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741534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5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36893.4

申请日:

2015.05.11

公开号:

CN104863172A

公开日:

2015.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2D 27/12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韩小雷 李耀琨 季静 符东龙 邱焱坤变更后:韩小雷 李耀琨 季静 戴佰城 林超 林昭王 杨凯越|||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27/12申请日:20150511|||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7/12; E02D27/14

主分类号:

E02D27/12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韩小雷; 李耀琨; 季静; 符东龙; 邱焱坤

地址:

51064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代理人:

罗观祥; 李本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钢端板、XPS板、锚固钢筋、架立钢筋、填芯混凝土、托板和混凝土垫层;XPS板设置在钢端板上端,钢端板设置在PHC管桩上端,多根锚固钢筋从钢端板和XPS板的圆周伸入PHC管桩内,锚固钢筋向上伸入承台或筏板内,多根锚固钢筋在水平面沿PHC管桩截面圆周均匀分布;在PHC管桩内从上到下间隔100-300mm架立钢筋,锚固钢筋的底部设立托板,托板的边缘与PHC管桩连接,在PHC管桩内的托板上方灌注填芯混凝土;在地基土表面铺设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上端浇筑承台或筏板;本发明可以在保证基桩与承台有效连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端板、XPS板、锚固钢筋、架立钢筋、填芯混凝土、托板和混凝土垫层;钢端板和XPS板都为圆环形板或圆形板,XPS板设置在钢端板上端,钢端板设置在PHC管桩上端,多根锚固钢筋从钢端板和XPS板的圆周伸入PHC管桩内,锚固钢筋向下伸入PHC管桩长度为3D和1.5m的较大值,D为PHC管桩外径;锚固钢筋向上伸入承台或筏板内的长度大于500mm,多根锚固钢筋在水平面沿PHC管桩截面圆周均匀分布;在PHC管桩内从上到下间隔100‐300mm架立钢筋,架立钢筋为圆形,在同一水平截面架立钢筋与多根锚固钢筋连接,锚固钢筋的底部设立托板,托板的边缘与PHC管桩连接,在PHC管桩内的托板上方灌注填芯混凝土;在地基土表面铺设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上端浇筑承台或筏板;所述锚固钢筋的直径为20-30mm;
所述XPS板的厚度h通过如下的计算公式(1)和公式(2)确定:
h=7.5p2+0.4p-0.21.5p2-0.9p+0.8---(1)]]>
p=Qpu6Ap---(2)]]>
其中,p是PHC管桩的桩顶压强,Qpu是PHC管桩的单桩承载力极限值,需要根据桩型和场地条件计算确定,Ap是PHC管桩的截面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PS板为圆形板,钢端板为圆环形板;所述钢端板的外径与PHC管桩相同,内径较管桩大1-1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PS板通过胶水粘接在钢端板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立钢筋与每根锚固钢筋焊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端板的厚度为5-20mm;所述架立钢筋为直径为6mm的圆形架立筋。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固钢筋为4-8根。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垫层厚度为100-200mm;托板为4-5mm厚的薄钢板。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端板为圆环形,钢端板连接锚固钢筋处设有开孔。

9.
  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装置的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PHC管桩施工完毕后,先将锚固钢筋与架立筋和托板焊接,整体放入PHC管桩中,将XPS板粘结在钢端板上,钢端板放置在锚固钢筋中并设置在PHC管桩上,浇筑填芯混凝土至桩头标高,设置混凝土垫层,浇筑承台或筏板;控制锚固钢筋的直径为20-30mm;
控制XPS板的厚度h=7.5p2+0.4p-0.21.5p2-0.9p+0.8;p=Qpu6Ap;]]>
其中,p是PHC管桩的桩顶压强,Qpu是PHC管桩的单桩承载力极限值,需要根据桩型和场地条件计算确定,Ap是PHC管桩的截面积。

