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4973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5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92223.4

申请日:

2014.09.23

公开号:

CN104234022A

公开日:

2014.12.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15/10申请日:20140923|||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5/10

主分类号:

E02B15/1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胡玲雅; 卢建刚; 沈伟杰; 刘鹏; 应晓园; 姚连英; 娄常绪; 黄福艇; 王树林; 徐铖晋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刘晓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它由空气压缩机、连接管、开关阀、喷嘴、蓝藻捕集筛网、储藻箱、定位传感器及开关控制器组成。该装置可以使蓝藻快速脱离筛网,将蓝藻吹到储藻容器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蓝藻的捕集效率,还可以延长筛网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空气压缩机、连接管、开关阀、喷嘴、多孔筛板、蓝藻捕集筛网、储藻箱、定位传感器、开关控制器组成;所述喷嘴,经所述开关阀,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相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呈长方体形状,其进气口呈半喇叭状,其下表面布置有所述多孔筛板,压缩空气从所述多孔筛板喷出,所述喷嘴采用多孔筛板结构,所述多孔筛板的平面形状与所述蓝藻捕集筛网的平面形状相同。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装在所述喷嘴进气口前,并且开关阀受所述开关控制器的控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喷嘴的侧面;所述定位传感器可以选用超声波传感器,传感器获得信号后传至所述开关控制器进行处理。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来自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达到预定值时,所述开关控制器发出信号给所述开关阀,控制其打开与关闭的状态。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藻捕集筛网与所述多孔筛板平行,大小接近,其下表面附有蓝藻。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蓝藻捕集筛网完成捕集蓝藻阶段后,进入蓝藻脱除回收阶段时,调整所述喷嘴的多孔筛板的位置与所述蓝藻捕集筛网的位置为平行,同时所述喷嘴的多孔筛板位于所述蓝藻捕集筛网的上方,两者之间的间隔距离由所述定位传感器来检测,所述蓝藻捕集筛网捕集有蓝藻的一面朝向下方;所述开关阀的开关控制器与所述定位传感器连接;所述储藻箱回收脱除的蓝藻。

