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及建筑物.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744098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0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90146.1

申请日:

2015.04.21

公开号:

CN104790832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6B 5/00申请日:20150421|||公开

IPC分类号:

E06B5/00; E06B7/10; E06B3/36; E06B7/28; B01D47/00; A47L1/15

主分类号:

E06B5/00

申请人:

宁夏大学

发明人:

贺生云

地址:

75002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天律师事务所64103

代理人:

孙彦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包括窗框、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水气产生装置,窗框包括通风框体、及设置在通风框体下方的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相对的安装在通风框体上,且与通风框体能够相对转动而打开,以通过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空气除尘通道,水气产生装置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中,水气产生装置的水气输出口与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连通,以将水气输送到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中而实现空气的除尘及室内的加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水气产生装置,窗框包括通风框体、及设置在通风框体下方的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相对的安装在通风框体上,且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与通风框体能够相对转动而打开,以通过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空气除尘通道,水气产生装置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中,水气产生装置的水气输出口与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连通,以将水气输送到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中而实现空气的除尘及室内的加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其特征在于:通风框体包括上下平行的上侧壁及下侧壁、左右平行的左侧壁及右侧壁,上侧壁、右侧壁、下侧壁、左侧壁依次首位对应连接,下侧壁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蒸发槽,水气产生装置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内,且水气产生装置的水气输出口伸入在通风框体的下侧壁的蒸发槽中,并指向通风框体的上侧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其特征在于:水气产生装置包括鼓风装置、上水管、下水管、蒸发槽盖板,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内设置鼓风装置收容空间、上水管及下水管收容空间,鼓风装置、上水管、下水管对应的安装在鼓风装置收容空间、上水管及下水管收容空间中,鼓风装置的排风口、上水管的一端、下水管的一端伸入通风框体的下侧壁的蒸发槽中,且鼓风装置的排风口、上水管的一端、下水管的一端到蒸发槽的槽底的距离逐渐减小,上水管的另一端、下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的供水装置连接;蒸发槽盖板覆盖在通风框体的下侧壁的蒸发槽上,蒸发槽盖板上开设有水气通过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其特征在于:水气产生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安装在通风框体上,控制装置与湿度传感器、鼓风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湿度传感器产生的实时湿度信号产生对应的实时湿度值,并根据实时湿度值及预存基准湿度值控制鼓风装置工作。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其特征在于: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装置,蓄电装置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电性连接,蓄电装置还与控制装置、湿度传感器、鼓风装置电性连接,蓄电装置将太阳能电池组件输送的电能存储,并将存储的电能输送给控制装置、湿度传感器、鼓风装置。

6.
  一种建筑物,包括墙体、覆盖在墙体上的屋顶、安装在墙体上的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其特征在于: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包括窗框、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水气产生装置,窗框包括通风框体、及设置在通风框体下方的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相对的安装在通风框体上,且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与通风框体能够相对转动而打开,以通过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空气除尘通道,水气产生装置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中,水气产生装置的水气输出口与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连通,以将水气输送到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中而实现空气的除尘及室内的加湿。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通风框体包括上下平行的上侧壁及下侧壁、左右平行的左侧壁及右侧壁,上侧壁、右侧壁、下侧壁、左侧壁依次首位对应连接,下侧壁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蒸发槽,水气产生装置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内,且水气产生装置的水气输出口伸入在通风框体的下侧壁的蒸发槽中,并指向通风框体的上侧壁。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水气产生装置包括鼓风装置、上水管、下水管、蒸发槽盖板,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内设置鼓风装置收容空间、上水管及下水管收容空间,鼓风装置、上水管、下水管对应的安装在鼓风装置收容空间、上水管及下水管收容空间中,鼓风装置的排风口、上水管的一端、下水管的一端伸入通风框体的下侧壁的蒸发槽中,且鼓风装置的排风口、上水管的一端、下水管的一端到蒸发槽的槽底的距离逐渐减小,上水管的另一端、下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的供水装置连接;蒸发槽盖板覆盖在通风框体的下侧壁的蒸发槽上,蒸发槽盖板上开设有水气通过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水气产生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安装在通风框体上,控制装置与湿度传感器、鼓风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湿度传感器产生的实时湿度信号产生对应的实时湿度值,并根据实时湿度值及预存基准湿度值控制鼓风装置工作。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装置,蓄电装置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电性连接,蓄电装置还与控制装置、湿度传感器、鼓风装置电性连接,蓄电装置将太阳能电池组件输送的电能存储,并将存储的电能输送给控制装置、湿度传感器、鼓风装置。