说明书

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基处理的PHC管桩,特别是涉及一种充分利用PHC管桩基础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桩基础是土木工程领域常用的基础形式,其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上部结构高度增加,形态逐渐复杂,要求有足够大的地基承载力,也就相应地需要越来越高的单桩承载力。目前常用的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方法有:(1)开发新的桩基形式,通过改变桩基形状,提高其抵抗某种类型荷载的能力;(2)使用高强度的桩身混凝土;(3)使用更加成熟的施工工艺,增加桩长,提高成桩质量;(4)改变群桩基础布局,使得群桩承载能力得到更加合理高效地利用。这些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桩自身的承载能力,但也存在成本增加,设计施工复杂的问题。
桩基础通过数量众多的桩,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更深的土层,并通过桩侧摩阻力与桩端反力与荷载平衡。因此,要将桩头处嵌入承台,保证桩与承台的刚性连接,使基桩成为上部结构的刚性支点。这样的情况下,桩间土在经过一段时间固结沉降后,与承台或筏板之间没有有效的接触,其承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桩是承台或筏板的刚性支点,上部荷载施加过程中,最初阶段,桩沉降很小,承台或筏板的沉降被桩限制,不能进一步对桩间土施加荷载。随着荷载增大,桩沉降增加,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承台与桩间土的接触依旧是不充分的,桩依旧承担了大部分荷载,桩间土的承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能合理利用地基土的承载力,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减轻桩基础承担荷载的比例,从而整体上提高整个基础的承载力。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使得承台或筏板能与桩间土充分接触。因此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桩基础强度、刚度的前提下,使得地基土真正承受上部荷载作用,充分变形,从而发挥承载力。
发明内容
为充分利用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 方法,以实现地基承载力的整体提高。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包括钢端板、XPS板、锚固钢筋、架立钢筋、填芯混凝土、托板和混凝土垫层;钢端板和XPS板都为圆环形板或圆形板,XPS板设置在钢端板上端,钢端板设置在PHC管桩上端,多根锚固钢筋从钢端板和XPS板的圆周伸入PHC管桩内,锚固钢筋向下伸入PHC管桩长度为3D和1.5m的较大值,D为PHC管桩外径;锚固钢筋向上伸入承台或筏板内的长度大于500mm,多根锚固钢筋在水平面沿PHC管桩截面圆周均匀分布;在PHC管桩内从上到下间隔100‐300mm架立钢筋,架立钢筋为圆形,在同一水平截面架立钢筋与多根锚固钢筋连接,锚固钢筋的底部设立托板,托板的边缘与PHC管桩连接,在PHC管桩内的托板上方灌注填芯混凝土;在地基土表面铺设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上端浇筑承台或筏板;所述锚固钢筋的直径为20-30mm;
所述XPS板的厚度h通过如下的计算公式(1)和公式(2)确定:
h=7.5p2+0.4p-0.21.5p2-0.9p+0.8---(1)]]>
p=Qpu6Ap---(2)]]>
其中,p是PHC管桩的桩顶压强,Qpu是PHC管桩的单桩承载力极限值,需要根据桩型和场地条件计算确定,Ap是PHC管桩的截面积。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优选地,所述的XPS板为圆形板,钢端板为圆环形板;所述钢端板的外径与PHC管桩相同,内径较管桩大1-10mm。
