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拉拨机构的双轴承绕线架,该拉拨机构 对应于由拨杆产生的卷盘轴的轴向移动使卷盘的制动力改变。
背景技术
例如使用汲钩((日文:ジグ)金属制的拟饵)的垂钓(以下称作 汲钩钓)正在盛行。汲钩钓(日文:ジギング),通常要求大的卷升力, 因此,大多采用卷升力比旋轮绕线架强的双轴承绕线架(例如,参照 专利文献1)。
汲钩钓,在放出钓线时,一方面使卷盘自由旋转,靠钓钩的重量 将钓线放出,另一方面,当沉降途中被鱼咬钓钩时,或钓钩落在海底、 河底时,对卷盘的放线方向的旋转作用制动力,并操作把手进行卷升, 使卷盘朝卷线方向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568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双轴承绕线架大体分为星状拉拨式(日文:スタードラグ方式) 和杠杆拉拨式(日文:レバードラグ方式)这两种,星状拉拨式,通 常是在将把手部件的旋转经由拉拨机构传递到卷盘的旋转传递机构中 设有离合器,当该离合器处于切断状态时,允许卷盘从把手部件释放 而自由旋转。而且,当离合器处于接通状态时,能够随着把手部件的 旋转操作使卷盘朝钓线卷线方向旋转,而且,对卷盘的放线方向的旋 转赋予通过星状拉拨把手进行了调整的制动力。而且,此离合器,自 成为切断状态而放出钓线的状态,与将把手朝卷线方向的操作连动地 自动切换到接通状态。为此,在过渡到卷升操作时不需要另行进行用 来向卷盘的放线方向的旋转赋予制动力的切换操作,但是由于设有离 合器因而造成结构复杂。
另一方面,在杠杆拉拨式的双轴承绕线架中,设有相应于拨杆的 摇动操作改变卷盘的制动力的拉拨机构,当使拨杆位于自由旋转区域 (释放位置)时,解除拉拨机构的制动而允许卷盘自由旋转。该杠杆拉 拨式的双轴承绕线架,并非如星状拉拨式那样设置与将把手朝卷线方 向的操作相连动地从切断状态切换到接通状态的离合器,因此,当过 渡到卷升操作时,必须自己将拨杆从自由旋转区域摇动操作到制动力 作用区域对卷盘赋予制动力。但是,如果不注意在拨杆处于自由旋转 区域的状态下过渡到卷升操作,或在拨杆的摇动操作上耽误工夫,那 么,不仅会造成钩被挂住或造成鱼逃逸,而且随着上钩的鱼的强拉硬 拽使钓线急速送出而造成卷盘急速旋转,卷绕在卷盘上的钓线会陷入 产生所谓的丝隙现象,可能会造成钓线复杂缠绕等,这正是本实用新 型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鉴于上述情形为了解决这些课题而提出的, 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轴承绕线架,具备:绕线架本体;把手部件, 该把手部件用来卷升钓线,仅朝一个方向进行旋转操作;卷绕钓线的 卷盘;旋转自如地支撑该卷盘的卷盘轴;绕该卷盘轴摇动自如的拨杆; 对应于该拨杆的摇动使上述卷盘轴沿轴向移动的凸轮机构;拉拨机构, 该拉拨机构具有对上述卷盘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部,使该制动部的 制动力相应于上述卷盘轴的轴向的移动进行改变;和将上述把手部件 的旋转经由上述拉拨机构传递到上述卷盘的旋转传递机构,上述拨杆 被设定成,通过朝向与把手部件的旋转操作方向相同的方向摇动,从 允许卷盘自由旋转的自由旋转区域过渡到对卷盘的旋转作用制动力的 制动力作用区域,所述双轴承绕线架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部件上 设有杆抵接部,该杆抵接部与伴随该把手部件的旋转操作位于自由旋 转区域的拨杆抵接,使该拨杆摇动到制动力作用区域的规定位置,而 且,在使拨杆摇动到规定位置以后,伴随把手部件的旋转操作使杆抵 接部从拨杆离开,使把手部件的旋转中心从拨杆的摇动中心偏心。
根据第一技术方案,在使卷盘从处于自由旋转状态的钓线送出操 作过渡到卷升操作时,不需要进行拨杆的摇动操作,不仅能够快速过 渡到卷升操作,而且可以避免产生在忘记拨杆的摇动操作的情况下出 现的不良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双轴承绕线架的侧面图。
图2是图1的X-X截面图。
图3(A)~图3(D)是表示伴随把手部件的旋转操作产生的拨 杆的摇动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根据附图进行说明。在图1 及图2中,1是拨杆方式的双轴承绕线架,该双轴承绕线架1具备绕 线架本体2、用来卷升钓线的仅朝一个方向旋转操作的把手部件3、卷 绕钓线的卷盘4、旋转自如地支撑卷盘4的卷盘轴5、绕卷盘轴5摇动 自如的拨杆6、对应于拨杆6的摇动位置使卷盘轴5沿轴向移动的凸 轮机构7、具有对卷盘4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部8且将该制动部8 的制动力对应于上述卷盘轴5的轴向的移动进行改变的拉拨机构9, 和将把手部件3的旋转经由拉拨机构9传递到卷盘4的旋转传递机构 10。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关部分依次进行说明。
