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4151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24 CN 203841517 U (21)申请号 201420229947.5 (22)申请日 2014.05.07 A47J 27/21(2006.01) (73)专利权人 齐华丰 地址 116203 辽宁省普兰店市丰荣街道办事 处古城子村 2 号 1343 (72)发明人 齐华丰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 的双提梁壶, 包括提梁、 壶身、 卡扣结构、 旋转体与 壶嘴, 所述壶身顶部连接提梁, 位于壶身外围均匀 设置。
2、 4 个固定卡扣结构, 并连接旋转体 ; 壶身与 旋转体之间设置一定空隙, 所述旋转体均匀设置 2-12 个壶嘴 ; 提梁垂直下方的卡扣结构设置有唯 一壶嘴口。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 有利于通过 一壶呈现十二个生肖的造型, 并且可通过旋转体 旋转将壶嘴口对应不同的生肖壶嘴作为出水口切 换出水, 通过将陶瓷抛光套筒紧密固定在壶体卡 扣结构摩擦面以及壶嘴衔接端面上, 该陶瓷抛光 套筒与对应的固定端面两侧通过陶瓷套筒卡槽紧 固以防晃动, 可使壶体的摩擦接触面具有高硬度、 无毒抗菌、 密封性能较佳等性能, 便于拆装。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41517 U CN 203841517 U 1/1 页 2 1.一种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 包括提梁(1)、 壶身(2)、 卡扣结构(11)、 旋 转体 (9) 与壶嘴 (3),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壶身 (2) 顶部固定连接提梁 (1), 该提梁 (1) 由上方的圆弧段与下方的水平段组 成, 位于壶身 (2) 外围均匀设置卡扣结构 (11), 卡扣结构 (11) 连接旋转体 (9), 旋转体 (9) 上均匀设置 2-12 个壶嘴, 其中与提梁 (1) 垂直之。
4、一的卡扣结构 (11) 上设置有唯一的壶嘴 口, 壶嘴口与对应的壶嘴 (3) 相接 ; 同时, 壶嘴口外侧具有一个卡扣结构接触面 (5), 壶嘴 (3) 所在旋转体 (9) 上具有一个壶嘴接触面 (4) ; 相应地, 所述壶嘴接触面(4)、 壶身接触面(5)各自分别安装固定陶瓷抛光套筒一(6)、 陶瓷抛光套筒二 (7), 壶嘴接触面 (4) 与壶身接触面 (5) 上、 下两侧分别增设陶瓷套筒卡槽 (8), 陶瓷抛光套筒一 (6) 与对应的壶嘴接触面 (4) 上、 下紧密套牢固定, 陶瓷抛光套筒二 (7) 与对应的卡扣结构接触面 (5) 上、 下紧密套牢固定, 分别安装陶瓷抛光套筒的多壶嘴旋 转。
5、体 (9) 与卡扣结构 (11) 上、 下相互紧密套牢, 实现组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提梁 (1)水平段两端分别与圆弧段的两个下端相接, 所述的壶身(2)与旋转体(9)之间设置有空 隙 (1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壶嘴 口设置于提梁 (1) 下方垂直处。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壶嘴 接触面 (4) 与卡扣结构接触面 (5) 分别设置纳米陶瓷膜。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
6、提梁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卡扣 结构以壶身 (2) 中心点为圆心围绕壶身 (2) 外表面呈环形设置四个。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旋 转体 (9) 上均匀设置有 2-12 个壶嘴 (3)。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41517 U 2 1/3 页 3 一种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壶, 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 背景技术 0002 茶壶目前公知使用较多的有紫砂陶壶和瓷器壶, 其器形构造大体相同 ; 紫砂壶长 久以来具备优良的实用性能, 其烧制原料为泥土, 。
