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床及其婴儿吊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床及其婴儿吊床.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49669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5.18 CN 101496690 B *CN101496690B* (21)申请号 200810177987.9 (22)申请日 2008.11.26 61/006727 2008.01.29 US A47D 1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香港中环永吉街 8 号诚利商业大 厦 7 楼 F 室 (72)发明人 单林海 徐宏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李树明 US 5339470 A,1994.08.23, US 6418。
2、575 B1,2002.07.16, CN 2477061 Y,2002.02.20, CN 2807945 Y,2006.08.23, (54) 发明名称 婴儿床及其婴儿吊床 (57) 摘要 一种婴儿床, 包含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 第一框架包括多个立杆、 多个位于顶部的第一横 杆, 及多个顶角固定件, 各顶角固定件连接于各立 杆和与各立杆相邻的两个第一横杆之间, 第二框 架组接于所述顶角固定件, 第二框架包括多个第 二横杆, 各第二横杆具有一支撑段, 及两个分别形 成于支撑段两端的曲柄段, 所述曲柄段分别可转 动地卡合于所对应的各顶角固定件内, 以使第二 框架的所述第二横杆可相对第一框架。
3、调整于一第 一高度位置及一第二高度位置, 第一高度位置及 第二高度位置具有不同高度, 借此, 使用者可轻易 且迅速地调整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的高度位 置。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邓薇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10 页 CN 101496690 B1/2 页 2 1. 一种婴儿床, 包含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 该第一框架包括多个立杆、 多个位于顶 部的第一横杆, 及多个顶角固定件, 各该顶角固定件连接于各该立杆和与各该立杆相邻的 两个第一横杆之间, 该第二框架组接于所述顶。
4、角固定件 ;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二框架包括多个第二横杆, 各该第二横杆具有一支撑段, 及两个分别形成于该支 撑段两端的曲柄段, 所述曲柄段分别可转动地卡合于所对应的各该顶角固定件内, 以使该 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横杆可相对该第一框架调整于一第一高度位置及一第二高度位置, 该 第一高度位置及该第二高度位置具有不同高度。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顶角固定件具有至少一定位卡槽, 所 述两个曲柄段分别卡合于所对应的各该顶角固定件的该定位卡槽内。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顶角固定件具有两个定位卡槽, 所述 两个曲柄段分别卡合于所对应的各。
5、该顶角固定件的其中一定位卡槽内。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顶角固定件的所述两个定位卡槽的 侧向开口分别朝向相互垂直的方向。 5.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顶角固定件界定该定位卡槽的一侧 壁设有一凸伸至该定位卡槽内的限制凸块, 使该定位卡槽的局部宽度缩减至小于各该曲柄 段的宽度。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顶角固定件界定各该定位卡槽的一 侧壁设有一凸伸至各该定位卡槽内的限制凸块, 使各该定位卡槽的局部宽度缩减至小于各 该曲柄段的宽度。 7.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顶角固定件。
