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饭煲.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3811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8.21 CN 203138113 U *CN203138113U* (21)申请号 201320067904.7 (22)申请日 2013.02.05 A47J 36/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东强力集团中山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马新工业 区圃横路 (72)发明人 熊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411 代理人 郑自群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电饭煲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饭煲, 可供饭勺置 。
2、于其上, 电饭煲包括煲体、 用于煲体加热的电磁加 热装置和提手, 电磁加热装置设置在煲体内, 提手 活动设置在煲体两侧, 在提手的至少一端上设有 用于饭勺放置的安置孔位。搁置在安置孔位上的 饭勺可以不必接触煲体或位于煲体内, 避免了饭 勺因热传递造成温度过高, 可经久使用, 且饭勺根 本不会接触到煲体内的米饭, 保证了米饭的干净、 卫生 ; 同时饭勺在使用或不使用时也始终保持一 个洁净、 卫生的环境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 避免了 新增用来放置饭勺的部件结构, 不需要现有技术 中那么复杂的部件结构, 不需要单独的开发模具, 节省了成本 ;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也不会出现像 现有技术中放饭勺的部件。
3、结构丢失的情况。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38113 U CN 203138113 U *CN203138113U* 1/1 页 2 1. 一种电饭煲, 可供饭勺置于其上, 所述电饭煲包括煲体、 用于所述煲体加热的加热装 置和提手,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煲体内, 所述提手活动设置在所述煲体两侧, 其特征在 于, 在所述提手的至少一端上设有用于所述饭勺放置的安置孔位。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电饭煲, 其特。
4、征在于 : 所述安置孔位与所述提手一体成型。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安置孔位为一通孔, 所述饭勺所 设手柄穿过所述通孔且插设卡持在所述通孔内。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安置孔位包括一上开口和一下 底面, 所述饭勺放置在所述安置孔位内。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安置孔位呈套筒状, 所述饭勺竖 直放置在所述安置孔位内, 所述饭勺所设手柄搁置在所述下底面上。 6. 如权利要求 1-5 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安置孔位设置在所述 提手的其中一端上。 7. 如权利要求。
5、 1 所述的一种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提手与所述煲体通过轴孔配合 活动连接。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提手两端设有套设入所述煲体 的连接部, 所述煲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匹配的配合孔,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合孔轴孔配 合。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一种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连接部为一连接轴。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电饭煲,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提手包括一本体, 在所述本体 的中央设有可增大摩擦力的握持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138113 U 2 1/3 页 3 一种电饭煲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
6、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圆形电饭煲及方形电饭煲, 在使用者盛饭的时候, 饭勺的放置 一般有两种放置方法 : 0003 第一种就是使用者乘饭完之后, 直接将饭勺插在电饭锅内米饭中间, 这样, 饭勺容 易过热, 不耐使用, 而且饭勺柄上可能残留的细菌会接触米饭, 饭勺柄上可能残留的杂质可 能还会掉进米饭中, 非常不利于人体健康。 0004 第二种就是在电饭煲的支架或者底座上, 增加一个塑料或者其他材质的部件, 用 来放置饭勺, 但是这样的部件结构复杂, 需要单独的开发模具, 设计成本高, 且不便于装配, 而且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也容易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
7、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 提供了一种电饭煲, 其可方便饭勺 放置, 可保证饭勺干净、 卫生。 0006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电饭煲, 可供饭勺置于其上, 所述电饭煲包括煲 体、 用于所述煲体加热的加热装置和提手,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煲体内, 所述提手活动 设置在所述煲体两侧, 在所述提手的至少一端上设有用于所述饭勺放置的安置孔位。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安置孔位与所述提手一体成型。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安置孔位为一通孔, 所述饭勺所设手柄穿过所述通孔且插设卡持 在所述通孔内。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安置孔位包括一上开口和一下底面, 所述饭。