优选地,所述的XPS板通过胶水粘接在钢端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优架立钢筋与每根锚固钢筋焊接。
优选地,所述的钢端板的厚度为5-20mm;所述架立钢筋为直径为6mm的圆形架立筋。
优选地,所述的锚固钢筋为4-8根。
优选地,所述的混凝土垫层厚度为100-200mm;托板为4-5mm厚的薄钢板。
优选地,所述的钢端板为圆环形,钢端板连接锚固钢筋处设有开孔。
一种应用所述装置的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方法:在PHC管桩施工完毕后,先将锚固钢筋与架立筋和托板焊接,整体放入PHC管桩中,将XPS板粘结在钢端板上, 钢端板放置在锚固钢筋中并设置在PHC管桩上,浇筑填芯混凝土至桩头标高,设置混凝土垫层,浇筑承台或筏板;控制锚固钢筋的直径为20-30mm;
控制XPS板的厚度h=7.5p2+0.4p-0.21.5p2-0.9p+0.8;p=Qpu6Ap;]]>
其中,p是PHC管桩的桩顶压强,Qpu是PHC管桩的单桩承载力极限值,需要根据桩型和场地条件计算确定,Ap是PHC管桩的截面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XPS板设置在的在承台或筏板与钢端板两者之间,根据公式(1)和公式(2)确定XPS板的厚度h,在PHC管桩受荷达到其极限承载力1/6时,对应上部建筑结构完成1/3~1/2,其压缩应变基本达到100%,对于不同桩径的PHC管桩,通过改变XPS板的厚度h,可以控制XPS板1的残余厚度不大于3mm;使得PHC管桩承载力充分发挥时,XPS板变形后厚度小于2mm,从而在长期受荷过程中不会有多余变形,对基础安全性造成实质影响。
2本发明钢端板和XPS板外直径与对应的PHC管桩桩径相同。锚固钢筋穿过钢端板的内圆向上与承台或筏板连接,锚固钢筋向下伸入PHC管桩中,在PHC管桩中架立钢筋焊接在锚固钢筋上,三者形成一个整体;锚固钢筋和架立钢筋结合在PHC管桩内浇筑的填芯混凝土中,保证PHC管桩与承台或筏板之间的有效连接,使承台或筏板的受力均匀传递到PHC管桩上。
3)常见PHC管桩的直径d=400mm,500mm,600mm,800mm,对应于极限承载力Qpu=2000kN,3000kN,4000kN;本发明控制锚固钢筋4的直径为20-30mm,XPS板被压缩过程中的PHC管桩桩顶压强足以将锚固钢筋压屈曲,因此锚固钢筋不会阻碍XPS板的压缩。
4)本发明XPS板是桩顶的易压缩层,在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其受力压缩,使得承台或筏板相比基桩沉降更大,从而与桩间土产生充分接触,桩间土由此开始发挥承载力。在上部结构完成1/3~1/2高度时,桩顶压强大约达到1MPa。此时XPS板的竖向应变接近100%,即其厚度已可以忽略。承台或筏板与钢端板紧密接触,之间不再存在受压薄弱层,由此开始桩与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直到沉降稳定为止。一般建筑的最大沉降不超过40mm,本装置提供的XPS板的压缩量可以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减轻基桩的负担, 有效提高基础整体承载能力。同时,被压缩的XPS板厚度可以忽略,锚固钢筋保证了桩与承台或筏板的可靠连接。因此,本发明可以在保证基桩与承台有效连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移除承台或筏板后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中示出:XPS板1,钢端板2、锚固钢筋3、架立钢筋4、填芯混凝土5、托板6、PHC管桩7、混凝土垫层8、承台或筏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方式表述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包括钢端板2、XPS板1、锚固钢筋3、架立钢筋4、填芯混凝土5、托板6和混凝土垫层8;钢端板2和XPS板1都为圆环形板或圆形板,优选XPS板1为圆形板,钢端板2为圆环形板;当钢端板2为圆环形板时,钢端板2的外径与PHC管桩相同,内径较管桩大1-10mm;XPS