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功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930051.2 (22)申请日 2018.08.15 (71)申请人 廖乂儋 地址 400713 重庆市北碚区复兴镇双龙村3 组29号附1号 (72)发明人 廖乂儋 廖俊喃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2 代理人 吴东勤 (51)Int.Cl. A23L 2/38(2006.01) A23L 2/52(2006.01) A23L 33/105(201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功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品。
2、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功 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功能饮料由下述重量 份数的原料组成: 香薷15-40份, 桂花15-40份, 茴 香20-45份, 薄荷20-40份, 紫苏30-45份, 淡竹叶 10-35份, 松叶20-45份, 白茅根30-45份, 甘草3-8 份, 麦冬30-35份, 水10-20份。 本发明功能饮料具 有除口臭、 解热抗炎、 解口渴、 减少泡沫痰、 润肺 止咳、 补脾益气、 解毒散热、 清心利尿的有益效 果, 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市场价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9170422 A 2019.01.11 CN 109170422 A 1.一种功能饮。
3、料, 其特征在于,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香薷15-40份, 桂花15-40 份, 茴香20-45份, 薄荷20-40份, 紫苏30-45份, 淡竹叶10-35份, 松叶20-45份, 白茅根30-45 份, 甘草3-8份, 麦冬30-35份, 水2500-50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饮料, 其特征在于,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香 薷15份, 桂花15份, 茴香20份, 薄荷20份, 紫苏30份, 淡竹叶10份, 松叶20份, 白茅根30份, 甘 草3份, 麦冬30份, 水25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饮料, 其特征在于,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4、: 香 薷40份, 桂花40份, 茴香45份, 薄荷40份, 紫苏45份, 淡竹叶35份, 松叶45份, 白茅根45份, 甘 草8份, 麦冬35份, 水50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饮料, 其特征在于,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香 薷20份, 桂花20份, 茴香25份, 薄荷20份, 紫苏35份, 淡竹叶15份, 松叶25份, 白茅根40份, 甘 草5份, 麦冬32份, 水3500份。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功能饮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香薷、 桂花、 茴香、 薄荷、 紫苏、 淡竹叶、 松叶、 白茅根、 甘草和麦冬均加入到水中, 加热煮沸, 过滤, 取。
5、滤液 灌装, 即得功能饮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经过0.45-100um孔径的过滤器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煮沸的时间为15-50分钟。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170422 A 2 一种功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功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份和含量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 功能的饮料。 根据现有的研究表面, 功能饮料是一种健康饮品, 它含有钾、 钙、 钠、 镁等电解 质, 成份与人体体液相似。
6、, 引用后能够迅速被身体吸收, 及时补充人体因大量运动出汗所损 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使得体液达到平衡。 故功能饮料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市场价值。 尽管 如此, 我国的功能饮料与国际上的同类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不能有效的除去 口臭, 解热抗炎、 解口渴、 减少泡沫痰、 润肺止咳、 补脾益气、 解毒散热、 清心利尿等功能要么 没有, 要么不明显。 急需一款高品质的功能饮料。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除口臭、 解热抗炎、 解口 渴、 减少泡沫痰、 润肺止咳、 补脾益气、 解毒散热、 清心利尿的功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4 本发明解决上。
