身直立时,使前照灯的主光轴 对准光线分布屏的H线以下,其特征在于,前述光线分布屏由含主光轴 的主光线分布区、位于主光线分布区上方比主光线分布区暗的弱光区、 位于弱光区上方且比弱光区亮的强光区所构成。
2: 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前述强 光区具有在4U上侧光强度至少为200坎的部分。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前 述强光区是在10R的外侧及10L的外侧。
4: 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前述强光区的光强度不超过1000坎。
5: 按权利要求1、2、3或4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前照灯,其特征 在于,前述前照灯由在透镜上形成的多个棱镜进行光线分布,由前述棱 镜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强光区。
6: 按权利要求1、2、3或4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前照灯,其特征 在于,前述前照灯为聚光灯型,为形成抗眩光型而于前照灯中所置的遮 光部中设有非遮光部分,以此形成强光区。
7: 按权利要求1、2、3或4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前照灯,其特征 在于,前述前照灯是于反射镜上形成多个反射面的多层反射镜型,或者 是将反射镜的反射面做成自由曲面的自由曲面反射镜型;在前述反射镜 的一部分上形成强光区。
8: 按权利要求1、2、3或4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前照灯,其特征 在于,前述前照灯,将其反射镜分出一部分,并将该分出部分做成能从 车辆直行时的第1位置移动到车辆转弯时的第2位置的结构;在第2位 置形成前述强光区。

说明书


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

    本发明涉及考虑了汽车转弯时的光线分布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

    图21(a)、(b)是表示现有机动两轮车前照灯以抗眩光(ビ-ム)进行光线分布的平面图,(a)是直行时;(b)是转弯时。

    在(a)上,前照灯100,不对对面来车造成晃眼,左右打开照射到机动两轮车101前方比较近前的路面上。

    在(b)上,表示正在转弯当中,机动两轮车101向拐角内侧倾斜;光线分布102的拐角内侧部分103也随之向机动两轮车101一侧移动。

    图22(a)、(b)是表示现有机动两轮车前照灯以远光(走行ビ-ム)进行光线分布的平面图,(a)是直行时;(b)时转弯时。

    在(a)上,前照灯100照射到机动两轮车101前方远处的路面。

    在(b)上,表示正在转弯当中,机动两轮车101向拐角内侧倾斜;光线分布102的拐角内侧部分103也随之向机动两轮车101一侧移动。

    图23(a)、(b)表示了现有机动两轮车前照灯转弯时的光线分布屏,(a)是抗眩光的情况,对应于图21(b);(b)是远光的情况,对应于图22(b)。(a)中示出的主光线分布区104与(b)中示出的主光线分布区105都处于左下侧。

    如图21(b)与图22(b)所示,机动两轮车101的驾驶员106在转弯中看到的照到拐角的路肩107与路肩107前方路面108上光的量减少而变暗。即,在转弯时,在图23(a)与图23(b)中,不能在包含有路肩107与路面108的区域A1、A2内进行光线分布,因此,需要在A1、A2区域内进行光线分布,以提高拐角前方的目视性。

    另外,在日本专利实公昭59-13685号公报“车辆用前照灯”及特开昭63-312280号公报“两轮车用头灯”中也展示了用透镜与反射镜调整光线分布的技术;但是,关于转弯时拐角的照射地问题,什么地方照到什么样的亮度也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

