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热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建筑领域、汽车领域等中,从削减空调费用(节能)及确保
包括防止结露等在内的居住空间舒适性的观点考虑,采用了各种方法来有效
地获得隔热性。
然而,对于窗户玻璃这样的要求可视性的部位而言,住宅用壁纸中使用
的隔热材料通常透明性较低,从可视性的观点考虑无法使用。因此,作为窗
户玻璃内外部之间的隔热手段,开发了夹层玻璃、多层玻璃等,但它们比较
昂贵,在框格窗等中为了设置这些玻璃,需要进行窗框施工,进一步提高了
成本。
另外,作为改善来自窗户的热流入的方法,还有将在塑料膜上成膜了金
属膜的保护膜粘贴在窗上的方法,对于该方法而言,虽然能够抑制热流入,
但对抑制热流出的效果不足。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贴窗片,其至少由两片树脂膜构成,且具有
用于在两片树脂膜之间形成空气层的衬垫,所述贴窗片是对位于比空气层更
室内侧的树脂膜的一面实施了远红外线反射膜的隔热树脂膜。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使用二氧化硅中空纳米粒子作为隔热材料
而具有隔热性和透明性的隔热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86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024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2的隔热膜而言,存在不能充分兼备隔热性与
透明性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较高的隔热性和较高的
透明性的隔热膜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在塑
料膜上设置具有多孔结构的低导热系数嵌段共聚物层,能够获得兼具较高隔
热性和较高透明性的隔热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1]~[9]。
[1]一种隔热膜,其具有:塑料膜、以及形成在所述塑料膜上的具有多孔
结构的聚合物层。
[2]上述[1]所述的隔热膜,其中,所述多孔结构是源自嵌段共聚物的微
相分离结构而形成的。
[3]上述[1]所述的隔热膜,其中,所述多孔结构为微孔,且该微孔的平
均孔径为5~1000nm。
[4]上述[1]所述的隔热膜,其中,隔热膜的导热系数为0.1W/m·K以下。
[5]上述[2]所述的隔热膜,其中,所述嵌段共聚物通过自组织化而形成
相分离结构,并且是由互不相容的单元(A)和单元(B)构成的A-B型、A-B-A
型及B-A-B型中的任一种嵌段共聚物,其中,该单元(A)和该单元(B)分别为
选自苯乙烯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基吡啶衍生物、共轭二烯
类聚合物、聚烯烃中的至少一种。
[6]上述[1]所述的隔热膜,其还具有粘合剂层。
[7]上述[1]所述的隔热膜,该隔热膜作为窗用膜使用。
[8]一种隔热膜的制造方法,其是上述[1]所述的隔热膜的制造方法,该
方法包括:
(1)在塑料膜上形成嵌段共聚物层的工序,
(2)在该嵌段共聚物层上形成微相分离结构的工序,
(3)将该形成了微相分离结构的嵌段共聚物层的一个聚合物相的一部分
或全部除去,从而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的工序。
[9]上述[8]所述的隔热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多孔结构为微孔,且
该微孔的平均孔径为5~1000nm。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塑料膜上形成利用由嵌段共聚物(BCP)的自组织化
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而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能够提供一种兼具较高隔
热性和较高透明性的隔热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隔热膜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2是用于测定将本发明的隔热膜隔着粘合剂层粘贴在玻璃基板上时
的温度差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得到的嵌段共聚物层在微相分离后的AFM
照片(a)(测定范围:1μm×1μm)、以及紫外线-臭氧处理后的AFM照片(b)(测
定范围:1μm×1μm)。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得到的嵌段共聚物层在微相分离后的AFM
照片(a)(测定范围:1μm×1μm)、以及氧等离子体蚀刻后的AFM照片(测定范
围:1μm×1μm)。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微相分离后利用紫外线照射的蚀刻而得
到的微孔表面的SEM照片(测定范围1μm×1μm)。
符号说明
1:隔热膜
2:塑料膜
3a:嵌段共聚物层
3b: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嵌段共聚物层
3c: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
4:粘合剂层
5:玻璃基板
6:与大气接触的隔热膜面
7:与大气接触的玻璃基板面
具体实施方式
[隔热膜]
本发明的隔热膜是在塑料膜上形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的隔热
