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739672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0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17565.0

申请日:

2014.11.10

公开号:

CN105569090A

公开日:

2016.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2D 29/16登记生效日:2017032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苏州多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河南利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总部经济园变更后权利人: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未来路71号未来花园E座2201室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后权利人:李东亮 吴自亮 耿瑞峰 王凤藏 陈响 蔡二俭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杨慧芳 胡亮 张红霞|||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2D 29/1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张朝利变更后:孙伟东 李东亮 吴自亮 耿瑞峰 王凤藏 陈响 蔡二俭 孙启 杨慧芳 胡亮 张红霞|||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29/16申请日:20141110|||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9/16; E02D31/02; E02B3/16; E21D11/38

主分类号:

E02D29/16

申请人:

苏州多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朝利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总部经济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包括型腔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模由后侧板、左、右侧板和左、右前板活动链接组成,型腔模俯视呈矩形并前部左、右前板之间设有中缝,在应用所述型腔模时,型腔模前部对准预埋在一期混凝土断面处的止水片,所述止水片通过所述的中缝伸入型腔模内,浇筑二期混凝土,在二期混凝土初凝后,将所述型腔模吊出,在二期混凝土断面形成可供注入熔融沥青的型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下步骤:
1)止水片设置:将止水片有90°折角的一边预设在混凝土变形缝的断
面处,止水片沿纵向设置于混凝土断面宽度的中间位置,固定模板和止水
片后浇筑一期混凝土;
2)型腔模的设置:一期混凝土凝固后,将型腔模前面对接预埋在一期
混凝土断面处的止水片上,止水片通过中缝伸入型腔模内预定长度,在型
腔模的左、右前板两侧混凝土断面上设置沥青油毛毡;
3)二期混凝土浇筑:设置好型腔模和模板后,二期混凝土根据高度分
层浇筑,每次每层50cm-100cm,等下层初凝具有一定硬度后再浇筑上一层,
直至达到需要的高度;
4)型腔形成:在二期混凝土初凝后,左、右前板分别向内折一定角度,
再将左、右侧板分别向内轻敲脱模移动一定角度,后侧板向前轻敲脱模后,
用挂钩钩住左、右侧板上端的吊孔,吊出型腔模,在二期混凝土断面处形
成矩形型腔;
5)灌注沥青:在矩形形型腔内灌满熔融沥青,冷却即可;
6)在设置多个变形缝时,重复上述步骤1-5,沥青做一次灌注或数次
灌注;吊出的型腔模及时清理、保养,储存,以利重复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片为矩形紫铜片,其预埋于一期混凝土断面内的一
侧纵向设有90°折角,另一侧自一期混凝土断面的中部向外伸出设定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的左、右两边分别于所述左、右侧板活动铰接,所
述的左、右侧板前边分别与所述左、右前板活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前板分别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之间设有
中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U形橡胶材质,其卡设在所述的左、右前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上部分别设有吊孔。

说明书

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下建筑防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混凝
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混凝土结构中,例如挡水坝、蓄水池、地铁、涵洞、水闸、
隧道等地下、水下工程中,由于不能连续浇筑或由于地基沉降(地震)的
变形,或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的混凝土构件的热胀冷缩等原因,在浇筑时
常故意留有变形缝、施工缝,这些缝隙要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外部水或
地下水渗漏到结构空间中,现在的通常做法是,在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
土间设置混凝土槽,槽内设软沥青及紫铜片或橡胶止水片,然而,此法需
要预先预制混凝土槽,为了使混凝土槽与二期混凝土能紧密结合,需要对
混凝土槽外围3面进行凿毛处理,这样就会延长工期和增加人工,同时由
于混凝土槽一般每段长度(高度)只有50-100cm,变形缝隙要由多个混凝
土槽连接构成,因此会产生多条横向缝隙,以及多个混凝土槽的不规则变
形,会造成后序灌注软沥青的跑冒现象,且很难清理;而采用专利申请号
2014100489253的以槽钢代替混凝土槽的技术,虽然比原施工方法可以节
省费用和缩短工期,但是由于槽钢要留存在坝体内,不可以重复利用,因
此还是造成浪费,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在二期混凝土断面预制出置容沥青的
型腔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
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型腔模可以在二期混凝土断面预置出一个矩形型
腔,灌入沥青即可,并且型腔模使用后取出可以多次重复使用,采用本型
腔模的垂直止水结构可以满足多种地况/地层不均匀沉降或错动、伸缩位
移等,可以节省材料费用和缩短工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包括型腔模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型腔模由后侧板、左、右侧板和左、右前板活动链接组成,型腔模俯视
呈矩形并前部左、右前板之间设有中缝,在应用所述型腔模时,型腔模前
部对准预埋在一期混凝土断面处的止水片,所述止水片通过所述的中缝伸
入型腔模内,浇筑二期混凝土,在二期混凝土初凝后,将所述型腔模吊出,
在二期混凝土断面形成可供注入熔融沥青的型腔。

