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的火电厂,主厂房是最核心的建筑物之一,主厂房及其工艺设备
的布置合理性,影响着建筑物容积、工艺管线电缆敷设长度、电厂建设周期长
短以及电厂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便利性等。
目前,为了应对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在获得更好的发电效率的同时使
得蒸汽有用功损失少、回热系统效率高,国内火电行业推出了双机回热系统。
所谓双机回热系统通常为,从已经过高压缸做功的再热冷段管道上抽取部分蒸
汽,送入抽背式小汽轮机做功,用于驱动给水泵、小发电机。在该小汽轮机上
设置抽汽口,取代主汽轮机抽汽口,抽取的蒸汽用于给水加热。由于小机进汽
未经过锅炉再热,抽汽过热度低,用于回热系统加热给水时,蒸汽有用功损失
少,系统效率高。当采用双机回热系统后,各给水系统设备(小汽轮机、给水
泵、除氧器、高压加热器)与主汽轮机脱离。
传统的火电厂主厂房,包括目前已采用的双机回热系统的电厂,均采用传
统的顺列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即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岛形式,给水
系统设备分别布置在除氧间和汽机房内。如图2所示,也有采用取消除氧间的
方案,同样的也是将给水系统设备分散布置在大汽机房内,其本质上仍是顺列
布置形式。上述顺列布置的形式没有利用双机回热系统中各给水系统设备与主
汽轮机已脱离的优势,汽机房跨度较大,主厂房容积和建设费用较高。并且,
高压给水管道需从汽机房穿过除氧间、煤仓间,最终进入布置在锅炉岛后部的
锅炉省煤器集箱,高压给水管道材料量消耗较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降低主厂房的汽机房
的跨度、减少高压给水管长度、降低主厂房建造费用的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包括锅炉岛以及给水系统设备,所述锅炉岛
上设有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外围设置有锅炉辅助钢架,所述给水系统设备
设置在所述锅炉辅助钢架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锅炉
岛一侧的汽机房,所述汽机房内布置有主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凝汽器、凝结
水系统设备以及辅机冷却水系统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还包括煤仓间,所述汽
机房、煤仓间以及锅炉岛依次顺序排列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还包括煤仓间,所述煤
仓间布置在所述锅炉本体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炉本体为至少两台,至少两台锅炉本体均布
置在同一排,每一台锅炉本体对应一给水系统设备,所述煤仓间设置在所述锅
炉本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给水系统设备包括除氧器、小汽轮机、给水泵
以及多级高压加热器,所述小汽轮机与所述给水泵连接,所述给水泵、多级高
压加热器通过高压给水管依次连接,最后一级所述高压加热器与设置于锅炉辅
助钢架上的锅炉省煤器集箱的给水接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给水系统设备布置在所述锅炉辅助钢架区域靠
近锅炉省煤器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给水系统设备包括除氧器、小汽轮机、给水泵
以及多级高压加热器,所述除氧器、多级高压加热器、给水泵以及小汽轮机由
高到低依次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氧器以及多级高压加热器布置在所述锅炉辅
助钢架的锅炉运转层以上空间区域内,所述给水泵以及小汽轮机布置在所述锅
炉辅助钢架的锅炉运转层以下空间区域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双机回热系统中,各给水系统设备与主汽轮机为脱离结构,而设于锅炉
本体外围的锅炉辅助钢架实际上仅使用了锅炉运转层以下空间区域支吊烟风煤
粉管道、仅使用了锅炉运转层以上空间区域的炉顶受热面附近的空间区域支吊
汽水管道,中间有较多的有效空间没有加以利用。上述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
将与主汽轮机脱离的给水系统设备设置在锅炉辅助钢架区域内,有效利用锅炉
辅助钢架区域内未利用的空间,一方面,给水设备系统无需设置在主厂房的汽
机房内,可有效减少汽机房的跨度,降低主厂房整体跨度和容积,进而降低建
造费用;另一方面,由于给水系统设备在锅炉岛内布置,靠近锅炉省煤器,高
压给水管道长度可大幅减少,进而减少昂贵的高压给水管道材料量的消耗,进
一步降低建造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主厂房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现有技术的主厂房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锅炉岛,20、给水系统设备,210、除氧器,220、小汽轮机,230、给
水泵,240、高压加热器,30、锅炉本体,40、锅炉辅助钢架,410、锅炉辅助
钢架区域,50、汽机房,60、煤仓间,70、高压给水管,80、锅炉省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图4所示,一种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包括锅炉岛10以及给水
系统设备20,所述锅炉岛10上设有锅炉本体30,所述锅炉本体30外围设置有
锅炉辅助钢架40,所述给水系统设备20设置在所述锅炉辅助钢架区域410内。