    在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在转弯时能提高拐角处的目视性的机动两轮车前照灯。

    为达到上述目的,按本发明方案1,由含主光轴的主光线分布区、位于主光线分布区上方且比主光线分布区暗的弱光区、位于弱光区上方且比弱光区亮的强光区构成光线分布屏。

    在机动两轮车转弯时,可以照亮拐角处,可以提高拐角处的目视性,同时在机动两轮车直行时,可保证不会对对面来车造成晃眼。

    按本发明方案2,在强光区,于4U上侧具有光强度至少为200坎的部分。

    转弯时可确保足够的亮度。

    按本发明方案3,强光区处于10R外侧与10L外侧。

    在等红绿灯时,可以防止强光区的光照射到前方停着的汽车与机动两轮车的后视镜上。

    按本发明方案4,强光区的光强度不超过1000坎。

    强光区的光不易造成对对面来车的晃眼。

    按本发明方案5,在前照灯中,由透镜上形成的多个棱镜进行光线分布,棱镜中至少一部分形成强光区。

    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形成强光区。

    按本发明方案6,前照灯成聚光灯型,为形成抗眩光型,前照灯内置放的遮光部中设有非遮光部分,以此形成强光区。

    这样可以很容易形成强光区;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利用遮起来的光。

    按本发明方案7,将前照灯制成在反射镜上形成多个反射面的多层反射镜型或将反射镜的反射面做成自由曲面的自由曲面反射镜型;在反射镜的一部分形成强光区。

    这样也可以很容易地形成强光区。

    按本发明方案8,分离前照灯的反射镜的一部分,并将该分离部分做成可以从车辆直行时的第1位置移动到车辆转弯时的第2位置;在第2位置形成强光区。

    车辆转弯时,可以利用射向不需光线分布的场所与过于明亮场所的光,形成强光区,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光。

    图面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机动两轮车前照灯第1实施例的断面图;图2是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在直行时抗眩光的光线分布屏图;图3是沿图2的3-3线之光强度分布图;图4是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在直行时远光的光线分布屏图;图5是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转弯时抗眩光的光线分布屏图;图6是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转弯时远光的光线分布屏图;图7是装有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转弯时的平面图图;图8是装有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转弯时的平面图;图9是说明本发明前照灯之光线分布的平面图;图10是本发明前照灯光线分布求解图;图11是为求解本发明前照灯的光线分布的机动两轮车正视图;图12是求解本发明前照灯光线分布的模式图;图13是本发明前照灯光线分布求解图;图14是本发明前照灯第2实施例斜视图;图15是本发明前照灯第3实施例斜视图;图16是本发明前照灯第4实施例正视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前照灯第4实施例反射镜部分斜视图;图18是本发明前照灯第4实施例直行时的光线分布屏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前照灯带4实施例转弯时抗眩光的光线分布屏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转弯时远光的光线分布屏图;图21是表示现有机动两轮车前照灯以抗眩光光线分布的平面图;图22是表示现有机动两轮车前照灯以远光光线分布的平面图;图23是现有机动两轮车前照灯转弯时的光线分布屏图。

    发明实施例

    下边借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图面可按符号方向看。

    图1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之第1实施例的断面图;前照灯10是由电灯泡11、反射镜12、透镜13、以及设于电灯泡11与透镜13间的遮光部14所构成的聚光灯型灯。而15是筒形构件。

    遮光部14遮着了由反射镜12的下半部反射面12a反射的光,形成了比水平方向往上去的光线被遮挡的抗眩光型;上部则有着作为非遮光部分的窗口14a、14a(两窗口14a、14a并列于图的表里方向,但在图上另一侧省略了)。

    由电灯泡11发出的、经反射镜12的上半部反射面12a反射的光,通过透镜13,按①所示的方向射向水平方向下方。

    另外,由反射镜12的下半部反射面12a反射出的光线的一部分,通过遮光部14的窗口14a与透镜13,按图中②所示的方向射出。这些光线形成了后面将要讲到的强光区。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直行时的抗眩光的光线分布屏。前照灯10(参照图1)的光线分布屏20包括有:H线以下并包含主光轴的主光线分布区21;H线以上且配置于V线两侧的强光区22、23;主光线分布区21与强光区22、23间形成的弱光区24。

    图3示出了图2的沿3-3线的光度分布。本发明强光区23(以及22)的光强度遵从美国SAE标准J854(DEC83)的对抗眩光防眩规定之0.5U 1.5L及其外侧(右侧通行)的最大1000坎的规定值,即不超过1000坎。另外,强光区23(及22)的4U上侧具有至少成为200坎的部分。