说明书

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及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空气作为生命之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据悉80%的疾病和1/3的死亡率与吸入受污染的空气有关。人的一生约有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的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从实际情况来看,室内空气质量远劣于室外空气。环保工作者提醒人们: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常常比室外空气污染严重2至3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达100倍。在室内可检测出约300多种污染物,68%的人体疾病都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虽然去除空气污染办法有多种,例如可以减少污染源、吸附杀灭,或者过滤和活性炭吸附,在特定场合下上述方案都是必需的解决方案。室内空气品质专家指出,开船通风是最简便、经济和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大自然在生态循环中营造出的新鲜空气是人类无法复制的,通过空气对流使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稀释、清除,可显著减少室内微生物的数量。
由于室外灰尘多,尤其在西北地区,由于空气的干燥及风沙较多,如果开窗通风就会造成室内布满灰尘,屋内弥漫尘土的味道。虽然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例如专利号为200820021393.4、发明创造名称为浸润除尘纱窗的中国专利,该浸润除尘纱窗包括纱窗、供液装置,纱窗窗框四周用粘合剂固定有尼龙搭扣带的“钩面”,滤网四周用粘合剂固定有尼龙搭扣带的“绒面”,窗框和滤网通过尼龙搭扣带固定在一起,便于滤网从窗框上拆卸和安装。供液装置中的液体容器固定在比窗框位置高的地方,在大气压作用下持续给滤网供给液体,保持滤网湿润,湿润的滤网能很好地阻挡吸附室内和室外穿过滤网的灰尘。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滤网吸附灰尘太多时,需要将其拆卸清洗后再安装上,如此给用户带来不便;另外,湿润的滤网影响室外的空气顺利进入室内,降低了通风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保证室外的空气顺利进入室内且不需要拆卸就可清理的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物,该建筑物安装有上述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以通过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来保证建筑物内的通风顺畅。
一种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包括窗框、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水气产生装置,窗框包括通风框体、及设置在通风框体下方的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相对的安装在通风框体上,且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与通风框体能够相对转动而打开,以通过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空气除尘通道,水气产生装置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中,水气产生装置的水气输出口与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连通,以将水气输送到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中而实现空气的除尘及室内的加湿。
一种建筑物,包括墙体、覆盖在墙体上的屋顶、安装在墙体上的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包括窗框、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水气产生装置,窗框包括通风框体、及设置在通风框体下方的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相对的安装在通风框体上,且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与通风框体能够相对转动而打开,以通过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空气除尘通道,水气产生装置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中,水气产生装置的水气输出口与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连通,以将水气输送到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中而实现空气的除尘及室内的加湿。
上述建筑物及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中,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相对的安装在通风框体上,且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与通风框体能够相对转动而打开,以通过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空气除尘通道,水气产生装置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中,水气产生装置的水气输出口与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连通,以将水气输送到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中,通过水气中的水分子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在水及灰尘的自身重力下落在空气除尘通道中,进而实现空气的除尘及室内的加湿,如此可以保证室外的空气顺利进入室内,同时只需采用抹布擦拭通风框体上的湿润灰尘就可完成清理,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其他方式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的结构应用示意图。
附图4是图3中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应用示意图。
附图5是第三方式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的结构应用示意图。
附图6是图5中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的结构应用示意图。
附图7是图1中蒸发槽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10、窗框20、通风框体21、上侧壁210、下侧壁211、右侧壁213、蒸发槽214、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22、鼓风装置收容空间220、上水管及下水管收容空间221、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水气产生装置50、鼓风装置51、上水管52、下水管53、蒸发槽盖板54、水气通过孔540、控制装置55、湿度传感器56、太阳能电池组件60、蓄电装置7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安装在包括墙体、覆盖在墙体上的屋顶的建筑物上,例如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安装在建筑物的墙体上,以实现建筑物的室内与外界的通风,其中建筑物可以为住宅楼、办公楼等。
