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398379 上传时间:2019-10-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21370.9

申请日:

20120630

公开号:

CN102715112B

公开日:

201310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张利民,宋向军,刘相全,魏振华,陈玮

地址:

264005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路216号

优先权:

CN201210221370A

专利代理机构: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曲显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属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创设适宜的水环境:采用水泥养殖池,使用自然海水,在养殖池底放置散气石使水中溶氧量充足,常年保持象拔蚌生长适宜的温度,在养殖池内放置放养象拔蚌的养成载体;2)投放象拔蚌苗种:按照500-1000粒∕㎡的密度均布;3)投喂饵料:每天投喂2-6次饲料;4)换水和清养殖池:每天换水两次,养殖池水全部排干,冲洗养成载体及养殖池底;5)疏散分苗:两到三个月疏散一次养成载体上的象拔蚌苗种密度。采用本方法养殖象拔蚌,投入成本低,象拔蚌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大面积养殖,象拔蚌的品质与效益得以提高。

权利要求书

1.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创设适宜的水环境:采用水泥养殖池,使用自然海水,在养殖池底均匀布置散气石,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以上,使用深井水和板式交换器养殖方式,或者采用循环水系统养殖,使养殖水温常年保持在象拔蚌生长适宜的温度,通过调整充气管路内气体流量保持池水缓慢翻转,在养殖池内放置养成载体,使养成载体底板与水面和养殖池底均保持30-40cm的距离;2)、投放象拔蚌苗种:将养殖池以及养成载体用自然海水冲洗干净;将壳长7-10mm的健康象拔蚌苗种,按照500- 1000粒∕㎡的密度均匀散布在养成载体底板的筛绢上面,底板上所铺设的筛绢孔径为3mm,防止象拔蚌苗种跑漏;3)、投喂饵料:每天投喂2-6次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应根据象拔蚌摄食情况和水质情况而定,使饲料颗粒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通过调节充气管路上的调气阀控制施入水中充气量,延缓饲料颗粒沉底时间,以增加象拔蚌苗种滤食水中悬浮的饲料颗粒的时间;4)、换水和清洗养殖池:每天换水两次,分别在投喂饲料6个小时后进行,换水时将养殖池内养殖用水全部排干,将沉降在养成载体上以及养殖池底部残存的人工配合饲料冲洗干净,并将其排出养殖池外,然后再向养殖池内加水至所需深度;5)、疏散分苗:定期测量象拔蚌苗种的壳长,每两到三个月分一次苗,合理疏散养成载体底板上的象拔蚌苗种密度,要求象拔蚌苗种覆盖面积不超过养成载体面积的70%,使每个养殖池里面的象拔蚌苗种大小基本一致,及时更换大孔径的筛绢,孔径以不跑漏象拔蚌苗种为准,以增大透气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象拔蚌生长适宜的养殖水温度为15-18℃。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成载体采用塑料材料制作,底板(1)为正方形形状,四周设有10cm高的边框(2),底板上均匀设有直径为3cm的圆孔,底板上面铺设有一层筛绢(3),底板背部四角设有支腿(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属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象拔蚌(Panopea abrupta),种名高雅海神蛤,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大型底栖贝类,主要分布于美国阿拉斯加至加利福尼亚的西部沿海,主产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的华盛顿州普捷湾内海水域。我国每年需从美国、加拿大进口约2000吨象拔蚌,价值1-1.5亿美元,目前国内售价每公斤400-500元,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象拔蚌的养殖得到养殖业内的重视,目前象拔蚌的主要养殖方式是在自然海区采用底播法和pvc管护养法的方式,由于象拔蚌的耐受温度为0-20℃,所以很难找到完全适合养殖的海区,导致成活率很低,生长相当缓慢,需要4-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上市规格,投资方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此近几年象拔蚌的养殖出现了停滞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使象拔蚌养殖摆脱粗放的滩涂养殖模式,提供一种可操控的工厂化室内养殖方法,达到规模化生产,提高养殖象拔蚌经济效益之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其特别之处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创设适宜的水环境:

采用水泥养殖池,使用自然海水,养殖池内水深60-90cm,在养殖池底均匀布置散气石,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以上,使用深井水和板式交换器养殖方式,或者采用循环水系统养殖,使养殖水温常年保持在象拔蚌生长适宜的温度,通过调整充气管路内气体流量保持池水缓慢翻转,在养殖池内放置养成载体,使养成载体底板与水面和养殖池底均保持30-40cm的距离;

2)、投放象拔蚌苗种:

将养殖池以及养成载体用自然海水冲刷干净。

将壳长7-10mm的健康象拔蚌苗种,按照500- 1000粒∕㎡的密度均匀散布在养成载体底板的筛绢上面,底板上所铺设的筛绢孔径为3mm,防止象拔蚌苗种跑漏;

3)、投喂饵料:

每天投喂2-6次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应根据象拔蚌摄食情况和水质情况而定,使饲料颗粒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通过调节充气管路上的调气阀控制施入水中充气量,延缓饲料颗粒沉底时间,以增加象拔蚌苗种滤食水中悬浮的饲料颗粒的时间;

4)、换水和清洗养殖池

每天换水两次,分别在投喂饲料6个小时后进行,换水时将养殖池内养殖用水全部排干,将沉降在养成载体上以及养殖池底部残存的人工配合饲料冲洗干净,并将其排出养殖池外,然后再向养殖池内加水至所需深度;

5)、疏散分苗:

定期测量象拔蚌苗种的壳长,每两到三个月分一次苗,合理疏散养成载体底板上的象拔蚌苗种密度,要求象拔蚌苗种覆盖面积不超过养成载体面积的70%。使每个养殖池里面的象拔蚌苗种大小基本一致,及时更换大孔径的筛绢,筛绢孔径以不跑漏象拔蚌苗种为准,以增大透气量。

所述象拔蚌生长最适宜的养殖水温度为15-18℃。

所述养成载体采用塑料材料制作,底板1为正方形形状,四周设有10cm高的边框2,底板上均匀设有直径为3cm的圆孔,底板上面铺设有一层筛绢3,底板背部四角设有支腿4,可将养成载体摆放于养殖池内,使底板与养殖池底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述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为鲍鱼或海参专用配合饲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法室内养殖象拔蚌,投入成本低,象拔蚌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缩短为18-22个月,个体重量达500g-1000g,单位面积产量可达到10kg∕㎡以上。可实现规模化生产,适合大面积养殖推广,提高了商品象拔蚌的品质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养成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边框,3、筛绢,4、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步骤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是在建筑面积1000㎡的养殖车间内,设有24个6m*6m的水泥养殖池,养成面积约为768㎡,选用的象拔蚌苗种壳长范围为8-10mm,投放象拔蚌苗 36万粒 ,养殖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创设适宜的水环境:

采用水泥养殖池,使用自然海水,盐度28-33,养殖池内水深60-90cm,在养殖池底每隔1m布置一个散气石,共25个。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mg∕L以上,养殖循环水使用深井水和板式交换器养殖方式,使养殖水温保持在16-18℃,利用充气管路上的调气阀控制施入水中充气量,并通过调整充气量保持池水缓慢翻转,在养殖池内放置养成载体,使养成载体底板与水面和养殖池底均保持30-40cm距离;

养成载体采用塑料材料制作,如图1所示,底板1为60cm*60cm的正方形平板,四周设有10cm高的边框2,底板上均匀设有直径为3cm的圆孔,底板上面铺设有一层筛绢3,底板背部四角设有高度为30cm的支腿4。将养成载体摆放于养殖池内,底板与养殖池底距离为30cm。

2)、投放象拔蚌苗种:

将养殖池以及养成载体用自然海水冲刷干净。

将壳长8-10mm的健康象拔蚌苗种,按照500-1000粒∕㎡的密度均匀散布在养成载体底板的筛绢上面,底板上所铺设的筛绢孔径为3mm,防止象拔蚌苗种跑漏;

3)、投喂饵料:

每天投喂2-6次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每立方水体15-25克,使饲料颗粒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应根据摄食情况和水质情况而定。通过调节充气管路上的调气阀控制施入水中充气量,延缓饲料颗粒沉底时间,以增加象拔蚌苗种滤食水中悬浮的饲料颗粒的时间;