6、界定该定位卡槽的一底 壁具有一定位孔, 各该曲柄段包括一能与该定位孔嵌接以制动该第二横杆转动的定位锁 销。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该定位锁销为一刚体。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曲柄段还包括一管体, 及一形成于该 管体上的穿孔, 该定位锁销包括一设于该管体内的定位弹片, 及一凸设于该定位弹片的定 位凸部, 该定位凸部自该穿孔凸出以定位该定位弹片于该管体内。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曲柄段借由该定位凸部嵌接于该定 位孔, 以定位于该定位卡槽内。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7、 : 该定位弹片呈 V 形。 12.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曲柄段还包括一管体, 及两个形成 于该管体上的穿孔, 该定位锁销包括一设于该管体内的定位弹片, 及两个凸设于该定位弹 片的定位凸部, 各该定位凸部自各该穿孔凸出以定位该定位弹片于该管体内。 13.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顶角固定件界定该定位卡槽的该 底壁与一侧壁共同界定出延伸至该定位孔的一导引槽, 该导引槽用以导引该定位凸部嵌接 于该定位孔内。 1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曲柄段包括一用以卡合于该定位卡 槽内的卡合部, 及至少有一直线段通过该。
8、卡合部截面的形状中心, 该直线段的两相反端连 接至该卡合部的截面边缘, 且该直线段的长度大于该定位卡槽的宽度。 15.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各该曲柄段还包括至少有另一直线段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496690 B2/2 页 3 通过该卡合部截面的形状中心, 该另一直线段的两相反端连接至该卡合部的截面边缘, 且 该另一直线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定位卡槽的宽度。 16.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婴儿床, 其特征在于 : 该卡合部的截面为矩形, 该卡合部的截 面宽度与该定位卡槽宽度相当。 17.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婴几床, 其特征在于 : 该卡合部的截面为。
9、方形或椭圆形。 18. 一种婴儿吊床, 用于一婴儿床上, 该婴儿床包含一第一框架, 该第一框架包括多个 立杆、 多个位于顶部的第一横杆, 及多个顶角固定件, 各该顶角固定件连接于各该立杆和与 各该立杆相邻的两个第一横杆之间 ; 其特征在于 : 该婴儿吊床包含一第二框架, 并以该第二框架组接于所述顶角固定件, 该第二框架包 括多个第二横杆, 各该第二横杆具有一支撑段, 及两个分别形成于该支撑段两端的曲柄段, 所述曲柄段分别可转动地卡合于所对应的各该顶角固定件内, 以使该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 横杆可相对该第一框架调整于一第一高度位置及一第二高度位置, 该第一高度位置及该第 二高度位置具有不同高度。 。
10、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496690 B1/6 页 4 婴儿床及其婴儿吊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床,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进行高度调整的婴儿床及其婴儿吊 床。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婴儿床上通常会再另外安装一可拆卸式的吊床, 吊床的床底高度较婴儿床的 床底高度高, 使得成人便于将婴儿置于吊床上进行换尿布的动作或者是供婴儿睡觉时使 用。然而, 大部份的吊床并无高度调整机构的设计, 因此无法相对于婴儿床进行高度的调 整。 另外, 有些吊床的高度调整机构设计上较为复杂或是不便于操作, 因而不便于成人快速 地进行调整的动作, 如中国台湾专利第 M250604 号专利案所。
11、揭露的一种可调整子床高度的 双层婴儿床结构。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婴儿吊床组接的婴儿床, 婴儿吊床可简单且方 便地相对于婴儿床进行高度的调整。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发明提 出的婴儿床, 包含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 第一框架包括多个立杆、 多个位于顶部的第一 横杆, 及多个顶角固定件, 各顶角固定件连接于各立杆和与各立杆相邻的两个第一横杆之 间, 第二框架组接于所述顶角固定件。 0005 第二框架包括多个第二横杆, 各第二横杆具有一支撑段, 及两个分别形成于支撑 段两端的曲柄段, 所述曲柄段分别可转动地。