说明书

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严峻,在太湖、滇池、巢湖等地区频繁出现蓝藻爆发现象,尤以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为最。水华破坏了太湖生态系统,导致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出现短期供应危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筛网打捞蓝藻的方法,由于蓝藻本身具有一定的粘附性,打捞上来的蓝藻极易粘附在筛网表面。这样不仅降低了捕集蓝藻的效率,而且筛网寿命也因此下降。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探索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结构简单,耗能较小,成本低廉,为全自动高效的蓝藻捕集提供了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该装置由空气压缩机、连接管、开关阀、喷嘴、多孔筛板、蓝藻捕集筛网、储藻箱、定位传感器和开关控制器组成。
所述储藻箱用于回收经所述喷嘴反吹所述蓝藻捕集筛网后脱附的蓝藻;所述喷嘴与所述开关阀相连,其侧面装有所述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获得的信号经所述开关控制器处理后,以控制所述开关阀的打开与关闭的状态;所述开关阀通过所述连接管与空气压缩机相连。
发明的工作流程是:
当所述蓝藻捕集筛网靠近所述喷嘴时,此时由所述定位传感器检测所述蓝藻捕集筛网背面与所述喷嘴底面的距离,当达到设定距离时,所述开关控制器收到所述定位传感器的信号后,迅速发出指令。此时,所述开关阀开启,压缩空气吹到所述喷嘴里,然后直接从所述多孔筛板吹出,这样在所述蓝藻捕集筛网正面的蓝藻就被吹到了所述储藻箱里面。接着,所述开关阀关闭,所述蓝藻捕集筛网离开所述喷嘴继续捕集蓝藻,完成捕集后,所述蓝藻捕集筛网靠近所述喷嘴进行反吹回收。如此不断循环,实现反吹脱藻,该装置高效环保,结构简单,耗能较小,成本低廉,为实现全自动捕藻脱藻打下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空气压缩机1、连接管2、开关阀3、蓝藻捕集筛网5、储藻箱6、定位传感器7及开关控制器9。蓝藻捕集筛网5完成捕集蓝藻阶段后,进入蓝藻脱除回收阶段时,调整喷嘴4的多孔筛板8的位置与蓝藻捕集筛网5的位置为平行,同时喷嘴4的多孔筛板位于蓝藻捕集筛网5的正上方,两者之间的间隔距离由所述定位传感器7来检测。当检测到两者之间的距离达到预先设定的距离值时,开关控制器9控制开关阀3打开,持续反吹几秒钟后,开关控制器9控制开关阀关闭,完成反吹脱藻过程。脱附的蓝藻10直接落入布置在多孔筛板正下方的储藻箱6内。蓝藻捕集筛网5完成脱除回收阶段后,离开脱附区域,再次进入捕集阶段。
如图2所示,喷嘴4呈长方体形状,其底面装有多孔筛板8,能使压缩空气比较均匀地从底面反吹到蓝藻捕集筛网5背面。喷嘴的入口被设计成了半喇叭形,这样就可以使压缩空气比较均匀地扩散在喷嘴4内,使压缩空气比较均匀地从喷嘴4底部吹出。
为了更充分地阐释上述实施方式,下面就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的主要设备:喷嘴4,作进一步说明。喷嘴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底面布置着多孔筛板8,压缩空气通过这些筛孔吹到蓝藻捕集筛网5背面的。其中,多孔筛板8的孔径大小与实际反吹目标有关。考虑到压缩空气的性质,喷嘴4的入口设置在了喷嘴4的侧面,且呈半喇叭形。压缩空气经过半喇叭形的入口后,比较均匀地充满了喷嘴4的内部空间,避免了集中的压缩空气对喷嘴4的破坏作用。由于压缩空气具有一定的压力,喷嘴4的材料还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喷嘴4的出口是直接与开关阀3相连接的,而开关阀3则通过连接管2直接与空气压缩机1相连。
此外,本发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设计的喷嘴4形状为长方体形,仅为优选实施例,具体实施时也可采用立方体形、短圆柱体形等其他形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34022A43申请公布日20141224CN104234022A21申请号201410492223422申请日20140923E02B15/1020060171申请人浙江大学地址310027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72发明人胡玲雅卢建刚沈伟杰刘鹏应晓园姚连英娄常绪黄福艇王树林徐铖晋74专利代理机构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代理人刘晓春54发明名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它由空气压缩机、连接管、开关阀、喷嘴、蓝藻捕集筛网、储藻箱、定位传感器及开关控制器组成。该装置可以使蓝藻快速脱离筛网,将蓝藻吹到储。

2、藻容器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蓝藻的捕集效率,还可以延长筛网的使用寿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34022ACN104234022A1/1页21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空气压缩机、连接管、开关阀、喷嘴、多孔筛板、蓝藻捕集筛网、储藻箱、定位传感器、开关控制器组成;所述喷嘴,经所述开关阀,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呈长方体形状,其进气口呈半喇叭状,其下表面布置有所述多孔筛板,压缩空气。

3、从所述多孔筛板喷出,所述喷嘴采用多孔筛板结构,所述多孔筛板的平面形状与所述蓝藻捕集筛网的平面形状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装在所述喷嘴进气口前,并且开关阀受所述开关控制器的控制。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喷嘴的侧面;所述定位传感器可以选用超声波传感器,传感器获得信号后传至所述开关控制器进行处理。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来自定位传感器的信号达到预定值时,所述开关控制器发出信号给所述开关阀,控制其打开与关闭的状态。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

4、在于所述蓝藻捕集筛网与所述多孔筛板平行,大小接近,其下表面附有蓝藻。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蓝藻捕集筛网完成捕集蓝藻阶段后,进入蓝藻脱除回收阶段时,调整所述喷嘴的多孔筛板的位置与所述蓝藻捕集筛网的位置为平行,同时所述喷嘴的多孔筛板位于所述蓝藻捕集筛网的上方,两者之间的间隔距离由所述定位传感器来检测,所述蓝藻捕集筛网捕集有蓝藻的一面朝向下方;所述开关阀的开关控制器与所述定位传感器连接;所述储藻箱回收脱除的蓝藻。权利要求书CN104234022A1/2页3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背景技术0002我国水体富。

