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24599A43申请公布日20140716CN103924599A21申请号201410129763622申请日20140401E02D17/0220060171申请人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210019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创意路88号72发明人赵升峰马世强黄广龙尚明张西平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代理人李玉平54发明名称一种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在基础底板或承台内施工缝设置,降低基础底板漏水的几率;施工缝以下,在立柱桩上绑扎遇水膨胀止水条,浇注周边基础。
2、底板或承台及凹字面以下的基础底板或承台,并在凹字面上预埋钢板,施工缝以上的基础底板水平方向钢筋采用连接器和预留插筋交替布置。并在预留位置竖向设置钢板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条,并凿毛;基础底板或承台施工缝凹面以上,截清立柱桩后采用一块钢板盖在预埋长条钢板上面,钢板盖四边与凹字面上预埋长条钢板密焊,浇筑施工缝。本发明解决了以往因立柱桩施工不到位,而带来的对于支护体系稳定性或是底板防水的问题。此方法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还具有经济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24599ACN10。
3、3924599A1/1页21一种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11、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或坑底时,首先浇筑基础垫层;12、待基础垫层达到所需强度后,在基础垫层上铺设防水层;13、绑扎承台和基础底板的钢筋,基础底板遇立柱桩位置的水平方向的钢筋采用钢筋连接器和预留钢筋的方式进行后期连接,钢筋连接器和预留钢筋交错布置;14、确定基础底板或承台内施工缝的位置,所述施工缝设置在以立柱桩为中心的基础底板和承台内,同时在竖向施工缝的侧壁上预埋钢板止水带和膨胀止水条;15、在施工缝以下的立柱桩上绑扎膨胀止水条,且在施工缝的水平面上预埋长条钢板;16、浇筑承台或基础底板的混凝土;17、。
4、等后期支撑全部拆除后,凿除立柱桩至承台或基础底板的施工缝底面位置,填充微膨胀混凝土,然后将钢盖板四周分别密焊在预埋长条钢板上;18、对承台或基础底板内施工缝侧壁进行施工凿毛;19、把基础底板施工缝位置的预留钢筋全部与钢筋连接器连接后,浇筑施工缝。权利要求书CN103924599A1/3页3一种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撑钢立柱的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到迅猛发展,基坑深度亦越来越深,由此深基坑的围护设计及施工工艺也随之不断发展。深基坑工程自身稳定。
5、性是在围护结构,水平支撑体系和竖向立柱三大体系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得以保证。基坑支护设计中钢立柱运用变得普遍,但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钢立柱施工不到位。如钢立柱定位不准确;钢立柱嵌入立柱桩的长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底板或承台的施工和防水造成不利的影响。0003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则嵌固在立柱桩中的钢立柱嵌固深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如不剥离立柱桩,对底板或承台防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因立柱桩穿过底板,引起的底板渗水问题屡有出现,且后期处理难度增大;如剥离立柱桩即会影响钢立柱的嵌固深度,从而不能保证竖向立柱体系的稳定安全性,这在深基坑施工中尤为重要。发明内容0004发明。
6、目的本发明针对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引起的底板或承台的后期从立柱桩周边渗水问题,提出了一种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0005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1、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或坑底时,首先浇筑基础垫层;12、待基础垫层达到所需强度后,在基础垫层上铺设防水层;13、绑扎承台和基础底板的钢筋,基础底板遇立柱桩位置的水平方向的钢筋采用钢筋连接器和预留钢筋的方式进行后期连接,钢筋连接器和预留钢筋交错布置;14、确定基础底板或承台内施工缝的位置,所述施工缝设置在以立柱桩为中心的基础底板和承台内,以降低基础底板漏水的几率,同时在竖向施工缝的侧壁上预埋钢板止水带和。
