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钳,尤其涉及了一种锅盖夹钳及锅盖夹钳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压力锅在烹饪食物时,由于夹钳与压力锅接触面积小,锅内气压在 达到一定值后,夹钳对锅体与锅盖的作用力不能满足要求,锅盖被在气压的作 用下与锅体分离,压力锅频繁发生伤人事件大多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所以, 发明一种压力锅夹钳,提高夹钳的安全系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夹钳与压力锅接触面积小,安全系数不高, 提供了一种压力锅夹钳,压力锅夹钳外壳弧形面积大,夹钳在控制件的作用下 打开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锅盖夹钳,包括左外壳,左外壳内侧设有凹槽,左外壳一端设有左孔,左 外壳另一端设有左凸台。左外壳内侧凹槽放置压力锅锅盖,加强压力锅锅盖与 压力锅锅体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外壳通过左连接件与左凸台连接。左外壳通过左凸台 与控制件连接,操作人员可以简单的通过操作控制件使左外壳向左移动。
作为优选,左外壳与左连接件一体成型。左外壳与左连接件一体成型能够 加强二者的连接强度。
锅盖夹钳组件,包括左外壳、右外壳,左外壳、右外壳内侧设有凹槽,左 外壳一端设有左凸台,右外壳一端设有右凸台。左外壳、右外壳内侧凹槽放置 压力锅锅盖,左外壳和右外壳覆盖压力锅锅盖边缘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圆弧,这 种结构大大的加强压力锅锅盖与压力锅锅体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外壳通过左连接件与左凸台连接。左外壳通过左凸台 与控制件连接,操作人员可以简单的通过操作控制件使左外壳向左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右外壳通过右连接件与右凸台连接。右外壳通过右凸台 与控制件连接,操作人员可以简单的通过操作控制件使右外壳向右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外壳一端设有左孔,右外壳一端设有右孔,左孔与右 孔通过铰接连接在一起。左孔所在位置比左外壳高,右孔与右外壳的上表面平 齐,左孔下表面与右孔上表面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孔中心轴与右孔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左孔和右孔的 大小相同。
作为优选,左外壳的一端与右外壳的一端铰接。左外壳和右外壳通过铰接 连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夹钳结构简 单,制造简单,同时,夹钳与压力锅盖接触面积大,加大了压力锅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力锅夹钳的立体图。
图2是左外壳的立体图。
图3是右外壳的立体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左外壳、2—右外壳、3 —凹槽、4—左孔、5—右孔、6—左连接件、7—右连接件、8—左凸台、9—右 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锅盖夹钳,如图2所示,包括左外壳1,左外壳1内侧设有凹槽3,左外壳 1一端设有左孔4,左外壳1另一端设有左凸台8。左外壳1内侧凹槽3放置压 力锅锅盖,加强压力锅锅盖与压力锅锅体的连接强度。
左外壳1通过左连接件6与左凸台8连接。左外壳1通过左凸台8与控制 件连接,操作人员可以简单的通过操作控制件使左外壳1向左移动。左外壳1 与左连接件6一体成型。左外壳1与左连接件6一体成型能够加强二者的连接 强度.
实施例2
锅盖夹钳组件,如图1-3所示,包括左外壳1、右外壳2,左外壳1、右外 壳2内侧设有凹槽3,左外壳1一端设有左凸台8,右外壳2一端设有右凸台9。 左外壳1、右外壳2内侧凹槽3放置压力锅锅盖,左外壳1和右外壳2覆盖压力 锅锅盖边缘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圆弧,这种结构大大的加强压力锅锅盖与压力锅 锅体的连接强度。
左外壳1通过左连接件6与左凸台8连接。左外壳1通过左凸台8与控制 件连接,操作人员可以简单的通过操作控制件使左外壳1向左移动。右外壳2 通过右连接件7与右凸台9连接。右外壳2通过右凸台9与控制件连接,操作 人员可以简单的通过操作控制件使右外壳2向右移动。左外壳1一端设有左孔4, 右外壳2一端设有右孔5,左孔4与右孔5通过铰接连接在一起。左孔4所在位 置比左外壳1高,右孔5与右外壳2的上表面平齐,左孔4下表面与右孔5上 表面接触。左孔4中心轴与右孔5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左孔4和右孔5的大 小相同。左外壳1的一端与右外壳2的一端铰接。左外壳1和右外壳2通过铰 接连在一起,加强了左外壳1和右外壳2的连接强度。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 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