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吸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吹吸机.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135139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1.12 CN 101135139 B *CN101135139B* (21)申请号 200610126092.3 (22)申请日 2006.08.30 A47L 5/22(2006.01) E01H 1/08(2006.01) A47L 5/12(2006.01) (73)专利权人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地址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旺路 18 号 (72)发明人 王其彬 马卫民 CN 200996139 Y,2007.12.26, US 6141823 A,2000.11.07, CN 24。
2、84350 Y,2002.04.03, CN 2745992 Y,2005.12.14, JP 10205489 A,1998.08.04, US 5673457 A,1997.10.07, (54) 发明名称 吹吸机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户外园艺类吹吸机, 其包 括主机壳体, 设置于主机壳体内的电机, 由电机驱 动旋转的风扇, 设置于主机壳体内的吹吸功能转 换机构, 所述主机壳体上设有进气口以及出尘口, 所述功能转换机构设有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 用于控制功能转换机构在吹气模式与吸气模式间 转换, 所述主机壳体还设置一单腔体端口, 所述进 风口与出尘口可择一地与所述单腔体端口气。
3、流导 通, 当所述进风口与单腔体端口气流导通时, 所述 吹吸机处于吹气模式, 当所述出尘口与单腔体端 口气流导通时, 所述吹吸机处于吸气模式。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卢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7 页 CN 101135139 B1/1 页 2 1. 一种吹吸机, 包括主机壳体 (1、 27),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 (2、 2 ), 由电机驱动 旋转并产生气流的风扇 (4、 4 ),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吹吸功能转换机构 (11、 33、 54、 55), 所述主体壳体上设有进气口 (6、。
4、 30、 41、 64) 以及出尘口 (7、 31、 42、 69), 所述转换机构设有 控制机构 (14、 34), 所述控制机构用于对转换机构在吹气模式与吸气模式间进行转换控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机壳体上还设置一单腔体端口 (9、 9 、 51、 68), 所述进气口与出尘口可 择一地与所述单腔体端口气流导通, 当进气口与所述单腔体端口气流导通时, 所述吹吸机 处于吹气模式, 当出尘口与所述单腔体端口气流导通时, 所述吹吸机处于吸气模式。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单腔体端口 (9、 51、 68) 连接一吹 吸管 (8、 49、 66), 所述吹吸。
5、管设有一吹吸通道 (18、 50、 67) 以及吹吸端口 (8a、 49a、 66a), 当 吹吸机处于吹气模式时, 气流经吹吸通道由吹吸端口吹出, 当吹吸机处于吸气模式, 气流由 吹吸端口进入吹吸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吹吸通道 (18) 内活动设置一翻 板 (201), 所述翻板能有效地改变吹吸端口的面积, 用于改变气流速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吹吸端口 (49a) 活动连接一管 罩 (52), 所述管罩设有较小的开口, 用于改变气流速度。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一吸。