膜。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隔热膜的剖面图的一个例子。如图1所示,隔热膜
1的特征在于,在塑料膜2上形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3c。这里,“多
孔结构”是指,具有例如纳米尺寸大小的非常微细的空孔,且该微细的空孔
按照给定的形状、间隔相互独立地排列而成的结构。通过在塑料膜上形成源
自后面叙述的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结构的多孔结构,能够获得兼具较高隔
热性和较高透明性的隔热膜。
<塑料膜>
作为构成塑料膜的树脂,可以列举: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光固化
性树脂等。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聚苯乙烯等苯
乙烯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树脂;聚酰胺(尼龙6、尼龙66
等)、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等酰胺类树脂;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芳酯
等聚酯类树脂;降冰片烯类聚合物、单环的环状烯烃类聚合物、环状共轭二
烯类聚合物、乙烯基脂环烃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环烯烃类聚合物;
氯乙烯;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苯醚;聚醚酮;聚醚醚酮;聚碳酸酯;
聚砜、聚醚砜等聚砜类树脂;聚苯硫醚;以及两种以上这些高分子的组合;
等等。其中,从具有通用性、且透明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芳酯等聚酯类
树脂。
<嵌段共聚物>
作为嵌段共聚物,只要是通过自组织化形成微相分离结构、且由相互不
相容的单元(A)与单元(B)键合而成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嵌段共聚物可以列
举A-B型、A-B-A型、B-A-B型等嵌段共聚物。另外,嵌段共聚物还可以是
含有其它单元、例如含有单元(C)的A-B-C型、A-B-C-A型等。其中,从相
分离的难易度、微孔控制的难易度的观点考虑,优选A-B型、A-B-A型、
B-A-B型的嵌段共聚物,更优选A-B型的嵌段共聚物。
作为单元(A)和单元(B),可以列举:苯乙烯、聚邻甲基苯乙烯、聚对甲
基苯乙烯、聚丙基苯乙烯、聚甲氧基苯乙烯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苯乙烯类聚合
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聚
(甲基)丙烯酸环己酯、聚(甲基)丙烯酸苄酯、含有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polyhedraloligomericsilsesquioxane)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聚
(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基吡啶及它们的衍生物等聚乙烯基吡啶衍生物;聚
异戊二烯、聚丁二烯、聚戊二烯、聚己二烯、聚环戊二烯、聚环己二烯、聚
环庚二烯、聚环辛二烯及它们的衍生物等共轭二烯类聚合物;聚乙烯等聚烯
烃;等等。
作为嵌段共聚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PS-b-PI)、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PS-b-PBD)、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
(SIBS树脂)、聚乙烯基吡啶-聚丁二烯(PVP-b-PBD)、聚乙烯基吡啶-聚异戊
二烯(PVP-b-P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异戊二烯(PMMA-b-PI)、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聚苯乙烯(PMMA-b-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PMMA-b-PB)、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有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聚甲基丙烯酸酯
(PMMA-b-PMAPOSS)等。其中,从耐热性、耐候性、导热系数、相分离的
难易度、微孔控制的难易度的观点考虑,优选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PS-b-PI)、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PMMA-b-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有多面体
低聚倍半硅氧烷的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b-PMAPOSS),更优选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聚异戊二烯(PMMA-b-PI)。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嵌段共聚物可以使用聚合得到的产物,也可以使用
市售品。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使
