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44794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47154.5

申请日:

2016.01.25

公开号:

CN105672470A

公开日:

2016.06.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00申请日:20160125|||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00; E02D29/045

主分类号:

E04B1/00

申请人: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范亦灵; 赵云鹏; 钱正鑫; 汪再红; 刘伟

地址: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关山路55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包括面板、加劲肋、耳板、螺栓和预埋件,所述加劲肋的第一端和所述耳板上分别设有螺孔,所述加劲肋的第一端和所述耳板之间通过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孔实现可旋转连接,所述耳板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所述预埋件预埋在隔震建筑的结构内,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加劲肋的上面,所述加劲肋位于所述隔震建筑的通道的上方。本发明所述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可随隔震建筑发生水平和竖向位移而不会受地震作用损坏,适用于作为平时使用和震时疏散功能的隔震建筑通道盖板,在地震时起到关键的通道疏散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加劲肋、耳板、螺栓和预埋件,所述加劲肋的第一端和所述耳板上分别设有螺孔,所述加劲肋的第一端和所述耳板之间通过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孔实现可旋转连接,所述耳板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所述预埋件预埋在隔震建筑的结构内,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加劲肋的上面,所述加劲肋位于所述隔震建筑的通道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10mm厚的钢板,其上表面设有防滑条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焊接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所述耳板与所述预埋件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的第二端为由下而上逐渐向第二端边缘倾斜的斜面。

说明书

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隔震通道的通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隔震技术的发展,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建筑中,往往设有隔震结构。隔震结构是在底层结构和基础之间设至隔震层,将单体结构与周边其他结构或纯地下室结构隔离,使该单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以发生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自由摆动而不被破坏。此类隔震结构的应用对配套的建筑功能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确保不削弱结构隔震性能的同时,实现配套的建筑功能,成为隔震建筑设计和施工的一大难点。其中,隔震建筑的地下车库在隔震缝部位的通道是建筑隔震的重点,此部位在平时作为车辆和人员通道使用,地震中,隔震结构发生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自由摆动时,须确保该通道不被破坏,始终保持正常使用功能,以便人员从通道处疏散逃生,同时也有利于减少隔震建筑的震后维修费用。而道路和桥梁建造中所使用的变形缝存在外形尺寸大、自重大、成本高的特点,且变形幅度较小,无法应用于隔震宽度特别大的隔震建筑中,所以目前尚无合理的装置能够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该装置可随隔震建筑发生水平和竖向位移而不会损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包括面板、加劲肋、耳板、螺栓和预埋件,所述加劲肋的第一端和所述耳板上分别设有螺孔,所述加劲肋的第一端和所述耳板之间通过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孔实现可旋转连接,所述耳板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所述预埋件预埋在隔震建筑的结构内,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加劲肋的上面,所述加劲肋位于所述隔震建筑的通道的上方。

具体地,所述面板为10mm厚的钢板,其上表面设有防滑条纹。

所述加劲肋焊接于所述面板的下表面,所述耳板与所述预埋件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劲肋的第二端为由下而上逐渐向第二端边缘倾斜的斜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述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可随隔震建筑发生水平和竖向位移而不会受地震作用损坏,适用于作为平时使用和震时疏散功能的隔震建筑通道盖板,在地震时起到关键的通道疏散作用;具体优点如下:

1、本装置一端固定,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可在地震中随隔震建筑的摆动发生相应的移动;

2、本装置可以根据隔震缝的宽度,通过计算调整面板的厚度、加劲肋的厚度和数量等,充分适应隔震建筑摆动幅度;

3、本装置的加劲肋的第二端采用了斜面即坡口处理,极大地有利于车道板的水平移动,并与车库地坪良好对接,不影响地坪美观;

4、本装置的加劲肋与耳板采用螺栓连接,使其在随隔震建筑水平移动的同时,也可以绕螺栓旋转来应对地震的竖向作用,充分保证不被破坏;

5、本装置加工简单、安装方便,可以充分确保施工质量,实现建筑隔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应用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加劲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所述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包括面板1、加劲肋2、耳板3、螺栓4和预埋件5,加劲肋2的第一端和耳板3上分别设有螺孔6,加劲肋2的第一端和耳板3之间通过螺栓4穿过螺孔6实现可旋转连接,耳板3与预埋件5焊接连接,预埋件5预埋在隔震建筑的结构内,面板1焊接安装于加劲肋2的上面,加劲肋2位于隔震建筑的通道8的上方;其中,面板1为10mm厚的钢板,其上表面设有防滑条纹,加劲肋2的第二端为由下而上逐渐向第二端边缘倾斜的斜面;图1中还示出了隔震建筑的混凝土7。应用中,根据隔震缝的宽度,通过计算调整面板1的厚度、加劲肋2的厚度和数量等,充分适应隔震建筑摆动幅度。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浇筑混凝土楼板前,将预埋件5安装在隔震建筑的混凝土7中;利用水平尺复核预埋件5的水平度,无误后点焊在结构钢筋上;加工面板1和加劲肋2,根据加劲肋2最终焊接到面板1上的位置来准确定位耳板3,按照定位将耳板3焊接在预埋件5上;安装焊接成型的人车通行装置,使用木枋将该装置的第二端(即加劲肋2的第二端)垫起,并在固定端即第一端加劲肋2的支设模板;浇筑车库地坪混凝土;地坪混凝土初凝后,切割和剔凿该装置的第二端一侧的地坪混凝土,使其与加劲肋2的第二端斜面坡口角度相符,使用水泥浆把剔凿后的断面修补平整,即完成安装。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未开启本装置时,由于加劲肋2和面板1可以围绕螺栓4旋转,即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可在地震中随隔震建筑的摆动发生相应的移动,不会受地震作用损坏;在发生地震或其它情况需要开启本装置时,能确保本装置被顺利开启,实现人车正常通行的目的,避免了因地震导致装置损坏不能开启而导致加重人员伤亡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包括面板、加劲肋、耳板、螺栓和预埋件,所述加劲肋的第一端和所述耳板上分别设有螺孔,所述加劲肋的第一端和所述耳板之间通过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螺孔实现可旋转连接,所述耳板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所述预埋件预埋在隔震建筑的结构内,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加劲肋的上面,所述加劲肋位于所述隔震建筑的通道的上方。本发明所述用于建筑隔震缝部位的人车通行装置可随隔震建筑发生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