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刨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铣刨机。
背景技术
目前,铣刨机在施工过程中,已铣刨路面与未铣刨路面之间会形成台阶。
铣刨机在前进过程中,特别是转弯过程中,侧滑板与施工台阶之间存在干涉的
隐患,会导致侧滑板变形,影响找平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
效避免侧滑板与施工台阶发生挤压变形的铣刨机。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铣刨机,包括:机架;铣刨鼓箱体,连接在
所述机架上;和侧滑板,与所述铣刨鼓箱体相连接,并可相对所述铣刨鼓箱体
上下浮动;其中,所述侧滑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的后端抵
靠在所述第一板的前端,并与所述第一板的前端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板
受到挤压作用力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板发生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铣刨机,其侧滑板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即侧
滑板为分体式,这样铣刨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当侧滑板遇到施工台阶时,位于
前端的第二板能够及时发生转动,从而避免了侧滑板继续向前运动造成的刚性
挤压变形,有效保护了侧滑板,保证了找平精度。
具体而言,现有的铣刨机在前进过程中,特别是转弯过程中,侧滑板与施
工台阶之间存在干涉的隐患,导致侧滑板变形,影响找平精度;而本发明提供
的铣刨机,将侧滑板由整体式变为分体式,并使第一板和第二板可转动连接,
从而避免了侧滑板与施工台阶发生刚性挤压造成侧滑板变形的情况发生,有效
保护了侧滑板,保证了找平精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铣刨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
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铣刨机还包括: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侧滑板上,
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板的转动幅度,并发送所述转动幅度;和控制装置,与所述
检测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转动幅度,并根据所述转动幅度控制所述铣刨
机改变运动方向。
铣刨机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相配合,使得铣
刨机能够根据具体路况自动调整运动方向,来缓解甚至消除侧滑板受到的挤压
作用力,从而既有效保护了铣刨机,又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具体地,检测
装置实时检测第一板的转动幅度,并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该转动幅
度,精确调整铣刨机的运动方向,而不需要工人手动调节,因而既避免了侧滑
板与施工台阶之间的刚性挤压,有效保护了铣刨机,又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
提高了施工进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计算模块,与所述检测装置
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转动幅度,并将所述转动幅度转化为运动方向纠偏值;
和执行模块,与所述计算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运动方向纠偏值,并根据
所述运动方向纠偏值控制所述铣刨机改变运动方向。
控制装置包括计算模块和执行模块,计算模块和执行模块相配合,有效保
证了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具体地,计算模块接收检测装置发送的转动幅度,然
后把该转动幅度转换为整机的运动方向纠偏值,再发送给执行模块,执行模块
根据该运动方向纠偏值即可对铣刨机的运动进行及时的精确的纠正,以使铣刨
机继续正常施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幅度为第二板的变形量、角度变化量或
位移变化量。
第二板发生转动时,既产生了位移变化,与第一板之间的角度也产生了变
化,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形量,因而第二板的变形量、位移变化量和角度变
化量均能够准确表征第二板的转动幅度,因此变形量、角度变化量或位移变化
量均能够作为铣刨机调整运动方向的依据,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当
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铣刨机调整运动方向的依据不局限于上述变
形量、角度变化量或位移变化量,也可以是第二板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等指标,
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这些技术方案均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
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铣刨机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的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板和/或所述第
二板向初始位置转动。
复位装置的设置,有效保证了铣刨机在遇到施工台阶后,仍然能够继续正
常工作。具体地,当侧滑板遇到施工台阶后,第二板发生转动,以缓解第二板
受到的挤压作用力,避免发生刚性挤压变形,然后控制装置调整铣刨机的运动
方向,以彻底消除第二板受到的挤压作用力,在纠正铣刨机的运动方向后,复
位装置及时驱动第二板,使其恢复至初始位置,与第一板连为整体,并保持该
状态,则铣刨机即可继续工作,直至下一次的挤压外力出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复位装置为气弹簧或油缸或气缸。
气弹簧可通过复位弹力实现驱动功能,油缸、气缸可通过活塞杆推动以实
现驱动功能,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第二板能够及时准确复位。当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复位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几种类型,也可以是其他
装置,只要能够驱动第二板复位即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这些技术方案并
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铣刨鼓箱体和所述第一板中的一个上设置有
滑块,另一个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卡在所述滑槽内。
滑块和滑槽的设置,进一步限定了侧滑板与铣刨鼓箱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并限定了侧滑板的浮动幅度,进一步限定了侧滑板的浮动轨迹,从而进一步保
证了找平精度。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滑块设置在铣刨鼓箱体上,滑
