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加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的加工工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50566.2 (22)申请日 2018.05.11 (71)申请人 贵州省务川县照石坊农林 (集团) 有 限公司 地址 564399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 族自治县都濡镇杨村村大坝 (72)发明人 舒波 舒湘源 舒丹珏 舒婉庭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蒙捷 (51)Int.Cl. A23F 3/06(2006.01) A23F 3/08(2006.01) A23F 3/12(2006.01) B07B。
2、 1/28(2006.01) B07B 1/42(2006.01) (54)发明名称 茶叶的加工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 公开了一种 茶叶的加工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 (2)晒 青; (3)晾青; (4)筛青; (5)炒青; (6)揉捻; (7)发 酵; (8)干燥。 本发明能够对茶叶进行自动筛分,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叶筛分不充分的问题, 缩短 加工的时间, 提高加工的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8634026 A 2018.10.12 CN 108634026 A 1.茶叶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
3、: 选取品种优良的茶树, 采摘茶树上的嫩芽作为新鲜茶叶; (2)晒青: 将采摘后的新鲜茶叶摊放在太阳下暴晒1-2小时, 每隔15-20分钟翻拌一次, 使茶叶失水率达到10-20; (3)晾青: 将晒青后的茶叶摊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降温, 摊放的厚度以叶片之间不相重 叠为度, 摊放温度为20-25度, 摊放时间为36-48小时, 每隔8-12小时翻拌一次; (4)筛青: 使用筛青装置对凉青后的茶叶进行筛分, 得到叶片大小均匀的茶叶; (5)炒青: 对筛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 炒茶温度为200-300度, 炒茶时间为5-10分钟, 使 茶叶失水率达到70-80; (6)揉捻: 对炒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
4、 揉捻时间为1-2小时, 揉捻由轻柔和重揉交替形 成, 轻柔时间为20-30分钟, 重揉时间为10-15分钟; (7)发酵: 将完成揉捻的茶叶放入到发酵室内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对茶叶进行搅拌, 同时控制发酵时间为2-5小时, 发酵温度为25-35度, 发酵湿度大于85; (8)干燥: 将发酵后的茶叶送入干燥箱内干燥, 干燥温度为80-100度, 使茶叶失水率达 到9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中的嫩芽为一芽 一叶、 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 夏季时, 暴晒1 小时, 。
5、每隔17分钟翻拌一次, 使茶叶失水率达到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 摊放温度为24 度, 摊放时间为44小时, 每隔11小时翻拌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叶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7)中, 发酵时间为 3.5小时, 发酵温度为26度, 发酵湿度为9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叶的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8)中, 茶叶失水率达 到98。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634026 A 2 茶叶的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了一种茶叶的加工工艺。 。
6、背景技术 0002 茶叶的制作过程中, 包括多道加工工序, 每道工序对茶叶的品质都有着至关重要 的影响。 筛青, 作为茶叶制作过程中摇青后的一道工序, 是对茶叶的大小进行筛分, 使大小 均匀的茶叶能够进入到后续加工中, 以保证后续加工的均匀和茶叶的整体质量。 传统筛青 方式通常是采用人工手动进行, 将待加工的茶叶放入到簸箕中, 然后两手将簸箕端起并进 行颠簸和摇晃, 完成茶叶的筛分; 此方式劳动强度大, 费时费力, 而且每次只能进行小部分 的筛青, 效率较低, 不适用于大批量茶叶的筛分。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专利(CN206227533U)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茶叶筛青理条一 体机, 。