4)、换水和清洗养殖池

每天换水两次,分别在投喂饲料6个小时后,换水时将养殖池内养殖用水全部排干,将沉降在养成载体上以及养殖池底部残存的人工配合饲料冲洗干净,并将其排出养殖池外,然后再向养殖池内加水至70-80cm深度;

5)、疏散分苗:

定期测量象拔蚌苗种的壳长,两到三个月分一次苗,合理疏散养成载体底板上的象拔蚌苗种密度,要求象拔蚌苗种覆盖面积不超过养成载体面积的70%,使每个养殖池里面的象拔蚌苗种大小基本一致,及时更换大孔径的筛绢,筛绢孔径以不跑漏象拔蚌苗种为准,以增大透气量。

经过22个月的养殖,个体象拔蚌重量达到500g以上,共收获成品象拔蚌7987公斤,单位面积产量达10.4公斤。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1511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10.30 CN 102715112 B *CN102715112B* (21)申请号 201210221370.9 (22)申请日 2012.06.30 A01K 6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地址 264005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江路 216 号 (72)发明人 张利民 宋向军 刘相全 魏振华 陈玮 (74)专利代理机构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37225 代理人 曲显荣 (54) 发明名称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

2、一种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 法, 属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 1) 创设适宜的水环境 : 采用水泥养殖池, 使用 自然海水, 在养殖池底放置散气石使水中溶氧量 充足, 常年保持象拔蚌生长适宜的温度, 在养殖池 内放置放养象拔蚌的养成载体 ; 2) 投放象拔蚌苗 种 : 按照 500-1000 粒的密度均布 ; 3) 投喂饵 料 : 每天投喂 2-6 次饲料 ; 4) 换水和清养殖池 : 每 天换水两次, 养殖池水全部排干, 冲洗养成载体及 养殖池底 ; 5) 疏散分苗 : 两到三个月疏散一次养 成载体上的象拔蚌苗种密度。采用本方法养殖象 拔蚌, 投入成本低, 象拔蚌成活率高。

3、, 生长速度快。 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大面积养殖, 象拔蚌的品质与 效益得以提高。 (51)Int.Cl. 审查员 廖秀丽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15112 B CN 102715112 B *CN102715112B* 1/1 页 2 1.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1) 、 创设适宜的水环境 : 采用水泥养殖池, 使用自然海水, 在养殖池底均匀布置散气石, 保持水中溶氧量在 5mg L 以上, 使用深。

4、井水和板式交换器养殖方式, 或者采用循环水系统养殖, 使养殖水温 常年保持在象拔蚌生长适宜的温度, 通过调整充气管路内气体流量保持池水缓慢翻转, 在 养殖池内放置养成载体, 使养成载体底板与水面和养殖池底均保持 30-40cm 的距离 ; 2) 、 投放象拔蚌苗种 : 将养殖池以及养成载体用自然海水冲洗干净 ; 将壳长7-10mm的健康象拔蚌苗种, 按照500- 1000粒的密度均匀散布在养成载体 底板的筛绢上面, 底板上所铺设的筛绢孔径为 3mm, 防止象拔蚌苗种跑漏 ; 3) 、 投喂饵料 : 每天投喂 2-6 次人工配合饲料, 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应根据象拔蚌摄食情况和水质情况 而定, 使饲。

5、料颗粒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 通过调节充气管路上的调气阀控制施入水中充 气量, 延缓饲料颗粒沉底时间, 以增加象拔蚌苗种滤食水中悬浮的饲料颗粒的时间 ; 4) 、 换水和清洗养殖池 : 每天换水两次, 分别在投喂饲料 6 个小时后进行, 换水时将养殖池内养殖用水全部排 干, 将沉降在养成载体上以及养殖池底部残存的人工配合饲料冲洗干净, 并将其排出养殖 池外, 然后再向养殖池内加水至所需深度 ; 5) 、 疏散分苗 : 定期测量象拔蚌苗种的壳长, 每两到三个月分一次苗, 合理疏散养成载体底板上的象 拔蚌苗种密度, 要求象拔蚌苗种覆盖面积不超过养成载体面积的 70 , 使每个养殖池里面 的象拔蚌苗。

