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46114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03832.X

申请日:

2014.11.30

公开号:

CN105714678A

公开日:

2016.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1D 19/14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魏建东 刘忠玉 宋粉丽变更后:魏建东 刘忠玉 李保华 贾志宏 吕高乐 翟宏峰 朱万兴 张万平 刘宇龙 孙键|||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19/14申请日:20141130|||公开

IPC分类号:

E01D19/14; E01D11/02

主分类号:

E01D19/14

申请人:

郑州大学

发明人:

魏建东; 刘忠玉; 宋粉丽

地址: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属于桥梁工程领域。为提高重力式锚碇的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在修建重力式锚碇时,在后锚室侧壁、后锚室底板、及与后锚室底板等高度的锚碇体内,向地基内钻孔并安装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增加了锚碇与地基间的压力,提高了重力式锚碇的抗滑能力,预应力锚索的作用力同时抵抗锚碇的倾覆趋势。也可在对既有重力式锚碇加固时,向地基内安装预应力锚索,将常规的重力式锚碇改造为复合式重力锚碇。该复合式重力锚碇可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同时减小锚碇的体积,降低地基的开挖深度,节约锚碇的建造费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其特征在于:在重力式锚碇结构内,安装有伸入地基的预应力锚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重力锚碇,预应力锚索安装在后锚室底板、后锚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重力锚碇,与后锚室底板等高度的锚碇体内安装有伸入地基的预应力锚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重力锚碇,在前锚室安装有伸入地基的预应力锚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重力锚碇,锚碇的部分混凝土是通过植筋技术增加在原有锚碇上的,并在其内安装伸入地基的预应力锚索。

说明书

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悬索桥锚碇。

背景技术

现代悬索桥主要由锚碇、索塔、缆索系统、加劲梁等四大构件组成。锚碇作为将缆力传递给地基的重要构件,一般分为重力式锚碇和隧道式锚碇两类。常规的重力式锚碇依靠锚碇自重平衡主缆的巨大拉力,而隧道式锚碇充分利用锚碇与周围岩体的共同作用来锚固主缆。

与重力式锚碇相比,隧道锚碇造价低廉,如建于1931年的美国乔治华盛顿桥,重力式锚碇需混凝土10.7万立方米,隧道式锚碇仅需2.2万立方米,2000年建成的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隧道式锚碇比重力式锚碇节约1500万元人民币。隧道锚碇处于地表以下,避免了对原地表的大开挖,在保护环境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如此,隧道式锚碇的实际工程应用却很少,究其原因是由于为大跨悬索桥的缆力较大(单缆达数万吨),对桥位锚碇处的岩石质量要求较高,而且由于锚塞体尺寸较大,开挖支护的难度较大。因此,实际的悬索桥工程中,重力式锚碇是主要的锚碇形式。

因重力式锚碇需要进行大的开挖,浇筑混凝土量巨大,费用较隧道式锚碇高很多。如何降低重力式锚碇的建造费用,是摆在桥梁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锚碇形式。该复合式重力锚碇的特征在于:在重力式锚碇结构内,安装有伸入地基的预应力锚索。

优选地,预应力锚索安装在后锚室底板、后锚室侧壁。

更进一步地,与后锚室底板等高度的锚碇体内安装有伸入地基的预应力锚索。

另外,也可在前锚室安装有伸入地基的预应力锚索。

在维修加固既有重力锚碇时,可通过植筋技术在既有锚碇上浇筑部分混凝土,并在其内安装伸入地基的预应力锚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复合式重力锚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预应力锚索增加了锚碇与地基间的压力,提高了重力式锚碇的抗滑能力,预应力锚索的作用力同时抵抗锚碇的倾覆趋势,因此,复合式锚碇提高了锚碇的稳定性;

2.因减小了地基开挖工程量,减小了混凝土浇筑量,可降低工程造价;

3.工作量的减小,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4.该发明为既有悬索桥锚碇的加固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5.从锚碇中向地基伸入预应力锚索,同时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纵断面示意图之一;

图2本发明的纵断面示意图之二;

图3本发明的横断面示意图。

其中:1—锚碇,2—主缆,3—后锚室底板,4—索股,5—后锚室,6—后锚室侧壁,7—预应力锚索,8—连接钢筋,9—既有锚碇,10—新浇筑混凝土,11—连接预应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实例1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实例纵断面示意图。锚碇的主体结构与常规的重力式锚碇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预应力锚索(7)。在修建锚碇(1)过程中,因锚碇(1)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进行。首层可浇筑至后锚室底板(3)高度,同时浇筑后锚室侧壁(6)。绑扎钢筋时安装PVC管作为预应力锚索(7)在锚碇(1)内的部分孔道,并安装锚下垫板。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经过锚垫板孔,钻孔安装预应力锚索(7),并压浆。继续施工锚碇其他部分。

实施实例2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实例纵断面示意图。考虑到实施实例1中安装预应力锚索(7)直接影响到锚碇(1)其他部分的继续施工,预应力锚索(7)只安装在后锚室底板(3)和后锚室侧壁(6)。预应力锚索(7)的安装可与主缆索股(4)的架设同时进行。从而,总工期中可节省出底层混凝土的养护周期和预应力锚索(7)的施工工期。

实施实例3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实例横断面示意图。为增加既有锚碇(9)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其进行加固。在既有锚碇(9)的两侧,对地基进行压实处理,既有锚碇(9)侧表面凿毛,并钻孔,用化学胶液植入连接钢筋(8)及作为连接预应力筋(11)的精轧螺纹钢筋。绑扎新浇筑混凝土(10)部分的普通钢筋,安装PVC段作为预应力锚索(7)在即将浇筑的新浇混凝土(10)内的管道,并安装锚下垫板,立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连接预应力筋(11)并压浆。随后,穿过PVC管继续竖向钻孔,安装预应力锚索(7),张拉并压浆。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复合式重力锚碇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重力锚碇,属于桥梁工程领域。为提高重力式锚碇的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在修建重力式锚碇时,在后锚室侧壁、后锚室底板、及与后锚室底板等高度的锚碇体内,向地基内钻孔并安装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增加了锚碇与地基间的压力,提高了重力式锚碇的抗滑能力,预应力锚索的作用力同时抵抗锚碇的倾覆趋势。也可在对既有重力式锚碇加固时,向地基内安装预应力锚索,将常规的重力式锚碇改造为复合式重力锚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