6、管 (8 ) 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单腔 体端口 (9 ), 所述吸管设有吸气端口 (8a ), 一吹管 (8” ) 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单腔体端口 (9 ), 所述吹管设有吹气端口 (8a” )。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转换机构为独立整体结构 (11、 33)。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独立整体结构 (11) 包括绕同一转 轴 (12) 旋转的挡板 (14) 和转动架 (13a), 以及连接于转动架的弧形板 (13b)。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挡板 (14) 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进 气口 。
7、(6), 所述弧形板 (13b) 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出尘口 (7)。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独立整体结构 (33) 包括整体移动 的平行板 (100)、 底板 (101)、 中间板 (102)、 侧板 (103), 所述中 间板与侧板组合成半封闭 的腔体 (105) 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进气口 (30), 所述底板 (101) 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出尘 口 (31)。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转换机构 (54、 55) 为联动机构。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绕枢轴转动。
8、 的第一翻板(44)与第二翻板(45), 所述第一翻板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进气口(41), 所述第 二翻板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出尘口 (42)。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吹吸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一绕枢轴转动 的滑板 (57), 以及一相对壳体移动的整体移动机构, 所述滑板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进气口 (64), 所述移动机构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出尘口 (69)。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135139 B1/7 页 3 吹吸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户外园艺类电动工具, 尤其是一种树叶吹吸机。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吹吸机普遍于吹吸机的主机壳体上设置一吹。
9、管以及一吸管, 吹管与吸管分 别承担着吹气与吸气两种不同的功能, 吹管与吸管的直径也不尽不同, 吸管直径相对较大, 吹管直径相对较小, 并且吹管直径在其纵向延伸的方向有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 吹管与吸 管通常相对平行一体设置, 通过控制转换机构, 使吹吸机能在吹气与吸气两种不同的工作 模式间转换。当吹吸机处于吹气模式时, 从吹气管中吹出的高速气流将散落于地面的树叶 进行吹拢聚堆, 此时的吹吸机能作为吹尘机使用 ; 当吹吸机处于吸气模式时, 在风扇的高速 旋转下, 形成的吸气气流随同地面树叶以及尘屑从吸管口一起被吸入吸管通道, 后经风扇 处理进入收集装置, 此时的吹吸机可作为吸尘机使用。 0003。