12、卡合于所对应的各顶角固定件内, 以使第二框 架的所述第二横杆可相对第一框架调整于一第一高度位置及一第二高度位置, 第一高度位 置及第二高度位置具有不同高度。 0006 前述的婴儿床, 各顶角固定件具有至少一定位卡槽, 所述两个曲柄段分别卡合于 所对应的各顶角固定件的定位卡槽内。 0007 前述的婴儿床, 各顶角固定件具有两个定位卡槽, 所述两个曲柄段分别卡合于所 对应的各顶角固定件的其中一定位卡槽内。 0008 前述的婴儿床, 各顶角固定件的所述两个定位卡槽的侧向开口分别朝向相互垂直 的方向。 0009 前述的婴儿床, 各顶角固定件界定定位卡槽的一侧壁设有一凸伸至定位卡槽内的 限制凸块, 使定。
13、位卡槽的局部宽度缩减至小于各曲柄段的宽度。 0010 前述的婴儿床, 各顶角固定件界定定位卡槽的一底壁具有一定位孔, 各曲柄段包 括一能与定位孔嵌接以制动第二横杆转动的定位锁销。 0011 前述的婴儿床, 定位锁销可为一刚体。 0012 前述的婴儿床, 各曲柄段还包括一管体, 及一形成于管体上的穿孔, 定位锁销包括 一设于管体内的定位弹片, 及一凸设于定位弹片的定位凸部, 定位凸部自穿孔凸出以定位 说 明 书 CN 101496690 B2/6 页 5 定位弹片于管体内。各曲柄段也可设两个形成于管体上的穿孔, 定位锁销也可设两个凸设 于定位弹片的定位凸部, 各定位凸部自各穿孔凸出以定位定位弹片。
14、于管体内。 0013 前述的婴儿床, 各曲柄段借由定位凸部嵌接于定位孔, 以定位于定位卡槽内, 定位 弹片呈 V 形。 0014 前述的婴儿床, 各顶角固定件界定定位卡槽的底壁与一侧壁共同界定出延伸至定 位孔的一导引槽, 导引槽用以导引定位凸部嵌接于定位孔内。 0015 前述的婴儿床, 各曲柄段包括一用以卡合于定位卡槽内的卡合部, 及至少有一直 线段通过卡合部截面的形状中心, 直线段的两相反端连接至卡合部的截面边缘, 且直线段 的长度大于定位卡槽的宽度。 0016 前述的婴儿床, 各曲柄段还包括至少有另一直线段通过卡合部截面的形状中心, 该另一直线段的两相反端连接至卡合部的截面边缘, 且该另一。
15、直线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定 位卡槽的宽度。 0017 前述的婴儿床, 卡合部的截面可为矩形、 方形或椭圆形, 卡合部的截面宽度与定位 卡槽宽度相当。 0018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婴儿吊床, 用于一婴儿床上, 婴儿床包含一第一框架, 第一框架 包括多个立杆、 多个位于顶部的第一横杆, 及多个顶角固定件, 各顶角固定件连接于各立杆 和与各该立杆相邻的两个第一横杆之间, 该婴儿吊床包含一第二框架, 并以该第二框架组 接于所述顶角固定件, 第二框架包括多个第二横杆, 各第二横杆具有一支撑段, 及两个分别 形成于支撑段两端的曲柄段, 所述曲柄段分别可转动地卡合于所对应的各顶角固定件内, 以使第二框架的所述第。
16、二横杆可相对第一框架调整于一第一高度位置及一第二高度位置, 第一高度位置及第二高度位置具有不同高度。 0019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婴儿床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借由调整第二横杆, 使 得支撑段可相对于曲柄段在较低或较高位置之间变换, 借此, 使用者可轻易且迅速地调整 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的高度位置。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说明第二框架在第一高度位 置。 0021 图 2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说明第二横杆的曲柄段卡 合于顶角固定件的定位卡槽内。 0022 图 3 是图 2 的立体分解图, 说明第二横杆的曲柄段。
17、与顶角固定件的定位卡槽间的 组装关系。 0023 图 4 是沿图 2 中的直线 4-4 所取的剖视图, 说明第二横杆的曲柄段卡合于顶角固 定件的定位卡槽内。 0024 图 5 是沿图 2 中的直线 5-5 所取的剖视图, 说明第二横杆的曲柄段卡合于顶角固 定件的定位卡槽内。 0025 图 6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说明第二框架在第二高度位 置。 0026 图 7 是类似于图 4 的剖视图, 说明定位锁销的定位凸部嵌接于定位孔内。 说 明 书 CN 101496690 B3/6 页 6 0027 图 8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剖视示意图, 说明二定 位。
