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金钢及其热处理工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钢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KQ18合金钢及其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合金钢辙叉的使用寿命大约在年通过总重2亿吨,其实在使用寿命达到2亿吨的时候心轨磨耗还远远没有达到重伤的要求,而是翼轨的磨耗达到重伤标准而不得不提前下道,辙叉翼轨的磨耗是制约辙叉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而辙叉翼轨的磨耗主要是因为合金钢的低强度、低韧性、氢脆性大、高残奥导致的。
氢进入钢中的主要途径是在冶炼过程中,氢损伤的主要形式是氢致脆化,即氢致塑性、韧性降低,也称之为氢脆。TB/T2344-2012《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中6.2.3规定钢水氢含量不应大于2.5ppm,铁总科技【2013】143号《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暂行技术条件》6.2.4规定钢水氢含量不应大于2.0ppm。
残余奥氏体是未能完成贝氏体转变而保留到室温的奥氏体。残余奥氏体硬度低,应变后诱发马氏体相变脆性大,能促进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现行钢轨及辙叉标准均未对残余奥氏体含量进行规定。既有的合金钢心轨材料残余奥氏体含量均在10%-20%,如此高比例的残余奥氏体直接导致心轨材料大量出现麻点、剥落、延迟断裂等失效现象,大幅降低辙叉使用寿命,增加行车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应用于铁路道岔辙叉的KQ18合金钢及其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降低钢材氢脆和残余奥氏体含量,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氢脆性小、低残奥的特性,满足铁路辙叉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氢脆性小,残余奥氏体含量小的KQ18合金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KQ18合金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组分:C:0.14-0.22%;Si:0.7-1.3%;Mn:1.6-2.5%;Mo:1.2-1.4%;S:≤0.03%;P:≤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地,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组分:C:0.18%;Si:1.0%;Mn:2.2%;Mo:1.3%;S:0.02%;P: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KQ18合金钢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1300Mpa;屈服强度>1100Mpa;延伸率>10%;断面率>50%;20℃时冲击韧性ak≧70J/c㎡,-20℃时冲击韧性ak≧60Jc/㎡,-40℃时冲击韧性ak≧55J/c㎡;洛氏硬度HRC为40-45;氢含量<0.1ppm;残余奥氏体含量0.79%-2.6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KQ18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均匀加热到900-950℃,保温3-4h,得到奥氏体;
(2)缓慢开启炉门,将炉门开至1/4处,降温到600-650℃后,关闭炉门,保温3-5h,得到珠光体;
(3)缓慢开启炉门,将炉门开至1/3处,降温到300-400℃后,关闭炉门,保温2-4h,开启炉门,空冷至常温,得到下贝氏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均匀加热到920℃,保温3.5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降温到620℃,保温4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降温到360℃,保温3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KQ18合金钢在制造铁路道岔辙叉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KQ18合金钢的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氢脆性小,氢含量检验结果小于0.1ppm,远低于现行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其残余奥氏体含量在0.79%-2.67%之间,远低于既有心轨材料。
(2)本发明KQ18合金钢用于辙叉翼轨与心轨的制造,使辙叉最薄弱的心轨轨头宽10-50mm断面范围内心轨和翼轨强度等级匹配,共同承受轮载,使用寿命达到年通过总重4亿吨。
(3)本发明KQ18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KQ18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KQ18合金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组分:C:0.18%;Si:1.0%;Mn:2.2%;Mo:1.3%;S:0.02%;P: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KQ18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均匀加热到920℃,保温3.5h,得到奥氏体;
(2)缓慢开启炉门,将炉门开至1/4处,降温到620℃后,关闭炉门,保温4h,得到珠光体;
(3)缓慢开启炉门,将炉门开至1/3处,降温到360℃后,关闭炉门,保温3h,开启炉门,空冷至常温,得到下贝氏体。
本实施例中的KQ18合金钢的机械性能见表1。
实施例二
一种KQ18合金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组分:C:0.14%;Si:0.7%;Mn:1.6%;Mo:1.2%;S:0.03%;P: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KQ18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均匀加热到900℃,保温3h,得到奥氏体;
(2)缓慢开启炉门,将炉门开至1/4处,降温到650℃后,关闭炉门,保温5h,得到珠光体;
(3)缓慢开启炉门,将炉门开至1/3处,降温到300℃后,关闭炉门,保温2h,开启炉门,空冷至常温,得到下贝氏体。
本实施例中的KQ18合金钢的机械性能见表1。
实施例三
一种KQ18合金钢,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组分:C:0.22%;Si:1.3%;Mn:2.5%;Mo:1.4%;S:0.03%;P: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KQ18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均匀加热到950℃,保温4h,得到奥氏体;
(2)缓慢开启炉门,将炉门开至1/4处,降温到600℃后,关闭炉门,保温3h,得到珠光体;
(3)缓慢开启炉门,将炉门开至1/3处,降温到400℃后,关闭炉门,保温4h,开启炉门,空冷至常温,得到下贝氏体。
本实施例中的KQ18合金钢的机械性能见表1。
表1KQ18合金钢经不同热处理工艺的机械性能
![]()
综上可知,本发明个实施例中KQ18合金钢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1300Mpa,屈服强度>1100Mpa,延伸率>10%,断面率>50%,冲击韧性ak≧70J/c㎡(20℃)≧60Jc/㎡(-20℃)≧55J/c㎡(-40℃),洛氏硬度HRC40-45,氢含量<0.1ppm,残余奥氏体含量0.79%-2.67%。本发明KQ18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降低钢材氢脆和残余奥氏体含量,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氢脆性小、低残奥的特性,满足铁路辙叉的使用要求。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