卷盘4一体地具备卷绕钓线的筒部4a和从其左右两端部朝外径方 向延伸出的圆盘状的法兰部4b,经由配置在筒部4a的内周侧的一对 轴承11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盘轴5上,从动于卷盘轴5的轴向的移动 (进行追随移动)。
拉拨机构9具有摩擦制动方式的制动部8,该制动部8具有拉拨 垫圈12和拉拨盘13并由其构成。拉拨垫圈12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 嵌装在卷盘4的一个法兰部4b的外面侧,拉拨盘13旋转自如地支撑 在卷盘轴5上,而且,经由旋转传递机构10与把手部件3连结。而且, 如图2的上半部所示那样,在拉拨垫圈12与拉拨盘13分离的状态下, 允许卷盘4的自由旋转,但是如图2的下半部所示那样,当对应于卷 盘轴5的轴向的移动,拉拨垫圈12与拉拨盘13接触时,其间产生的 摩擦力对卷盘4的旋转进行制动。
旋转传递机构10被配置成与卷盘轴5呈平形状,具有通过把手部 件3的旋转操作进行旋转的把手轴14、与该该把手轴14设置成一体 的大径齿轮15、旋转自如地设置在卷盘轴5上的小径齿轮16并由其 构成。小径齿轮16与大径齿轮15与啮合并与拉拨盘13连接成一体。 把手轴14经由单向轴承17以仅能向一个方向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在 绕线架本体2上,由此,仅允许将把手部件3朝钓线卷线方向的一个 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操作,并将该把手部件3的旋转经 由把手轴14、大径齿轮15、小径齿轮16、拉拨机构9传递到卷盘4。
凸轮机构7具有沿卷盘轴5的轴向排列的凸轮18和凸轮盘19并 由其构成。凸轮18与拨杆6一体地旋转,另一方面,凸轮盘19设置 在卷盘轴5上且不能旋转。当凸轮18对应于拨杆6的摇动操作旋转时, 与凸轮盘19抵接的凸轮面进行位移,随之,凸轮盘19沿卷盘轴5的 轴向移动。而且,凸轮盘19经由衬套21与拧在卷盘轴5的一端部的 预置钮20抵接,因此,卷盘轴5对应于凸轮盘19的移动抵抗弹簧22 弹力沿轴向移动,与卷盘4嵌合的拉拨垫圈12从动于该卷盘轴5的轴 向的移动沿轴向移动,由此来进行上述拉拨机构9的制动力调整。另 外,当转动操作预置钮20时,相应其进退,卷盘轴5的轴向的初期位 置改变,由此,能够调整使拨杆6位于制动力作用区域B的任意位置 时的制动力的大小。
拨杆6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绕线架本体2的右侧,但是,能以 卷盘轴5的轴心为摇动中心C2自由进行摇动操作,在其摇动操作范 围内,设定允许卷盘4的自由旋转的自由旋转区域A,和对卷盘4的 旋转作用拉拨机构9的制动力的制动力作用区域B。如图1所示,拨 杆5通过朝与把手部件3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 向)摇动,而从自由旋转区域A过渡到制动力作用区域B,而且,相 应于其摇动位置改变拉拨机构9的制动力。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双轴 承绕线架1,具备保持拨杆6的摇动位置的杆保持机构23,通过构成 该机构的球23a与形成在盘24上的多个孔24a卡合,从而将拨杆6 的摇动位置阶段性地保持在自由旋转区域A及制动力作用区域B。
把手部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在绕线架本体2的右侧(与拨 杆6相同那侧),而根端部具有固定在把手轴14的轴向一端部的把手 臂25,和安装在该把手臂25的端头部的把手钮26并由其构成。而且, 把手部件3通过把持着把手钮26旋转而以把手轴14的轴心为中心C1 进行旋转,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那样,允许仅朝钓线卷线方向的一 个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操作。
上述把手部件3的把手臂25在中途部折曲成曲柄状,从而使端头 侧半部比根端侧半部更接近绕线架本体2,而且,在把手臂25的端头 侧半部安装有朝绕线架本体2侧突出的突起27(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 杆抵接部)。该突起27用来在将把手部件3朝钓线卷线方向(顺时针 方向)旋转时与自由旋转区域A的拨杆6抵接,将该拨杆6摇动到制 动力作用区域B的规定位置B1,用拧入穿设在把手臂25上的螺孔25a 的螺栓27a和与该螺栓27a紧固的螺母27b形成。
