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区地基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填方区地基桩的制作方法,属于土建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广泛采用先在自然地表上回填土后,再挖出桩孔,然后再制作出钢筋混凝土地基桩的方法,这种制作地基桩的方法,对于在高填方地区将失去其速度快、造价低的优点,因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3.4.7.1条“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等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而沉降基本稳定是需要数月甚至一年的时间,会大大延误工期:又根据该规范6.2.13.2条“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由此可知挖孔愈深造价愈高,实践表明,20m深桩孔单价是10m深桩孔单价的1.62倍。因此现有的地基桩的制作方法用于高填土区施工时,不仅存在着施工速度慢、造价高的缺点,而且还存在着劳动量大、施工困难、安全隐患多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容易、造价低、施工速度快、劳动量较少、安全性较高的、并且适合于高填方区施工使用的高填方区地基桩的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地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回填土之前先在自然地表下挖出桩孔,并在桩孔中制作出钢筋混凝土底桩,同时在底桩的上端预先制作出一个插接杯口,并在插接杯口中预先插入上部连接桩的钢筋,然后按常规要求进行场地回填土,回填土完毕后,再在插接杯口上方的回填土中挖出桩孔,并将插接杯口中的泥渣清理干净,然后在插接杯口中以及回填土中挖好的桩孔中制作出钢筋混凝土连接桩,使连接桩与底桩连接为一个整体。
在连接桩的上端还可再预制出插接杯口,并在插接杯口中预先插入上部连接桩的钢筋,然后再进行另一次回填土,回填土完毕后,再在插接杯口上方的回填土中挖出桩孔,并且在插接杯口中再制作出又一节钢筋混凝土连接桩。
在最上一节钢筋混凝土连接桩的上端设有与房柱连接的柱基承台;在插接杯口的混凝土初凝前将杯口内壁预先拉毛;在回填土前预先向杯口内填满便于挖出的砂子;为减少回填土的沉降,在回填土中挖桩孔时,最好过一个雨季的时间后再开挖桩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回填土前即可开挖桩孔,并且无论需要制作多长的地基桩,其每次所需挖的桩孔都比较浅,从而大大减少了挖桩孔的工作量,并且使施工非常容易。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施工容易、造价低、施工速度快、劳动量较少、安全性较高的优点,本发明特别适合于高填方区作为制作长深孔桩施工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带有插接杯口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在高填方区施工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进行人工回填土(7)之前,先在石灰岩(8)上的自然地表下的粘土(9)中挖出桩孔,并在桩孔中按常规制作工艺制作出钢筋混凝土底桩(1),同时在底桩(1)的上端预先制作出一个插接杯口(2),并在插接杯口(2)中预先插入上部连接桩的钢筋(3),然后按常规要求进行场地回填土,回填土按施工要求完毕后,再在插接杯口(2)的上方的回填土中挖出一个桩孔,并将插接杯口(2)中的泥渣清理干净,然后在插接杯口中以及挖好的桩孔中再按常规钢筋混凝土桩的制作工艺制作出钢筋混凝土连接桩(4),使连接桩(4)与底桩(1)连接为一个整体即成。
当需要制作25米或25米以上长度的地基桩时,可考虑制作2~3节以上的连接桩,即在连接桩的上端还可再预制出插接杯口,并在插接杯口中预先插入上部连接桩的钢筋,然后再进行另一次回填土,回填土完毕后,再在插接杯口上方的回填土中挖出桩孔,并且在插接杯口和挖出的桩孔中再制作出又一节钢筋混凝土连接桩,如此类推,即可制作出所需长度的地基桩。
在制作出最上一节钢筋混凝土连接桩时,可在其上端同时制作出能与房柱(6)连接的柱基承台(5);为了连接更加牢固,施工时,可在插接杯口(2)的混凝土初凝前将杯口内壁预先拉毛,这样有利于上下两根桩的浇注连接,并且在上下两桩的连接部位最好采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为了减轻二次开挖时清扫插接杯口的工作量,在回填土前预先向插接杯口内填满便于挖出的砂子,其砂子中的含泥量最好小于5%,这样可以大大减轻二次开挖后清扫插接杯口内的工作量,其砂子被挖出后还可再利用;为减少回填土的沉降,在回填土中挖桩孔时,最好过一个雨季的时间(即1~3个月的时间)后再开挖桩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