10、 如美国专利公告号为 US6141823 的专利说明书中揭示了一种吹吸机, 其主机壳体 上设置一进风口及一出尘口, 第一控制阀可选择地封闭或打开进风口, 第二控制阀可选择 地封闭或打开出尘口, 一吹管与吸管设置于主机壳体上并纵向延伸, 吹管与吸管平行延伸 且一体成形, 吹管直径比吸管直径大, 吸管直径沿纵向逐渐变小, 吹管与吸管内分别设置有 吹气通道与吸气通道 ; 当该吹吸机作为吹尘机使用时, 调节控制第一控制阀的位置, 使进风 口处于开放状态, 同时第一控制阀将吸气通道进行了有效的封闭, 再调节控制第二控制阀 的位置, 使出尘口处于封闭状态, 当电机驱动风扇高速旋转时, 风扇产生的吸气气流从。
11、进风 口进入, 经风扇吸气一侧的壳体后被排入风扇送气一侧, 后经吹管通道由吹管口吹出 ; 当该 吹吸机作为吸尘机使用时, 调节控制第一控制阀的位置, 使进风口处于封闭状态, 再调节控 制第二控制阀的位置, 使出尘口处于打开状态, 同时第二控制阀将吹气通道进行了有效的 封闭, 风扇起动后产生的吸气气流随同地面树叶及尘屑从吸管管口吸入后进入吸管管道, 经风扇吸风一侧的壳体被排入风扇送气一侧, 后经出尘口被送入集尘装置。该吹吸机的两 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分别需要设置的吹管与吸管两个不同的管子通道来执行工作, 在工作模 式下, 吹管与吸管这种平行设置的方式使得吹吸机体积庞大, 操作也极不方便。 0004 。
12、发明内容 0005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巧、 操作方便的吹吸机。 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吹吸机, 其包括主机壳体, 设置于主机壳体内的电机, 由电机驱 动旋转的风扇, 设置于主机壳体内的吹吸功能转换机构, 所述主机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以及 出尘口, 所述功能转换机构设有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功能转换机构在吹气模 式与吸气模式间转换, 所述主机壳体还设置一单腔体端口, 所述进风口与出尘口可择一地 与所述单腔体端口气流导通, 当进气口与所述单腔体端口气流导通时, 所述吹吸机处于吹 气模式, 当出尘口与所述单腔体端口气流导通时, 所述吹吸机处于吸气模式。。
13、 0006 所述单腔体端口用于连接一吹吸管, 所述吹吸管设有一吹吸通道以及吹吸端口, 当吹吸机处于吹气模式时, 气流经吹吸通道由吹吸端口吹出, 当吹吸机处于吸气模式, 吸气 说 明 书 CN 101135139 B2/7 页 4 气流由吹吸端口进入吹吸通道 ; 所述的吹吸通道内活动设置有一翻板, 所述翻板有效的改 变吹吸端口的面积, 用于改变气流速度。 所述的吹吸端口还可以活动连接一管罩, 所述管罩 设有较小的开口, 用于改变气流速度。 0007 一吸管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单腔体端口, 所述吸管设有吸气端口 ; 一吹管可拆卸 地连接于所述单腔体端口, 所述吹管设有吹气端口。 0008 所述转换机。
14、构设置为独立整体结构, 所述独立整体结构包括绕同一转轴旋转的挡 板和转动架, 以及连接于转动架的弧形板, 所述挡板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进气口, 所述弧形 板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出尘口。所述独立整体结构包括整体移动的平行板、 底板、 中间板、 侧板, 所述中间板与侧板组合成半封闭的腔体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进气口, 所述底板可选 择地打开或封闭出尘口。 0009 所述转换机构可设计为联动机构,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分别绕枢轴转动的第一翻板 与第二翻板, 所述第一翻板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进气口, 所述第二翻板可选择地打开或封 闭出尘口。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一绕枢轴转动的滑板, 以及一相对壳体移动的整体移动机构, 。
