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水平井注汽全过程跟踪解释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稠油水平井注汽全过程跟踪解释
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油藏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油田采用水平井技术使边
薄稠油油藏得到高效动用,初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边部储层薄,非均质严重,水
平井井段长,储层动用不均,导致产能递减快。尽管国内外有五参数测井等技术监测各
井段地层吸汽状况,但是这些技术耐温时间均较低,最长时间不到十小时,无法满足注
汽全过程10-20天的监测需要。因此测试的结果与地层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为此我们发明
了一种新的稠油水平井注汽全过程跟踪解释方法,监测注汽全过程温度压力变化,结合
储层物性解释各井段吸汽效果。此方法较常规方法更合理更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稠油注汽、焖井、放喷全过程测井空白,提供一种判断地层较
经济的注汽量、较合理的放喷时机,分析解释各井段储层动用情况,为后续周期注汽筛
管位置优化和注汽量优化提供依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稠油水平井注汽全过程跟踪解释方法,
该稠油水平井注汽全过程跟踪解释方法包括:步骤1,注汽过程中随时录取温度、压力数
据,并将录取的注汽过程中温度、压力数据进行解释;步骤2,根据注汽过程中温度、压
力数据判断经济注汽量,确定合理焖井时机;步骤3,焖井过程中随时录取温度、压力数
据,并将录取的焖井过程中温度、压力数据进行解释;步骤4,根据焖井过程中温度、压
力数据判断放喷时机;步骤5,放喷结束后,录取注汽、焖井、放喷全过程温度、压力数
据;以及步骤6,将注汽、焖井、放喷全过程的温度、压力数据与原始多功能测井数据结
合解释稠油水平井各井段吸汽动用状况,指导下周期注汽筛管位置的设置、注汽量的设
计。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稠油水平井注汽全过程跟踪解释方法还包括,在步骤1之前,将耐高温铠装钢缆下
入稠油水平井指定位置。
该耐高温铠装钢缆具有11个测温点和2个测压点。
在步骤2中,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判断经济注汽量,压力数据辅助参考。
在步骤2中,通过判断温度上升幅度来确定经济注汽量,当推荐的温度上升幅度小于
0.05%,认为井筒附近吸汽饱和,停炉焖井。
在步骤4中,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判断放喷时机,压力数据辅助参考。
在步骤4中,当测点温度和压力发生剧烈波动时,热交换完成,达到放喷时机。
在步骤6中,将测试的温度数据与原始多功能测井的孔隙度、原油饱和度、岩性这些
数据结合,解释各井段吸汽剖面,分析各井段动用状况,为下周期注汽筛管位置优化、
注汽量配置提供依据。
本发明的稠油水平井注汽全过程跟踪解释方法,针对之前稠油水平井注汽、焖井、
放喷全过程无测试手段来判断地层吸汽状况,无法准确评价水平井各井段动用情况的问
题。通过铠装钢缆录取稠油水平井注汽、焖井和放喷全过程多井点温度和压力数据,进
行稠油水平井温度和压力数据录取和载入;根据测试数据定位至时间和井深,智能判断
焖井时机、放喷时机;测试数据与原始多功能测井数据结合分析地层各井段吸汽动用效
果,优化下周期注汽;利用全程测试数据与测井多功能解释数据结合,判断各井段储层
吸汽动用状况,该发明对水平井开发的稠油油藏均适用。本发明包括了焖井时机判断、
放喷时机判断,也包含了水平井各井段吸汽动用解释,达到优化稠油水平井经济注汽、
经济采油,并指导下周期注汽。对稠油油藏提质提效开发起到重要意义。与常规测井对
比,利用稠油水平井注汽全过程跟踪解释方法更加可靠,并且有着其他技术不具备的优
势。其具体优势和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源头数据采集为不锈钢铠装钢缆,具有7层绝缘保护,极限
耐温1500度,工作温度550度,工作压力40Mpa,耐酸碱腐蚀、防水绝缘,可以实现长期
多次重复测试。目前已经完成十余井次测试。
2、智能判断焖井、放喷时机。其他测试技术只能采集数据,无法实现实时在线观察
数据,无法判断焖井、放喷时机,无法对本周期进行优化。
3、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其他测试技术数据存储量少,一般就几十个数据点,分析结
果误差大。本发明采集数据大于2万条,包括注汽、焖井、放喷全过程,即使有个别数据
点有误差,也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在分析储层动用时,创新性与储层的孔隙度、岩性、
饱和度结合分析,结果更符合地层的真实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稠油水平井注汽全过程跟踪解释方法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铠装钢缆下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实施例,并
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步骤101,将附有11个测温点和2个测压点的耐高温铠装钢缆下入稠油水平井指定
位置。如图2所示。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在步骤102,注汽过程中随时录取温度、压力数据,并将测试数据导入解释软件。在
一实施例中,利用远传技术实时将测点数据传输至井口接收设备。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在步骤103,根据测试数据判断经济注汽量,确定合理焖井时机。在一实施例中,根
据温度变化曲线判断经济注汽量,压力数据辅助参考。判断原理:蒸汽注入地层后,与
地层发生热交换,测点温度增加。随着注入量的增加,井筒附近吸汽饱和,逐步向地层
深部进行热交换,井筒测点温度变化幅度非常小,基本不增加。其实向地层深部热交换
的能量降低原油粘度后,由于距离较远,原油无法流向井筒,这部分热量被浪费掉了。
因此,通过判断温度上升幅度来确定经济注汽量。推荐的温度上升幅度小于0.05%,认为
井筒附近吸汽饱和,可以停炉焖井。在一实例中温度、压力突变点是因为注汽锅炉异常
停炉。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在步骤104,焖井过程中随时录取温度、压力数据,并将测试数据导入解释软件。流
程进入到步骤105。
在步骤105,根据焖井过程中温度、压力数据判断放喷时机。在一实施例中,根据温
度变化曲线判断放喷时机,压力数据辅助参考。判断原理:稠油地层吸汽后,温度增加,
原油粘度大幅度降低,流动性增加,向井筒流动,与井筒内的液体发生挤压,导致测点
温度和压力发生剧烈波动。此时热交换完成,达到放喷时机。流程进入到步骤106。
在步骤106,放喷结束后,录取注汽、焖井、放喷全过程温度、压力数据。流程进入
到步骤107。
在步骤107,将注汽、焖井、放喷全过程的测试数据与原始多功能测井数据结合分析
稠油水平井各井段吸汽动用状况,指导下周期注汽筛管位置的设置、注汽量的设计。在
一实施例中,将测试的温度数据与原始多功能测井的孔隙度、原油饱和度、岩性等数据
结合,解释各井段吸汽剖面,分析各井段动用状况,为下周期注汽筛管位置优化、注汽
量配置提供依据。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经过21天测试,全程获取126772组数据。该井原
设计注汽量依据经验设计为2500吨,根据测试优化注汽量为2300吨,达到经济注汽量,
节省注汽费8万元。该井开井后,周期产量较上周期增加251吨,获得经济效益100.4万元。
合计获利108.4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