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吸嘴及清洁车.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742759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9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26148.6

申请日:

2014.11.07

公开号:

CN105625244A

公开日:

2016.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E01H 1/0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变更后: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银盆南路307号变更后: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林语路288号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01H 1/08登记生效日:2017062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林语路288号变更后权利人: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林语路288号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H 1/08申请日:20141107|||公开

IPC分类号:

E01H1/08

主分类号:

E01H1/08

申请人:

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覃先云; 伍乾坤; 徐浩; 肖庆麟; 龙亮

地址: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银盆南路30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唐轶;张永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流吸嘴及清洁车,该分流吸嘴包括吸嘴本体和吸管,所述吸嘴本体具有吸嘴内腔,所述吸管通过吸口与所述吸嘴内腔连通,所述分流吸嘴还包括:分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吸嘴内腔中且位于所述吸口的来流方向上,以便引导进入所述吸嘴内腔中的气流流向所述吸口并避免气流对撞。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吸嘴内腔中的吸口来流方向上设置分流装置,可以引导进入吸嘴内腔中的气流流向吸口,并避免气流对撞导致的能量损失和垃圾在吸嘴空腔内滞留积累,从而能够避免吸口的后方出现漏拾现象,提高吸嘴的垃圾吸拾能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分流吸嘴,包括吸嘴本体和吸管,所述吸嘴本体具有吸嘴内腔,所述吸管通过吸口与
所述吸嘴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吸嘴还包括:
分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吸嘴内腔中且位于所述吸口的来流方向上,以便引导进入所述
吸嘴内腔中的气流流向所述吸口并避免气流对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为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
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吸口沿所述分流吸嘴前进方向的前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本体具有前挡板,所述第一分流
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远离所述吸口的一端均与所述前挡板相交,且两个相交处的距离l
满足:l=ξ1d,其中,1.0≤ξ1≤2.0,d为所述吸口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靠近
所述吸口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吸口的中心的张角θ满足:75°≤θ≤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板面
为圆弧形状,且其半径R满足:R=ξ2d,其中,2.0≤ξ2≤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本体具有顶板,所述第一分流板
和所述第二分流板与垂直于所述顶板的方向之间的夹角β为:15°≤β≤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内腔为Y形内腔,所述分流装
置为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将所述Y形内腔分隔成独立的、分别通
往所述吸口的两个内腔,所述第二分流板位于所述吸口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流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设置为使得所述Y形内
腔和所述吸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左右对称,所述第二分流板设置为使得所述吸口相对
于所述第二分流板左右对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内腔为Y形内腔,所述分流装
置为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吸口沿所述分流吸嘴前进方向的前方两
侧的。
10.一种清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吸嘴。

说明书

分流吸嘴及清洁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流吸嘴及清洁车。

背景技术

吸嘴是扫路车、洗扫车等道路清洁车辆上主要的垃圾收集装置。吸嘴要求抽吸能力强、
清洁效率高。在风机的抽吸作用下,吸嘴内腔形成一定负压,在该负压吸附作用下清洁对象
(垃圾尘粒)从吸嘴边缘进入吸嘴内腔,汇集到抽吸口,进而抽吸到垃圾收集箱内,实现清
洁效果。现有技术中,当清洁车的作业速度较高或者路面上的垃圾量较大时,吸嘴的吸口后
方经常会出现明显的漏拾现象。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流吸嘴及清洁车,通过对吸嘴的结构进行改进,就能够
有效地避免吸嘴的吸口后方出现漏拾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垃圾吸拾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流吸嘴,包括吸嘴本体和
吸管,所述吸嘴本体具有吸嘴内腔,所述吸管通过吸口与所述吸嘴内腔连通,所述分流吸嘴
还包括:分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吸嘴内腔中且位于所述吸口的来流方向上,以便引导进入所
述吸嘴内腔中的气流流向所述吸口并避免气流对撞。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装置为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吸口沿所述分
流吸嘴前进方向的前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本体具有前挡板,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远离所述吸
口的一端均与所述前挡板相交,且两个相交处的距离l满足:l=ξ1d,其中,1.0≤ξ1≤2.0,
d为所述吸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靠近所述吸口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吸口的
中心的张角θ满足:75°≤θ≤12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板面为圆弧形状,且其半径R满足:
R=ξ2d,其中,2.0≤ξ2≤5.0。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本体具有顶板,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与垂直于所述顶
板的方向之间的夹角β为:15°≤β≤45°。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内腔为Y形内腔,所述分流装置为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
第一分流板将所述Y形内腔分隔成独立的、分别通往所述吸口的两个内腔,所述第二分流板
位于所述吸口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板设置为使得所述Y形内腔和所述吸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分流板
左右对称,所述第二分流板设置为使得所述吸口相对于所述第二分流板左右对称。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内腔为Y形内腔,所述分流装
置为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吸口沿所述分流吸嘴前进方向的前方两侧
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车,包括根据前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分流吸
嘴。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吸嘴内腔中的吸口来流方向上设置分流装置,可以引导
进入吸嘴内腔中的气流流向吸口,并避免气流对撞导致的能量损失和垃圾在吸嘴空腔内滞留
积累,从而能够避免吸口的后方出现漏拾现象,提高吸嘴的垃圾吸拾能力。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吸嘴从底部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吸嘴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吸嘴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吸嘴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流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流吸嘴从底部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流吸嘴的仰视图;