    在现有结构中,没有强光区。

    图4示出了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直行时的远光光线分布屏。前照灯10(参照图1)的光线分布屏25包括有:在H线上有长轴、在V线上有短轴的椭圆形主光线分布区26;配置于该主光线分布区26的左右端上方的强光区27、28。

    下边来说明上述前照灯10的作用。

    图5(a)、(b)示出了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转弯时抗眩光的光线分布屏。(a)是前照灯向左倾斜状态;(b)是前照灯向右倾斜状态。

    在(a)上,表示了机动两轮车向左拐角的转弯当中,机动两轮车的车身向左侧倾斜;前照灯也随之倾斜。这时,光线分布屏20A的强光区22移动到H线以下。该强光区22的位置对应于下边将要讲到的拐角处路肩及该路肩的前边路面。

    在(b)上,表示了机动两轮车向右拐角的转弯当中,和(a)的情况相反,前照灯10向右倾斜;光线分布屏20B的强光区23移动到H线以下。该强光区23的位置也对应于拐角处路肩及该路肩的前边路面。

    图6(a)、(b)示出了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转弯时远光的光线分布屏。(a)是前照灯向左侧倾斜状态;(b)是前照灯向右侧倾斜状态。

    在(a)上,表示了机动两轮车向左拐角的转弯当中,机动两轮车车身向左倾斜;前照灯10(参照图1)也随之倾斜。这时,光线分布屏25A的强光区27移动到H线以下。该强光区27的位置对应于后面将要讲到的拐角处路肩及该路肩的前边路面。

    在(b)上,表示了机动两轮车向右拐角的转弯当中,和(a)的情况相反,前照灯10向右倾斜,强光区28移动到H线以下。该强光区28的位置也对应于拐角处路肩及该路肩前边路面。

    图7是装有本发明前照灯的第1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转弯中的平面图,示出了前照灯射出抗眩光时的光线分布情况,对应于图5(a)中的光线分布屏20A。

    机动两轮车1向左侧倾斜,照射到区域22a。对应于强光区22的该区域22a,正是转弯时驾驶员2投去视线的拐角处路肩32及该路肩32的前边路面33等处。这样,由于照亮了区域22a,驾驶员可舒适地转弯。

    图8则是装有本发明前照灯的第1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转弯中的平面图;示出了前照灯射出远光时的光线分布情况,对应于图6(a)中的光线分布屏25A。

    机动两轮车向左倾斜,照射到区域27a。对应于强光区27的该区域27a,正是转弯时驾驶员2投去视线的拐角处路肩32及该路肩32的前边路面33等处。这样,由于照亮了区域27a,驾驶可舒适地转弯。

    下边,顺序说明上述强光区的位置与光强度的决定方法。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前照灯之光线分布的平面图;研究了机动两轮车1以车速V通过拐角时的情况。

    这时,机动两轮车1的前照灯10描绘出半径为R1的轨迹。另外,如假定路肩的半径为R2,通过前照灯10的直线与路肩32这点相切,由半径R1、R2,即可求出从前照灯10到路肩32的图中上下方向的距离B以及图中左右方向的距离C;还可求得在车辆中心面上从前照灯10水平向前方延伸的直线D与连接前照灯10和点32的切线F所构成的夹角θ;并可求得切线F的长度L1。

    图10是为求取本发明的前照灯光线分布的图,它示出了机动两轮车转弯时的车速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横轴是车速;纵轴表示倾斜角。而且示出了前述前照灯的轨迹半径R1=20m,50m的情形。