用仲丁基锂作为引发剂的活性阴离子聚合进行合成而得到。
优选构成上述嵌段共聚物的上述单元(A)和单元(B)中至少一者由聚合物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
℃以上的单体构成。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200℃以
下。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上述范围时,耐热性优异,能够优选用作隔热膜。玻
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装置(DSC)进行测定。
<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
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可以通过利用上述嵌段共聚物的自组织化而
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来得到。
一般来说,对于嵌段共聚物而言,在不同的嵌段没有相互混合而发生相
分离的情况下,采取具有给定次序的特征的微区结构。将其称为微相分离结
构,例如,采取构成嵌段共聚物的两种聚合物以分子链长程度的尺寸、即数
十纳米数量级发生相分离的结构。
上述微相分离结构根据上述嵌段共聚物的组成而改变,可以分类为层状
结构、圆柱结构、球结构、螺旋结构等。更具体地说,微相分离结构根据构
成嵌段共聚物的单体种类、它们的组合、体积分数、以及在成膜时使用的用
于溶解不同种类聚合物的溶剂的种类而不同。在上述各种微相分离结构中,
本发明使用的嵌段共聚物形成了例如由共轭二烯类聚合物单元构成的圆柱
(圆筒)结构(相)存在于由苯乙烯类聚合物单元构成的基质(相)中这样的具有
圆柱结构的微相分离结构。
具体而言,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在上述塑
料膜上形成嵌段共聚物层,将该嵌段共聚物层通过例如在溶剂气氛中进行退
火来使其发生微相分离,并将微相分离后的嵌段共聚物层的一个聚合物相的
一部分或全部除去。
上述多孔结构优选具有平均孔径为5~1000nm的微孔,更优选为
10~300nm,进一步优选为30~150nm。平均孔径在上述范围时,能够获得隔
热性和透明性均优异的隔热膜。这里,平均孔径是通过如下方式计算出的值: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嵌段共聚物层的表面,在对观察结果进行了图像
处理的输出图像(测定范围:1μm×1μm)上随机选出50个微孔,读取各个微
孔的孔径的最大径、最小径,求出独立的孔的各孔径的中心值,接着,对测
定的所有数据进行算术平均。
微孔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圆柱状、棱柱状等柱状;倒
圆锥、倒棱锥等倒锥状;倒棱台、倒圆台等倒锥台状;沟槽状等,也可以是
这些形状的组合。
另外,嵌段共聚物层的厚度优选为0.01~500μm,更优选为0.01~100μm,
进一步优选为0.02~10μm。厚度在该范围时,能够获得隔热性和透明性均优
异的隔热膜。
本发明的隔热膜的导热系数优选为0.1(W/m·K)以下,更优选为
0.07(W/m·K)以下,特别优选为0.05(W/m·K)以下。导热系数在该范围时,能
够获得高隔热性。
本发明的隔热膜的雾度优选为2%以下,雾度更优选为1.5%以下。雾度
在该范围时,能够保持高透明性。
<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隔热膜优选还具有粘合剂层。利用该粘合剂层,例如可以将隔
热膜容易地粘贴在窗户玻璃等上。
作为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类
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聚氨酯类粘合剂、聚硅氧烷类粘合剂等。
具体而言,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在上述塑料膜2的与形成了具有上述
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3c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形成粘合剂层4,也可以在上述塑
料膜2的形成了具有上述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3c的面上形成粘合剂层4。
在上述粘合剂中,考虑到隔热性、耐热性、耐环境性、成本方面、透明
性,更优选丙烯酸类粘合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合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上述粘合剂中可以添加例如增粘剂、增
塑剂、光聚合性化合物、光引发剂、发泡剂、阻聚剂、防老剂、填充剂、偶
联剂、防静电剂等其它成分。
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200μm,更优选为10~100μm。粘合剂层的厚
度在该范围时,可确保与玻璃材料等的密合强度且不损害隔热性、透明性。
本发明的隔热膜在建筑领域、汽车领域等中粘贴在窗户玻璃等上使用,
由此能够实现削减空调费用,同时能够抑制室内或车内的结露等,可以提高
居住空间的舒适性。
[隔热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隔热膜的制造方法是在塑料膜上形成了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
物层的隔热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1)在塑料膜上形成嵌段共聚物层的工序,
(2)在该嵌段共聚物层上形成微相分离结构的工序,