7、紫砂壶泥分为三种 : 紫泥、 绿泥和红泥, 可 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 紫砂茶具造型古朴别致、 气质特佳, 在成分上具备了 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 具备了可塑性好、 生坯强度高、 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 艺性能, 在成型过程中用精加工这道关键工序, 把器形周身理光, 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 由于表皮层的存在, 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 表皮层容易烧结, 而壶身内壁仍能形成气 孔, 因此, 成形时的精加工工艺, 具有把泥料、 成型、 烧成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作用, 紫砂 经过烧成后, 形成残留石英、 云母残骸、 莫来石、 赤铁矿、 双重气孔等物相。 由上可知, 紫砂泥 的可塑。
8、性和结合能力较佳, 是有利于工艺装饰的原因。 0003 提梁是一种壶把, 它安装在壶身的上方, 并与流在一条直线上, 作为一种壶式, 提 梁壶是指以提梁为把的紫砂壶, 它是一种比端把紫砂壶年代更早的壶式, 是将茶壶放在茶 炉上烹煮, 用提梁壶较为方便。提梁与壶身的重心在一条垂线上, 提执时比较省力, 也不易 损坏, 只是斟注时较为费力 ; 由于提梁的存在, 使紫砂壶有更高大的形体, 也由于提梁的内 部有一个必然要存在的虚空间, 所以硬提梁壶都有一个上虚下实、 上轻下重的形体结构, 可 以表现出风格多样的形式美感。硬提梁是与壶身同时制出, 还有一种金属提梁壶。 0004 结合以上分析, 可将紫砂。
9、壶与提梁壶相结合, 构成一种款式更加多变且应用更为 灵活的提梁壶, 但现有很多壶体的结构不够新颖, 通常一套茶具要包括十几个款式, 在不同 情况下使用时, 需要采用不同的一款, 这样不能灵活选择 ; 因而, 可将提梁壶设置为可旋转 切换壶嘴出水的结构, 但紫砂壶的摩擦接触面硬度、 密封性、 润滑和耐磨性较差, 因此, 针对 以上方面, 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以上缺陷, 本实用新型可使壶体两个旋转摩擦接触面具有高硬度、 干润滑、 超 低摩擦力、 无毒抗菌、 密封性较佳 ; 另外, 可根据不同情况, 任意旋转切换选择多壶嘴旋转体 上的其他壶嘴作为独立出水口, 。
10、壶嘴口可任意对接壶嘴出水的双提梁壶, 以解决现有技术 的诸多不足。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0007 一种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 包括提梁、 壶身、 壶嘴口、 旋转体与壶嘴, 所述壶身顶部固定连接提梁, 该提梁由两根金属材质构成, 两根提梁分别由上方的圆弧段 与下方的水平段组成, 水平段通过与壶身的插孔连接固定, 位于壶身外围均匀设置 4 个卡 扣结构, 卡扣结构含卡扣结构接触面与壶身同时制出, 卡扣结构与多壶嘴旋转体相互紧密 套牢连接, 在旋转体上设置有 2-12 个壶嘴, 并且每个壶嘴与壶身预留的壶嘴口可通过旋转 说 明 书 CN 203841。
11、517 U 3 2/3 页 4 对正相接 ; 同时, 壶身的壶嘴口外侧具有一个壶身接触面, 多壶嘴旋转体上具有一个接触 面 ; 所述的壶身与旋转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且壶身与旋转体中间设置有 0.3-0.5 公分空 隙 ; 0008 相应地, 所述壶嘴接触面、 卡扣结构接触面外表面各自分别安装一个陶瓷抛光套 筒一、 陶瓷抛光套筒二 ; 壶嘴接触面与卡扣结构接触面上、 下两侧分别增设一个陶瓷套筒卡 槽, 陶瓷抛光套筒一与对应的壶嘴接触面上、 下紧密套牢固定, 陶瓷抛光套筒二与对应的卡 扣结构接触面上、 下紧密套牢固定 ; 分别安装陶瓷抛光套筒后的多壶嘴旋转体与卡扣结构 相互上、 下紧密套牢, 实。
12、现组接。 0009 所述提梁水平段两端分别与圆弧段的两端相接 ; 0010 所述壶嘴口设置于提梁垂直下方的卡扣结构上。 0011 所述壶嘴接触面、 卡扣结构接触面外表面分别设置纳米陶瓷膜, 所述卡扣结构以 壶身中心点为圆心围绕壶身外表面呈环形设置四个。 00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的有益效果为 : 0013 (1) 本结构有利于通过一壶呈现十二个生肖的造型结构, 并且可按不同的生肖年 选择相对应的生肖壶嘴作为出水口, 通过将陶瓷抛光套筒紧密固定在卡扣结构摩擦面以及 多壶嘴旋转体接触摩擦面上, 该陶瓷抛光套筒与对应的两个端面紧密套紧固定以防止转 动, 两个陶瓷抛光套筒。