请参看如图1及图2,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10包括窗框20、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水气产生装置50。窗框20包括通风框体21、及设置在通风框体21下方的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22,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相对的安装在通风框体21上,且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与通风框体21能够相对转动而打开,以通过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及通风框体21构成空气除尘通道,水气产生装置50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22中,水气产生装置50的水气输出口与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及通风框体21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连通,以将水气输送到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及通风框体21构成的空气除尘通道,通过水气中的水分子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在水及灰尘的自身重力下落在空气除尘通道中,进而实现空气的除尘及室内的加湿,如此可以保证室外的空气顺利进入室内,同时只需采用抹布擦拭通风框体上的湿润灰尘就可完成清理,方便用户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框体21包括上下平行的上侧壁210及下侧壁211、左右平行的左侧壁(图中未示出)及右侧壁213,上侧壁210、右侧壁213、下侧壁211、左侧壁依次首位对应连接,下侧壁211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蒸发槽214,水气产生装置50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22内,且水气产生装置50的水气输出口伸入在通风框体21的下侧壁211的蒸发槽214中,并指向通风框体21的上侧壁210。其中,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例如,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对应的与上侧壁210固定,且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与上侧壁210能够相对转动,例如通过枢转机构连接实现转动,进而减少室外的空气对蒸发槽214中的水蒸发后形成的水气的冲击,保证除尘效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成不同的结构,例如,请参看图3及图4,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及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都采用两组玻璃窗,采用平开方式结构,亦即,第一空气引导窗扇中的两个玻璃窗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以打开,第二空气引导窗扇中的两个玻璃窗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滑动以打开;请参看图5及图6,第一空气引导窗扇30及第二空气引导窗扇40都采用两组玻璃窗,采用推开方式结构,亦即,第一空气引导窗扇中的两个玻璃窗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窗框转动以打开,第二空气引导窗扇中的两个玻璃窗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窗框转动以打开。
进一步的,水气产生装置50包括鼓风装置51、上水管52、下水管53、蒸发槽盖板54,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22内设置鼓风装置收容空间220、上水管及下水管收容空间221,鼓风装置51、上水管52、下水管53对应的安装在鼓风装置收容空间220、上水管及下水管收容空间221中,鼓风装置51的排风口、上水管52的一端、下水管53的一端伸入通风框体21的下侧壁211的蒸发槽214中,且鼓风装置51的排风口、上水管52的一端、下水管53的一端到蒸发槽214的槽底的距离逐渐减小,上水管52的另一端、下水管53的另一端与外界的供水装置连接,蒸发槽盖板54覆盖在通风框体21的下侧壁211的蒸发槽214上,请同时参看图7,蒸发槽盖板54上开设有水气通过孔540,如此通过上水管52将水持续的输送到蒸发槽214中,而下水管53持续的将蒸发槽214中的水再持续的输送回外界的供水装置,蒸发槽214中的水一部分蒸发后从蒸发槽盖板54的水气通过孔540穿过到达空气除尘通道中,以吸附进入空气除尘通道中的外界空气中的灰尘,鼓风装置51可以为小型鼓风机。
进一步的,水气产生装置50还包括控制装置55、湿度传感器56,湿度传感器56安装在通风框体21上,控制装置55与湿度传感器56、鼓风装置51电性连接,控制装置55根据湿度传感器56产生的实时湿度信号产生对应的实时湿度值,并根据实时湿度值及预存基准湿度值控制鼓风装置51工作,控制装置55可以为具有单片机的数据处理装置,例如,控制装置55在判断出实时湿度值小于预存基准湿度值时,控制鼓风装置51开始工作,以将蒸发槽内的水面上的水分快速吹入空气除尘通道中,进而改变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湿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水气产生装置可以为加湿器。
进一步的,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10还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60、蓄电装置70,蓄电装置70与太阳能电池组件60电性连接,蓄电装置70还与控制装置55、湿度传感器56、鼓风装置51电性连接,太阳能电池组件60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体上,用于吸收太阳光并产生电能。蓄电装置70将太阳能电池组件60输送的电能存储,并将存储的电能输送给控制装置55、湿度传感器56、鼓风装置51,以使控制装置55、湿度传感器56、鼓风装置51正常工作。

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及建筑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及建筑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及建筑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及建筑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及建筑物.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建筑物用槽式加湿降尘窗,包括窗框、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水气产生装置,窗框包括通风框体、及设置在通风框体下方的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相对的安装在通风框体上,且与通风框体能够相对转动而打开,以通过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导窗扇及通风框体构成空气除尘通道,水气产生装置安装在水气产生装置收容部中,水气产生装置的水气输出口与第一空气引导窗扇、第二空气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