槽设置在第一板上;当然,也可以将滑块设置在第一板上,将滑槽设置在铣刨
鼓箱体上,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
因而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设置有铰接装置,
所述铰接装置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相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板可相对所述
第一板转动。
铰接装置在具有转动功能的前提下,还具有一定的刚度,这样一方面保证
了第二板在遇到施工台阶时,能够及时发生转动避免挤压变形,另一方面保证
了侧滑板在正常施工过程中,第一板和第二板能够同步运动,而不会发生摆动
或转动的情况,进而保证了铣刨机能够正常施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与所
述侧滑板连接,以使所述侧滑板可相对所述铣刨鼓箱体上下浮动。
通过提升装置来实现侧滑板与铣刨鼓箱体之间的浮动连接,具有较高的可
靠性。具体地,提升装置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固定在机架上,活动端
与侧滑板相连,侧滑板在地面上滑动时,随着地面的高低起伏而上下浮动,保
证滑靴与地面接触,进而保证找平精度,同时,提升装置的活动端也跟随侧滑
板上下浮动,由于活动端的运动轨迹是固定的,因而侧滑板也只能相对铣刨鼓
箱体上下浮动,而不会发生摇摆甚至脱离的情况,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找平精度,
保证了铣刨机的正常施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侧滑板还包括第三板,所述第三板的前端抵
靠在所述第一板的后端,并与所述第一板的后端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板、
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均连接有所述提升装置。
侧滑板还包括第三板,第三板的前端抵靠在第一板的后端,并与第一板的
后端可转动连接,即侧滑板包括前后依次可转动相连的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三
板,与只有两块板的技术方案相比,能够相对减小各个板体的尺寸,进而相对
减小各个板体的运动幅度,从而使侧滑板的运动更加灵活,对侧滑板的控制也
更加准确;设置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均连接有提升装置,保证了各块板能
够同步运动,进而保证了铣刨机的正常运行。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本发明的分体式侧滑板不限于上述两块板或三块板,也可以包含更多板,
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同样属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在此不再一
一列举。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
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铣刨机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铣刨机,10机架,20铣刨鼓箱体,201滑块,30侧滑板,301第一板,
3011滑槽,3012滑靴,302第二板,40检测装置,50复位装置,60铰接装置,
70提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
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
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
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铣刨机。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铣刨机1,包括:机架10、
铣刨鼓箱体20和侧滑板30。
具体地,铣刨鼓箱体20连接在机架10上;
侧滑板30与铣刨鼓箱体20相连接,并可相对铣刨鼓箱体20上下浮动;
其中,侧滑板30包括:第一板301和第二板302,第二板302的后端抵
靠在第一板301的前端,并与第一板301的前端可转动连接,以使第二板302
受到挤压作用力时,能够相对第一板301发生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铣刨机1,其侧滑板30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板301和第
二板302,即侧滑板30为分体式,这样铣刨机1在工作的过程中,当侧滑板
30遇到施工台阶时,位于前端的第二板302能够及时发生转动,从而避免了
侧滑板30继续向前运动造成的刚性挤压变形,有效保护了侧滑板30,保证了
找平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铣刨机1还包括:检测装置40
和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检测装置40设置在侧滑板30上,用于检测第二板302的转动幅
度,并发送转动幅度;控制装置与检测装置40相连接,用于接收转动幅度,
并根据转动幅度控制铣刨机1改变运动方向。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包括:计算模块和执行模块。
其中,计算模块与检测装置40相连接,用于接收转动幅度,并将转动幅
度转化为运动方向纠偏值;执行模块与计算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运动方向纠
偏值,并根据运动方向纠偏值控制铣刨机1改变运动方向。
优选地,转动幅度为第二板302的变形量、角度变化量或位移变化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铣刨机1还包括检测装置40和控制装置,检测装置40
和控制装置相配合,使得铣刨机1能够根据具体路况自动调整运动方向,来缓
解甚至消除侧滑板30受到的挤压作用力,从而既有效保护了铣刨机1,又降
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具体地,检测装置40实时检测第一板301的转动幅度,
并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该转动幅度,精确调整铣刨机1的运动方向,
而不需要工人手动调节,因而既避免了侧滑板30与施工台阶之间的刚性挤压,
有效保护了铣刨机1,又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提高了施工进度。
控制装置包括计算模块和执行模块,计算模块和执行模块相配合,有效保
证了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具体地,计算模块接收检测装置40发送的转动幅度,
然后把该转动幅度转换为整机的运动方向纠偏值,再发送给执行模块,执行模
块根据该运动方向纠偏值即可对铣刨机1的运动进行及时的精确的纠正,以使
铣刨机1继续正常施工。
第二板302发生转动时,既产生了位移变化,与第一板301之间的角度也
产生了变化,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形量,因而第二板302的变形量、位移变
化量和角度变化量均能够准确表征第二板302的转动幅度,因此变形量、角度
变化量或位移变化量均能够作为铣刨机1调整运动方向的依据,且具有较高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铣刨机1调整运动方向的依据不局限
于上述变形量、角度变化量或位移变化量,也可以是第二板302受到的作用力
