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顶驱背钳的防护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石油工程钻井配套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
顶驱背钳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顶驱的全称为顶部驱动钻井装置TDS(TOPDRIVEDRILLINGSYSTEM),
它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钻井领域中兴起的一项新的钻井技术,是旋转钻井
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以其节省接单根和间断时间、遇到突发情况随时接单
根进行循环、减少卡钻事故、显著提高钻井作业能力和效率等优点得到了不
断地推广和应用。但是在钻井作业中,接单根或立柱时,顶驱背钳与钻杆卸
扣时,经常有泥浆流出或喷出,污染钻台面、钻台上的设备,增加了钻井工
人清洁泥浆的工作量,甚至喷到钻井工人身上造成危险。目前在接单根或立
柱时钻井工人仅是用铁锹对背钳进行简单的遮挡,还没有专门的用于防止顶
驱背钳处泥浆喷溅的工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用于顶驱背钳的防护装置,以解决
现有技术中顶驱背钳与钻杆卸扣时,对背钳遮挡效果差,经常有泥浆流出或
喷出,污染钻台面或设备,增加钻井工人清洁泥浆工作量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顶驱背钳的防护装置,包括两片扣合在一起的半圆筒状防护
瓦、以及控制两防护瓦闭合的扭簧、以及控制两防护瓦打开的拉拽机构、以
及防护瓦下方空心的把手;两所述防护瓦底端铰接在销轴上,该销轴通过支
架安装在所述把手顶部;所述拉拽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把手空心内的控制
轴、以及每片所述防护瓦上均设有的开关控制孔、以及所述开关控制孔与所
述控制轴间连接的控制线、以及把手顶端支撑控制线的滑轮;所述控制轴下
端设有控制手柄,在所述把手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控制手柄的锁止部。
进一步,所述控制线为钢丝或尼龙绳。
进一步,所述滑轮为定滑轮。
进一步,所述滑轮中部沿圆周方向设有定位凹槽。
进一步,所述把手外表面设有橡胶层。
进一步,所述控制轴与所述把手的空心同轴心设置。
进一步,所述防护瓦下部设有连接耳,所述开关控制孔设置在该连接耳
上。
进一步,所述锁止部包括一处于所述把手空心内壁的卡槽,在所述控制
手柄上设有一能与该卡槽配合的卡勾。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用于顶驱背钳的防护装置具有
以下优势:通过控制手柄向把手前端推动控制轴,松开控制线,扭簧将防护
瓦关闭,能有效防止顶驱背钳处泥浆喷溅,有利于保持钻台面清洁、安全,
减少钻井工人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
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
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中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护瓦;2-开关控制孔;3-控制线;4-销轴;5-扭簧;6-滑轮;7-把
手;8-控制轴;9-控制手柄;10-锁止部;11-支架;12-定位凹槽;13-连接
耳;14-卡槽;15-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
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
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
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
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
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
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一种用于顶驱背钳的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两片扣合在一起的半
圆筒状防护瓦1、以及控制两防护瓦1闭合的扭簧5、以及控制两防护瓦1
打开的拉拽机构、以及防护瓦1下方空心的把手7;两所述防护瓦1底端铰
接在销轴4上,该销轴4通过支架11安装在所述把手7顶部;所述拉拽机
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把手7空心内的控制轴8、以及每片所述防护瓦1上均设
有的开关控制孔2、以及所述开关控制孔2与所述控制轴8间连接的控制线
3、以及把手7顶端支撑控制线3的滑轮6;所述控制轴8下端设有控制手柄
9,在所述把手7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控制手柄9的锁止部10。控制轴
8可以在把手7的空心内沿把手7的长度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滑轮6对控制线3起到定位和支撑涨紧的作用,控制线
3尽量对滑轮6形成一定的包角,以确保拉拽机构的稳定性。
控制线3伸入把手7的空心内与控制轴8连接,在推拉控制手柄9时,
控制轴8通过控制线3能平稳的拉动两防护瓦1张开,或者是平稳的放松控
制线3,由扭簧5压紧防护瓦1,使两防护瓦1闭合,起到防护作用。
其中,所述控制线3为钢丝或尼龙绳,结实耐用,且采购方便,成本低。
为了使防护瓦1启闭稳定可靠,压紧固定控制线的滑轮6为定滑轮,为
了防止控制线3从滑轮上脱落,如图2所示,在滑轮6中部沿圆周方向设置
定位凹槽12。这样,利用控制手柄9拉动控制轴方便、省力。
所述把手7外表面设有橡胶层,握紧控制手柄9时不会打滑,舒适度好。
其中,所述控制轴8与所述把手7的空心同轴心设置,推拉控制手柄9
时,控制手柄9沿把手7的空心移动,稳定可靠,不会卡滞。
为防止直接在防护瓦1上开孔而破坏防护瓦结构强度,因此,在防护瓦
1上设置连接耳13,然后在连接耳13上设置开关控制孔2。
其中,所述锁止部10包括一处于所述把手7空心内壁的卡槽14,在所
述控制手柄9上设有一能与该卡槽14配合的卡勾15。
通过控制线3打开防护瓦1后,可以利用卡勾15与卡槽14开合固定,
保持防护瓦1张开,使顶驱背钳保护接头置入,之后将卡勾15与卡槽14脱
离,松开控制线,此时扭簧5会推动两片防护瓦1闭合,由于两防护瓦1均
为180度的半圆筒形状,两防护瓦1闭合后,形成一圆筒结构,环绕顶驱背
钳保护接头一周,形成防护,能有效防止顶驱背钳处泥浆喷溅,有利于保持
钻台面清洁、安全,减少钻井工人的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
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
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