(3)将形成了该微相分离结构的嵌段共聚物层的一个聚合物相的一部分
或全部除去,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的工序。
用图1对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1)嵌段共聚物层形成工序
嵌段共聚物层形成工序是将上述嵌段共聚物、例如溶解于有机溶剂的嵌
段共聚物溶液涂布于图1的塑料膜2上,形成嵌段共聚物层3a的工序。作
为嵌段共聚物层的形成方法,可以用公知的方法将使上述嵌段共聚物溶解于
有机溶剂而得到的溶液涂布在塑料膜上,根据需要进行干燥,从而形成嵌段
共聚物层。作为涂敷希望的厚度,例如作为本发明优选厚度的0.01~500μm
的范围的涂布方法,可以列举例如:旋涂、辊涂、浸涂、模涂、凹印涂布等,
没有特别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基板面内全部区域均匀地形成数十nm数
量级的嵌段共聚物层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使用旋涂、模涂、凹印涂布。
从得到具有圆柱结构的微相分离结构的观点考虑,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
溶解嵌段共聚物的溶剂,可以列举:环戊酮、甲苯、乙酸乙酯、氯仿、THF、
苯、环己酮,特别是从蒸发速度的观点考虑,优选环戊酮。
另外,从均匀地形成厚度数十nm数量级的嵌段共聚物层的观点考虑,
上述嵌段共聚物溶液中的嵌段共聚物的浓度优选为0.1~10质量%,进一步优
选为0.2~5质量%。
(2)微相分离结构形成工序
微相分离结构形成工序是在上述嵌段共聚物层形成工序得到的嵌段共
聚物层3a上形成微相分离结构3b的工序。作为形成微相分离结构的方法,
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将嵌段共聚物层在溶剂蒸气氛围下保持一定时间的方法
(溶剂退火法)。通过使用溶剂退火法,容易在膜厚方向上进行嵌段共聚物的
自组织化,从而能够在嵌段共聚物层上有效地形成对深度、平均直径及形状
等进行了控制的微相分离结构。作为上述溶剂退火中使用的溶剂,可以列举
例如:甲苯、甲苯和己烷的混合溶剂、二硫化碳、苯、THF等。在该工序中,
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或调整溶剂种类、退火条件来形成希望的微相分离结构。
(3)多孔结构形成工序
多孔结构形成工序是将上述微相分离结构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形成了微
相分离结构的嵌段共聚物层的一个聚合物相的一部分或全部除去,从而形成
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3b的工序。
将嵌段共聚物层的一个相的一部分或全部除去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
以列举例如:通过臭氧处理、UV臭氧处理、氧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照射
处理等进行蚀刻的方法。在该工序中,通过对蚀刻方法和蚀刻条件进行适当
选择或调整,能够形成希望的多孔结构。进而优选进行清洗和冲洗来除去通
过蚀刻形成的多孔结构的壁面、以及蚀刻残渣。作为清洗液,可以根据塑料
基板材料、蚀刻残渣而适当选择,可以列举例如:己烷、乙酸、醇类(甲醇、
IPA等)等。
上述多孔结构为微孔,且该微孔的平均孔径为5~1000nm。平均孔径在
上述范围时,能够得到隔热性和透明性均优异的隔热膜。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得到具有高隔热性和高透明性的隔热膜。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例子。
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隔热膜的嵌段共聚物层的导热系数的测定、使
用隔热膜制作的隔热性评价用样品的隔热性评价按照以下方法实施。
(a)导热系数测定
对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隔热膜的聚合物层,使用3ω法(参照日本
特开2013-183088说明书[0034]段等)计算出导热系数。
(b)隔热性评价
如图2所示,将粘合剂层4(厚度:20μm)叠层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
的隔热膜1,并粘贴在玻璃基板5(厚度:700μm)上,制作了隔热性评价用样
品。接着,用热板将与大气接触的隔热膜面6侧加热并保持于100℃,测定
与大气接触的玻璃基板面7侧在1小时后的温度。
(c)雾度测定
按照JISK7136标准,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产品
名“NDH-2000”)测定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隔热膜的雾度值。
(实施例1)
作为嵌段共聚物,将聚苯乙烯单元(分子量为72000)与聚异戊二烯单元
(分子量为13000)键合而成的嵌段共聚物(Polymersource公司制造,
P4014-PIp)溶解于环戊酮(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制备了溶液浓度1
质量%的溶液。用旋涂法将制备的溶液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
度:100μm)上,形成厚度150nm的嵌段共聚物层。接着,使用甲苯/己烷=
70/30体积%的溶液,在溶剂蒸气氛围下进行30分钟的溶剂退火处理,由此
在嵌段共聚物层上形成了微相分离结构。用AFM对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嵌