图9是图8所示分流吸嘴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分流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分流吸嘴从底部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
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吸嘴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发明人发现:在该吸嘴的工作状态下,气
流从吸嘴的左右两侧进入吸嘴的吸嘴内腔之后,大部分气流汇集于吸口的前方(即吸口沿吸
嘴前进方向的前方),相互挤压对撞直至上升进入吸口。吸嘴内腔中,在吸口的来流方向上可
能存在多个气流对撞区。由于具有质量的沙粒等垃圾的惯性作用,沙粒等垃圾由一个对撞气
流区运动到另一个对撞气流区,导致沙粒等反复来回运动、碰撞,在吸嘴内腔内滞留积累。
气流相互对撞,会导致气流能量损失,降低其输送垃圾的能力。因此,气流对撞区会降低吸
嘴的垃圾吸拾能力,易导致吸口的后方出现漏拾现象。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流吸嘴,包括吸嘴本体和吸管,
所述吸嘴本体具有吸嘴内腔,所述吸管通过吸口与所述吸嘴内腔连通,所述分流吸嘴还包括:
分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吸嘴内腔中且位于所述吸口的来流方向上,以便引导进入所述吸嘴内
腔中的气流流向所述吸口并避免气流对撞。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吸嘴内腔中的吸口来流方向上设置分流装置,可以引导
进入吸嘴内腔中的气流流向吸口,并避免气流对撞,从而能够避免吸口的后方出现漏拾现象,
降低了吸嘴的垃圾吸拾能力。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分流吸嘴。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吸
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吸嘴从底部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吸嘴的仰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吸嘴的侧面
剖视图。

在该实施例一中,分流吸嘴包括吸嘴本体10、前挡板20、吸管30和吸嘴内腔40。吸嘴
本体10包括吸嘴内腔40,且该吸嘴内腔为方形内腔。吸管30包括位于下端的吸口31,且吸
管30通过吸口31与吸嘴内腔40连通。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分流吸嘴还包括设置在吸嘴内腔40中的第一分流板51和第二
分流板52。并且,第一分流板51和第二分流板52分别设置在吸口31的来流方向的两侧,优
选地,它们设置在吸口31沿该分流吸嘴前进方向的前方的两侧。

在本申请中,除非特别规定,前方是指沿分流吸嘴前进方向的前方,后方和左右两侧以
此为基准进行确定。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分流吸嘴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P为该分流吸嘴的前进
方向。如图5所示,进入该分流吸嘴的吸嘴内腔的气流分为左支部气流A和右支部气流B,
它们的大部分汇集在吸管30的吸口的前方,即吸口沿该分流吸嘴前进方向的前方,从而在该
区域形成主要的气流对撞区C。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的分流吸嘴的结构,通过在吸嘴内腔40中的吸口来流方向上设置第
一分流板51和第二分流板52,可以引导进入吸嘴内腔40中的气流流向吸口31,并避免气流
对撞导致其能量的损失和垃圾在吸嘴内腔内滞留积累,从而能够避免吸口31的后方出现漏拾
现象,提高吸嘴的垃圾吸拾能力。

优选地,将第一分流板51和第二分流板52设置在气流对撞区C中,即将第一分流板51
和第二分流板52设置在吸口31沿该分流吸嘴前进方向的前方的两侧,可以更好地起到引导
气流和避免对撞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分流吸嘴的垃圾吸拾能力。