8、勺放置在所述安置孔 位内。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安置孔位呈套筒状, 所述饭勺竖直放置在所述安置孔位内, 所述饭 勺所设手柄搁置在所述下底面上。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安置孔位设置在所述提手的其中一端上。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提手与所述煲体通过轴孔配合活动连接。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提手两端设有套设入所述煲体的连接部, 所述煲体上设有与所述 连接部匹配的配合孔,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合孔轴孔配合。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部为一连接轴。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提手包括一本体, 在所述本体的中央设有可增大摩擦力的握持部。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煲, 可供饭勺。
9、置于其上, 在提手的至少一端上设有用于 饭勺放置的安置孔位, 搁置在安置孔位上的饭勺可以不必接触煲体或位于煲体内, 避免了 饭勺因热传递造成温度过高, 可经久使用, 且饭勺根本不会接触到煲体内的米饭, 保证了米 饭的干净、 卫生 ; 同时饭勺在使用或不使用时也始终保持一个洁净、 卫生的环境中, 与现有 说 明 书 CN 203138113 U 3 2/3 页 4 技术相比, 避免了新增用来放置饭勺的部件结构, 不需要现有技术中那么复杂的部件结构, 不需要单独的开发模具, 节省了成本 ;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也不会出现像现有技术中放饭勺 的部件结构丢失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
10、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手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手仰视图 ; 0020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手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
11、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如图 1- 图 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饭煲, 可供饭勺置于其上, 当然, 也可 以是供汤勺等放置, 所述电饭煲包括煲体、 用于所述煲体加热的加热装置和提手 1, 所述加 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煲体内, 具体加热装置采用加热管, 也可以采用电磁加热, 所述煲体由内 胆和外壳组成,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内胆与外壳之间以加热内胆内的米饭, 所述提手 1 活动设置在所述煲体两侧, 所述提手 1 可方便所述电饭煲移动。
12、位置, 避免人手直接接触煲 体造成烫手。在所述提手 1 的至少一端上设有用于所述饭勺放置的安置孔位 10。搁置在安 置孔位 10 上的饭勺可以不必接触煲体或位于煲体内, 避免了饭勺因热传递造成温度过高, 可经久使用, 且饭勺根本不会接触到煲体内的米饭, 保证了米饭的干净、 卫生 ; 同时饭勺在 使用或不使用时也始终保持一个洁净、 卫生的环境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 避免了新增用来放 置饭勺的部件结构, 不需要现有技术中那么复杂的部件结构, 不需要单独的开发模具, 节省 了成本 ;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也不会出现像现有技术中放饭勺的部件结构丢失的情况。 0023 具体应用中, 如图 1 所示, 所。
13、述安置孔位 10 与所述提手 1 一体成型, 所述提手呈 “C” 型结构, 采用塑胶注塑成型, 结构简单、 可靠、 可量产 ; 安置孔位 10 不需要单独开模设 计, 可大大节省成本 ; 且避免了复杂的装配。 0024 进一步地, 如图1、 图2所示, 所述安置孔位10为一通孔, 所述饭勺所设手柄穿过所 述通孔且插设卡持在所述通孔内, 使得所述饭勺可悬置于空中, 不与米饭或煲体接触, 减少 被污染的可能, 且在使用饭勺时, 取下非常方便, 非常人性化。 在其它实施例中, 所述安置孔 位也可以是呈套筒状, 所述安置孔位 10 包括一上开口和一下底面, 所述饭勺直接放置在所 述安置孔位 10 内,。
14、 具体地, 所述饭勺竖直放置在所述安置孔位 10 内, 所述饭勺所设手柄搁 置在所述下底面上, 取拿饭勺方便且安置孔位 10 更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 饭勺也可以是 水平放置, 也是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138113 U 4 3/3 页 5 0025 进一步地, 如图 1 所示, 所述安置孔位 10 设置在所述提手 1 的其中一端上, 节省成 本 ; 安置孔位 10 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提手 1 的两端, 也是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0026 进一步地, 如图1、 图2所示, 所述提手1与所述煲体通过轴孔配合活动连接。 具体 地, 所述提手 1 两端设有套设入所述煲体。
15、的连接部 11, 所述煲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匹配 的配合孔, 所述连接部 11 与所述配合孔轴孔配合。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部 11 为一连接轴。 需要说明的是, 也可以是在提手 1 上设置配合孔, 煲体上设置连接轴, 也同样可以实现轴孔 配合, 达到活动连接。所述提手与所述煲体之间采用铰接或其它活动连接方式也是本实用 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0027 更具体地, 如图 2、 图 3 所示, 所述提手包括一本体 12, 在所述本体 12 的中央设有 可增大摩擦力的握持部 13。所述握持部 12 设置在本体 12 内侧, 所述握持部 13 与所述本体 12 一体成型, 所述握持部 13 截面为圆形, 增加了人手握持感, 防止滑落。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138113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38113 U 6 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38113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