段共聚物层的表面进行了观察。图3(a)示出了AFM照片(测定范围:
1μm×1μm)。
然后,使用臭氧照射装置(Samco公司制造,UV-Ozonedrystripper)进行
30秒钟UV臭氧照射,对嵌段共聚物层的异戊二烯单元的一部分进行选择性
蚀刻,用己烷溶剂清洗,得到具有由微孔构成的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由此
制作了隔热膜。用AFM对得到的隔热膜的聚合物层的表面进行了观察。图
3(b)示出了AFM照片(测定范围:1μm×1μm)。
在得到的隔热膜的塑料膜的与形成了具有上述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的
面相反侧的面上叠层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厚度:20μm),制
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隔热膜。
将隔热膜的聚合物层的微孔的平均孔径、导热系数、隔热膜的雾度值及
带有粘合剂层的隔热膜的隔热性评价结果(玻璃基板的温度)示于表1。
(实施例2)
作为嵌段共聚物,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与含有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
烷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单元键合而成的嵌段共聚物(创和科学株式会社制造,
商品名P9701-MMAPOSSMA)溶解于环戊酮(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
中,制备了溶液浓度0.5质量%的溶液。用旋涂法将制备的溶液涂布在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100μm)上,形成厚度30nm的嵌段共聚物层。
接着,使用二硫化碳溶剂、在溶剂蒸气氛围下进行20分钟溶剂退火处理,
由此在嵌段共聚物层上形成了微相分离结构。用AFM对具有微相分离结构
的嵌段共聚物层的表面进行了观察。图4(a)示出了AFM照片(测定范围:
1μm×1μm)。
然后,使用反应性离子蚀刻装置(Samco公司制造,UV-Ozonedry
stripper),在输出功率100W、真空压力5Pa、氧流量10ccm的条件下进行10
秒钟氧等离子体蚀刻,对嵌段共聚物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一部分进
行选择性蚀刻,用己烷溶剂清洗,得到具有由微孔构成的多孔结构的聚合物
层,由此制作了隔热膜。用AFM对得到的隔热膜的聚合物层表面进行了观
察。图4(b)示出了AFM照片(测定范围:1μm×1μm)。
在得到的隔热膜的塑料膜的与形成了具有上述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的
面相反侧的面上叠层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厚度:20μm),制作
了带有粘合剂层的隔热膜。
将隔热膜的聚合物层的微孔的平均孔径、导热系数、隔热膜的雾度值及
带有粘合剂层的隔热膜的隔热性评价结果(玻璃基板的温度)示于表1。
(实施例3)
作为嵌段共聚物,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PMMA单元)与聚苯乙烯单
元键合而成的嵌段共聚物(创和科学株式会社制造,P2400-SMMA)溶解于甲
苯中,制备了溶液浓度1质量%的溶液。用旋涂法将制备的溶液涂布在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100μm)上,形成了厚度150nm的嵌段共聚物层。
接着,在热板上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120℃进行10分钟热处理,在嵌
段共聚物层上形成了微相分离结构。
然后,通过对嵌段共聚物层以照度10mW/cm2照射2分钟紫外光,对嵌
段共聚物层的PMMA单元的一部分进行选择性蚀刻,用乙酸溶剂清洗,得
到具有由微孔构成的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由此制作了隔热膜。用SEM对
得到的隔热膜的聚合物层的表面进行了观察。图5示出了SEM照片(测定范
围:1μm×1μm)。
在得到的隔热膜的塑料膜的与形成了具有上述多孔结构的聚合物层的
面相反侧的面上叠层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厚度:20μm),制作
了带有粘合剂层的隔热膜。
将隔热膜的聚合物层的微孔的平均孔径、导热系数、隔热膜的雾度值及
带有粘合剂层的隔热膜的隔热性评价结果(玻璃基板的温度)示于表1。
(比较例1)
除了在实施例1中仅形成嵌段共聚物层而未形成多孔结构以外,与实施
例1同样地制作了隔热膜。在得到的隔热膜的塑料膜的与形成了不具有多孔
结构的嵌段共聚物层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叠层由丙烯酸类粘合剂构成的粘
合剂层(厚度:20μm),制作了带有粘合剂层的比较用隔热膜。
将比较用的隔热膜的嵌段共聚物层的导热系数、比较用的隔热膜的雾度
值及带有粘合剂层的比较用隔热膜的隔热性评价结果(玻璃基板的温度)示于
表1。
对于实施例1~3而言,与比较例1相比,导热系数低,从粘贴在玻璃基
板上的隔热膜侧的面的温度和玻璃基板侧的面的温度可知,能够将温度升高
控制得非常低。另外可知,雾度值基本得到保持,且透明性高。
[表1]
![]()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隔热膜的隔热性优异且具有高透明性,因此可认为在建筑领
域、汽车领域等中能够应用于窗用隔热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