6、种大小基本一致, 及时更换大孔径的筛绢, 孔径以不跑漏象拔蚌苗种为准, 以增 大透气量。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象拔蚌生长适宜 的养殖水温度为 15-18。 3.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成载体采用塑 料材料制作, 底板 (1) 为正方形形状, 四周设有 10cm 高的边框 (2) , 底板上均匀设有直径为 3cm 的圆孔, 底板上面铺设有一层筛绢 (3) , 底板背部四角设有支腿 (4)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15112 B 2 1/3 页 3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

7、1 本发明涉及一种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 属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象拔蚌 (Panopea abrupta), 种名高雅海神蛤, 是一种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的大型 底栖贝类, 主要分布于美国阿拉斯加至加利福尼亚的西部沿海, 主产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 的华盛顿州普捷湾内海水域。 我国每年需从美国、 加拿大进口约2000吨象拔蚌, 价值1-1.5 亿美元, 目前国内售价每公斤 400-500 元, 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象拔蚌的养殖得到 养殖业内的重视, 目前象拔蚌的主要养殖方式是在自然海区采用底播法和 pvc 管护养法的 方式, 由于象拔蚌的耐受温度为 0-20, 所以很。

8、难找到完全适合养殖的海区, 导致成活率很 低, 生长相当缓慢, 需要 4-5 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上市规格, 投资方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因此 近几年象拔蚌的养殖出现了停滞状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使象拔蚌养殖摆脱粗放的滩涂 养殖模式, 提供一种可操控的工厂化室内养殖方法, 达到规模化生产, 提高养殖象拔蚌经济 效益之目的。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0005 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 其特别之处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06 1) 、 创设适宜的水环境 : 0007 采用水泥养殖池, 使用自然海水, 养殖池内水深 60-。

9、90cm, 在养殖池底均匀布置散 气石, 保持水中溶氧量在 5mg L 以上, 使用深井水和板式交换器养殖方式, 或者采用循环 水系统养殖, 使养殖水温常年保持在象拔蚌生长适宜的温度, 通过调整充气管路内气体流 量保持池水缓慢翻转, 在养殖池内放置养成载体, 使养成载体底板与水面和养殖池底均保 持 30-40cm 的距离 ; 0008 2) 、 投放象拔蚌苗种 : 0009 将养殖池以及养成载体用自然海水冲刷干净。 0010 将壳长7-10mm的健康象拔蚌苗种, 按照500- 1000粒的密度均匀散布在养成 载体底板的筛绢上面, 底板上所铺设的筛绢孔径为 3mm, 防止象拔蚌苗种跑漏 ; 00。

10、11 3) 、 投喂饵料 : 0012 每天投喂 2-6 次人工配合饲料, 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应根据象拔蚌摄食情况和水质 情况而定, 使饲料颗粒在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 通过调节充气管路上的调气阀控制施入水 中充气量, 延缓饲料颗粒沉底时间, 以增加象拔蚌苗种滤食水中悬浮的饲料颗粒的时间 ; 0013 4) 、 换水和清洗养殖池 0014 每天换水两次, 分别在投喂饲料 6 个小时后进行, 换水时将养殖池内养殖用水全 部排干, 将沉降在养成载体上以及养殖池底部残存的人工配合饲料冲洗干净, 并将其排出 说 明 书 CN 102715112 B 3 2/3 页 4 养殖池外, 然后再向养殖池内加水至所。

11、需深度 ; 0015 5) 、 疏散分苗 : 0016 定期测量象拔蚌苗种的壳长, 每两到三个月分一次苗, 合理疏散养成载体底板上 的象拔蚌苗种密度, 要求象拔蚌苗种覆盖面积不超过养成载体面积的 70。使每个养殖池 里面的象拔蚌苗种大小基本一致, 及时更换大孔径的筛绢, 筛绢孔径以不跑漏象拔蚌苗种 为准, 以增大透气量。 0017 所述象拔蚌生长最适宜的养殖水温度为 15-18。 0018 所述养成载体采用塑料材料制作, 底板 1 为正方形形状, 四周设有 10cm 高的边框 2, 底板上均匀设有直径为 3cm 的圆孔, 底板上面铺设有一层筛绢 3, 底板背部四角设有支腿 4, 可将养成载体摆。