    在该图上,由车速与半径R1可求出倾斜角2。

    图11(a)、(b)是求取本发明的前照灯的光线分布的机动两轮车正视图,(a)是直行时的情况;(b)是转弯时的情况。

    在(a)中假定从地面E到前照灯10的高度为h1。

    在(b)中,从转弯时的倾斜角α与(a)状态下的高度h1求取转弯时从地面E到前照灯10的高度h2。

    图12是为求取本发明的前照灯的光线分布的模式图;为说明方便,假定图的左侧为地面。

    在这里,由图9中求出的长度L1与图11中求出的高度h2可以求出从前照灯10到路肩32的实际距离L2与通过前照灯10的水平线G(图中为上下方向的线)和连接前照灯10、路肩32的线段J构成的夹角β。

    图13是求取本发明的前照灯的光线分布的图,它表示了目视距离与必须的路面照度的关系。横轴是作为前述之实际距离的目视距离L2;纵轴则表示路面照度K。

    利用该图,由图12求出的目视距离L2可求得必须的路面照度K。

    从上述水平方向角度θ、垂直方向角度β及路面照度K可求得强光区的位置与光强度。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前照灯第2实施例的斜视图,前照灯40由电灯泡41、反射镜42、与该反射镜形成一体的壳体43、透镜44所构成;由在透镜44上形成的多个棱镜进行光线分布;前述棱镜中至少一部分形成强光区。

    由于强光区棱镜的形成,可对应以现有技术,很容易地形成强光区。

    由于强光区棱镜的形成,可对应以现有技术,很容易地形成强光区。

    图15是本发明的前照灯第3实施例斜视图;前照灯50由电灯泡51、反射镜52、与该反射镜52成为一体的壳体53、透镜54所构成。或者是在反射镜52上形成多个反射面的多层反射镜型(マルチリフレクタ),或者是将反射镜52的反射面做成自由曲面的自由曲面反射镜型;在反射镜52的一部分形成了强光区。

    由于相应于强光区在反射镜52上反射面的形成,可以以现有技术相对应,故可以很容易形成强光区。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前照灯第4实施例的正视图;前照灯60由电灯泡61,61、反射镜62,62、壳体63、透镜64所构成。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前照灯第4实施例的反射镜部分的斜视图;反射镜62由反射镜本体62a与可前后移动的可动部分62b所构成。

    可动部分62b其后方具有反射镜驱动装置65,依靠该反射镜驱动装置65可将可动部分62b从机动两轮车1直行时的第1位置移动到机动两轮车1转弯时的第2位置;在第2位置形成强光区。

    图18(a)、(b)表示了本发明前照灯第4实施例直行时的光线分布屏,(a)表示抗眩光;(b)表示远光。

    在(a)上,前照灯60的光线分布屏70具有在H线以下且包含主光轴的主光线分布区71。

    在(b)上,前照灯40的光线分布屏75具有离开H线0.5D处有长轴、V线上有短轴的大致成椭圆形的主光线分布区76。

    下边来说明上述前照灯60的作用。

    图19示出了本发明前照灯第4实施例转弯时的抗眩光的光线分布屏,(a)是前照灯向左侧倾斜的状态;(b)是前照灯向右侧倾斜的状态。

    在(a)上,机动两轮车在向左拐角转弯当中,机动两轮车的车身向左倾斜;前照灯60也随之倾斜。这时,光线分布屏80上的主光线分布区81将发生这样的变化:图18(a)上所示的主光线分布区71产生倾斜;而且由于反射镜62(参照图17)的可动部分62b的移动而消除了该光线分布区71的H线以上的范围A3。

    可动部分62b移动之后,A3范围的光形成了强光区82。

    该强光区82可由图9-图13中所说明的光线分布决定方法求出。即,以前述的车速V与半径R1等求得多个从H线下倾角度β、从V线左倾角度θ的点(βU-θL),这些点的集合即成强光区82。

    在(b)上,机动两轮车在向右拐角转弯当中,与(a)的情形相反,前照灯60向右倾斜,光线分布屏85的主光线分布区86的变化是:由于使图19(a)中所述的反射镜62之另一个反射镜62的可动部分62b移动,而消除了H线以上的范围A4。

