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及孔口管镶铸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74884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85702.9

申请日:

2015.02.17

公开号:

CN104674815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5/02申请日:20150217|||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5/02

主分类号:

E02D15/02

申请人: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漆巨彬; 姚建成; 陈朝江; 叶仕国; 张杰; 邹刚; 李翔; 柏波; 曾思凯; 陈天樵; 冯均才

地址:

611130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温泉大道一段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51120

代理人:

杨海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及孔口管镶铸方法,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机具以及施工方法,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灌浆用机具及施工方法。它具有管体,其关键技术是在管体中段外壁的上、下端分别套装第一止浆环和第二止浆环,在第一止浆环外壁缠绕麻绳或者棉纱,在管体中段位于第一止浆环和第二止浆环之间的上、下端壁上分别布置一圈第一出孔和第二出孔。涌水孔段孔口管的镶铸方法,包括灌浆、下设孔口管、灌注砂浆等。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产品不需在孔口管钻孔侧向专门另行钻孔,不需安装注浆嘴和塑料软管,适用于任何方向(360°)钻孔,施工工艺方法更简单,更有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9),具有管体(7),其特征是在管体(7) 中段外壁的上、下端分别套装第一止浆环(10)和第二止浆环(6),在第一 止浆环(10)外壁缠绕麻绳或者棉纱(3),在管体(7)中段位于第一止浆 环(10)和第二止浆环(6)之间的上、下端壁上分别布置一圈第一出孔(4) 和第二出孔(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涌水孔段孔口管,其特征是在管体(7)顶端设 有管口箍(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涌水孔段孔口管,其特征是第一止浆环(10)至 管体(7)的上沿口L1的距离为30~35cm;第二止浆环(6)至管体(7)的下沿口 L2的距离为30~35c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涌水孔段孔口管,其特征是第一出孔(4)至管 体(7)的上沿口L3的距离为40~45cm;第二出孔(5)至管体(7)的下沿口L4的距离为40~45cm。

5.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的镶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灌浆孔(8)内的渗水引至孔口10cm以外的距离;
2)将灌浆孔(8)第一段按灌浆技术要求进行灌浆;
3)在灌浆孔(8)内下设孔口管(9),管口箍(1)露出孔口;
4)在位于第一止浆环(10)处的孔口管(9)外壁与灌浆孔(8)之间的 环状空隙部分灌注砂浆(2),将砂浆振捣密实,砂浆与灌浆孔(8)的孔口平 齐;
5)在灌注的砂浆(2)终凝24h后,采用0.5:1的水泥浆经过管口箍(1) 对孔口管(9)进行灌注;
6)孔口管(9)密闭且待凝48h,孔口管镶铸完成。

