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热复合竹地板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地板,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热复合竹地板。
背景技术
竹地板是一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它以天然优质竹子为原料,经过二十几道工序,脱去竹子原浆汁,经高温高压拼压,再经过多层油漆,最后红外线烘干而成。实际应用中,竹地板因本身的厚度较厚等结构原因,可能出现因气候变化等引起的变形,严重时会导致竹地板弯曲变形,出现地板表面损坏的情况;另外,竹地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拖地等原因会有极少部分水分渗透到相邻竹地板之间的连接缝隙中,该水分在蒸发前会蓄积在竹地板之间的连接榫头处,一定程度上造成潮湿霉变,损坏竹地板。
而为了使竹地板具有发热功能,一般在上层的竹板层和下层(或中层)的竹板层之间设置电热片,这种结构可能会使电热片承重,若为了避免电热片承重,则需要在竹板层表面加工沉槽,加工比较麻烦且可能影响竹片的强度,严重时会导致电热片损坏甚至发生漏电事故;再者,由于电热片与底部的水泥地板之间为竹板,其热量损失也较大,降低了电热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电热复合竹地板。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型电热复合竹地板,包括竹板层,还包括依次设于所述竹板层下面的铝合金层和工程塑料层,所述竹板层的厚度为4-8mm,所述竹板层与所述铝合金层之间、所述铝合金层与所述工程塑料层之间均粘接连接,所述工程塑料层的其中两个相邻边缘设有外凸的榫边,所述工程塑料层的另外两个相邻边缘设有与所述榫边配套的内凹的榫槽,所述铝合金层内设有电热器。
上述结构中,竹板层的厚度比传统竹板厚度小得多,整个竹地板的厚度通过铝合金层和工程塑料层弥补,由于竹板层的厚度显著减小且粘贴于铝合金层上,使竹板层因气候变化而发生变形的概率显著降低;同时铝合金层内安装电热器,能实现电热器与竹板层之间的快速传热;工程塑料不但作为设置榫边和榫槽的基础,而且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使电热器的热量基本不会传递到水泥地板上,从而减小热损耗。
具体地,所述电热器为发热电缆,所述铝合金层设有多个横向且同轴向的通孔,所述发热电缆安装于所述通孔内。
或者,所述电热器为电热膜,所述铝合金层内设有发热空间,所述电热膜横向安装于所述发热空间内;作为优选,所述发热空间的两个侧壁的中部分别设有凸台,所述电热膜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绝缘条,两个所述绝缘条分别置于两个所述凸台上实现所述电热膜的安装,这样,电热膜的下方具有一空气层(即发热空间的下部),使电热膜与铝合金层的底部之间实现空气隔热,从而更实现更好的隔热效果;同时,电热膜与铝合金层的顶板之间靠近,传热快。
进一步,所述榫边上均匀设有多个用于漏水的竖向通孔,所述工程塑料层的下部位于所述竖向通孔下方的边缘内缩形成缺口。这种结构有利于将相邻竹地板之间渗漏的水分通过竖向通孔引导至工程塑料的下部,并在其下部的缺口中尽快蒸发,避免使竹板层霉变。
为了节省材料,所述工程塑料层内为多个“田”字格结构。
为了提高整个地板底部的空气流通效果,所述工程塑料层的底部外表面设有多个条形凹槽。
为了进一步降低竹板层变形的概率,所述竹板层由竹条的青面和竹条的黄面交叉正反拼合而成。青黄交叉正反拼板法,让竹材青面和竹黄面自我相互制约因湿涨、干缩造成的异常反差,平衡两面力学强度,提高竹板层整体的平整度。
优选地,所述竹板层的厚度为6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将传统全竹板或以竹板为主的竹地板改造为薄竹板层+铝合金层+工程塑料层的结构,使整个竹地板具有防变形、温升快、热损耗小、不易霉变的优点;在采用电热膜作为电热器时,电热膜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并能在电热膜下面形成隔热空气层,实现更好的隔热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热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新型电热复合竹地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放大图之一;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放大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新型电热复合竹地板包括竹板层1以及依次设于竹板层1下面的铝合金层2和工程塑料层3,竹板层1的厚度为6mm,也可为4-8mm之间的其它厚度,竹板层1由竹条的青面11和竹条的黄面12交叉正反拼合而成;铝合金层2设有多个横向且同轴向的通孔21,通孔21内安装有发热电缆22;工程塑料层3的其中两个相邻边缘设有外凸的榫边31,工程塑料层3的另外两个相邻边缘设有与榫边31配套的内凹的榫槽33,榫边31上均匀设有多个用于漏水的竖向通孔32,工程塑料层3的下部位于竖向通孔32下方的边缘内缩形成缺口(图中未标记),工程塑料层3内为包括多个“田”字格35的结构,工程塑料层3的底部外表面设有多个条形凹槽34;竹板层1与铝合金层2之间、铝合金层2与工程塑料层3之间均粘接连接(图中未示粘接层)。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新型电热复合竹地板包括包括竹板层1以及依次设于竹板层1下面的铝合金层2和工程塑料层3,竹板层1的厚度为6mm,也可为4-8mm之间的其它厚度,竹板层1由竹条的青面11和竹条的黄面12交叉正反拼合而成;铝合金层2内设有发热空间24,发热空间24的两个侧壁的中部分别设有凸台26,电热膜23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绝缘条25,两个绝缘条25分别置于两个凸台26上实现电热膜23在发热空间24内的横向安装;工程塑料层3的其中两个相邻边缘设有外凸的榫边31,工程塑料层3的另外两个相邻边缘设有与榫边31配套的内凹的榫槽33,榫边31上均匀设有多个用于漏水的竖向通孔32,工程塑料层3的下部位于竖向通孔32下方的边缘内缩形成缺口(图中未标记),工程塑料层3内为包括多个“田”字格35的结构,工程塑料层3的底部外表面设有多个条形凹槽34;竹板层1与铝合金层2之间、铝合金层2与工程塑料层3之间均粘接连接(图中未示粘接层)。
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电热器不同,实施例1为发热电缆,实施例2为电热膜,相对应地,铝合金层2的结构也相应有所变化。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拼装时,将一块新型电热复合竹地板的榫边31插入另一块新型电热复合竹地板的榫槽33内压紧即可。如果使用过程中有少量的水从两块新型电热复合竹地板之间的缝隙中渗漏,则水会通过竖向通孔32渗漏到工程塑料层3下部的缺口,并在较大体积的缺口内快速蒸发,不会沉积于竹板层1处,所以保护了竹板层1不会霉变。需要加热时,发热电缆22或电热膜23通电升温,其热量通过铝合金层2快速传递给竹板层1,使室内温度快速上升,同时,由于工程塑料层3不易传热,使其热量损耗小,热利用率高。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