    可动部分62b移动后,A4范围内的光形成强光区87。

    该强光区87同样可由图9-图13中说明的光线分布决定方法来求得。即,以从H线下倾角度β、从V线右倾角度θ的点(βU-θR)的集合得到强光区87。

    图20(a)、(b)示出了本发明前照灯第1实施例转弯时远光的光线分布屏,(a)是前照灯向左倾斜的状态;(b)是前照灯向右倾斜的状态。

    在(a)中,机动两轮车在向左拐角转弯中,机动两轮车车身向左侧倾斜;前照灯60也随之倾斜。这时,光线分布屏90的主光线分布区91发生如下变化:图18(b)所示的主光线分布区76产生倾斜;而且由于使得反射镜62的可动部分62b的移动,消除了该主光线分布区76的H线以上范围A5。

    可动部分62b移动后,A5范围内的光形成了强光区92。

    在(b)中,机动两轮车在向右拐角转弯中。同(a)中情形相反,前照灯60向右倾斜;光线分布屏95的主光线分布区96的变化是:由于图19(b)中所述的反射镜62之另一个反射镜62的可动部分62b的移动,而消除了H线以上的范围A6。

    可动部分62b移动后,A6范围内的光形成强光区97。

    这样,在车辆转弯时,由于利用了射向不需光线分布场所与过于明亮场所的光,故可形成强光区82、87、92、97,可有效利用光。

    另外,本发明之强光区的形状与位置,也不限于这些,可因车速V、米径R1以及路面摩擦系数等的设定范围而异。

    再者,前照灯10,40,50,60如果其形式相同,其详细构造也可不同。

    还有,前照灯60的可动部分62b的移动方法,也不限于前后方向,加上转动或上下左右某一方向的振动也可以,重要的在于:转弯时可移动到能使灯光照射到拐角的路肩或其近旁就行。

    上述构成的本发明可以取得如下的效果。

    按方案1所制成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由于由含有主光轴的主光线分布区、位于主光线分布区上方且比主光线分布区暗的弱光区、位于弱光区上方且比弱光区亮的强光区所构成,机动两轮车转弯时,可以照亮拐角,可以提高拐角的目视性;同时在机动两轮车直行时,可不造成对对面来车的晃眼。

    按方案2所制成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由于在强光区于4U上侧具有光度至少200坎的部分,故可确保转弯时有足够的亮度。

    按方案3所制成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由于将强光区置于10R的外侧以及10L的外侧,在等待信号等情况下,可以防止强光区的光射入前边停着的汽车与机动两轮车的后视灯。

    按方案4所制成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由于使强光区的光强度不超过1000坎,强光区的光不易使对面车晃眼。

    按方案5所制成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由于在前照灯中,由透镜上形成的多个棱镜进行光线分布,棱镜中至少一部分形成了强光区,故可很容易地形成强光区。

    按方案6所制成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由于将前照灯做成聚光灯型,由于为形成抗眩光型在放置于前照灯中的遮光部中设有非遮光部分,而形成强光区,故可很容易形成强光区;而且可很有效地利用遮着的光。

    按方案7所制成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由于将前照灯做成于反射镜上形成多个反射面的多层反射镜型或将反射镜的反射面做成自由曲面的自由曲面反射镜型,在反射镜的一部分形成了强光区,所以可以很容易形成强光区。

    按方案8所制成的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由于将前照灯的反射镜分离出一部分,并将该分离部分做成可以从车辆直行时的第1位置移动到车辆转弯时的第2位置,在第2位置形成强光区,可利用射向车辆转弯时不需光线分布的场所或过亮的场所的光而形成强光区,故可有效地利用光。

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两轮车的前照灯.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由含主光轴的主光线分布区21、位于该主光线分布区21上方且比其较暗的弱光区24、位于弱光区24的上方且比其亮的强光区22,23构成光线分布屏。机动两轮车转弯时能够照亮拐角,在可以提高拐角处的目视性的同时,在机动两轮车直行时也不会对对面来车造成晃眼。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