15、所述滑板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进气口, 所述移动机构可选择地打开或封闭出尘口。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由于在主机壳体上设置了单腔体端口, 使 得操作模式下仅需要安装适配的单一管子便可以执行工作, 无论在吹、 吸工作模式下, 气流 均由单一的管道进出。因此在操作时吹吸机变得更轻巧, 同时配合操作简单的转换机构及 其控制机构, 使得操作变得简单、 方便。 0011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 图 1 是本发明吹吸机于吸尘模式下的主视方向剖视图 ; 0014 图 2 是本发明吹吸机于吹尘模式下的主视方向剖视图 ; 0015 图 。
16、3 是本发明吹吸机截去吹吸管之后的立体图 ; 0016 图 4 是按照图 3 打开盖板后的立体图 ; 0017 图 5 是按本发明吹吸机截去吹吸管之后的部分爆炸图 ; 0018 图 6 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 ; 0019 图 7 是按照图 6 中将转换机构移出壳体后的立体图 ; 0020 图 8 是按照图 6 吸尘模式下的工作示意图 ; 0021 图 9 是照图 6 吹尘模式下的工作示意图 ; 0022 图 10A 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吹吸作为吸尘机时主视方向剖示图 ; 0023 图 10B 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吹吸作为吹尘机时主视方向剖示图 ; 0024 图 11 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吹。
17、吸机转换机构示意图 ; 0025 图 12A 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吹吸机作为吸尘机时主视方向剖示图 ; 0026 图 12B 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吹吸机作为吹尘机时主视方向剖示图 ; 0027 其中 : 1、 主机壳体 ; 1a、 壳体 ; 1b、 壳体 ; 0028 2(2 )、 电机 ; 3、 电机轴 ; 4(4 )、 风扇 ; 0029 5、 手柄 ; 6、 进气口 ; 7、 出尘口 ; 0030 8、 吹吸管 ; 8a、 吹吸端口 ; 9(9 )、 单腔体端口 ; 0031 8 、 吸管 ; 8a 、 吸气端口 ; 10(10 )、 腔体 ; 说 明 书 CN 101135139 B3/7。
18、 页 5 0032 8” 、 吹管 ; 8a” 、 吹气端口 ; 11、 转换机构 ; 0033 12、 转轴 ; 13a、 转动架 ; 13b、 弧形板 ; 0034 14、 挡板 ; 15、 控制杆 ; 15a、 颈部 ; 0035 16、 开口 ; 17、 出尘管 ; 18、 吹吸通道 ; 0036 18 、 吸气通道 ; 18” 、 吸气通道 ; 19、 弧形端面 ; 0037 20、 槽口 ; 21、 翻盖 ; 22、 枢轴 ; 0038 23、 开口 ; 24、 卡槽 ; 25、 卡齿 ; 0039 26、 护罩 ; 27、 主机壳体 ; 27a、 壳体 ; 0040 27b、 壳。
19、体 ; 28、 操作手柄 ; 29、 辅助手柄 ; 0041 30、 进气口 ; 31、 出尘口 ; 32、 出尘管 ; 0042 33、 转换机构 ; 34、 控制机构 ; A(A )、 吸风侧 ; 0043 B(B )、 排风侧 ; 40、 联动机构 ; 41、 进气口 ; 0044 42、 出尘口 ; 43、 出尘管 ; 44、 翻板 ; 0045 45、 翻板 ; 46、 大齿轮 ; 47、 扇形齿轮 ; 0046 48、 扇形齿轮 ; 49、 吹吸管 ; 49a、 吹吸端口 ; 0047 50、 吹吸通道 ; 51、 单腔体端口 ; 52、 管罩 ; 0048 53、 壳体支架 ; 。
20、54、 转换机构 ; 55、 转换机构 ; 0049 56、 齿轮 ; 57、 滑板 ; 58、 齿轮 ; 0050 59、 挡板 ; 60、 齿条 ; 61、 挡板 ; 0051 62、 底板 ; 63、 框架 ; 64、 进气口 ; 0052 65、 开口 ; 66、 吹吸管 ; 66a、 吹吸端口 ; 0053 67、 吹吸通道 ; 68、 单腔体端口 ; 69、 出尘口 ; 0054 70、 出尘管 ; 100、 平行板 ; 101、 底板 ; 0055 102、 中间板 ; 103、 侧板 ; 104、 通道 ; 0056 105、 腔体 ; 106、 齿条 ; 107、 齿轮 ; 。
