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及其甩干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及其甩干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317035.8 (22)申请日 2014.07.04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11647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29 (73)专利权人 嘉华金属 (上海) 有限公司 地址 201615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涞坊路 2218号 (72)发明人 朱秦熲 陈达宏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王一琦 (51)Int.Cl. A47L 13/58(2006.01) (56)对比文件。
2、 CN 202044216 U,2011.11.23, CN 203647283 U,2014.06.18, CN 2162203 Y,1994.04.20, CN 204049564 U,2014.12.31, CN 2152498 Y,1994.01.12, US 2011/0049046 A1,2011.03.03, 审查员 董润 (54)发明名称 一种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及其甩干篮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甩干篮(1), 水桶壁(2), 所述甩干篮 (2)高于水桶壁(2); 所述甩干篮(1)侧壁为封闭 式, 其上设有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
3、), 所述竖 直筋条(104)对拖把布条进行卡紧固定; 所述甩 干篮(1)的侧壁具有向下敞口的锥度, 甩干篮(1) 旋转时, 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形成风叶, 带 动空气形成向下的气流动力; 所述竖直筋条 (104)间的槽隙形成竖直向下的导水槽; 所述甩 干篮(1)底面的上部设有圈筋(103), 所述圈筋 (103)具有向上敞口的锥度。 本发明甩干篮的水 滴往下甩出, 完全解决了甩出水桶之外的问题, 同时可以降低水桶外壁, 即挡水板的高度, 从而 节约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104116475 B 2017.01.18 CN 104116475 B 1.一种带。
4、拖把甩干篮的水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甩干篮(1), 水桶壁(2), 所述甩干篮(1)高于水桶壁(2); 所述甩干篮(1)侧壁为封闭式, 其上设有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 所述竖直筋条 (104)对拖把布条进行卡紧固定; 所述甩干篮(1)的侧壁具有向下敞口的锥度, 甩干篮(1)旋转时, 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 (104)形成风叶, 带动空气形成向下的气流动力; 所述竖直筋条(104)间的槽隙形成竖直向下的导水槽; 所述甩干篮(1)底面的上部设有圈筋(103), 所述圈筋(103)具有向上敞口的锥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甩干篮侧壁为两段式, 分为上段。
5、(101)和下段(102), 所述竖直筋条(104)设置在上段(101)的内壁上; 所述下段 (102)的锥度大于上段(1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甩干篮的旋转驱动部件 设在其轴心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甩干篮的底面上部及侧 壁内部均设有凸起的卡板(105)。 5.一种拖把甩干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甩干篮(1)侧壁为封闭式, 其上设有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 所述竖直筋条 (104)对拖把布条进行卡紧固定; 所述甩干篮(1)的侧壁具有向下敞口的锥度, 甩干篮(1)旋转时, 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 (1。
6、04)形成风叶, 带动空气形成向下的气流动力; 所述竖直筋条(104)间的槽隙形成竖直向下的导水槽; 所述甩干篮(1)底面的上部设有圈筋(103), 所述圈筋(103)具有向上敞口的锥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116475 B 2 一种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及其甩干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桶, 具体来说, 是一种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 属于甩干篮水桶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带有甩干功能的水桶与旋转式的拖把相互配合使用, 拖把与甩干篮同步旋转, 利 用旋转的离心力, 将拖把布料上的水甩去, 甩干篮具有沥水孔, 实现甩干和沥水的功能。 0003 但现。
7、有的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 甩干篮工作的时候, 往往容易将水甩出水桶之外, 给使用者造成困扰,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现有技术的解决办法是将水桶的挡水壁做的较高, 往往高于甩干篮的上沿, 这样无疑需要加高水桶的整体高度, 导致材料成本增加, 而且, 这 种方式也不能完全消除将水甩出桶外的现象, 因为当拖把上的水滴沿切线方向从侧壁上的 出水孔甩出时, 甩出的水滴并不一定是水平的, 有的水滴会向上飞溅, 高出水桶壁的高度。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现有的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 甩干篮工作的时候, 往往容易将水甩出水桶之外, 给使用者造成困扰。 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成本较高, 而且。
8、效果 不佳。 0005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甩干篮1, 水桶壁2, 所述甩干篮2高于 水桶壁2; 所述甩干篮1侧壁为封闭式, 其上设有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 所述竖直筋条104 对拖把布条进行卡紧固定; 所述甩干篮1的侧壁具有向下敞口的锥度, 甩干篮1旋转时, 同向 倾斜的竖直筋条104形成风叶, 带动空气形成向下的气流动力; 所述竖直筋条104间的槽隙 形成竖直向下的导水槽; 所述甩干篮1底面的上部设有圈筋103, 所述圈筋103具有向上敞口 的锥度。 0007 本发明的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工作时, 水流沿甩干篮切线方向甩出, 进。