5、营养化形势严峻,在太湖、滇池、巢湖等地区频繁出现蓝藻爆发现象,尤以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为最。水华破坏了太湖生态系统,导致全市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出现短期供应危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筛网打捞蓝藻的方法,由于蓝藻本身具有一定的粘附性,打捞上来的蓝藻极易粘附在筛网表面。这样不仅降低了捕集蓝藻的效率,而且筛网寿命也因此下降。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探索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结构简单,耗能较小,成本低廉,为全自动高效的蓝藻捕集提供了基础。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该装置由空气压。

6、缩机、连接管、开关阀、喷嘴、多孔筛板、蓝藻捕集筛网、储藻箱、定位传感器和开关控制器组成。0005所述储藻箱用于回收经所述喷嘴反吹所述蓝藻捕集筛网后脱附的蓝藻;所述喷嘴与所述开关阀相连,其侧面装有所述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获得的信号经所述开关控制器处理后,以控制所述开关阀的打开与关闭的状态;所述开关阀通过所述连接管与空气压缩机相连。0006发明的工作流程是当所述蓝藻捕集筛网靠近所述喷嘴时,此时由所述定位传感器检测所述蓝藻捕集筛网背面与所述喷嘴底面的距离,当达到设定距离时,所述开关控制器收到所述定位传感器的信号后,迅速发出指令。此时,所述开关阀开启,压缩空气吹到所述喷嘴里,然后直接从所述多孔筛。

7、板吹出,这样在所述蓝藻捕集筛网正面的蓝藻就被吹到了所述储藻箱里面。接着,所述开关阀关闭,所述蓝藻捕集筛网离开所述喷嘴继续捕集蓝藻,完成捕集后,所述蓝藻捕集筛网靠近所述喷嘴进行反吹回收。如此不断循环,实现反吹脱藻,该装置高效环保,结构简单,耗能较小,成本低廉,为实现全自动捕藻脱藻打下基础。附图说明0007图1为一种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的工作结构示意图。0008图2为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9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空气压缩机1、连接管2、开关阀3、蓝藻捕集筛网5、储藻箱6、定位传感器7及开关控制器9。蓝藻捕集筛网5完成捕集蓝藻阶段后,进入蓝藻脱除说明书CN104234022A2/2页。

8、4回收阶段时,调整喷嘴4的多孔筛板8的位置与蓝藻捕集筛网5的位置为平行,同时喷嘴4的多孔筛板位于蓝藻捕集筛网5的正上方,两者之间的间隔距离由所述定位传感器7来检测。当检测到两者之间的距离达到预先设定的距离值时,开关控制器9控制开关阀3打开,持续反吹几秒钟后,开关控制器9控制开关阀关闭,完成反吹脱藻过程。脱附的蓝藻10直接落入布置在多孔筛板正下方的储藻箱6内。蓝藻捕集筛网5完成脱除回收阶段后,离开脱附区域,再次进入捕集阶段。0010如图2所示,喷嘴4呈长方体形状,其底面装有多孔筛板8,能使压缩空气比较均匀地从底面反吹到蓝藻捕集筛网5背面。喷嘴的入口被设计成了半喇叭形,这样就可以使压缩空气比较均匀。

9、地扩散在喷嘴4内,使压缩空气比较均匀地从喷嘴4底部吹出。0011为了更充分地阐释上述实施方式,下面就反吹式蓝藻脱除回收装置的主要设备喷嘴4,作进一步说明。喷嘴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底面布置着多孔筛板8,压缩空气通过这些筛孔吹到蓝藻捕集筛网5背面的。其中,多孔筛板8的孔径大小与实际反吹目标有关。考虑到压缩空气的性质,喷嘴4的入口设置在了喷嘴4的侧面,且呈半喇叭形。压缩空气经过半喇叭形的入口后,比较均匀地充满了喷嘴4的内部空间,避免了集中的压缩空气对喷嘴4的破坏作用。由于压缩空气具有一定的压力,喷嘴4的材料还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喷嘴4的出口是直接与开关阀3相连接的,而开关阀3则通过连接管2直接与空气压缩机1相连。0012此外,本发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设计的喷嘴4形状为长方体形,仅为优选实施例,具体实施时也可采用立方体形、短圆柱体形等其他形状。0013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234022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3402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