说明书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及孔口管镶铸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及孔口管镶铸方法,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施 工机具以及施工方法,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灌浆用机具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大坝完成蓄水后出现渗漏,渗漏处理是整个水 电行业的难题。渗漏处理通常采用的手段是灌浆。灌浆质量的好与坏可能直 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运行。而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出现大涌水的情况, 镶铸孔口管更是水电灌浆行业的一个大难题。涌水孔段孔口管镶铸工艺与常 规孔口管镶铸工艺比较,涌水孔段孔口管镶铸工艺要求不仅质量可靠而且施 工方便。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孔口管,需在孔口管钻孔侧向专门另行钻孔,使 用时需安装注浆嘴和塑料软管,其施工工艺复杂,且注浆嘴和塑料软管为一 次性使用,施工完成后还要将注浆嘴和塑料软管处理掉,若处理不当,会对 环境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质量可靠、施工方便, 针对涌水孔段镶铸的孔口管,以及它的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它具有管体,其关键技术是在管体中段外壁的上、下端分别套装第一止 浆环和第二止浆环,在第一止浆环外壁缠绕麻绳或者棉纱,在管体中段位于 第一止浆环和第二止浆环之间的上、下端壁上分别布置一圈第一出孔和第二 出孔。
涌水孔段孔口管的镶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灌浆孔内的渗水引至孔口10cm以外的距离;
2)将灌浆孔第一段按灌浆技术要求进行灌浆;
3)在灌浆孔内下设孔口管,管口箍露出孔口;
4)在位于第一止浆环处的孔口管外壁与灌浆孔之间的环状空隙部分灌注 砂浆,将砂浆振捣密实,砂浆与灌浆孔的孔口平齐;
5)在灌注的砂浆终凝24h后,采用0.5:1的水泥浆经过管口箍对孔口管 进行灌注;
6)孔口管密闭且待凝48h,孔口管镶铸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产品不需在孔口管钻孔侧向专门另行钻孔,不需安装注浆嘴和 塑料软管,适用于任何方向(360°)钻孔,施工工艺方法更简单,更有效。
2、本发明产品在管体中段外壁的上、下端分别套装第一止浆环和第二止 浆环,在第一止浆环外壁缠绕麻绳或者棉纱,在管体中段位于第一止浆环和 第二止浆环之间的上、下端壁上分别布置一圈第一出孔和第二出孔,能承受 高压力(孔口自然涌水压力达0.3MPa时可正常安装,安装完成后最大承受压 力可达4.0MPa,适用于大于3.0MPa高压灌浆),有效地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 扰在大涌水条件下镶铸孔口管的难题。
3、注浆完成后不需处理注浆嘴及塑料软管,不污染环境。
4、本孔口管特别适用于大坝工程133m水头差造成的孔口大涌水条件下 的孔口管安装,并承受3.5MPa的帷幕灌浆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止浆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具有管体7,其关键技术是在管体7中段外壁的 上、下端分别套装第一止浆环10和第二止浆环6,在第一止浆环10外壁缠绕 麻绳或者棉纱3,其作用是麻绳或者棉纱遇水膨胀,能承受设计灌浆压力的同 时很好的密闭止浆环下端的钻孔孔内涌水;在管体7中段位于第一止浆环10 和第二止浆环6之间的上、下端壁上分别布置一圈第一出孔4和第二出孔5, 用于浆液或水的溢出。
所述管体7顶端设有管口箍1。
所述第一止浆环10至管体7的上沿口L1的距离为30~35cm;第二止浆环 6至管体7的下沿口L2的距离为30~35cm。
所述第一出孔4至管体7的上沿口L3的距离为40~45cm;第二出孔5至 管体7的下沿口L4的距离为40~45cm。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的镶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灌浆孔8内的渗水引至孔口10cm以外的距离,确保孔口管与钻孔 之间刚填充还未凝固的砂浆不被破坏;
2)将灌浆孔8第一段(灌浆孔第一段指的是:从需要灌浆的基岩面表面 开始起算到设计或技术要求的深度,这个深度加上基岩表面上端的混凝土盖 重厚度一定大于孔口管本身长度,一般把从基岩表面开始向下延伸2m范围(即 0~2m)定为第一段)按有关灌浆技术要求进行灌浆,目的是避免第一段部分 出现漏灌;
3)在灌浆孔8内下设孔口管9,管口箍1露出孔口;
4)在位于第一止浆环10处的孔口管9外壁与灌浆孔8之间的环状空隙 部分灌注砂浆2,将砂浆振捣密实,砂浆与灌浆孔8的孔口平齐;
5)在灌注的砂浆2终凝24h后,采用0.5:1的水泥浆经过管口箍1对孔 口管9进行灌注;(0.5:1的水泥浆指的是采用0.5份水的重量与1份水泥 的重量配制成的水泥浆);
6)孔口管9密闭且待凝48h,孔口管镶铸完成。
本实施例中孔口管采用φ73mm无缝钢管,厚度为5mm、长为2m,止浆环 采用Ф5mm的钢筋。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及孔口管镶铸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及孔口管镶铸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及孔口管镶铸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及孔口管镶铸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及孔口管镶铸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涌水孔段孔口管及孔口管镶铸方法,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机具以及施工方法,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灌浆用机具及施工方法。它具有管体,其关键技术是在管体中段外壁的上、下端分别套装第一止浆环和第二止浆环,在第一止浆环外壁缠绕麻绳或者棉纱,在管体中段位于第一止浆环和第二止浆环之间的上、下端壁上分别布置一圈第一出孔和第二出孔。涌水孔段孔口管的镶铸方法,包括灌浆、下设孔口管、灌注砂浆等。本发明具有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