较为优选的,所述的止水片为矩形紫铜片,其预埋于一期混凝土断面
内的一侧纵向设有90°折角,另一侧自一期混凝土断面的中部向外伸出设
定长度。

较为优选的,所述后侧板的左、右两边分别于所述左、右侧板活动铰
接,所述的左、右侧板前边分别与所述左、右前板活动铰接。

较为优选的,所述左、右前板分别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之间设有
中缝,中缝的宽度等于止水片的厚度。

较为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U形橡胶材质,其卡设在所述的左、右前
板上。

较为优选的,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上部分别设有吊孔,吊孔设置在
型腔模重量的中心位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其
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后侧板的制作:后侧板为矩形金属板,其左、右两边分别间隔设
置铰接件;后侧板厚度3-5mm、宽度20-50cm,高度一般250-300cm。

2)左侧板、右侧板的制作:左侧板、右侧板均为矩形金属板,其前、
后两边分别间隔设置铰接件;左侧板、右侧板尺寸同后侧板。

3)左前板、右前板的制作:左前板、右前板均为矩形金属板,左前
板的左边间隔设置铰接件;右前板的右边间隔设置铰接件;左前板、右前
板厚度、高度同后侧板,宽度10-20cm。

4)弹性件的制作:弹性件为截面呈U形的橡胶材质挤出长条,长度
同左、右前板高度。

5)型腔模的组装:后侧板的左、右两边分别于所述左、右侧板活动
铰接,所述的左、右侧板前边分别与所述左、右前板活动铰接,U形弹性
件分别以胶粘或螺丝固定在左前板右边和右前板左边即形成型腔模,型腔
模俯视呈矩形并前部两弹性件之间设有中缝。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其
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止水片设置:将止水片有90°折角的一边预设在混凝土变形缝的
断面处,止水片沿纵向设置于混凝土断面宽度的中间位置,固定模板和止
水片后浇筑一期混凝土;

2)型腔模的设置:一期混凝土凝固后,将型腔模前面对接预埋在一
期混凝土断面处的止水片上,止水片通过中缝伸入型腔模内预定长度,在
型腔模的左、右前板两侧混凝土断面上设置沥青油毛毡;

3)二期混凝土浇筑:设置好型腔模和模板后,二期混凝土根据高度
分层浇筑,每次每层50cm-100cm,等下层初凝具有一定硬度后再浇筑上一
层,直至达到需要的高度;

4)型腔形成:在二期混凝土初凝后,左、右前板分别向内折一定角度,
再将左、右侧板分别向内轻敲脱模移动一定角度,后侧板向前轻敲脱模后,
用挂钩钩住左、右侧板上端的吊孔,吊出型腔模,在二期混凝土断面处形
成矩形型腔;

5)灌注沥青:在矩形形型腔内灌满熔融30号建筑沥青,冷却2-12
小时即可;

6)在设置多个变形缝时,重复上述步骤1-5,沥青做一次灌注或数次
灌注;吊出的型腔模及时清理、保养,储存,以利重复利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的型腔模预置方式,使得一、二期混凝土浇筑方便,断
面整齐;

2.型腔模使用后吊出二期混凝土即可以重复使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
浪费;

3.可以解决挡水坝、蓄水池、地铁、涵洞、水闸、隧道等地下、水下
工程中的永久缝的渗漏问题;

4.与传统施工方法比较,因其不需预制混凝土槽,可以减少预制混凝
土槽所需的人工、机械、模板等费用;

5.又因不需预留槽钢在内部,节省金属材料消耗;

6.采用本方法施工把以前在关键线路上的施工工序,变为非关键线路
工序,节省了工期,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本发明技术可以解决多种地况/地层不均匀沉降或由于温度的变化
引起的混凝土构件的热胀冷缩等原因引起的变形缝渗漏问题;也可以预防
因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断面接口错动、变形导致的渗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型腔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可见后侧板,左、右
侧板和左、右前板组成一个矩形型腔模,并前部弹性件中间设有预留中缝;

图2是图1的型腔模左视或右视结构示意图,可见左、右侧板上端设
有吊孔;

图3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可见后侧板与左、右侧板的铰接结构;

图4是图1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可见左、右前板与左、右侧板铰接,
中部两弹性件之间设有中缝;

图5是本发明的型腔模设置在一期混凝土断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可
见止水片通过两弹性件之间的中缝设置在型腔模内;