7、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功能饮料, 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 料组成: 香薷15-40份, 桂花15-40份, 茴香20-45份, 薄荷20-40份, 紫苏30-45份, 淡竹叶10- 35份, 松叶20-45份, 白茅根30-45份, 甘草3-8份, 麦冬30-35份, 水2500-5000份。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香薷、 桂花、 茴香、 薄荷、 紫苏、 淡竹叶、 松叶、 白茅根、 甘草和 麦冬的混合物具有除口臭、 解热抗炎、 解口渴、 减少泡沫痰、 润肺止咳、 补脾益气、 解毒散热、 清心利尿的功能且效果明显, 采用了既是药材又是可食的几种原料相配合, 能够为人体补 充能量的。
8、同时, 还能出口臭, 解热抗炎。 000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 进一步, 所述功能饮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香薷15份, 桂花15份, 茴香20 份, 薄荷20份, 紫苏30份, 淡竹叶10份, 松叶20份, 白茅根30份, 甘草3份, 麦冬30份, 水2500 份。 0008 进一步, 所述功能饮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香薷40份, 桂花40份, 茴香45 份, 薄荷40份, 紫苏45份, 淡竹叶35份, 松叶45份, 白茅根45份, 甘草8份, 麦冬35份, 水5000 份。 0009 进一步, 所述功能饮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
9、香薷40份, 桂花40份, 茴香45 份, 薄荷40份, 紫苏45份, 淡竹叶35份, 松叶45份, 白茅根45份, 甘草8份, 麦冬35份, 水3500 份。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功能饮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将香薷、 桂花、 茴香、 薄 荷、 紫苏、 淡竹叶、 松叶、 白茅根、 甘草和麦冬均加入到水中, 加热煮沸, 经过0.45-100um孔径 的过滤器过滤, 取滤液灌装, 即得功能饮料。 0011 本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具有除口臭、 解热抗炎、 解口渴、 减少泡沫痰、 润肺止咳、 补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9170422 A 3 脾益气、 解毒散热、 清心利。
10、尿的功能饮料。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3 进一步, 经过0.45-100um孔径的过滤器过滤。 0014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滤器0.45-100um孔径滤孔的过滤, 能够 得到没有明显杂质的滤液, 提高功能饮料的品质。 0015 进一步, 所述煮沸的时间为15-50分钟。 0016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煮沸的时间保证了水煮的效果, 让香薷、 桂花、 茴香、 薄荷、 紫苏、 淡竹叶、 松叶、 白茅根、 甘草和麦冬在水中充分释放和混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 。
11、并非用于限 定本发明的范围。 0018 实施例1、 0019 1)将香薷15克, 桂花15克, 茴香20克, 薄荷20克, 紫苏30克, 淡竹叶10克, 松叶20克, 白茅根30克, 甘草3克, 麦冬30克加入2.5升水中进行煮沸。 0020 2)煮沸时间为15分钟。 0021 3)经过0.45孔径的过滤器过滤, 取滤液灌装。 0022 实施例2、 0023 1)将香薷40克, 桂花40克, 茴香45克, 薄荷40克, 紫苏45克, 淡竹叶35克, 松叶45克, 白茅根45克, 甘草8克, 麦冬35克加入5升水中进行煮沸。 0024 2)煮沸时间为50分钟。 0025 3)经过100um孔径的。
12、过滤器过滤, 取滤液灌装。 0026 实施例3、 0027 1)香薷20克, 桂花20克, 茴香25克, 薄荷20克, 紫苏35克, 淡竹叶15克, 松叶25克, 白 茅根40克, 甘草5克, 麦冬32克加入3.5升水中。 0028 2)煮沸时间为40分钟。 0029 3)经过50um孔径的过滤器过滤, 取滤液灌装。 0030 对90例40-60岁男女兼有的口臭患者分成三组分别服用实施例1-3的功能饮料, 每 天定量饮用500ml, 服用90天观察变化结果并记录在下表中。 0031 对90例30-40岁男女兼有的泌尿患者分成三组分别服用实施例1-3的功能饮料, 每 天定量饮用500ml, 服用。
13、90天观察变化结果并记录在下表中。 0032 对90例20-30岁男性肾虚患者分成三组分别服用实施例1-3的功能饮料, 每天定量 饮用500ml, 服用90天观察变化结果并记录在下表1中。 0033 表1服用90天后自我感觉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9170422 A 4 0034 0035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知道, 本发明一种功能饮料在对人群的测试中起到了明显的效 果, 其中对人体口臭的去除, 清心利尿和补脾益气的效果十分明显。 所以本发明长期饮用对 人体具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是确切可信的, 不容置疑的, 能够起到除口臭、 解热抗炎、 解口 渴、 减少泡沫痰、 润肺止咳、 补脾益气、 解毒散热、 清心利尿的功能饮料。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9170422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