18、凸部分别凸出二穿孔。 0028 图 9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说明第二框架在第一高度 位置。 0029 图10是图9的立体分解图, 说明第二横杆的曲柄段与顶角固定件的定位卡槽间的 组装关系。 0030 图 11 是沿图 9 中的直线 11-11 所取的剖视图, 说明曲柄段的卡合部卡合于顶角固 定件的定位卡槽内。 0031 图 12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说明第二框架在第二高 度位置。 0032 图 13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卡合部剖视示意图, 说明卡合部截面为矩形。 0033 图 14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
19、一实施态样的卡合部剖视示意图, 说明卡合部截面为方形。 0034 图 15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卡合部剖视示意图, 说明卡合部截面为椭圆形。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 特点与功效, 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两个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 将可清楚的呈现。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 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 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然而所附图式只是提供参 考与说明用, 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 要注意的是, 在以下的 说明内容中, 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36 如图1所示,。
20、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该婴儿床100包含一第一框架1, 及一可拆卸地组接于第一框架 1 的第二框架 2, 第一框架 1 可将软性材质的床布 ( 图未示 ) 撑展成一具有底部的围栏, 该围栏的底部靠近于地面且深度较深, 可供放置婴儿或供婴儿 游戏时使用。 第二框架2用以撑展另一软性材质的床布(图未示), 并可与该床布共同构成 一婴儿吊床, 该婴儿吊床可透过第二框架2吊挂于第一框架1上且位于该围栏的内部, 该婴 儿吊床的床布底部深度较浅, 可供婴儿睡觉时或者是供成人对婴儿进行换尿布时使用。 0037 如图 1、 图 2、 图 3 及图 4 所示, 第一框架 1 为一可收折框架, 其包。
21、括四分别呈直立 延伸的立杆 11、 四分别连接于每二相邻立杆 11 顶部的第一横杆 12, 及四个顶角固定件 13, 各顶角固定件 13 连接在各立杆 11 及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横杆 12 所形成于顶部的顶角处, 第一框架 1 的立杆 11 及第一横杆 12 可相互靠近收合。各立杆 11 及各第一横杆 12 的外形 轮廓可以是呈直线或是呈弯曲。 0038 各顶角固定件 13 具有一与立杆 11 及与其相邻的第一横杆 12 相连接的本体 131、 一凸设于本体 131 内侧的凸伸体 132, 及两个形成于凸伸体 132 上的定位卡槽 133, 各定位 卡槽 133 的开口 134 朝上并形成于凸。
22、伸体 132 的顶面, 各定位卡槽 133 并具有一形成于凸 伸体 132 内侧面的侧向开口 135, 二定位卡槽 133 的侧向开口 135 分别朝向相互垂直的方 向。 说 明 书 CN 101496690 B4/6 页 7 0039 第二框架2包括四分别呈横向延伸的第二横杆21, 各第二横杆21可拆卸地吊挂于 所对应的二顶角固定件 13 间, 且各第二横杆 21 延伸方向与上方对应的各第一横杆 12 的延 伸方向相同。各第二横杆 21 具有一供床布吊挂的支撑段 211, 及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段 211 两相反端的曲柄段212, 两个曲柄段212是由支撑段211两相反端朝上延伸后再朝相反方向 。
23、延伸而成, 使得各曲柄段 212 呈 L 型结构并用以卡合于顶角固定件 13 的定位卡槽 133 内。 0040 另外, 凸伸体 132 界定出各定位卡槽 133 的一侧壁 136 近顶端处设有一凸伸至各 定位卡槽133内的限制凸块137, 限制凸块137的设计使得定位卡槽133的局部宽度能缩减 至小于曲柄段 212 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局部宽度小于曲柄段 212 的管径。借此, 能防止曲 柄段 212 卡合于定位卡槽 133 后经由开口 134 脱离定位卡槽 133。凸伸体 132 界定出各定 位卡槽133的一底壁138具有一呈贯穿的定位孔139, 曲柄段212具有一管体210、 一形成于。
