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方法及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方法及结构,属于水利水电支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水电工程建设中边坡较为常见,边坡工程具体问题也各不相同,但很多工程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都遇到了深厚堆积体边坡问题,尤其是位于泄水建筑物下方的堆积体边坡问题,处理难度极大,同时还需重点考虑支挡结构之间堆积体边坡的防水流冲刷问题;加之部分堆积体边坡本身就是公路边坡,边坡的安全性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意见重大。按照传统的方法,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护主要采取抗滑桩(矩形断面)进行支挡,同时辅助一定的混凝土贴坡、预应力锚索等措施,但抗滑桩(矩形断面)一般要求深入基岩的深度较大,当边坡下滑力较大时,抗滑桩断面更大,入岩深度更深,施工难度极大,施工期安全风险较大,施工工期保证率较低。桩与桩之间边坡的防水流冲刷问题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方法及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施工难度大、施工期安全风险较大、施工工期保证率较低等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方法为,该方法采用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作为深厚堆积体边坡的主要支挡结构,桩间边缘净距控制在10cm左右,主要用以防水流对深厚堆积体边坡的冲刷和淘刷;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采用桩顶混凝土联系梁连接为一体,桩顶混凝土联系梁与之上的混凝土贴坡连为一体,以确保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与混凝土贴坡整体受力。
前述方法中,所述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靠近河道一侧构筑河道消能设施,以削弱上游下泄水流对河床覆盖层的冲刷破坏。
前述方法中,所述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穿过深厚堆积体边坡和河床覆盖层伸至河床覆盖层底部的基岩,以确保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的稳定性。
前述方法中,所述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在深厚堆积体边坡开挖之前进行施工;施工主要采取机械成孔,桩径为1.0~1.5m,桩孔采取间隔跳跃施工方式。
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发明的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结构为,该结构包括深厚堆积体边坡;在深厚堆积体边坡倾斜面靠近河道的位置设有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的桩顶设有桩顶混凝土联系梁,桩顶混凝土联系梁顶面与混凝土贴坡连为一体,混凝土贴坡顶部与深厚堆积体边坡之间构筑有坡顶公路,坡顶公路靠近深厚堆积体边坡一侧设有排水沟。
前述结构中,所述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穿过深厚堆积体边坡和河床覆盖层伸至河床覆盖层底部的基岩。
前述结构中,所述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靠近河道一侧构筑河道消能设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圆形断面钢筋混凝土桩作为深厚堆积体边坡1的主要支挡结构,施工主要采取机械成孔,可显著提高施工效率;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期安全风险,施工工期保证率较高;通过合理设计桩间距,可有效解决桩与桩之间堆积体边坡的防水流冲刷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深厚堆积体边坡、2-河床覆盖层、3-河道、4-坡顶公路、5-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6-混凝土贴坡、7-桩顶混凝土联系梁、8-河道消能设施、9-排水沟、10-基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采用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作为深厚堆积体边坡1的主要支挡结构,桩间边缘净距控制在10cm左右,主要用以防水流对深厚堆积体边坡1的冲刷和淘刷;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的桩顶采用桩顶混凝土联系梁7连接为一体,桩顶混凝土联系梁7与之上的混凝土贴坡6连为一体,以确保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与混凝土贴坡6整体受力。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靠近河道一侧构筑河道消能设施8,以削弱上游下泄水流对河床覆盖层2的冲刷破坏。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穿过深厚堆积体边坡1和河床覆盖层2伸至河床覆盖层2底部的基岩10,以确保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的稳定性。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在深厚堆积体边坡1开挖之前进行施工;施工主要采取机械成孔,桩径为1.0~1.5m,桩孔采取间隔跳跃施工方式。
根据上述方法构成的本发明的一种深厚堆积体边坡支挡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包括深厚堆积体边坡1;在深厚堆积体边坡1倾斜面靠近河道3的位置设有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两排交错布置的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的桩顶设有桩顶混凝土联系梁7,桩顶混凝土联系梁7顶面与混凝土贴坡6连为一体,混凝土贴坡6顶部与深厚堆积体边坡1之间构筑有坡顶公路4,坡顶公路4靠近深厚堆积体边坡1一侧设有排水沟9。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穿过深厚堆积体边坡1和河床覆盖层2伸至河床覆盖层2底部的基岩10。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靠近河道一侧构筑河道消能设施8。
实施例
本例的方法如图1所示,是在确保堆积体边坡安全的前提下,变化支挡结构断面型式,施工主要采取机械成孔,施工效率高;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期安全风险,施工工期保证率较高;同时,通过合理布设桩间距,可有效解决桩与桩之堆积体边坡的防水流冲刷问题。具体实施时,主要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1、根据工程结构整体布置特点,对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所在位置进行施工放样。
2、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开挖施工主要采取机械成孔,桩径1.0~1.5m,采取间隔跳跃施工。
3、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开挖到位并验收通过后,进行桩体钢筋笼吊装,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浇筑。
4、圆断面钢筋混凝土桩5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桩外侧河道基础开挖,同时可进行桩顶混凝土联系梁7、混凝土贴坡6施工,混凝土贴坡6施工过程中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布设一定数量的排水孔。
5、最后进行河道消能设施8施工,主要用于保护上游下泄水流对河床覆盖层2的冲刷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