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5171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0.01 CN 203851717 U (21)申请号 201420300668.3 (22)申请日 2014.06.06 A23F 3/06(2006.01) F26B 23/04(2006.01) F26B 2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松阳县古市车木厂 地址 323406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泮 连村 (72)发明人 卢寿增 卢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57)。
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 框, 包括框体, 所述框体内设置一排放置茶叶的平 行并列连接的铁制铁制 U 型加热槽, 且相邻的铁 制 U 型加热槽之间设置绝缘层, 所述框体一侧外 端面设置铜制电极, 框体另一侧内端面设有连 接铁制 U 型加热槽的铜制电极, 且所述铜制电 极经地线与连接电源的变压器负电极连接, 铜 制电极经火线与变压器正电极连接, 所述铁制 U 型加热槽的两端部设置紧贴框体的导电板。本 实用新型用电安全且耗电量少, 且低电压的加热, 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加热迅速, 受热均匀, 确 保了茶叶烘干质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3、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51717 U CN 203851717 U 1/1 页 2 1. 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包括框体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 (5) 内设置一排 放置茶叶的平行并列连接的铁制铁制U型加热槽(10), 且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10)之间 设置绝缘层 (7), 所述框体 (5) 一侧外端面设置铜制电极 (6), 框体 (5) 另一侧内端面设 有连接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的铜制电极 (8), 且所述铜制电极 (6) 经地线 (3) 。
4、与连接 电源的变压器 (1) 负电极连接, 铜制电极 (8) 经火线 (2) 与变压器 (1) 正电极连接, 所述 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的两端部设置紧贴框体 (5) 的导电板 (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5)前端 部设置连通铁制 U 型加热槽 (10)U 型端部的茶叶出口 (11), 且框体 (5) 前端部在茶叶出口 (11) 下侧设有斜置茶叶接料板 (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7)为 玻璃纤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其特征在于, 所。
5、述导电板(9)连 接相邻的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同侧端部, 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通过两端部导电加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51717 U 2 1/2 页 3 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背景技术 0002 烘干是茶叶制作的一个重要工序, 其主要目的为去处茶叶里外的所有水份, 同时 达到茶叶定型以及耐氧化的目的, 现有较好的烘干设备是木制抽屉式烘箱, 就是木板做外 框架, 烘筛呈层叠码在外框内, 下面用碳火盆或电热管烘烤, 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 烘干设备 的使用寿命低, 时。
6、常需要维护更换, 且耗能极大, 若以万户茶农计算, 每年就要砍伐 1 万多 立方木材、 毁近千亩山林, 每年要花费 3-4 仟元用于更换和维修设备, 以及大量电能损耗, 发展经济的同时却破坏了生态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 框, 用电安全且耗电量少, 加热迅速, 受热均匀, 确保了茶叶烘干质量, 使用寿命长。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包括框体, 所述 框体内设置一排放置茶叶的平行并列连接的铁制铁制 U 型加热槽, 且相邻的铁制 U 型加热 槽之间设置绝缘层, 所述框体。
7、一侧外端面设置铜制电极, 框体另一侧内端面设有连接铁 制 U 型加热槽的铜制电极, 且所述铜制电极经地线与连接电源的变压器负电极连接, 铜制电极经火线与变压器正电极连接, 所述铁制 U 型加热槽的两端部设置紧贴框体的导 电板。 0005 进一步地, 所述框体前端部设置连通铁制U型加热槽U型端部的茶叶出口, 且框体 前端部在茶叶出口下侧设有斜置茶叶接料板。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绝缘层为玻璃纤维层。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导电板连接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同侧端部, 铁制U型加热槽通过 两端部导电加热。 0008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变压器将高 。
8、电压变成人体安全电压后给放置茶叶的铁制 U 型加热槽通电加热, 实现铁制 U 型加热槽的 低电压大电流的交流加热, U 型结构设计将热量尽可能的闭合在加热的茶叶中, 减少了热能 在空气中传递的损失, 节约的能源在 50以上, 避免了以往用碳火烘烤时热量不可控, 能量 流失严重, 破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 以及以往用高功率电热管快速烘烤时电耗能大的问题, 用电安全且耗电量少, 且低电压的加热, 避免了设备受短时间过多的热量烘烤的影响, 延长 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之间设置绝缘层, 相邻的铁制U型加热槽同 侧端部通过导电板连接, 铁制 U 型加热槽通过两端部导电加热, 加热迅速。
9、, 受热均匀, 确保 了茶叶烘干质量。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203851717 U 3 2/2 页 4 0009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的俯视图 ; 0010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 A-A 剖面图 ; 0011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2 其中 : 1、 变压器 ; 2、 火线 ; 3、 地线 ; 4、 斜置茶叶接料板 ; 5、 框体 ; 6、 铜制电极 ; 7、 绝缘层 ; 8、 铜制电极 ; 9、 导电板 ; 10、 铁制 U 型加热槽 ; 11、 茶叶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
10、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4 如图 1-3 所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的烘干槽框, 包括框体 5, 所述框 体 5 内设置一排放置茶叶的平行并列连接的铁制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且相邻的铁制 U 型加 热槽 10 之间设置绝缘层 7, 所述框体 5 一侧外端面设置铜制电极 6, 框体 5 另一侧内端面 设有连接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的铜制电极 8, 且所述铜制电极 6 经地线 3 与连接电源的 变压器 1 负电极连接, 铜制电极 8 经火线 2 与变压器 。
11、1 正电极连接, 所述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的两端部设置紧贴框体 5 的导电板 9, 所述框体 5 前端部设置连通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的 U型端部的茶叶出口11, 且框体5前端部在茶叶出口11下侧设有斜置茶叶接料板4, 所述绝 缘层 7 为玻璃纤维层, 所述导电板 9 连接相邻的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同侧端部, 铁制 U 型加 热槽 10 通过两端部导电加热。 0015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 1 经地线 3 与框体 5 一侧外端面的铜制电极 6 连接, 经火线 2 与框体 5 另一侧内端面的铜制电极 8 连接, 且通过在相邻的铁制 U 型加热 槽 10 之间设置绝缘层 。
12、7, 在相邻的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同侧端部连接导电板 9 的方式, 在变 压器 1 通电时, 使每个铁制 U 型加热槽 10 两端部导电加热, 加热迅速, 受热均匀, 确保了茶 叶烘干质量, 同时 U 型结构设计将热量尽可能的闭合在加热的茶叶中, 减少了热能在空气 中传递的损失, 节约的能源在 50以上, 同时避免了以往用碳火烘烤时热量不可控, 能量流 失严重, 破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 以及以往用高功率电热管快速烘烤时电耗能大的问题, 用 电安全且耗电量少, 同时低电压的加热, 避免了设备受短时间过多的热量烘烤的影响, 延长 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001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851717 U 4 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51717 U 5 2/2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5171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