7、包括架体; 架体底部安装有一大电机; 架体前部设置有一控制板; 架体顶部安装有一 筛青装置; 筛青装置顶部设置有一进茶口; 筛青装置左侧固定有一转轴; 筛青装置右侧设置 有一出茶口; 出茶口下方设置有一理条槽; 理条槽一端设置有一中电机; 理条槽中间设置有 一小电机; 小电机一端安装有一理条梳。 使用时, 将茶叶一次性倒入进茶口, 按下启动按钮, 通过转动筛青装置实现茶叶的筛青之后又经出茶口到理条槽内进行理条, 最后通过理条梳 实现理条工序, 使得茶叶的筛青和理条合为一道工序, 使茶叶的品质得到提升。 0004 上述专利方案虽解决了传统筛青方式中存在的不足, 但该方案仍存在一些有待改 进之处:。
8、 使用时, 是将茶叶一次性倒入进茶口, 在筛青装置中进行筛分, 这种情况下由于茶 叶较多容易在筛青装置中出现堆积, 导致筛青不充分, 筛青时间延长, 造成加工效率降低的 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自动筛分的茶叶的加工工艺, 以解决现有技术 中茶叶筛分不充分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茶叶的加工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采摘: 选取品种优良的茶树, 采摘茶树上的嫩芽作为新鲜茶叶; 0009 (2)晒青: 将采摘后的新鲜茶叶摊放在太阳下暴晒1-2小时, 每隔15-20分钟翻拌一 次, 使茶叶失水率达到10。
9、-20; 0010 (3)晾青: 将晒青后的茶叶摊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降温, 摊放的厚度以叶片之间不 相重叠为度, 摊放温度为20-25度, 摊放时间为36-48小时, 每隔8-12小时翻拌一次; 0011 (4)筛青: 使用筛青装置对凉青后的茶叶进行筛分, 得到叶片大小均匀的茶叶; 0012 (5)炒青: 对筛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 炒茶温度为200-300度, 炒茶时间为5-10分 钟, 使茶叶失水率达到70-80; 0013 (6)揉捻: 对炒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 揉捻时间为1-2小时, 揉捻由轻柔和重揉交替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8634026 A 3 形成, 轻柔时间为2。
10、0-30分钟, 重揉时间为10-15分钟; 0014 (7)发酵: 将完成揉捻的茶叶放入到发酵室内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对茶叶进行搅 拌, 同时控制发酵时间为2-5小时, 发酵温度为25-35度, 发酵湿度大于85; 0015 (8)干燥: 将发酵后的茶叶送入干燥箱内干燥, 干燥温度为80-100度, 使茶叶失水 率达到95以上。 0016 本发明的原理: (1)采摘: 选取品种优良的茶树上的嫩芽作为新鲜茶叶, 从来源根 本上提高茶叶的质量, 避免茶叶中掺杂一些老叶、 黄叶等影响茶叶的品质。 0017 (2)晒青: 利用太阳照射使茶叶的叶片温度升高, 蒸发掉茶叶表面水分以及内部的 部分水分, 。
11、同时去除茶叶的部分青草气, 此外太阳光照射有利于茶叶中具有花香或清香的 芳香化合物进行转化和累积, 增加茶多酚的含量, 提高茶叶的品质。 0018 (3)晾青: 使晒青后的茶叶降火, 即降低茶叶温度, 由于晒青后茶叶中水分分布不 均匀, 通常情况下叶梗和叶脉的水分要多于叶面的水分, 不利用茶叶后续的加工, 因此通过 凉青将茶叶摊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降温的过程中, 此时叶梗和叶脉的水分会往叶面补充, 使整个茶叶中水分分布均匀。 0019 (4)筛青: 通过晒青装置对凉青后的茶叶进行自动、 分批筛分, 实现充分筛分, 得到 叶片大小尺寸均匀的茶叶, 使茶叶内的含水量、 茶叶的体积都相同或者相近, 以。
12、便实现后续 均匀加工, 缩短加工的时间, 提高加工的效率。 0020 (5)炒青: 利用高温破坏和钝化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 抑制茶叶中茶多酚等的酶促 氧化, 进一步蒸发茶叶部分水分, 使茶叶变软, 便于揉捻成形, 同时散发青臭味, 促进良好香 气的形成。 0021 (6)揉捻: 对茶叶施加一定压力, 并对其进行旋转揉搓, 破坏茶叶细胞组织, 使茶汁 溢出, 同时使茶叶卷紧呈条索状。 揉捻时要先向轻揉, 由于开始揉捻前的茶叶刚刚经过炒 青, 失去了大量的水分, 此时叶片比较脆弱, 因此施加的压力要小, 避免压力过大使茶叶直 接破碎而影响茶叶的外观; 轻揉的过程中, 茶叶内的茶汁开始逐渐溢出, 一。
13、段时间后, 茶汁 溢出的量逐渐增加, 茶叶将粘附在茶叶表面, 一方面可增加茶叶的香味和口感, 因为泡茶时 附着在茶叶表面的茶汁将溶入茶汤中, 从而提高茶叶的口感; 另一方面可对茶叶进行润湿, 此时的茶叶将变软, 可对茶叶进行重揉, 进一步使茶汁溢出, 同时重揉的过程中, 使茶叶卷 紧呈条索状, 增加茶叶的外形美观度, 同时减小茶叶的体积, 便于运输和储存。 0022 (7)发酵: 发酵时, 茶叶中含量最多的茶多酚, 在多酚氧化酶的参与下, 氧化形成邻 醌, 邻醌缩合形成联苯酚醒的中向物质, 然后氧化聚合生成茶黄素、 茶红素, 使茶叶的颜色 和口味发生质变, 提高茶叶的使用感。 0023 (8)。