在此,把手部件3的旋转中心C1(把手轴14的轴心)从拨杆6 的摇动中心C2(卷盘轴5的轴心)偏心,突起27伴随把手部件3的 旋转操作的旋转轨迹L,仅与从自由旋转区域A到制动力作用区域B 的规定位置21为止的拨杆6交叉。由此,如图3所示,突起27当将 把手部件3朝钓线卷线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时,与自由旋转 区域A的拨杆6抵接,将该拨杆6摇动到制动力作用区域B的规定位 置B1,摇动到该规定位置B1以后,从拨杆6分离,而且,接着,当 将把手部件3朝钓线卷线方向旋转操作时,突起27位于规定位置B1, 与拨杆6不发生干涉,而且,拨杆6通过将把手部件3朝钓线卷线方 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操作而自动地从自由旋转区域A摇动到制动力 作用区域B的规定位置B1,并保持在该规定位置B1。另外,规定位 置B1处的拨杆6的制动力,通过转动操作预置钮20可以进行大小调 整。而且,在使拨杆6位于制动力比规定位置B1大的制动力作用区 域B的情况下,拨杆6从规定位置B1沿顺时针方向摇动操作,但是, 位于制动力比规定位置B1大的制动力作用区域B的拨杆6从突起27 的旋转轨迹L脱离,因此,当将把手部件3朝钓线卷线方向旋转时, 不用担心突起27与拨杆6干涉而错位。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双轴承绕线架1具有绕线架 本体2、卷升钓线且仅朝一个方向旋转操作的把手部件3、卷绕钓线的 卷盘4、旋转自如地支撑卷盘4的卷盘轴5、绕卷盘轴5摇动自如的拨 杆6、对应于拨杆6的摇动将卷盘轴5朝轴向移动的凸轮机构7、具有 对卷盘4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部8且使该制动部8的制动力相应于 卷盘轴5的轴向移动改变的拉拨机构9、将把手部件3的旋转经由拉 拨机构9传递到卷盘4的旋转传递机构10,而且,上述拨杆6被设定 成,通过朝与把手部件3的旋转操作方向相同的方向摇动而从允许卷 盘4自由旋转的自由旋转区域A过渡到对卷盘4的旋转作用制动力的 制动力作用区域B,其中,上述把手部件3设有突起27,该突起27 伴随该把手部件3的旋转操作与位于自由旋转区域A的拨杆6抵接, 将该拨杆6摇动到制动力作用区域B的规定位置B1,而且,在将拨 杆6摇动到规定位置B1以后,伴随把手部件3的旋转操作使突起27 从拨杆6分离,把手部件3的旋转中心C1从拨杆6的摇动中心C2偏 心。
而且,当拨杆6在位于自由旋转区域A的状态下将把手部件3朝 钓线卷线方向旋转操作时,设置在把手部件3上的突起27与位于自由 旋转区域A的拨杆6抵接,将该拨杆6摇动到制动力作用区域B的规 定位置B1,其结果是,在将卷盘4从处于自由旋转状态的钓线送出状 态直接过渡到钓线卷升操作的情况下,即便自己不对拨杆6进行摇动 操作,拨杆6也能与把手部件3朝卷线方向的旋转操作连动而自动地 从自由旋转区域A摇动位移到制动力作用区域B的规定位置B1。由 此,在将卷盘4从处于自由旋转状态的钓线送出过渡到卷升操作的情 况下,不需要进行拨杆6的摇动操作,能够快速过渡到卷升操作,并 能够避免忘记拨杆6的摇动操作而在卷盘4处于自由旋转状态的情况 下所发生的令人担心的不良情形,例如,能够避免钩被挂住或造成鱼 逃逸、因发生丝隙现象而造成钓线复杂缠绕等不良情形。
而且,用来使上述拨杆6自动地从自由旋转区域A位移到制动力 作用区域B的机构,为仅在把手部件3上设置突起27的简单构造, 而不涉及双轴承绕线架1的内部结构,因此,具有不仅容易实施且能 抑制成本,而且能进行后续拓展的优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当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 方式中,把手臂25被折曲成曲柄状,但是也可以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 方式那样,将把手臂25做成从固定在把手轴14上的根端部到安装把 手钮26的端头部笔直延伸的形状。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 27用拧入穿设在把手臂25上的螺孔25a的螺栓27a构成,但是,也 可以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突起28(杆抵接部)那样,与把手臂 25粘接或焊接而成。
【附图标记说明】
1 双轴承绕线架
2 绕线架本体
3 把手部件
4 卷盘
5 卷盘轴
6 拨杆
7 凸轮机构
8 制动部
9 拉拨机构
10 旋转传递机构
27、28 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