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340769.2 (22)申请日 2015.06.19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92158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9.23 (73)专利权人 广东欧之宝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地址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黄 连工业大道八路1号 (72)发明人 何志雄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44293 代理人 卢志文 (51)Int.Cl. A47J 27/00(2006.01) A47J 3。
2、6/24(2006.01) A47J 36/00(2006.01) 审查员 杨红红 (54)发明名称 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包 括外锅、 内胆和电加热装置, 外锅内部设置有中 层, 中层设置有内腔, 电加热装置设置在中层的 内腔, 其特征是, 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有导热托 盘和电发热体, 导热托盘在上、 电发热体在下, 且 两者相互紧贴, 外锅内部的中层底壁下方设置有 支撑体, 所述导热托盘、 电发热体和支撑体之间 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固定在一起;此款改进结构 的微型电饭煲, 具有结构简单、 合理, 内胆与加热 装置为分离式, 内胆可单独取出使用。
3、, 且加热均 匀, 热量不易散失, 明显提高热效率, 而且, 加热 装置支撑结构简易、 合理的优点等。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104921585 B 2017.11.21 CN 104921585 B 1.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包括外锅 (1) 、 内胆 (2) 和电加热装置 (3) , 外锅 (1) 内部设置 有中层 (4) , 中层 (4) 设置有内腔 (41) , 电加热装置 (3) 设置在中层的内腔 (41) , 其特征是, 所 述电加热装置 (3) 包括有导热托盘 (31) 和电发热体 (32) , 导热托盘 (31) 在上、 电发热体 (32) 在下, 且两。
4、者相互紧贴, 外锅 (1) 内部的中层底壁 (42) 下方设置有支撑体 (5) , 所述导热托盘 (31) 、 电发热体 (32) 和支撑体 (5) 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 (6) 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连接组件 (6) 包括螺杆 (61) 、 第一螺母 (62) 和隔热垫 (63) , 螺杆 (61) 穿过导热托盘 (31) 、 电发热体 (32) 和支撑体 (5) , 并与支撑体 (5) 上的第一螺母 (62) 螺接固定, 隔热垫 (63) 设置在螺杆 (61) 上并位于电发热体 (32) 与支撑体 (5) 之间; 所述连接组件 (6) 还包括有平介 (64) 和第二 螺母 (65) , 电加。
5、热装置 (3) 与中层底壁 (42) 之间存有间隙 (7) , 螺杆 (61) 穿过电发热体 (32) 与支撑体 (5) 之间的中层底壁 (42) , 间隙 (7) 内的电发热体 (31) 与中层底壁 (42) 之间的螺杆 (61) 上按高至低位置分别设置有平介 (64) 、 第二螺母 (65) 和隔热垫 (63) ; 所述支撑体 (5) 为一块支撑弹片, 支撑弹片底端连接外锅 (1) 的内壁, 其顶端开有通孔 (51) 并紧贴中层底壁 (42) , 螺杆 (61) 下端穿过所述通孔 (51) 并与第一螺母 (62) 螺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其特征是, 所述连。
6、接组件 (6) 还包括有 第一平介 (66) 、 第二平介 (67) 、 第二螺母 (68) 和第三螺母 (69) , 电加热装置 (3) 与中层底壁 (42) 之间存有间隙 (7) , 螺杆 (61) 穿过电发热体 (32) 与支撑体 (5) 之间的中层底壁 (42) , 间 隙 (7) 内的电发热体 (31) 与中层底壁 (42) 之间的螺杆 (61) 上按高至低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 平 (66) 、 第二螺母 (67) 和隔热垫 (68) , 所述中层底壁 (42) 下方的螺杆 (61) 上按高至低位置 分别设置有第二平介 (67) 和第三螺母 (69)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进结构。
7、的微型电饭煲, 其特征是, 所述连接组件 (6) 还包括有 第二隔热垫 (70) , 第二隔热垫 (70) 设置在中层底壁 (42) 与第二平介 (67) 之间的螺杆 (61)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其特征是, 所述支撑体 (5) 是由外锅 (1) 底部往上伸延的空心支撑柱, 空心支撑柱上设置有第一螺母 (62) , 螺杆 (61) 下端由空心支 撑柱顶部插入并与第一螺母 (62) 螺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其特征是, 所述连接组件 (6) 还包括有 硅胶垫介 (71) , 硅胶垫介 (71) 套置在空心支撑柱内的第一螺母 (62)。