大小等指标,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这些技术方案均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
和宗旨,因此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铣刨机1还包括:复位装置50,
复位装置50的两端分别第一板301和第二板302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板301
和/或第二板302向初始位置转动。
具体地,复位装置50为气弹簧或油缸或气缸。
在上述实施例中,复位装置50的设置,有效保证了铣刨机1在遇到施工
台阶后,仍然能够继续正常工作。具体地,当侧滑板30遇到施工台阶后,第
二板302发生转动,以缓解第二板302受到的挤压作用力,避免发生刚性挤压
变形,然后控制装置调整铣刨机1的运动方向,以彻底消除第二板302受到的
挤压作用力,在纠正铣刨机1的运动方向后,复位装置50及时驱动第二板302,
使其恢复至初始位置,与第一板301连为整体,并保持该状态,则铣刨机1
即可继续工作,直至下一次的挤压外力出现。
气弹簧可通过复位弹力实现驱动功能,油缸、气缸可通过活塞杆推动以实
现驱动功能,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第二板302能够及时准确复位。当
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复位装置50不局限于上述几种类型,也可
以是其他装置,只要能够驱动第二板302复位即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这
些技术方案并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此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铣刨鼓箱体20和第一板301中
的一个上设置有滑块201,另一个上设置有滑槽3011,滑块201可滑动地卡在
滑槽3011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滑块201和滑槽3011的设置,进一步限定了侧滑板30
与铣刨鼓箱体20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限定了侧滑板30的浮动幅度,进一步限
定了侧滑板30的浮动轨迹,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找平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滑块201设置在铣刨鼓箱体
20上,滑槽3011设置在第一板301上;当然,也可以将滑块201设置在第一
板301上,将滑槽3011设置在铣刨鼓箱体20上,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板301与第二板302之间设
置有铰接装置60,铰接装置60与第一板301和第二板302相连接,以使第二
板302可相对第一板301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铰接装置60在具有转动功能的前提下,还具有一定的
刚度,这样一方面保证了第二板302在遇到施工台阶时,能够及时发生转动避
免挤压变形,另一方面保证了侧滑板30在正常施工过程中,第一板301和第
二板302能够同步运动,而不会发生摆动或转动的情况,进而保证了铣刨机1
能够正常施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架10上设置有提升装置70,
提升装置70与侧滑板30连接,以使侧滑板30可相对铣刨鼓箱体20上下浮动。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机架10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提升装置70,多个提升
装置70与侧滑板30的前端和后端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提升装置70来实现侧滑板30与铣刨鼓箱体20之
间的浮动连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体地,提升装置70包括固定端和活动
端,固定端固定在机架10上,活动端与侧滑板30相连,侧滑板30在地面上
滑动时,随着地面的高低起伏而上下浮动,保证滑靴3012与地面接触,进而
保证找平精度,同时,提升装置70的活动端也跟随侧滑板30上下浮动,由于
活动端的运动轨迹是固定的,因而侧滑板30也只能相对铣刨鼓箱体20上下浮
动,而不会发生摇摆甚至脱离的情况,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找平精度,保证了铣
刨机1的正常施工。具体地,提升装置70为油缸,当然不限于油缸。
由于侧滑板30从铣刨机1的前端延伸至后端,具有较大的面积和质量,
因此在机架10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提升装置70,使前后两端的提升装置70分
别与侧滑板30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这样能够有效保证侧滑板30整体同步运
动,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侧滑板30还包括第三板,第三板的前端抵靠
在第一板301的后端,并与第一板301的后端可转动连接,且第一板301、第
二板302和第三板均连接有提升装置。
优选地,第三板与第一板301之间也设有检测装置40、控制装置或者复
位装置50等,来控制第三板与第一板301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侧滑板30还包括第三板,第三板的前端抵靠在第一板301
的后端,并与第一板301的后端可转动连接,即侧滑板30包括前后依次可转
动相连的第二板302、第一板301和第三板,与只有两块板的技术方案相比,
能够相对减小各个板体的尺寸,进而相对减小各个板体的运动幅度,从而使侧
滑板30的运动更加灵活,对侧滑板30的控制也更加准确;设置第一板301、
第二板302、第三板均连接有提升装置70,保证了各块板能够同步运动,进而
保证了铣刨机的正常运行。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分体式侧滑板30不限于上
述两块板或三块板,也可以包含更多板,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同样属
于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铣刨机,其侧滑板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板和第
二板,即侧滑板为分体式,这样铣刨机在工作的过程中,当侧滑板遇到施工台
阶时,位于前端的第二板能够及时发生转动,从而避免了侧滑板继续向前运动
造成的刚性挤压变形,有效保护了侧滑板,保证了找平精度。
具体而言,现有的铣刨机在前进过程中,特别是转弯过程中,侧滑板与施
工台阶之间存在干涉的隐患,导致侧滑板变形,影响找平精度;而本发明提供
的铣刨机,将侧滑板由整体式变为分体式,并使第一板和第二板可转动连接,
从而避免了侧滑板与施工台阶发生刚性挤压造成侧滑板变形的情况发生,有效
保护了侧滑板,保证了找平精度。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
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
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
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
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
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
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