24、 管体 210 顶侧的穿孔 213, 及一安装于管体 210 内并用以嵌接定位孔 139 的定位锁销 214, 定位锁销214具有一容置于管体210内呈V形的定位弹片215, 及一凸设于定位弹片215上 且凸出穿孔 213 的定位凸部 216, 使得定位弹片 215 定位于管体 210 内。定位锁销 214 的定 位凸部216还用以嵌接定位孔139, 当曲柄段212带动定位凸部216转动到定位孔139位置 时, 定位凸部 216 会嵌接于定位孔 139 内, 借此, 以限制第二横杆 21 转动。侧壁 136 与底壁 138 共同界定有一延伸至定位孔 139 的导引槽 140, 导引槽 140 。
25、提供定位锁销 214 的定位凸 部 216 转动的路径, 用以导引定位凸部 216 使其可准确地转动至定位孔 139 位置。 0041 欲组装各第二横杆 21 于二对应的顶角固定件 13 时, 将第二横杆 21 的各曲柄段 212 经由各定位卡槽 133 的开口 134 置入定位卡槽 133 内, 当各曲柄段 212 卡合于各定位 卡槽 133 内且穿设于各定位卡槽 133 的侧向开口 135 时, 第二横杆 21 即组装于二顶角固定 件 13 上, 此时, 第二横杆 21 的支撑段 211 高度低于曲柄段 212 高度, 使得第二框架 2 是位 在一第一高度位置 ( 如图 1 所示 )。 0。
26、042 如图 2、 图 3、 图 6 及图 7 所示, 欲将第二框架 2 由第一高度位置 ( 如图 1 所示 ) 调 整至一第二高度位置 ( 如图 6 所示 ) 时, 将各第二横杆 21 以两个曲柄段 212 为轴心沿箭头 I所示的方向旋转, 各曲柄段212的定位凸部216借由侧壁136上的导引斜面141导引会转 动至导引槽 140 内, 且定位凸部 216 抵触到侧壁 136 及底壁 138 时会略为内缩, 曲柄段 212 在旋转过程中, 定位凸部 216 会沿着导引槽 140 所界定的转动路径移动, 且曲柄段 212 因侧 壁 136 近顶端处的限制凸块 137( 如图 5 所示 ) 的限。
27、位而不会在旋转过程中脱离定位卡槽 133。当曲柄段 212 旋动约 180 度后, 支撑段 211 借由曲柄段 212 的旋转带动而转动到一高 度高于曲柄段 212 高度的位置, 定位凸部 216 则会移动到定位孔 139 位置并借由定位弹片 215所提供的复位弹力, 使得定位凸部216向外凸伸并嵌接于定位孔139内(如图7所示), 此时, 第二横杆 21 与顶角固定件 13 间呈锁定状态, 借此, 第二框架 2 即可定位在第二高度 位置。 0043 如图 5、 图 6 及图 7 所示, 若想将第二框架 2 由第二高度位置调整回第一高度位置 时, 只需将各第二横杆 21 的曲柄段 212 沿箭。
28、头 II 所示的方向往上拔, 当曲柄段 212 克服限 制凸块 137 的干涉后, 即可经由开口 134 拔离定位卡槽 133, 接着将第二横杆 21 以曲柄段 212 为轴心旋转约 180 度, 使支撑段 211 高度低于曲柄段 212 高度, 再以箭头 II 所示的相 反方向将曲柄段 212 经由开口 134 压入定位卡槽 133, 将曲柄段 212 卡合及定位于定位卡 槽 133 后, 第二框架 2 即调整回第一高度位置 ( 如图 4 所示 )。需说明的是, 使用者也可由 说 明 书 CN 101496690 B5/6 页 8 凸伸体 132 底部按压定位凸部 216, 使定位凸部 21。
29、6 内缩而脱离定位孔 139, 接着将第二横 杆 21 以曲柄段 212 为轴心沿箭头 I 所示的相反方向旋转约 180 度后, 同样可将第二框架 2 调整回第一高度位置。由于第二横杆 21 可以曲柄段 212 为轴心相对于第一框架 1 旋转, 因 此, 使用者可轻易且迅速地调整第二框架 2 相对于第一框架 1 的高度位置, 借此, 可提升使 用及操作上的方便性。 0044 需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定位锁销214也可如图8所示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定位 弹片 215 两相对侧的定位凸部 216, 曲柄段 212 也可设两个形成于管体 210 上的穿孔 213, 使得各定位凸部 216 自各穿孔。
30、 213 凸出, 以将定位弹片 215 定位于管体 210 内。另外, 定位 锁销214也可为一形成于管体210上的刚体(rigid body)、 或是由不同材料另外制成, 或是 以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于管体 210 上, 并不以本实施例中所揭露的设计方式为限。 0045 如图9、 图10及图11所示, 是本发明婴儿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其整体构造大致与 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 但第二横杆 21 的曲柄段 212 与顶角固定件 13 间的定位方式有所不 同。 0046 各曲柄段 212 包括一形成于末端用以卡合于各定位卡槽 133 内的卡合部 217, 卡 合部 217 的截面呈矩形且其截面宽度与。
