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滴漏智能油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滴漏智能油壶.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7636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5.07 CN 203576365 U (21)申请号 201320782753.3 (22)申请日 2013.12.04 A47J 47/01(2006.01) (73)专利权人 沈满泉 地址 51811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中海 怡翠山庄 33-4F (72)发明人 沈满泉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代理人 李展明 (54) 实用新型名称 防滴漏智能油壶 (57) 摘要 防滴漏智能油壶, 包括油壶体和密封盖, 油壶 体包括壶身、 壶口, 壶口包括出油口、 回油盖, 出油 口上端。
2、有油嘴口, 出油口下端与回油盖一体连接 ; 回油盖与水平面有倾角, 回油盖的左端高于右端, 回油盖右端有回油孔 ; 回油盖安装在壶身上端 ; 密封盖包括主盖、 子盖、 第一转动轴、 第二转动轴、 第三转动轴 ; 第一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 后壁 之间, 第一转动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 悬摆物 ; 第 二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 后壁之间, 第二转动轴 上固定有第二主动齿轮、 第二从动齿轮 ; 第三转 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 后壁之间, 第三转动轴上固 定有第三齿轮及子盖 ; 第一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 啮合, 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 ; 主盖安装 在壶身上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3、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76365 U CN 203576365 U 1/1 页 2 1. 防滴漏智能油壶, 包括油壶体和密封盖, 其特征是 : 所述油壶体包括壶身、 壶口, 所 述壶口包括出油口、 回油盖, 所述出油口的上端有油嘴口, 所述出油口的下端与回油盖一体 连接 ; 所述回油盖与水平面有倾角, 回油盖的左端高于回油盖的右端, 回油盖的右端有回油 孔 ; 所述回油盖安装在所述壶身的上端 ; 所述密封盖包括主盖、 子盖、 第一转动轴、 第二转 动。
4、轴、 第三转动轴 ; 所述第一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 后壁之间, 第一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 第一齿轮、 悬摆物 ; 所述第二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 后壁之间, 第二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 第二主动齿轮、 第二从动齿轮 ; 所述第三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 后壁之间, 第三转动轴上 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及所述子盖 ;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从动 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 所述主盖安装在所述壶身的上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滴漏智能油壶, 其特征是 : 所述回油盖包括上平板圆面和 下圆筒面, 所述下圆筒面上端与上平板圆面下侧相连, 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上平板圆面的 右端 。
5、; 所述壶身的上端有卡位、 凹槽, 所述下圆筒面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上平板圆面由 所述卡位卡紧。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防滴漏智能油壶, 其特征是 : 所述下圆筒面由软胶制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防滴漏智能油壶, 其特征是 : 所述油嘴口与水平面 成 25 -35角。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防滴漏智能油壶, 其特征是 : 所述上平板圆面与水平面 成 15 -20角。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防滴漏智能油壶, 其特征是 : 所述壶身的上端有小 立柱, 所述主盖安装在所述小立柱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576。
6、365 U 2 1/3 页 3 防滴漏智能油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 特别是油壶。 背景技术 0002 CN 203143276 U 于 2013 年 8 月 21 日公开了一种油壶盖, 该油壶盖包括下盖及设 在下盖边缘的手柄, 手柄与下盖的连接处设有上盖, 下盖上部中心设有出油嘴, 出油嘴顶端 设有防滴漏嘴, 出油嘴周围设有二级回流槽, 二级回流槽边缘设有回油孔, 二级回流槽外围 设有一级回流槽。 0003 上述油壶盖存在两个问题 : 一、 为防止倒油后, 挂在出油嘴上的油流向外侧, 采用 安装防滴漏嘴, 这样使得出油口结构复杂 ; 二、 无法实现上盖的自动开合。。
7、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滴漏智能油壶, 它能 实现密封盖的自动开关, 防滴漏, 且出油口结构简单, 便于生产。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防滴漏智能油壶, 包括油壶体和密封盖 ; 所述油 壶体包括壶身、 壶口, 所述壶口包括出油口、 回油盖, 所述出油口的上端有油嘴口, 所述出油 口的下端与回油盖一体连接 ; 所述回油盖与水平面有倾角, 回油盖的左端高于回油盖的右 端, 回油盖的右端有回油孔 ; 所述回油盖安装在所述壶身的上端 ; 所述密封盖包括主盖、 子 盖、 第一转动轴、 第二转动轴、 第三转动轴 ; 所述第一转动轴安装在主。
8、盖的前、 后壁之间, 第 一转动轴可绕轴中心线转动, 第一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 悬摆物 ; 所述第二转动轴 安装在主盖的前、 后壁之间, 第二转动轴可绕轴中心线转动, 第二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 主动齿轮、 第二从动齿轮 ; 所述第三转动轴安装在主盖的前、 后壁之间, 第三转动轴可绕轴 中心线转动, 第三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及所述子盖 ;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主 动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 所述主盖安装在所述壶身的上端。 0006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回油盖包括上平板圆面和下圆筒面, 所 述下圆筒面上端与上平板圆面下侧相连, 所述回。