13、摩擦接触面具有高硬度、 超低摩擦力、 干润滑、 无毒抗菌、 密封性能较 佳的性能 ; 0014 (2) 壶身与旋转体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且设置有一定空隙, 不会影响紫砂壶本 身的透气性。 0015 (3) 还可将液态纳米陶瓷材料渗透到多壶嘴旋转体摩擦接触面和卡扣结构摩擦接 触面的表层内部, 充实紫砂毛、 气孔, 将紫砂毛、 气孔完全封闭, 而且在紫砂的两个接触摩擦 面上会生成坚硬的纳米陶瓷膜, 经过精密抛光后的两个摩擦接触面相互精密套牢 ; 经过纳 米陶瓷镀膜处理后的两个旋转摩擦接触面具有高硬度、 密封性好、 干润滑和超低摩擦力的 优异特点。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
14、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的结构连接示 意图 ; 0018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的壶嘴设置示 意图 ; 0019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的壶嘴与卡扣 结构接触面示意图。 0020 图中 : 0021 1、 提梁 ; 2、 壶身 ; 3、 壶嘴 ; 4、 壶嘴接触面 ; 5、 卡扣结构接触面 ; 6、 陶瓷抛光套筒一 ; 7、 陶瓷抛光套筒二 ; 8、 陶瓷套筒卡槽 ; 9、 旋转体 ; 10、 空隙 ; 11、 卡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
15、203841517 U 4 3/3 页 5 0022 如图 1-3 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可旋转多壶嘴切换出水的双提梁壶, 包 括提梁 (1)、 壶身 (2) 与壶嘴 (3), 所述壶身 (2) 顶部固定连接提梁 (1), 该提梁 (1) 由上方 的圆弧段与下方的水平段组成, 该水平段与壶身(2)设置的插孔连接, 位于壶身(2)外围均 匀设置 4 个卡扣结构 (11), 通过卡扣结构 (11) 与旋转体 (9) 连接, 壶身 (2) 与旋转体 (9) 中间设置有空隙(10), 卡扣结构上设置的壶嘴口与壶嘴(3)相接, 壶嘴口设置于提梁(1)垂 直下方的卡扣结构 (11) 上, 是壶身 。
16、(2) 唯一一个出水口 ; 壶身 (2) 的卡扣结构 11 外侧具 有一个卡扣结构接触面 (5), 与卡扣结构 (11) 相接处的每一个壶嘴 (3) 上设置壶嘴接触面 (4) ; 0023 相应地, 所述壶嘴接触面 (4)、 卡扣结构接触面 (5) 外表面各自分别安装一个陶瓷 抛光套筒一 (6)、 陶瓷抛光套筒二 (7), 每个壶嘴接触面 (4) 与卡扣结构接触面 (5) 上、 下两 侧分别增设陶瓷套筒卡槽 (8), 陶瓷抛光套筒一 (6) 与对应的壶嘴接触面 (4) 上、 下紧密套 牢固定, 陶瓷抛光套筒二 (7) 与对应的卡扣结构接触面 (5) 上、 下紧密套牢固定 ; 0024 相应地,。
17、 还可将液态纳米陶瓷材料渗透到紫砂表层内部, 充实紫砂毛、 气孔, 将毛、 气孔完全封闭, 而且在紫砂面生成坚硬的纳米膜, 经过精密抛光后的两个摩擦接触面相互 套牢, 经过镀膜处理后的两个摩擦接触面具有高硬度、 密封性好、 干润滑和超低摩擦力的优 异特点。 0025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 案技术, 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 并把在此说明的一 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 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 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的揭示, 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3841517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41517 U 6 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41517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