8、 上方的螺杆 (61) 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其特征是, 所述螺杆 (61) 包括第一螺杆 (611) 和第二螺杆 (612) , 隔热垫 (63) 为一弹性隔热套筒, 弹性隔热套筒上设置有内螺孔, 第 一螺杆 (611) 穿过导热托盘 (31) 和电发热体 (32) 后与弹性套筒的内螺孔上端螺接, 第二螺 杆 (612) 穿过支撑体 (5) 与上方的弹性套筒的内螺孔下端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其特征是, 所述电发热体 (32) 是 PTC发热体, 它包括PTC发热件 (321) 和压片 (322) , 压片 (322) 上设。
9、置有凹部 (323) , 凹部 (323) 内置有PTC发热件 (321) , 压片 (322) 将PTC发热件 (321) 压置在导热托盘 (31) 底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921585 B 2 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电饭煲, 特别是一种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微型电饭煲, 包括外锅、 内胆和电加热装置, 电加热装置为PTC发热体, PTC 发热体通过固定组件, 安装在内胆底壁, 即: 内胆与PTC发热体为固定连接; 工作时, PTC发热 体通电发热, 将热量传递给内胆底壁。 0003 然而, 上。
10、述传统结构的微型电饭煲加热体安装结构, 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PTC发 热体固定在内胆底壁, 内胆不能取出, 内胆仅由底部PTC发热体加热 (热传递) , 热量也容易 往四周散失, 故此, 传统PTC加热的电饭煲受热不均匀, 热效率较低;(2) 鉴于内胆周边热量 容易散失, 而加热又集中在内胆底部, 这种加热不均匀, 严重影响被煮食物的口感; 甚至因 内胆底壁连接有突跳式温控器, 而内胆底壁又因温度过高, 温控器过早断电保护, 造成远离 内胆底壁的内胆上部的食物未被煮熟, 使食物造成浪废;(3) 内胆与PTC发热体之间的固定 连接, 既造成安装麻烦, 又因内胆不能单独取出, 给日常使用造成。
11、一定不便;(4) 内胆与PTC 发热体之间通过固定组件连接, 其固定组件包括焊接在内胆底部的螺栓、 以及用于与螺栓 配合的固定螺母等, 由于需要在内胆底壁焊上螺栓, 其工艺复杂, 难度较高, 往往由于焊接 不牢固而容易造成螺栓松脱。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合理, 内 胆与电加热装置为分离式, 内胆可单独取出使用, 且加热均匀, 热量不易散失, 明显提高热 效率, 而且, 加热装置支撑结构简易、 合理的微型电饭煲。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 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包括外锅、 内胆和电加热装置, 外锅内部设置。
12、有中层, 中 层设置有内腔, 电加热装置设置在中层的内腔, 其特征是, 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有导热托盘 和电发热体, 导热托盘在上、 电发热体在下, 且两者相互紧贴, 外锅内部的中层底壁下方设 置有支撑体, 所述导热托盘、 电发热体和支撑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固定在一起;此款 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通过在外锅的内部设置中层, 中层的内腔安装有导热托盘及其电 发热体, 并将内胆置于中层内腔的导热托盘上方, 使热量集中在中层内腔, 防止热量容易散 失的同时, 既使内胆受热均匀, 避免内胆局部的食物未被煮熟, 又明显提高热效率; 再有, 鉴 于电加热装置与内胆之间为可分拆式接触, 既避免两者因固定。
13、连接, 造成内胆不能取出之 不足, 又充分利用其托盘面积广, 热量沿托盘两侧往上升, 使内胆周边受热均匀, 煮出口感 较佳的食物; 而且, 导热托盘、 电发热体和支撑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固定在一起, 既 使整个电加热装置、 中层和支撑体三者连接固定在一起, 以提高它们之间连接的牢固度和 整体强度, 避免煲体容易因震动而造电加热装置、 中层和支撑体之间的位移、 松脱等不足, 甚至影响电饭煲的正常使用, 而且, 整款微型电饭煲的结构简单、 合理。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4921585 B 3 0007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08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 所述。
14、连接组件包括螺杆、 第一螺母和隔热垫, 螺杆穿过导热托 盘、 电发热体和支撑体, 并与支撑体上的第一螺母螺接固定, 隔热垫设置在螺杆上并位于电 发热体与支撑体之间; 利用第一螺母的作用, 可以调紧电发热体、 导热托盘和支撑体三者之 间的紧固度, 而且, 隔热垫起到防止中层内腔的热量经螺杆往下散走, 或因螺杆将热量传下 去, 造成支撑体、 甚至外锅下部的电器元件因过热而造成损坏。 0009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有平介和第二螺母, 电加热装置与中层 底壁之间存有间隙, 螺杆穿过电发热体与支撑体之间的中层底壁, 间隙内的电发热体与中 层底壁之间的螺杆上按高至低位置分别设置有平介、 。