31、各定位卡槽 133 宽度相当。当曲柄段 212 的卡合 部 217 卡合于定位卡槽 133 内且穿设于定位卡槽 133 的侧向开口 135 时, 第二横杆 21 即组装于顶角固定件 13 上, 且第二框架 2 是在第一高度位置时 ( 如图 1 所示 ), 如图 11 所 示, 由于卡合部 217 的矩形截面宽度 W 与定位卡槽 133 宽度 D 相当, 且卡合部 217 的矩形 截面长度 L 大于定位卡槽 133 的宽度 D, 因此曲柄段 212 无法相对于定位卡槽 133 旋转, 借此, 使第二框架 2 能定位在第一高度位置。 0047 特别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只要至少有一直线段通过。
32、卡合部的截面形状中心, 且直线段的两端连接至卡合部的截面边缘, 而直线段的长度大于定位卡槽 133 的宽度 D, 都可以达成限制曲柄段 212 转动的功能, 同时, 至少有另一直线段两端连接至卡合部的截 面边缘, 且其长度小于或等于定位卡槽133 的宽度D, 使卡合部可以放入定位卡槽133 。 如 图 13、 图 14 及图 15 所示, 分别绘示具有矩形、 方形及椭圆形截面的卡合部 218、 219、 220, 当 定位卡槽 133 的宽度 D( 如图 11) 分别与矩形卡合部 218 的宽度 W1、 方形卡合部 219 的宽 度 W2 以及椭圆形卡合部 220 的宽度 W3( 即椭圆形的短。
33、轴长 ) 实质上相当时, 都可以分别找 到通过形状中心 O 并连接至截面边缘的直线段 S1、 S2、 S3, 且直线段 S1、 S2、 S3 的长度分别 大于宽度 W1、 W2、 W3, 且宽度 W1、 W2、 W3 分别小于或等于定位卡槽 133 的宽度 D, 因此不论 是采用卡合部 218、 卡合部 219 或卡合部 220 都可放入定位卡槽 133 并达到卡合功效。因 此, 卡合部217(如图11)的截面形状并非以矩形为限, 也可以是方形或椭圆形的设计, 或是 任何符合上面叙述的几何形状平面。 0048 如图 9、 图 10 及图 12 所示, 欲将第二框架 2 由第一高度位置调整至第二。
34、高度位置 ( 如图 12 所示 ) 时, 将各第二横杆 21 的曲柄段 212 沿箭头 II 所示的方向往上拔, 使曲柄段 212 的卡合部 217 经由开口 134 脱离定位卡槽 133 , 接着将第二横杆 21 以曲柄段 212 为 轴心旋转约 180 度后, 再将曲柄段 212 的卡合部 217 经由开口 134 卡合于定位卡槽 133 内, 第二框架 2 即定位在第二高度位置。 0049 若想将第二框架 2 由第二高度位置调整回第一高度位置时, 只需将各第二横杆 21 的曲柄段 212 沿箭头 II 所示的方向往上拔, 使曲柄段 212 的卡合部 217 经由开口 134 脱 说 明 。
35、书 CN 101496690 B6/6 页 9 离定位卡槽133 , 接着将第二横杆21以曲柄段212为轴心旋转约180度后, 再将曲柄段212 的卡合部 217 经由开口 134 卡合于定位卡槽 133 内, 第二框架 2 即调整回第一高度位置 ( 如图 9 所示 )。 0050 归纳上述, 两实施例的婴儿床 100, 借由调整第二横杆 21, 使得支撑段 211 可相对 于曲柄段212在较低或较高位置之间变换, 借此, 使用者可轻易且迅速地调整第二框架2相 对于第一框架 1 的高度位置, 确实能达到本发明所诉求的目的。 说 明 书 CN 101496690 B1/10 页 10 说 明 书。
36、 附 图 CN 101496690 B2/10 页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96690 B3/10 页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96690 B4/10 页 1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96690 B5/10 页 1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96690 B6/10 页 1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96690 B7/10 页 16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96690 B8/10 页 17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96690 B9/10 页 18 图 1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496690 B10/10 页 19 图 12 图 13 图 14 图 15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