7、膨胀止水条;15、在施工缝以下的立柱桩上绑扎膨胀止水条,且在施工缝的水平面上预埋长条钢板;16、浇筑承台或基础底板的混凝土;17、等后期支撑全部拆除后,凿除立柱桩至承台或基础底板的施工缝底面位置,填充微膨胀混凝土,然后将钢盖板四周分别密焊在预埋长条钢板上;18、对承台或基础底板内施工缝侧壁进行施工凿毛;19、把基础底板施工缝位置的预留钢筋全部与钢筋连接器连接(机械连接)后,浇筑施工缝。0006施工缝设置在基础底板或承台内,以立柱桩所在位置为中心,采用二次浇注的型说明书CN103924599A2/3页4式,即基础底板或承台分两层施工,先形成凹字形的基础底板和承台(在没有承台的情况下,先形成凹字形。
8、的基础底板),预留凹字形的基础底板和承台的凹部为施工缝(在没有承台的情况下,预留凹字形的基础底板的凹部为施工缝),把施工缝留在底板内部,降低基础底板漏水的几率。施工缝下方施工面积和深度应根据结构基础底板的厚度和配筋综合确定,不宜太大,深度建议取基础底板或承台厚度的2/5。0007针对可能出现的渗水的部位(立柱桩穿过基础底板或承台处立柱桩桩边),均采取了多道防水措施;施工缝以下,在立柱桩上绑扎遇水膨胀止水条,浇注周边基础底板或承台及凹字面以下的基础底板或承台,并在凹字面上预埋钢板,施工缝以上的基础底板水平方向钢筋采用连接器和预留插筋交替布置。并在预留位置竖向设置钢板止水带和遇水膨胀止水条,并凿毛。
9、。0008基础底板或承台施工缝凹面以上,截清立柱桩后采用一块钢板盖在预埋长条钢板上面,钢板盖四边与凹字面上预埋长条钢板密焊。浇筑凹字面以上承台或基础底板,即浇筑施工缝。0009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通过设置基础底板或承台内施工缝,采用二次浇注的形式,并设置多道防水措施,解决了以往因立柱桩施工不到位,而带来的对于支护体系稳定性或是底板防水的问题。此方法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还具有经济性。附图说明0010图1是支撑立柱桩穿越基础底板和承台时采取的底板防水示意图;图2是支撑立柱桩穿越基础底板时采取的底板防水示意图;图中1、基础垫层;2、防水层;3、承。
10、台;4、基础底板;5、立柱桩;6、膨胀止水条A;7A、钢筋连接器;7B、预留钢筋;8、钢板止水带;9、膨胀止水条B;10、施工凿毛;11、承台钢筋;12、长条钢板;13、钢盖板;14、钢立柱。具体实施方式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0012如图1所示,当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或坑底时,首先浇筑基础垫层1;待基础垫层1达到所需强度后再在基础垫层1上铺设防水层2;然后绑扎承台3的承台钢筋11,基础底板4遇立柱桩5位置水平方向钢筋。
11、采用钢筋连接器7B和预留钢筋7A的方式进行后期连接,钢筋连接器7B和预留钢筋7A交错布置;并确定承台3和基础底板4内施工缝的位置,施工缝设置在以立柱桩5为中心的承台3和基础底板4内,同时在施工缝的竖向侧壁上预埋钢板止水带8和膨胀止水条B9,在施工缝以下的立柱桩5上绑扎膨胀止水条A6,且在施工缝凹面上预埋长条钢板12;然后浇筑承台3和基础底板4的混凝土;等后期支撑全部拆除后,凿清立柱桩5至承台3施工缝位置,填充微膨胀混凝土,然后将钢盖板13四周分别密焊在预埋的长条钢板12上,对施工缝的竖向侧壁进行施工凿毛10;接着把基础底板4施工缝位置钢筋连接器7B和预留钢筋7A全部连接后,浇筑施工缝。说明书C。
12、N103924599A3/3页50013如图2所示,当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或坑底时,首先浇筑基础垫层1;待垫层达到所需强度后再在基础垫层1上铺设防水层2;然后绑扎基础底板4的钢筋,基础底板4遇立柱桩5位置上部水平方向钢筋采用钢筋连接器7A和预留钢筋7B的方式进行后期连接,钢筋连接器7A和预留钢筋7B交错布置;并确定基础底板4内施工缝的位置,工缝设置在以立柱桩5为中心的基础底板4内,同时在竖向施工缝上预埋钢板止水带8和膨胀止水条B9,在基础底板4内施工缝凹部面以下的立柱桩5上绑扎膨胀止水条A6,且在施工缝凹部面上预埋长条钢板12;然后浇筑基础底板4的混凝土;等后期支撑全部拆除后,凿清立柱桩5至基础承台施工缝的凹部面位置,填充微膨胀混凝土,然后将钢盖板13四周分别密焊在预埋钢长条板12上,对基础底板4施工缝的竖向侧壁进行施工凿毛10;接着把基础底板4施工缝位置钢筋连接器7B和预留钢筋7A全部连接后,浇筑施工缝。说明书CN103924599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924599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392459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