15、第二螺母和隔热垫, 这样, 既可以固定 中层底壁, 又防止热量经中层底壁往下传热而被散走。 0010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 所述支撑体为一块支撑弹片, 支撑弹片底端连接外锅的内壁, 其顶端开有通孔并紧贴中层底壁, 螺杆下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第一螺母螺接固定, 这种支 撑弹片的设置, 既可以起到支撑上方的中层和电加热装置的作用, 并兼有一定弹性, 而且, 结构简单、 合理。 0011 作为另一实施方案,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有第一平介、 第二平介、 第二螺母和第三 螺母, 电加热装置与中层底壁之间存有间隙, 螺杆穿过电发热体与支撑体之间的中层底壁, 间隙内的电发热体与中层底壁之间的螺杆上按高至低位置分。
16、别设置有第一平介、 第二螺母 和隔热垫, 所述中层底壁下方的螺杆上按高至低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平介和第三螺母; 这 种第一平介、 第二平介、 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的设置, 既可使电加装置、 中层紧固在一起, 又 起到防止热量一层一层往下传递, 防止热量散走, 从而, 也避免中层下方因热量过大, 而损 坏电器元件。 0012 为了进一步隔断热量往下散走,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有第二隔热垫, 第二隔热垫 设置在中层底壁与第二平介之间的螺杆上。 0013 作为另一实施方案, 所述支撑体是由外锅底部往上伸延的空心支撑柱, 空心支撑 柱上设置有第一螺母, 螺杆下端由空心支撑柱顶部插入并与第一螺母螺接固定; 即。
17、: 空心支 撑柱既可使支撑中层和电加热装置, 又便于安装时, 从外锅底部往空心支撑柱内放入第一 螺母, 而调紧在与之配合的螺杆上, 使电加热装置、 中层和空心支撑柱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0014 作为更优选的方案,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有硅胶垫介, 硅胶垫介套置在空心支撑 柱内的第一螺母上方的螺杆上; 硅胶垫介既富有一定弹性, 又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 0015 作为另一实施方案, 所述螺杆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 隔热垫为一弹性隔热套 筒, 弹性隔热套筒上设置有内螺孔, 第一螺杆穿过导热托盘和电发热体后与弹性套筒的内 螺孔上端螺接, 第二螺杆穿过支撑体与上方的弹性套筒的内螺孔下端螺接; 这种方案,。
18、 通过 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共同连接在弹性套筒上, 并配合弹性套筒, 使导热托盘、 电发热体、 中 层底壁和支撑体共同被连接在一起, 构成牢固连接。 0016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电发热体是PTC电发热体, 它包括PTC发热件和压片, 压片 上设置有凹部, 凹部内置有PTC发热件, 压片将PTC发热件压置在导热托盘底部, 以使PTC发 热件被压片压置在导热托盘底部, 即PTC发热件直接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托盘, 然后由导热面 积较大的导热托盘, 将热量快速、 全面地传递给内胆, 且热量被集中在中层的内腔, 防止热 量容易散失, 而且内胆在中层内腔受热较为均匀; 而导热托盘、 压片和PTC发热件构。
19、成整体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4921585 B 4 连接, 即: 构成所述电加热装置; 这种整体连接, 既有利于热量的快速和全面传递, 又使结构 更紧凑, 尤其适合这种体积较小的微型电饭煲。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 (1) 此款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通过在外锅的内部设置中层, 中层的内腔安装有 导热托盘及其电发热体, 并将内胆置于中层内腔的导热托盘上方, 使热量集中在中层内腔, 防止热量容易散失的同时, 既使内胆受热均匀, 避免内胆局部的食物未被煮熟, 又明显提高 热效率; 再有, 鉴于电加热装置与内胆之间为可分拆式接触, 既避免两者因固定连接, 造成 。
20、内胆不能取出之不足, 又充分利用其托盘面积广, 热量沿托盘两侧往上升, 使内胆周边受热 均匀, 煮出口感较佳的食物; 而且, 导热托盘、 电发热体和支撑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 固定在一起, 既使整个电加热装置、 中层和支撑体三者连接固定在一起, 以提高它们之间连 接的牢固度和整体强度, 避免煲体容易因震动而造电加热装置、 中层和支撑体之间的位移、 松脱等不足, 甚至影响电饭煲的正常使用, 而且, 整款微型电饭煲的结构简单、 合理。 0019 (2) 再有, 电发热体为PTC发热体, 它包括PTC发热件和压片, PTC发热件被压片压 置在导热托盘底部, 即PTC发热件直接将热量传递给导热托盘,。
21、 然后由导热面积较大的导热 托盘, 将热量快速、 全面地传递给内胆, 且热量被集中在中层的内腔, 防止热量容易散失, 而 且内胆在中层内腔受热较为均匀; 而导热托盘、 压片和PTC发热件构成整体连接, 即: 构成所 述电加热装置; 这种整体连接, 既有利于热量的快速和全面传递, 又使结构更紧凑, 尤其适 合这种体积较小的微型电饭煲。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的微型电饭煲去掉连接组件后的倾斜状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3的微型电饭煲去掉连接组件后的倾斜状示意图。 0。