21、0057 107、 拨杆 ; 200、 槽口 ; 201、 翻板 ; 0058 202、 前端部 ;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本发明公开揭示了一种便携式吹吸机, 该吹吸机工作模式下只携带一个单腔体通 道的管子, 通过操作控制机构, 使用者能快速的在吹与吸的两种不同工作状态下进行转换, 且操作简单、 方便。 0060 参照图 1、 图 2 所示, 是一种便携式吹吸机, 其包括有主机壳体 1, 所述主机壳体 1 包括容纳电机 2 的壳体 1a 与容纳风扇 4 的壳体 1b, 电机 2 设置有电机轴 3, 风扇 4 连接于 电机轴 3 上并由电机 2 驱动旋转, 手柄 5 设置于靠近电机 2 的主机。
22、机壳 1 上, 在壳体 1b 的 一侧设有一扇形进气口 6, 在壳体 1b 的下部对应地设有一出尘口 7, 并于出尘口 7 处设置一 出尘管 17, 用于连接集尘装置, 主机壳体 1 上还设置一单腔体端口 9, 一吹吸管 8 一端与单 腔体端口 9 相对接, 另一端设置为吹吸端口 8a, 并于吹吸管 8 内设有一吹吸通道 18。吹吸 通道 18 的内壁上设置有槽口 200, 该槽口 200 沿纵向倾斜延伸至吹吸端口 8a 附近, 一韧性 说 明 书 CN 101135139 B4/7 页 6 的翻板 201 设置于吹吸管 8, 且翻板 201 的两侧边缘能伸入槽口 200 内能沿槽口 200 。
23、延伸 方向滑动, 翻板 201 的前端部 202 相对翻板 201 其它部位较窄, 因此前端部 202 的两侧边缘 未伸入槽口200, 而是以一平行于管壁的角度向前伸展, 如图1、 图2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工作 位置时, 前端部 202 均相对吹吸管 8 平行伸展。在壳体 1b 所形成的腔体 10 内, 设置有一转 换机构 11, 该转换机构 11 是一个能绕转轴 12 进行旋转的整体结构, 转换机构 11 能使吹吸 机 在图 1 所示的吸尘与图 2 所示的吹尘工作位置间进行转换 ; 所述转换机构 11 包括连接 于转轴 12 的转动架 13a, 以及连接于转动架的弧形板 13b, 弧形板 13b。
24、 上靠近于转动架部位 设有开口 16, 开口 16 的大小以出尘口 7 以及单腔体端口 9 的大小相匹配为宜, 所述转换机 构 11 还包括一绕转轴 12 转动的控制杆 15, 以及连接于控制杆 15 一侧的扇形挡板 14, 挡板 14 随控制杆 15 的转动而转动, 挡板 14 的尺寸设置与壳体 1b 一侧的扇形进气进气口 6 相 匹配 ; 另外, 一钢绳组件 203 连接于操作杆 15 与翻板 201 之间, 当操作者调节控制杆 15 使 其转动至图 1 所示位置时, 此时挡板 14 正好有效地封闭了壳体 1b 的进气口 6, 而位于弧形 板 13b 的开口 16 与出尘口 7 相连通, 。
25、翻板 201 由钢绳组件 203 拉动至图示的位置, 此时翻 板 201 位于吹吸管 8 上壁并与之平行 ; 当电机 2 驱动风扇 4 旋转时, 风扇 4 旋转产生吸气风 压使得腔体 10 内产生负压, 从而于吹吸端口 9 进风形成如箭头所示的吸气气流, 将吹吸管 端口 9 倾斜向地面, 此时吸气气流将外界的落叶等尘屑随同从吹吸端口 9 的进风一起被吸 入吹吸管通道 18, 然后经风扇 4 吸风侧 A 被送入风扇 4 的排风侧 B, 最后经出尘口 7 被排出 至相应的集尘装置, 此时的吹吸机可作为吸尘机使用。当调节操作控制杆 15 至图 2 所示的 位置时, 挡板 14 随控制杆 15 转动至。
26、与进气口 6 相错开的位置, 进气口 6 即与外界大气相连 通, 而弧形板 13b 随转动架 13a 转动至图 2 所示的位置, 此时弧形板 13b 将出尘口 7 进行了 有效的封闭, 而开口 16 正好到达与单腔体端口 9 相连通的位置, 翻板 201 由钢绳组件 203 推动至图示位置, 此时翻板 201 于吹吸通道 18 内有效地减小了吹吸通道 18 面积, 尤其是在 吹吸端口 8a 附近形成一较小截面的出气口, 有利于提高吹气模式下的吹气速度 ; 再次起动 电机2使风扇旋转产生吸气气流, 此时吸气气流从进气口6处进风, 形成如箭头所示的吸气 气流, 该吸气气流经风扇 4 吸风侧 A 被。
27、送入风扇 4 的排风侧 B, 最后经单腔体端口 9 排入吹 吸管通道18内, 再由吸吸端口8a吹出, 形成吹气气流用于将地面枝叶、 尘屑等吹拢聚堆, 此 时可当作吹尘机使用。 0061 参照图 3、 图 4、 图 5 所示, 腔体 10 所对应的上部壳体 1a 处设置一翻盖 21, 翻盖 21 能绕枢轴 22 转动而能将壳体 1a 上的开口 23 打开, 开口 23 可使操作者方便快捷的清理或 堵塞于腔体10内的枝叶或者维护风扇、 粉碎装置等内部机构 ; 吹吸机于壳体1a对应于进气 口 6 的一侧固定连接了一扇形护罩 26, 该护罩 26 向进气口 6 一侧延伸出一弧线端面 19, 弧 线端面。