14、干燥: 使发酵后的茶叶进一步失水、 干燥, 便于茶叶的储存。 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 0025 1、 设置筛青工序, 利用筛青装置对凉青后的茶叶进行自动分批筛分, 实现充分筛 分, 避免筛分不充分而导致得到大小尺寸不均匀的茶叶, 从而缩短加工的时间, 提高加工的 效率。 0026 2、 设置揉捻工序, 通过轻揉、 重揉交替对茶叶进行揉搓, 以轻揉促进茶汁溢出, 不 仅能够防止揉碎茶叶, 而且能够通过揉捻使茶汁溢出, 附着在茶叶表面, 待使用浸泡时茶汁 溶于茶汤中增加茶叶的口感; 同时以重揉促进茶叶卷紧成条, 增加茶叶的外形美观度, 节省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5、 108634026 A 4 储存空间, 便于运输。 0027 进一步, 所述步骤(1)中的嫩芽为一芽一叶、 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 根据采摘茶 叶的时间进行选择, 当采摘时间在茶叶的成熟后不久, 由于茶叶本身比较嫩, 因此此时可以 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为采摘对象; 当采摘时间较晚时, 由于此时的茶叶成熟的比较久, 因 此以一芽一叶为采摘对象, 作为新鲜茶叶。 0028 进一步, 所述步骤(2)中, 夏季时, 暴晒1小时, 每隔17分钟翻拌一次, 使茶叶失水率 达到15。 夏季温度较高, 且空气相对较干燥, 此时晒青的时间可缩短, 但由于温度较高, 因 此翻拌的频率要增加, 使茶叶晒青更加均匀。
16、、 充分, 失水的同时去除茶叶中的青草气。 0029 进一步, 所述步骤(3)中, 摊放温度为24度, 摊放时间为44小时, 每隔11小时翻拌一 次。 该条件下, 晾青效果更加, 便于后续的加工。 0030 进一步, 所述步骤(7)中, 发酵时间为3.5小时, 发酵温度为26度, 发酵湿度为92。 通常情况下该条件下, 茶叶的发酵色泽和最后形成的口感都最佳, 有利于提高茶叶的质量。 0031 进一步, 所述步骤(8)中, 茶叶失水率达到98。 达到该失水率后, 更加便于茶叶后 期的保存。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筛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
17、式 0034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机架1、 转轴2、 电机3、 筛桶4、 桶板5、 第一电磁铁6、 第二电磁铁7、 第一弹簧8、 筛孔9、 加料槽10、 进料口11、 出料口12、 滑板13、 第二弹簧14、 楔槽 15、 通孔16、 箱体17、 收集箱18、 齿轮19、 齿条20、 第一活塞缸21、 第二活塞缸22、 气囊23、 单向 阀24、 压力阀25、 第一活塞26、 第二活塞27、 活塞杆28。 0036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 图2所示: 0037 茶叶的加工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0038 (1)采摘: 选取品种优良的茶树,。
18、 采摘茶树上的一芽一叶、 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 作为新鲜茶叶, 本实施例选用一芽一叶作为新鲜茶叶。 0039 (2)晒青: 将采摘后的新鲜茶叶摊放在太阳下暴晒1小时, 每隔17分钟翻拌一次, 使 茶叶失水率达到15。 0040 (3)晾青: 将晒青后的茶叶摊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降温, 摊放的厚度以叶片之间不 相重叠为度, 摊放温度为24度, 摊放时间为44小时, 每隔11小时翻拌一次。 0041 (4)筛青: 使用筛青装置对凉青后的茶叶进行筛分, 得到叶片大小均匀的茶叶; 晒 青装置包括机架1和开口向上的箱体17, 箱体17内转动连接有转轴2, 机架1上固接有用于驱 动转轴2转动的电机3, 转。
19、轴2上固接有筛桶4, 筛桶4包括两个桶板5, 两个桶板5一端铰接, 另 一端分别固接有相互吸引的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如图2所示), 两个桶板5之间焊接 有第一弹簧8, 两个桶板5相抵后能够形成封闭的筛桶4, 筛桶4的横截面为圆环形, 每个桶板 5上均开有若干筛孔9; 筛桶4上方的机架1上固接有加料槽10, 加料槽10顶部开有进料口11,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8634026 A 5 加料槽10底部开有出料口12, 箱体17上滑动连接有与加料槽10底部相抵的滑板13, 滑板13 与机架1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14, 滑板13上开有楔槽15以及用于与出料口12连通的通孔16, 。
20、楔槽15内安装有用于给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断电的触碰开关; 筛桶4下方的箱体17 上固接有开口向上的收集箱18, 收集箱18顶端边缘与箱体17内壁相抵; 转轴2上固定套接有 齿轮19, 齿轮19上啮合有齿条20, 机架1上固接有第一活塞缸21和第二活塞缸22, 第一活塞 缸21和第二活塞缸22之间连通有气囊23, 气囊23与第一活塞缸21之间安装有向气囊23进气 的单向阀24, 气囊23与第二活塞缸22之间安装有压力阀25, 第一活塞缸21内滑动连接有第 一活塞26, 齿条20的下端固接在第一活塞26上, 第一活塞缸21上设有单向进气阀, 当第一活 塞缸21内压强降低到一定值时, 单向进。