板1设置在钢端板2上端,优选XPS板1通过胶水粘接在钢端板2上;钢端板2设置在PHC管桩上端,多根锚固钢筋3从钢端板2和XPS板1的圆周伸入PHC管桩7内,锚固钢筋3向下伸入PHC管桩长度为3D和1.5m的较大值,D为PHC管桩外径;锚固钢筋3向上伸入承台或筏板9内的长度大于500mm,多根锚固钢筋3在水平面沿PHC管桩截面圆周均匀分布;在PHC管桩7内从上到下间隔100‐300mm架立钢筋4,架立钢筋4为圆形,在同一水平截面架立钢筋4与多根锚固钢筋3连接,优选架立钢筋4与每根锚固钢筋3焊接;锚固钢筋3的底部设立托板6,托板6的边缘与PHC管桩连接(托板6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与PHC管桩直径相同或者小于PHC管桩直径0.5-1mm),在PHC管桩内的托板6上方灌注填芯混凝土5;在地基土表面铺设混凝土垫层8,混凝土垫层8上端浇筑承台或筏板9。锚固钢筋的直径为20-30mm。
XPS板1的厚度h通过如下的计算公式(1)和公式(2)确定:
h=7.5p2+0.4p-0.21.5p2-0.9p+0.8---(1)]]>
p=Qpu6Ap---(2)]]>
其中,p是PHC管桩的桩顶压强,Qpu是PHC管桩的单桩承载力极限值,需要根据桩型和场地条件计算确定,Ap是PHC管桩的截面积。
优选地,钢端板2的厚度为5-20mm;锚固钢筋为4-8根;架立钢筋4为6@200圆形架立筋;混凝土垫层8厚度为100-200mm。
XPS板是聚苯乙烯泡沫板的简称,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
当钢端板2为圆环形,钢端板2连接锚固钢筋3处设有开孔,方便锚固钢筋3安装。
使用时,在PHC管桩施工完毕后,先将锚固钢筋3与架立筋4和托板6焊接,整体放入PHC管桩中,将XPS板1粘结在钢端板2上,钢端板2放置在锚固钢筋3中并设置在PHC管桩上,浇筑填芯混凝土5至桩头标高,设置混凝土垫层8,浇筑承台或筏板9;控制锚固钢筋3的直径为20-30mm;根据公式(1)和公式(2)控制XPS板1的厚度。
利用桩间土承载力的关键在于XPS板1的应用和控制XPS板1的厚度,XPS板1在桩顶受荷时,会增加承台沉降,使其与桩间土成分接触,桩间土充分变形,其承载力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实施例
地基处理中,PHC管桩使用十分普遍,一般PHC管桩的直径为400mm~1200mm不等,现有技术没有发现任何在PHC管桩的桩顶设置钢端板和XPS板,PHC管桩与承台或筏板9直接连接,但这样的刚性连接是在基础沉降完成后,承台或筏板与桩间土的接触不充分,或者桩间土沉降变形不充分,从而其承载力发挥有限。
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包括钢端板2、XPS板1、锚固钢筋3、架立钢筋4、填芯混凝土5、托板6和混凝土垫层8;XPS板1为圆形板,直径与PHC管桩直径相同;钢端板2为圆环形板,外径与PHC管桩相同,内径较管桩大5mm;XPS板1设置在钢端板2上端,通过胶水粘接;钢端板2和XPS板1设置在PHC管桩上端,4根锚固钢筋3从钢端板2和XPS板1圆周伸入PHC管桩7内,锚固钢筋3向下伸入PHC管桩长度为3D和1.5m的较大值,D为PHC管桩外径;锚固钢筋3向上伸入承台或筏板9内的长度为500mm,多根锚固钢筋3在水平面沿PHC管桩截面均匀分布;在PHC 管桩7内从上到下间隔200mm设置一个架立钢筋4,架立钢筋4为圆形,在同一水平截面上,架立钢筋4与多根锚固钢筋3焊接;锚固钢筋3的底部设立托板6,托板6与PHC管桩连接,在PHC管桩内的托板6上方灌注填芯混凝土5;在地基土表面铺设混凝土垫层8,混凝土垫层8上端浇筑承台或筏板9。锚固钢筋的直径为20mm。锚固钢筋为4根,架立钢筋4是6@200圆形架立筋,钢端板2的厚度为10mm。XPS板是聚苯乙烯泡沫板的简称,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XPS板1上对应于锚固钢筋3安装位置开孔,孔径较锚固钢筋大2mm,方便施工时的安装。
XPS板1的厚度h通过如下的计算公式(1)和公式(2)确定:
h=7.5p2+0.4p-0.21.5p2-0.9p+0.8---(1)]]>
p=Qpu6Ap---(2)]]>