28、 19 上设有一与弧线端面 19 长度相当的槽口 20, 槽口 20 的一侧至少设有二个卡口 24, 槽口 20 的宽度以能接收控制杆 15 的颈部 15a 的插入为宜, 控制杆 15 颈部 15a 对应于 卡口 的高度上设有卡齿 25, 当控制杆 15 于护罩 26 弧形端面 19 的槽口 20 中绕转轴 12 转 动至相应位置时, 控制杆 25 上的卡齿 25 与槽口卡口 24 相啮合, 此卡齿 25 与卡口 24 相啮 合的两个位置分别对应于进气6处于开放及被挡板14封闭的位置, 即是当吹吸机处于吹尘 及吸尘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操作位置, 当吹吸机处于吹尘模式时, 此时转换机构 11 的。
29、弧 形板 13a 与出尘口 7 阻挡进而对出尘口 7 进行了有效的封闭, 而弧形板开口 16 则与吹吸管 通道 18 连接导通, 当吹吸机处于吸尘模式时, 弧形板 13a 随转轴 12 转动至与出尘口 7 相错 说 明 书 CN 101135139 B5/7 页 7 开的位置, 此时弧形板开口 16 与出尘管 17 相连接导通。转轴 12 两个端部分别与壳体 1a 及护罩 27 相连接, 挡板 14 与控制杆 15 的末端分别设有环形孔用于与转轴 12 配合连接, 这 样只要通过调节控制杆 15, 便能实现吹吸机的吹吸功能的转换。 0062 另外, 本实施例中的主体壳体 1 中容纳电机 2 的。
30、壳体 1a 与容纳风扇 4 的壳体 1b 部分, 可以做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 当然, 只有当壳体1a与壳体1b固定连接后, 主体壳体内 的开关才能被触发启动, 这也就保证了吹吸机的安全操作。 0063 参照图 6 所示, 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实例方式 具有相似的结构, 主机壳 27 包括容纳电机 2 的壳体 27a 以及容纳风扇 4 的壳体 27b, 壳 体 27b 的上部设有进气口 30, 相对应地于壳体 27b 的下部设有出尘口 31, 出尘口 31 处对应 的壳体上以可拆卸方式连接一出尘管32, 出尘管32可设置用于集尘的收集袋, 转换机构33 设置于壳体 。
31、27b 所形成的腔体 10 内, 用于在吹尘与吸尘两种不同的工作位置间进行转换 ; 壳体 27b 还设有单腔体端口 9 , 吸管 8 一端与单腔体端口 9 可释放式对接, 吸管 8 的另 一端设置一吸气端口 8a , 吸管 8 内设置一单腔体吸气通道 18 , 主机壳体 27 上设置有靠 近电机 2 一端的操作手柄 28 以及靠近吹吸管 8 的辅助手柄 29, 一控制机构 34 连接于转 换机构 33 上用于对转换机构 33 的两个不同工作位置进行控制。 0064 参照图 7 所示, 转换机构 33 是一个整体的箱式结构, 其设有两个平行布置的多边 形壁板 100, 两平行板之间设有底板 10。
32、1、 中间板 102、 以及位于中间板 102 以上且位于平行 板101一侧的侧板103, 这样中间板102与底板101以及两平行板100之间形成一可供气流 通过的通道 104, 而中间板 102 以上的部分, 则形成一个半封闭腔体 105。控制机构 34 包括 固定设置于转换机构 33 的齿条 106, 以及与齿条 106 啮合的齿轮 107, 齿轮 107 上连接一拨 杆 108 用于控制齿轮 107 绕枢轴旋转, 齿轮 107 的旋转带动与之相啮合的齿条 106 产生直 线位移。 0065 参照图 8、 图 9 所示, 转换机构 33 能在控制机构 34 拨杆 108 的作用下, 在腔体。
33、 10 内产生相对壳体 27B 产生箭头 M 所示的竖直方向的位移。图 8、 图 9 分别示出吹吸机在吸 尘及吹尘两种不同工作模式下转换机构 33 的所处的位置, 图 8 示出的转换机构 33 位于第 一位置时, 吹吸机能作为吸尘机使用, 此时壳体进气口 30 被转换机构 33 的半封闭腔体 105 有效地进行了封闭, 而出尘口 31 保持着开放状态, 当电机 2 驱动风扇 4 旋转产生的吸气 气流从吸管 8 的吸气端口 8a 进气, 形成的气流将地面落叶等尘屑一起携带进行吸气通道 18 , 由单腔体端口 9 进入壳体 27 内, 吸气气流经通道 104 后再由风扇吸风侧 A 被送至风 扇排风。