此外,如图3所示,第一分流板51和第二分流板52的远离吸口的一端均与前挡板相交,
且两个相交处的距离l满足:l=ξ1d,其中,1.0≤ξ1≤2.0,d为所述吸口的直径。

并且,第一分流板51和第二分流板52的靠近所述吸口的一端相对于所述吸口的中心的
张角θ满足:75°≤θ≤120°。第一分流板51和第二分流板52的板面为圆弧形状,且其半径R
满足:R=ξ2d,其中,2.0≤ξ2≤5.0。

如图4所示,第一分流板51和第二分流板52与垂直于所述吸嘴本体的顶板的方向之间
的夹角β为:15°≤β≤45°。

由此,通过反复多次的试验并结合流体力学原理,综合设定了两个分流板在吸嘴内腔中
的位置、姿态、形状等参数,优化了两个分流板的导流和避免气流对撞能力,极大地改善了
分流吸嘴的垃圾吸拾能力。

并且,第一分流板51和第二分流板52的下沿距所述顶板的垂直距离可以小于所述前挡
板的下沿距所述顶板的垂直距离,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前述两者之间的垂直距
离差。

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具体采取了第一分流板51和第二分流板52作为该分流吸嘴的分流
装置,但该分流装置还可以具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分流板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
个,分流装置的结构也不限于板状结构,还可以是块状、多层之间夹槽的复合结构等,分流
装置的位置等参数也不限于该实施例的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引导气流并避免气流对撞的
功能即可;此外,吸嘴内腔可以为方形内腔,也可以为其它各种各样形状的内腔。

图6至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分流吸嘴。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流吸
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流吸嘴从底部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分流吸嘴的仰视图;图9是图8所示分流吸嘴的D-D线的剖视图。

与前述实施例一相比,在该实施例二中,吸嘴内腔40为Y形内腔,分流装置为第一分流
板61和第二分流板62,其中,第一分流板61将所述Y形内腔分隔成独立的、分别通往吸管
30的吸口31的两个内腔,第二分流板62则位于吸管30的吸口内部。

由此,通过将吸嘴内腔40分成较为独立的左右两个空腔,可以避免来自左右两个空腔中
的高速气流在吸口31的前方发生挤压对撞,并且,通过将第二分流板62设置在吸管30的吸
口内部,进一步避免了气流在吸管30或吸口31内发生挤压对撞。

优选地,如图7所示,第一分流板61设置为使得所述Y形内腔和吸口31相对于所述第
一分流板左右对称,第二分流板62设置为使得所述吸管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分流板的部分或吸
口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分流板左右对称,即第二分流板62沿该分流吸嘴的前进方向的前方布
置在吸口中,并垂直于左右方向。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分流板61的下沿距所述吸嘴本体的顶板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吸
嘴本体的前挡板的下沿距所述顶板的垂直距离,即分流板61的下沿与前挡板的下沿之间具有
一定的合理距离。

图10至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分流吸嘴。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分流
吸嘴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分流吸嘴从底部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三中,吸嘴本体10的吸嘴内腔为Y形内腔,分流装置为分别设置在吸管30
的吸口前方两侧的第一分流板71和第二分流板72,除此之外,其余结构和/或参数可以与实
施例一的相应结构和/或参数相同。

前面根据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分流吸嘴,但该分流吸嘴并不仅限于该实施例中所述的
部件和/或连接关系。例如,分流板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分流装置的结构也不限于板状
结构,还可以是块状、多层之间夹槽的复合结构等,分流装置的位置等参数也不限于各个实
施例所示的具体参数,只要能够实现引导气流并避免气流对撞的功能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车,其具有分流吸嘴,所述分流吸嘴为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型的
分流吸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
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分流吸嘴及清洁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流吸嘴及清洁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流吸嘴及清洁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流吸嘴及清洁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流吸嘴及清洁车.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流吸嘴及清洁车,该分流吸嘴包括吸嘴本体和吸管,所述吸嘴本体具有吸嘴内腔,所述吸管通过吸口与所述吸嘴内腔连通,所述分流吸嘴还包括:分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吸嘴内腔中且位于所述吸口的来流方向上,以便引导进入所述吸嘴内腔中的气流流向所述吸口并避免气流对撞。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吸嘴内腔中的吸口来流方向上设置分流装置,可以引导进入吸嘴内腔中的气流流向吸口,并避免气流对撞导致的能量损失和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