进一步的,所述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锅炉岛10一侧的汽机
房50,所述汽机房50内布置有主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凝汽器、凝结水系统设
备以及辅机冷却水系统等设备。所述汽机房50内仅需布置汽轮机、汽轮机的辅
助设备、凝汽器等设备,而无需布置给水系统设备20,也无需设置除氧间,所
述汽机房50的跨度和容积可得到有效减小。所述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还包括
煤仓间60,所述汽机房50、煤仓间60以及锅炉岛10可以依次顺序排列布置,
也可以将所述煤仓间60布置在所述锅炉本体30的侧面。图3、图4中示出了所
述汽机房50、煤仓间60以及锅炉岛10顺序排列布置的方式,所述煤仓间60优
选布置在锅炉岛10上,位于锅炉本体30的侧面,更加节省空间,减少了主厂
房的整体跨度和容积,进而降低主厂房的建设费用。
具体的,所述锅炉本体30可以为单台、两台或多台。优选的,所述锅炉本
体30为至少两台,至少两台锅炉本体30均布置在同一排,每一台锅炉本体30
对应一给水系统设备20,所述煤仓间60设置在至少两台所述锅炉本体30之间。
对应的给水系统设备20能够安装在对应的锅炉本体30外围的辅助钢架区域内,
可有效减少汽机房50的跨度,降低主厂房整体跨度和容积,高压给水管70道
长度可大幅减少,建造费用有效减少。煤仓间60设置在多台锅炉本体30之间,
对各锅炉本体的供煤输运方便。
在双机回热系统中,各给水系统设备20与主汽轮机为脱离结构,而设于锅
炉本体30外围的锅炉辅助钢架40实际上仅使用了锅炉运转层以下空间区域用
于支吊烟风煤粉管道、仅使用了锅炉运转层以上空间区域的炉顶受热面附近的
空间区域用于支吊汽水管道,中间有较多的有效空间没有加以利用。上述火电
厂主厂房布置结构,将与主汽轮机脱离的给水系统设备20设置在锅炉辅助钢架
区域410内,有效利用锅炉辅助钢架区域410内未利用的空间,一方面,给水
设备系统无需设置在主厂房的汽机房50内,可有效减少汽机房50的跨度,降
低主厂房整体跨度和容积,进而降低建造费用;另一方面,由于给水系统设备
20在锅炉岛10内布置,靠近锅炉省煤器80,高压给水管70道长度可大幅减少,
进而减少昂贵的高压给水管70道材料量的消耗,进一步降低建造费用。
进一步的,所述给水系统设备20包括除氧器210、小汽轮机220、给水泵
230以及多级高压加热器240,所述小汽轮机220与所述给水泵230连接,所述
给水泵230、多级高压加热器240通过高压给水管70依次连接,最后一级所述
高压加热器240与设置于锅炉辅助钢架40上的锅炉省煤器80的给水接口连接。
传统的主厂房布置方式,高压给水管70道需从汽机房50穿过除氧间、煤仓间
60,最终进入布置在锅炉岛10后部的锅炉省煤器80集箱的给水接口,而本实
施例中高压给水管70仅需在锅炉辅助钢架区域410内与锅炉省煤器80集箱的
给水接口连接,高压给水管70的长度可大幅减少。优选的,所述给水系统设备
20布置在所述锅炉辅助钢架区域410靠近锅炉省煤器80的一侧,能够进一步减
少高压给水管70的长度,且连接安装方便。
所述除氧器210、多级高压加热器240、给水泵230以及小汽轮机220由高
到低依次布置在辅助钢架的各层平台之间,符合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求,主厂
房中各设备运行稳定。优选的,所述除氧器210以及多级高压加热器240布置
在所述锅炉辅助钢架40的锅炉运转层以上空间区域内,所述给水泵230以及小
汽轮机220布置在所述锅炉辅助钢架40的锅炉运转层以下空间区域内。采用上
述布置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合理地利用锅炉辅助钢架40内的区域,另一方面
便于给水泵230及小汽轮机220的基础建设,搭建方便,节省建造成本。如图3
所示,每台锅炉本体30的锅炉辅助钢架区域410内均设有给水系统设备20,为
便于示意,锅炉岛10中左边的锅炉辅助钢架区域410仅示意出了锅炉辅助钢架
区域410运转层以上的区域结构,右边仅示意出了锅炉辅助钢架区域410运转
层以下的区域结构。
以2×1000MW机组为例进行造价对比:
采用传统的顺列布置方式,汽机房50跨度通常为32-34m,除氧间跨度通常
为9-10m,总跨度为41-44m。即使取消除氧间,大汽机房50跨度通常也为38-40m。
按汽机房50高度40m、两台机组总长200m计,两台机组的汽机房50总的容积
为30.4-35.2万m3。此外,高压给水管70道需从汽机房50穿过除氧间、煤仓
间60,最终进入布置在锅炉岛10后部的锅炉省煤器80,高压给水管70道长度
通常需要消耗400m。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后,主厂房无需设置除氧间,
汽机房50内无需设置给水系统设备20,汽机房50总跨度可优化为34-36m,相
比常规有除氧间的顺列布置方案,总跨度可减少5-8m,两台机组的汽机岛总容
积减少4.0-6.4万m3,约15%左右,可降低工程造价约1500万元;相比常规取
消除氧间的布置方案可减小跨度约4m,两台机组的汽机岛总容积减少3.2万m3,
约10%,可降低工程造价约1000万元。另外,由于给水系统设备20在锅炉岛
10内布置,靠近锅炉省煤器80,昂贵的高压给水管70道长度可减少约200m左
右,降低工程造价约1500万元。即,采用本实施例的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后,
可降低工程造价2500-3000万元。
本实施例所述的火电厂主厂房布置结构,充分利用给水系统设备20与主汽
轮机脱离的特点,将给水系统设备20布置在锅炉闲置未利用的锅炉辅助钢架40
内,给水系统设备20布置合理,主厂房可完全不设置除氧间,汽机房50跨度
得到了减少,大幅降低了主厂房容积和建设费用,同时昂贵的高压给水管70道
材料量消耗也大幅减少,降低了建造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
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
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