34、侧 B , 最后随气流送至出尘口 31, 再由出尘口 31 进入集尘管 32。图 9 示出的转换机 构 33 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 吹吸机可作为吹尘机使用, 此时的吸管已经更换为直径逐渐 变小的吹管 8” , 吹管 8” 与单腔体端口 9 也为可释放式连接, 吹管 8” 另一端设置一截面较 小的吹气端口 8a” , 吹管 8” 内设置一单腔体气气通道 18” , 转换机构 33 的第二位置是在上 述第一位置上产生如箭头方向所示的直线位移而导致的, 此时出尘口 31 则被转换机构 33 的底板 101 有效的封闭了起来, 由进气口 30 向吹气通道 18” 处延伸的上部腔体 10 被侧板 10。
35、3 所封闭, 由出尘口 31 向吹气通道 18” 处延伸的下部腔体 10 分别与通道 104 及吹气通 道 18” 连接相通, 此时壳体进气口 30 也被打开, 至使风扇 3 旋转产生的吸气气流由进气口 30 进气后, 直接沿风扇进风侧 A 进入排风侧 B , 再经通道 104 至单腔体端口 9 后进入吹 气通道18 , 如图箭头所示的吸气气流最终于吹气端口8a” 吹出而形成吹气气流用于吹尘。 说 明 书 CN 101135139 B6/7 页 8 0066 参照图 10A、 10B 所示, 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同上述的二个实 施方式有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于仅在于转换机构是一。
36、个联动机构, 该联动机构设有两个不 同的运动部件, 且该两个运动部件同步运动, 并由同一控制机构对其进行控制, 从而能在吹 与吸两个不同功能间进行转换 ; 为了表述方便, 现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的构件以相 同的编号进行表示, 不同的构件示以不同的编号, 而相同的构件此处不再赘述 ; 如图所示的 壳体 1b 上设有进气口 41, 出尘口 42, 以及连接于出尘口位置的出尘管 43, 壳体 1b 上设置 一单腔体端口 51, 一吹吸管 49 与该单腔体端口 51 连接相通, 该吹吸管 49 内设有吹吸通道 50, 吹吸管 49 另一端设有吹吸端口 49a, 壳体 1b 内还设置一壳体支架 53。
37、, 转换机构 54 包括 连接于壳体1b的翻板44及翻板45, 且翻板44与翻板45能分别绕枢轴相对壳体产生运动, 一大齿轮 46 设置于翻板 44 与翻板 45 之间, 扇形齿轮 47、 48 分别与大齿轮 46 相啮合, 扇形 齿轮 46 与翻板 45 固定连接, 而扇形齿轮 47 则与翻板 44 相固定连接, 以至于当驱动大齿轮 46 旋转时, 扇形齿轮 47、 48 分别驱动翻板 44、 45 相对壳体产生同步的转动。当翻板 44、 45 转动至如图 10A 所示的位置时, 翻板 44 将壳体开口 41 进行了有效的封闭, 而翻板 45 则转 动至与壳体支架 53 配合止挡的位置, 此。
38、时起动电机 2 驱动风扇 4 旋转, 产生的吸气气流从 吹吸端口 49a 进气进入吹吸通道 50, 再由单腔体端口 51 进入壳体 1b, 形成如箭头所示方向 的气流, 即气流进入由翻板 44、 45 所形成的腔体空间, 然后经风扇 4 吸风侧 A 被排入排风侧 B, 最后被送至出尘口 42 进入出尘管 43 ; 当翻板 44、 45 转动至如图 10B 所示的位置时, 翻板 44转动至与壳体支架53配合止挡的位置, 将由进气口41向吹吸通道50延伸的部分腔体进 行了隔断, 此时进气口41处于开放状态, 而翻板45则转动至出尘口42位置, 将出尘管43与 壳体 1b 进行了有效的隔断, 此时再。
39、起动电机 2 驱动风扇 4 旋转, 产生的吸气气流从进气口 41 进气后, 形成如箭头所示方向的气流, 由于翻板 44 与壳体支架 53 的止挡作用, 因此从进 气口41进入的气流进入壳体1b后直接进入吸风侧A, 后经风扇排风侧B被送至单腔体端口 49a, 然后进入吹吸通道 50 后由吹吸端口 49a 吹出 ; 考虑到吹吸机当作吹尘机使用时从 49a 吹出的气流速度问题, 本实施例中吹吸机还设置了一管罩 52, 管罩 52 一端与吹吸端口 49a 相匹配, 另一端则设有较小的开口用于出气, 从而在一定程度加大了吹气速度 ; 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设想出不同的改变开口端面积的结构方案, 达到提高吹。