9、油孔位于所述上平板圆面的右端 ; 所述壶 身的上端有卡位、 凹槽, 所述下圆筒面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上平板圆面由所述卡位卡 紧。 0007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下圆筒面由软胶制成。 0008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油嘴口与水平面成 25 -35角。 0009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上平板圆面与水平面成 15 -20角。 0010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壶身的上端有小立柱, 所述主盖安装在 所述小立柱上。 001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 0012 1、 本实用新型的油壶利用悬摆物的重力左右, 能实现。
10、密封盖的自动开关, 使用十 分简便。 说 明 书 CN 203576365 U 3 2/3 页 4 0013 2、 采用油嘴口构成第一道防滴漏结构, 使液体不至于滴漏在出油口外壁, 且出油 口结构简单, 便于生产。 0014 3、 采用回油盖和回油孔共同构成第二道防滴漏结构, 使流出的液体顺着有斜度的 回油盖向右流动, 流进回油孔, 最终进入油壶。这样既保持了油壶外壁的清洁, 又可以做到 点滴不浪费。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2 为图 1 实施例的外观图。 0018。
11、 图 3 为图 2 中防滴漏智能油壶的左视图。 0019 图 4 为图 1 实施例未安装密封盖时俯视图。 0020 图 5 为壶口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6 为密封盖及壶口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7 为壶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 1 0024 如图1至图7所示 : 本实用新型防滴漏智能油壶的一种优选实施例, 包括油壶体和 密封盖 ; 油壶体包括壶身 9、 壶口, 壶口包括出油口 13、 回油盖 14, 出油口 13 的上端有油嘴 口 12, 出油口 13 的下端与回油盖 14 一体连接 ; 回油盖 14 与水平面有倾角, 回油盖 14 的左 端高于回油盖 14。
12、 的右端, 出油口 13 位于回油盖 14 的左侧, 回油盖 14 的右端有回油孔 15 ; 密封盖包括主盖 5、 子盖 10、 第一转动轴 7、 第二转动轴 4、 第三转动轴 1 ; 第一转动轴 7 安装 在主盖 5 的前、 后壁之间, 第一转动轴 7 可绕轴中心线转动, 第一转动轴 7 上固定安装有第 一齿轮6、 悬摆物8 ; 第二转动轴4安装在主盖5的前、 后壁之间, 第二转动轴4可绕轴中心线 转动, 第二转动轴4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主动齿轮3、 第二从动齿轮2 ; 第三转动轴1安装在主 盖 5 的前、 后壁之间, 第三转动轴 1 可绕轴中心线转动, 第三转动轴 1 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齿 轮 。
13、11 及子盖 10 ; 第一齿轮 6 与第二主动齿轮 3 啮合, 第二从动齿轮 2 与第三齿轮 11 啮合。 回油盖 14 包括上平板圆面 14-1 和下圆筒面 14-2, 下圆筒面 14-2 上端与上平板圆面 14-1 下侧相连, 回油孔 15 位于上平板圆面 14-1 的右端 ; 壶身 9 的上端有小立柱 9-1、 卡位 9-2、 凹槽 9-3, 下圆筒面 14-2 安装在凹槽 9-3 内, 上平板圆面 14-1 由卡位 9-2 卡紧, 主盖 5 安装 在小立柱 9-1 上。下圆筒面由软胶制成。油嘴口 12 与水平面间夹角 a 为 30。夹角 a 还 可以为 25 -35间任一其他角度。上。
14、平板圆面 14-1 与水平面所成夹角 b 为 15。夹角 b 还可以为 15 -20间任一其他角度。 00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是 : 使用本实用新型油壶倒油时, 油壶倾斜, 悬 摆物 8 在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动轴 7、 第一齿轮 6 绕第一转动轴 7 的中心线顺时针转动, 第一齿轮 6 作用于第二主动齿轮 3, 使得第二转动轴 4、 第二主动齿轮 3、 第二从动齿轮 2 绕 第二转动轴 4 中心线逆时针转动, 第二从动齿轮 2 又带动第三齿轮 11 转动, 使第三转动轴 1、 第三齿轮 11、 子盖 10 绕第三转动轴 1 中心线顺时针转动, 从而实现子盖 10 的自动打开 。
15、; 说 明 书 CN 203576365 U 4 3/3 页 5 当倒完油平放油壶时, 悬摆物 8 在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动轴 7、 第一齿轮 6 绕第一转动轴 7 的中心线逆时针转动, 第一齿轮 6 作用于第二主动齿轮 3, 使得第二转动轴 4、 第二主动齿 轮 3、 第二从动齿轮 2 绕第二转动轴 4 中心线顺时针转动, 第二从动齿轮 2 又带动第三齿轮 11 转动, 使第三转动轴 1、 第三齿轮 11、 子盖 10 绕第三转动轴 1 中心线逆时针转动, 从而实 现子盖 10 的自动关闭。 0026 另一方面, 本实用新型油壶采用油嘴口 12 构成第一道防滴漏结构, 当倒完油油壶 放平后,。
16、 油嘴口12处的食用油会自动流进壶内, 不至于让油滴漏在出油口13外壁 ; 同时, 采 用回油盖 14 和回油孔 15 共同构成第二道防滴漏结构, 使流出的油滴顺着有斜度的回油盖 14 向右流动, 流进回油孔 15, 最终进入油壶, 这样既保持了油壶外壁的清洁, 又可以做到点 滴不浪费。 0027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 不能认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局限于上述 实施方式。如果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没有产生本质上的区别, 对上述实施方 式的推演或替换仍然被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576365 U 5 1/6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76365 U 6 2/6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76365 U 7 3/6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76365 U 8 4/6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76365 U 9 5/6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76365 U 10 6/6 页 11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76365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