其中,p是PHC管桩的桩顶压强,Qpu是PHC管桩的单桩承载力极限值,根据桩型和场地条件计算确定,Ap是PHC管桩的截面积。常见PHC管桩的直径d=400mm,500mm,600mm,800mm,对应于极限承载力Qpu=2000kN,3000kN,4000kN,实际施工时,根据PHC管桩的桩径d和单桩承载力极限值Qpu进行选取。计算得到的厚度h在12~18mm之间。
XPS板1厚度的合理选取直接影响到桩间土承载力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公式(1)和公式(2)确定XPS板1厚h,在PHC管桩受荷达到其极限承载力1/6时(对应上部建筑结构完成1/3~1/2),其压缩应变基本达到100%,对于不同桩径的PHC管桩,通过改变XPS板1的厚度h,可以控制XPS板1的残余厚度不大于3mm。使得桩承载力充分发挥时,XPS板变形后厚度极小(小于2mm),从而在长期受荷过程中不会有多余变形,对基础安全性造成实质影响。
由于本装置中XPS板1是桩顶的易压缩层,在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其受力压缩,使得承台或筏板相比基桩沉降更大,从而与桩间土产生充分接触,桩间土由此开始发挥承载力。在上部结构完成1/3~1/2高度时,桩顶压强大约达到1MPa。此时20mm厚XPS板的竖向应变接近100%,即其厚度已可以忽略。承台或筏板与钢端板紧密接触,之间不再存在受压薄弱层,由此开始桩与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直到沉降稳定为止。一般建筑的最大沉降不超过40mm,本发明提供的XPS板1为小于20mm厚的压缩量,可以使桩间土的承载力 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减轻基桩的负担,有效提高基础整体承载能力。同时,被压缩的XPS板厚度可以忽略,锚固钢筋保证了桩与承台或筏板的可靠连接。因此,本发明可以在保证基桩与承台有效连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
本实施例钢端板2和XPS板1外直径与对应的PHC管桩桩径相同。锚固钢筋3穿过钢端板2的内圆向上与承台或筏板9连接,锚固钢筋3向下伸入PHC管桩中,在PHC管桩中架立钢筋4焊接在锚固钢筋3上,三者形成一个整体;锚固钢筋3和架立钢筋4结合在PHC管桩内浇筑的填芯混凝土5中,保证PHC管桩与承台或筏板之间的有效连接,使承台或筏板的受力均匀传递到PHC管桩上。
常见PHC管桩的直径d=400mm,500mm,600mm,800mm,对应于极限承载力Qpu=2000kN,3000kN,4000kN;本发明控制锚固钢筋4的直径为20-30mm,XPS板1被压缩过程中的PHC管桩桩顶压强足以将锚固钢筋4压屈曲,因此锚固钢筋4不会阻碍XPS板1的压缩。
XPS板1产生的10~20mm附加沉降,使得承台或筏板9与地基土充分接触,荷载能够作用于地基土上,充分调动起地基土的承载力。此后,随着荷载不断增大,PHC管桩沉降逐渐增大,承台或筏板9可以有效地对PHC管桩的桩间土施加荷载,从而在桩基础受荷的整个过程中,达到减轻桩的负担,提高地基整体承载力的作用。进一步可以有效地满足高层建筑对于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若未设置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根据现有的测试数据,桩间土承担上部荷载的比例不会超过15%。使用本发明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桩间土充分变形,效果类似于复合地基,桩间土可以承担上部荷载比例在20%~40%之间。

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PHC管桩桩间土承载力的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钢端板、XPS板、锚固钢筋、架立钢筋、填芯混凝土、托板和混凝土垫层;XPS板设置在钢端板上端,钢端板设置在PHC管桩上端,多根锚固钢筋从钢端板和XPS板的圆周伸入PHC管桩内,锚固钢筋向上伸入承台或筏板内,多根锚固钢筋在水平面沿PHC管桩截面圆周均匀分布;在PHC管桩内从上到下间隔100-300mm架立钢筋,锚固钢筋的底部设立托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