40、气速度的效果。 0067 参照图 11 所示, 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同上述实施方式有相似 之处, 尤其是同实施方式三具有类似的转换机构, 即该转换机构也是一个联动机构, 该联动 机构设有两个不同的运动部件, 其中一个运动部件产生转动, 而另一个运动部件产生平动, 并且由同一控制机构对其进行控制, 从而能在吹与吸两个不同功能间进行转换 ; 为了表述 方便, 现将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编号进行表示, 不同的构件示以不同 的编号, 而相同的构件此处不再赘述 ; 转换机构 55 包括一转动架 56, 一固定连接于转动架 56 端部的滑板 57, 以及设置于转动架另一端部。
41、的齿轮 58, 齿轮 58 与相对壳体 27b 固定设 置, 齿条 60 与齿轮 58 相啮合, 齿条 60 固定于移动机构上, 该移动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挡板 61 及框架 63, 挡板 61 与框架 63 的底部由一底板 62 相连接, 框架 63 上设有通气孔, 挡板 59 与框架 63 的上端部成 90 度设置, 并向远离挡板 61 的方向纵向延伸 ; 当转动齿轮 58 时, 转 动架 58 带动滑板 57 枢轴转动, 而移动机构由于齿条 60 的作用下, 相对壳体产生整体直线 位移。 0068 参照图 12A、 12B 所示, 壳体 27b 设有进气口 64 及开口 65, 以及出尘口。
42、 69, 出尘管 说 明 书 CN 101135139 B7/7 页 9 70 连接于出尘口 69 的壳体 27b 上, 另外壳体 27b 还设有一单腔体 端口 68, 该单腔体端口 68 用于与一设有吹吸通道 67 的吹吸管 66 相配接, 吹吸管 66 另一端设有吹吸端口 66a ; 当 转动机构 55 转动至如图 12A 所示的位置时, 进气口 64 被滑板 57 所封闭, 开口 65 被滑板 59 进行了封闭, 风扇 4 旋转产生的气流从吹吸端口 66a 进气, 经吹吸通道 67 后至单腔体端口 68, 进入腔体 10, 后再经风扇吸风侧 A 进入风扇排风侧 B 后被送至出尘口 69 。
43、进入出尘管 70 ; 当转动机构 55 转动至如图 12B 所示的位置时, 滑板 57 转动至与开口 64 错开的位置, 并 将由进气口 64 向吹吸通道延伸的腔体 10 进行了隔断, 此时滑板 59 平移至将开口 65 敞开 的状态, 而出尘口 69 却被底板 62 所封闭, 风扇 4 旋转产生的气流从壳体进气口 64 进气, 进入上部腔体 10 后至风扇吸风侧 A , 再经风扇排风侧 B 后被送至下部腔体 10 , 再由开 口 65 进入吹吸管通道 67, 由吹吸端口 66a 吹出。 0069 综上所述的四个实施例, 主机壳体上均设置有进气口及出尘口, 并在连接管子的 壳体部位设置一单腔体。
44、端口, 该单腔体端口用于连接单一通道的吹管、 吸管、 或者具吹、 吸 功能于一体的吹吸管, 当连接单一通道的吹吸管时, 为改善吹气效果, 各种有效的改变出气 口截面的方法均是适用的 ; 当连接单一功能的单腔体吹管或吸管时, 在单腔体端口部设置 与吹管、 吸管能快速安装或拆卸机构能使操作更简单, 这些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 言都是熟知的。本发明由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结构可知, 无论吹气工作模式与吸气工作模 式, 气流均是从单一的单腔体端口进出, 这不仅不同于前案技术, 同时提供操作者在工作模 式下的操作更简单、 轻巧。 说 明 书 CN 101135139 B1/7 页 10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135139 B2/7 页 11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135139 B3/7 页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135139 B4/7 页 13 图 6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135139 B5/7 页 14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135139 B6/7 页 1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135139 B7/7 页 16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