9、入竖直筋 条104间的导水槽内, 由于甩干篮侧壁具有向下敞口的锥度, 导流槽内的水滴受到向下的离 心力, 沿导流槽向下流动; 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具有类似鼓风机风叶的作用, 会吸入空 气并向下排出, 加强了导水槽向下的排水作用; 同时竖直筋条104还具有夹紧布条的作用; 竖直筋条进行倾斜设置还增加了自中轴线向四周投影的面积, 这样可以用较少的筋条来对 拖把布条进行夹紧固定, 节约成本; 圈筋103具有向上敞口的锥度, 其作用是将底部水流先 向上引导, 进入导水槽内, 再沿导水槽向下流淌, 因为若无此圈筋103, 水滴直接自甩干篮底 面的出水孔会直接沿水平离心力的切线甩出, 难免有水滴会向上。
10、溅出, 有了此向圈筋103, 会使水滴先往上引导, 再切线甩出, 落入导水槽内, 再沿导水槽向下, 使水往下冲。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甩干篮侧壁为两段式, 分为上段101和下段102, 所述竖直筋条104 设置在上段101的内壁上; 所述下段102的锥度大于上段101。 采用两段式的甩干篮侧壁的主 要目的是: 在兼顾向下导水功能的同时, 尽量缩小甩干篮的直径, 节约材料成本, 更经济实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4116475 B 3 用。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甩干篮的旋转驱动部件设在其轴心部。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甩干篮的底面上部及侧壁内部均设有凸起的卡板105。
11、。 0011 一种拖把甩干篮, 所述甩干篮1侧壁为封闭式, 其上设有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 所述竖直筋条104对拖把布条进行卡紧固定; 所述甩干篮1的侧壁具有向下敞口的锥度, 甩 干篮1旋转时, 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形成风叶, 带动空气形成向下的气流动力; 所述竖直 筋条104间的槽隙形成竖直向下的导水槽; 所述甩干篮1底面的上部设有圈筋103, 所述圈筋 103具有向上敞口的锥度。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 1)甩干篮的水滴往下甩出, 完全解决了甩出水桶之外的问题。 0014 2)可以降低水桶外壁, 即挡水板的高度, 从而节约成本。 0015 3)结构巧妙, 新颖。。
12、 0016 4)结构优化周到, 细致。 0017 5)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极具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的整体结构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的俯视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的主视图。 0021 图4是甩干篮的立体图。 0022 图5是甩干篮的仰视图。 0023 图6是甩干篮的主视图。 0024 图7是图5中B-B向剖视图。 0025 图8是甩干篮的下视图。 0026 图9是图6中A-A向剖视图。 0027 图中, 1.甩干篮, 2.桶壁, 101.甩干篮外壁的上段, 102.甩干篮外壁的下段, 103.圈 筋, 10。
13、4.竖直筋条, 105.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9 参见图1-7, 一种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 所述甩干篮1, 水桶壁2, 所述甩干篮1高于 水桶壁2; 所述甩干篮1侧壁为封闭式, 其上设有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 所述竖直筋条104 对拖把布条进行卡紧固定; 所述甩干篮1的侧壁具有向下敞口的锥度, 甩干篮1旋转时, 同向 倾斜的竖直筋条104形成风叶, 带动空气形成向下的气流动力; 所述竖直筋条104间的槽隙 形成竖直向下的导水槽; 所述甩干篮1底面的上部设有圈筋103, 所述圈筋103具有向上敞口 的锥度。 0030 参见图4, 所述。
14、甩干篮侧壁为两段式, 分为上段101和下段102, 所述竖直筋条104设 置在上段101的内壁上; 所述下段102的锥度大于上段101。 采用两段式的甩干篮侧壁的主要 目的是: 在兼顾向下导水功能的同时, 尽量缩小甩干篮的直径, 节约材料成本, 更经济实用。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4116475 B 4 0031 参见图4, 所述甩干篮的旋转驱动部件设在其轴心部。 0032 参见图4, 所述甩干篮的底面上部及侧壁内部均设有凸起的卡板105。 0033 参见图4-9, 一种拖把甩干篮, 所述甩干篮1侧壁为封闭式, 其上设有同向倾斜的竖 直筋条104, 所述竖直筋条104对拖把布条。
15、进行卡紧固定; 所述甩干篮1的侧壁具有向下敞口 的锥度, 甩干篮1旋转时, 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形成风叶, 带动空气形成向下的气流动 力; 所述竖直筋条104间的槽隙形成竖直向下的导水槽; 所述甩干篮1底面的上部设有圈筋 103, 所述圈筋103具有向上敞口的锥度。 0034 本发明的带拖把甩干篮的水桶工作时, 水流沿甩干篮切线方向甩出, 进入竖直筋 条104间的导水槽内, 由于甩干篮侧壁具有向下敞口的锥度, 导流槽内的水滴受到向下的离 心力, 沿导流槽向下流动; 同向倾斜的竖直筋条104具有类似鼓风机风叶的作用, 会吸入空 气并向下排出, 加强了导水槽向下的排水作用; 同时竖直筋条104。
16、还具有夹紧布条的作用; 竖直筋条进行倾斜设置还增加了自中轴线向四周投影的面积, 这样可以用较少的筋条来对 拖把布条进行夹紧固定, 节约成本; 圈筋103具有向上敞口的锥度, 其作用是将底部水流先 向上引导, 进入导水槽内, 再沿导水槽向下流淌, 因为若无此圈筋103, 水滴直接自甩干篮底 面的出水孔会直接沿水平离心力的切线甩出, 难免有水滴会向上溅出, 有了此向圈筋103, 会使水滴先往上引导, 再切线甩出, 落入导水槽内, 再沿导水槽向下, 使水往下冲。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4116475 B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6 CN 104116475 B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7 CN 104116475 B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8 CN 104116475 B 8 图5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9 CN 104116475 B 9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0 CN 104116475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