22、024 图5为本发明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的实施例三示意图。 0025 图6为图5的微型电饭煲去掉连接组件后的倾斜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7 实施例1: 如图1 和图2所示, 一种改进结构的微型电饭煲, 包括外锅1、 内胆2和电 加热装置3, 外锅1内部设置有中层4, 中层4设置有内腔41, 电加热装置3设置在中层4的内腔 41, 其特征是, 所述电加热装置3包括有导热托盘31和电发热体32, 导热托盘31在上、 电发热 体32在下, 且两者相互紧贴, 外锅1内部的中层底壁42下方设置有支撑体5, 所述导热托盘 31、 电发热体32和。
23、支撑体5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6连接固定在一起。 0028 图中所示, 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螺杆61、 第一螺母62和隔热垫63, 螺杆61穿过导热 托盘31、 电发热体32和支撑体5, 并与支撑体5上的第一螺母62螺接固定, 隔热垫63设置在螺 杆61上并位于电发热体32与支撑体5之间。 0029 作为更具体之方案, 所述连接组件6还包括有平介64和第二螺母65, 电加热装置3 与中层底壁42之间存有间隙7, 螺杆61穿过电发热体32与支撑体5之间的中层底壁42, 间隙7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4921585 B 5 内的电发热体31与中层底壁42之间的螺杆61上按高至低位置分别设。
24、置有平介64、 第二螺母 65和隔热垫63。 0030 其中, 所述支撑体5为一块支撑弹片, 支撑弹片底端连接外锅1的内壁, 其顶端开有 通孔51并紧贴在中层底壁42, 螺杆61下端穿过所述通孔51并与第一螺母62螺接固定。 0031 且, 所述电发热体32是PTC发热体, 其具体结构为: 它包括PTC发热件321和压片 322, 压片322上设置有凹部323, 凹部323内置有PTC发热件321, 压片322将PTC发热件321压 置在导热托盘31底部。 当然, 电发热体32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结构; 如: PTC发热体包括铝导热 板, 铝导热板上设置在压紧腔, 压紧腔内压置有PTC发热件, 这。
25、种PTC发热体通过铝导热板与 导热托盘固定连接, 也能实现本专利之目的; 又如: 电发热体可以是厚膜发热片, 故此, 这里 不再详细列举各种电发热体。 0032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 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相近似, 不同之处仅为: 所 述连接组件6还包括有第一平介66、 第二平介67、 第二螺母68和第三螺母69, 电加热装置3与 中层底壁42之间存有间隙7, 螺杆61穿过电发热体32与支撑体5之间的中层底壁42, 间隙7内 的电发热体32与中层底壁42之间的螺杆61上按高至低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平66、 第二螺母 67和隔热垫68, 所述中层底壁42下方的螺杆61上按高至低位置分别设。
26、置有第二平介67和第 三螺母69。 0033 所述连接组件6还包括有第二隔热垫70, 第二隔热垫70设置在中层底壁42与第二 平介67之间的螺杆61上。 0034 所述支撑体5是由外锅1底部往上伸延的空心支撑柱, 空心支撑柱上设置有第一螺 母62, 螺杆61下端由空心支撑柱顶部插入并与第一螺母62螺接固定。 0035 所述连接组件6还包括有硅胶垫介71, 硅胶垫介71套置在空心支撑柱内的第一螺 母62上方的螺杆61上。 0036 当然, 这里的电发热体32, 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的PTC电发热体的结构, 或其 它电发热体结构, 这里不再详述。 0037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 该实施。
27、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相近似, 不同之处仅为: 所 述螺杆61包括第一螺杆611和第二螺杆612, 隔热垫63为一弹性隔热套筒, 弹性隔热套筒上 设置有内螺孔, 第一螺杆611穿过导热托盘31和电发热体32后与弹性套筒的内螺孔上端螺 接, 第二螺杆612穿过支撑体5与上方的弹性套筒的内螺孔下端螺接。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4921585 B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7 CN 104921585 B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8 CN 104921585 B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9 CN 104921585 B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0 CN 104921585 B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1 CN 104921585 B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2 CN 104921585 B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