12、放于养殖池内, 使底板与养殖池底保持一定的距离 ; 0019 所述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为鲍鱼或海参专用配合饲料。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采用本方法室内养殖象拔蚌, 投入成本低, 象拔蚌成活率高, 生长速度快, 养殖周期缩短为 18-22 个月, 个体重量达 500g-1000g, 单位面积产量可达到 10kg 以上。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适合大面积养殖推广, 提高了商品象拔蚌的品质与效 益。 0021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 为养成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中 : 1、 底板, 2、 边框, 3、 筛绢, 4、 支腿。 00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

13、体实施方式, 用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步骤进行进一步 说明。 0026 实施例 1 0027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象拔蚌室内工厂化养殖方法, 是在建筑面积 1000 的养殖车 间内, 设有 24 个 6m 6m 的水泥养殖池, 养成面积约为 768 , 选用的象拔蚌苗种壳长范围 为 8-10mm, 投放象拔蚌苗 36 万粒 , 养殖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 0028 1) 、 创设适宜的水环境 : 0029 采用水泥养殖池, 使用自然海水, 盐度 28-33, 养殖池内水深 60-90cm, 在养殖池底 每隔 1m 布置一个散气石, 共 25 个。保持水中溶氧量在 5mg L 以上, 养殖循环。

14、水使用深井 水和板式交换器养殖方式, 使养殖水温保持在 16-18, 利用充气管路上的调气阀控制施入 水中充气量, 并通过调整充气量保持池水缓慢翻转, 在养殖池内放置养成载体, 使养成载体 底板与水面和养殖池底均保持 30-40cm 距离 ; 0030 养成载体采用塑料材料制作, 如图 1 所示, 底板 1 为 60cm*60cm 的正方形平板, 四 周设有 10cm 高的边框 2, 底板上均匀设有直径为 3cm 的圆孔, 底板上面铺设有一层筛绢 3, 底板背部四角设有高度为 30cm 的支腿 4。将养成载体摆放于养殖池内, 底板与养殖池底距 离为 30cm。 0031 2) 、 投放象拔蚌苗。

15、种 : 0032 将养殖池以及养成载体用自然海水冲刷干净。 0033 将壳长 8-10mm 的健康象拔蚌苗种, 按照 500-1000 粒的密度均匀散布在养成 载体底板的筛绢上面, 底板上所铺设的筛绢孔径为 3mm, 防止象拔蚌苗种跑漏 ; 说 明 书 CN 102715112 B 4 3/3 页 5 0034 3) 、 投喂饵料 : 0035 每天投喂2-6次人工配合饲料, 投喂量为每立方水体15-25克, 使饲料颗粒在水中 达到一定的浓度, 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应根据摄食情况和水质情况而定。通过调节充气管路 上的调气阀控制施入水中充气量, 延缓饲料颗粒沉底时间, 以增加象拔蚌苗种滤食水中悬 浮。

16、的饲料颗粒的时间 ; 0036 4) 、 换水和清洗养殖池 0037 每天换水两次, 分别在投喂饲料 6 个小时后, 换水时将养殖池内养殖用水全部排 干, 将沉降在养成载体上以及养殖池底部残存的人工配合饲料冲洗干净, 并将其排出养殖 池外, 然后再向养殖池内加水至 70-80cm 深度 ; 0038 5) 、 疏散分苗 : 0039 定期测量象拔蚌苗种的壳长, 两到三个月分一次苗, 合理疏散养成载体底板上的 象拔蚌苗种密度, 要求象拔蚌苗种覆盖面积不超过养成载体面积的 70 , 使每个养殖池里 面的象拔蚌苗种大小基本一致, 及时更换大孔径的筛绢, 筛绢孔径以不跑漏象拔蚌苗种为 准, 以增大透气量。 0040 经过 22 个月的养殖, 个体象拔蚌重量达到 500g 以上, 共收获成品象拔蚌 7987 公 斤, 单位面积产量达 10.4 公斤。 说 明 书 CN 102715112 B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5112 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