21、气阀将自动打开, 向第一活塞缸21内补气; 第二活塞 缸2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27, 第二活塞27上固接有活塞杆28, 活塞杆28的上端部为用于 与楔槽15相抵的楔部, 第二活塞缸22上安装有放气阀。 0042 具体筛青时, 初始时, 通孔16与出料口12错开, 滑板13将出料口12封闭, 此时第二 弹簧14处于自然状态; 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相互吸引而相抵, 将筛桶4封闭。 将晾青 后的茶叶从进料口11放入到加料槽10中, 启动电机3, 电机3将通过转轴2带动筛桶4和齿轮 19进行正反转动, 齿轮19转动时将带动齿条20上下往复移动; 当齿条20下移时, 将通过第一 活塞26将第一活。
22、塞缸21内的空气压缩到气囊23内, 当齿条20上移时, 第一活塞缸21内压强 减小, 此时单向进气阀自动打开, 外界空气将进入到第一活塞缸21中, 实现补气; 经过齿条 20多次往复移动后, 气囊23内的压强将增大到压力阀25的临界值, 此时压力阀25将自动打 开, 关闭电机3, 由于气囊23与第一活塞缸21之间安装有单向阀24, 因此气囊23中的空气只 能进入到第二活塞缸22, 通过第二活塞27向上推动活塞杆28, 活塞杆28将与楔槽15相抵, 同 时活塞杆28将与触碰开关相抵, 并启动触碰开关, 给第一电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断电, 两者 之间的磁吸力消失, 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 第一电磁。
23、铁6和第二电磁铁7分开, 使筛桶4打开 形成开口, 该开口正好对准出料口12。 0043 活塞杆28上移的过程中将通过楔槽15向右推动滑板13, 最后使通孔16与出料口12 完全重合, 加料槽10内的茶叶将下落到筛桶4中, 第二弹簧14被压缩; 当筛桶4中茶叶达到一 定量时, 打开第二活塞缸22上的放气阀进行放气, 此时第二活塞缸22内压强减小, 第二活塞 27将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活塞杆28下移复位, 当活塞杆28与楔槽15分离时, 第二弹簧14将恢 复形变并向左推动滑板13复位, 使通孔16与出料口12错开, 停止向筛桶4内加茶叶, 同时活 塞杆28与楔槽15分离后, 触碰开关将关闭, 第一电。
24、磁铁6和第二电磁铁7之间产生磁吸力, 并 克服第一弹簧8的作用力, 相吸并封闭筛桶4, 此时再启动电机3使转轴2正反转动, 并带动筛 桶4正反转动; 筛桶4转动的过程中, 茶叶将随筛桶4转动, 大小合格的茶叶将从筛孔9中漏 出, 此时箱体17对茶叶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避免茶叶转动过程中因受到离心力而甩出过远, 由于收集箱18顶端与箱体17内壁相抵, 因此可使茶叶顺利地进入到下方的收集箱18中, 实 现收集和筛分。 通过加料槽10和滑板13的设计, 实现分批次向筛桶4内加入茶叶, 避免一次 性加入过多茶叶而造成筛分不充分、 不均匀; 通过筛桶4的正反转动, 使茶叶的筛分更加均 匀; 同时利用转轴。
25、2的转动, 通过气囊23实现蓄力, 间歇性地使通孔16和出料口12连通, 实现 自动控制加料, 提高筛青的效率。 0044 (5)炒青: 对筛分后的茶叶进行炒制, 炒茶温度为289度, 炒茶时间为6分钟, 使茶叶 失水率达到80。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8634026 A 6 0045 (6)揉捻: 对炒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 揉捻时间为2小时, 揉捻由轻柔和重揉交替形 成, 轻柔时间为22分钟, 重揉时间为12分钟。 0046 (7)发酵: 将完成揉捻的茶叶放入到发酵室内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对茶叶进行搅 拌, 同时控制发酵时间为3.5小时, 发酵温度为26度, 发酵湿度为92。
26、。 0047 (8)干燥: 将发酵后的茶叶送入干燥箱内干燥, 干燥温度为95度, 使茶叶失水率达 到98。 0048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 过多描述。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 还可以 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 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说明书中的 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8634026 A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108634026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