图6是本发明的型腔模设在一期混凝土断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前面上部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可见型腔模上部高
出一期混凝土上部一定距离,一般高出20cm即可,以方便脱模;

图8是本发明的型腔模在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中俯视结构示意
图,其中可见型腔模的前侧左、右侧板的两侧一、二期混凝土断面间设有
沥青油毛毡;

图9是本发明的型腔模在二期混凝土凝固后,脱模状态俯视结构示意
图,其中可见左、右前板分别离开止水片向内部折弯一定角度;

图10是本发明的型腔模在二期混凝土凝固后,脱模状态俯视结构示
意图,其中可见左、右侧板分别离开左、右混凝土壁向内部折弯一定角度;

图11是本发明的型腔模吊出型腔后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可见止
水片一半设置在一期混凝土中,一半设立在二期混凝土内的矩形型腔中;

图12是本发明的在型腔内注满沥青后俯视结构示意图,可见止水片
一半设置在一期混凝土中,一半设置在沥青中;

图13是本发明的型腔模折叠后俯视结构示意图,可见矩形型腔模折
叠为三角形状态。

图中序号:1-型腔模,1a-左侧板,1b-右侧板,1c-后侧板,1d-左前
板,1e-右前板,2-铰接件,3-弹性件,4-中缝,5-吊孔,6-一期混凝土,
7-止水片,8-沥青油毛毡,9-二期混凝土,10-型腔,11-沥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参考附图: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包括型
腔模体,所述型腔模1由后侧板1c、左侧板1a、右侧板1b和左前板1d、
右前板1e活动链接组成,型腔模1俯视呈矩形并前部左、右前板之间设
有中缝4,在应用所述型腔模1时,型腔模1前部对准预埋在一期混凝土
6断面处的止水片7,所述止水片7通过所述的中缝4伸入型腔模内,浇
筑二期混凝土9,在二期混凝土9初凝后,将所述型腔模1吊出,在二期
混凝土9断面形成可供注入熔融沥青11的型腔10。

较为优选的,所述的止水片7为矩形紫铜片,其预埋于一期混凝土6
断面内的一侧纵向设有90°折角,另一侧自一期混凝土6断面的中部向外
伸出设定长度。

较为优选的,所述后侧板1c的左、右两边分别于所述左、右侧板活
动铰接,所述的左、右侧板前边分别与所述左、右前板活动铰接。

较为优选的,所述左、右前板分别设有弹性件3,所述弹性件3之间
设有中缝4,中缝4的宽度等于止水片7的厚度。

较为优选的,所述弹性件3为U形橡胶材质,其卡设在所述的左、右
前板上。

较为优选的,所述的左侧板1a、右侧板1b上部分别设有吊孔5,吊
孔5设置在型腔模1重量的中心位置。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后侧板的制作:后侧板1c为矩形金属板,其左、右两边分别间隔
设置铰接件2;后侧板1c厚度3-5mm、宽度20-50cm,高度一般250-300cm。

2)左侧板、右侧板的制作:左侧板1a、右侧板1b均为矩形金属板,
其前、后两边分别间隔设置铰接件2;左侧板1a、右侧板1b尺寸同后侧
板1c。

3)左前板、右前板的制作:左前板1d、右前板1e均为矩形金属板,
左前板1d的左边间隔设置铰接件2;右前板1e的右边间隔设置铰接件2;
左前板1d、右前板1e的厚度、高度同后侧板1c,宽度10-20cm。

4)弹性件的制作:弹性件3为截面呈U形的橡胶材质挤出长条,长
度同左、右前板高度。

5)型腔模的组装:后侧板1c的左、右两边分别于所述左、右侧板活
动铰接,所述的左、右侧板前边分别与所述左、右前板活动铰接,U形弹
性件3分别以胶粘或螺丝固定在左前板1d右边和右前板1e左边即形成型
腔模1,型腔模1俯视呈矩形并前部两弹性件3之间设有中缝4。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止水片设置:将止水片7有90°折角的一边预设在混凝土变形缝
的断面处,止水片7沿纵向设置于混凝土断面宽度的中间位置,固定模板
和止水片7后浇筑一期混凝土6;

2)型腔模的设置:一期混凝土6凝固后,将型腔模1前面对接预埋
在一期混凝土6断面处的止水片7上,止水片7通过中缝4伸入型腔模1
内预定长度,在型腔模1的左、右前板两侧混凝土断面上设置沥青油毛
毡8;

3)二期混凝土浇筑:设置好型腔模1和模板后,二期混凝土9根据
高度分层浇筑,每次每层50cm-100cm,等下层初凝具有一定硬度后再浇筑
上一层,直至达到需要的高度;

4)型腔形成:在二期混凝土9初凝后,左、右前板分别向内折一定角
度,再将左、右侧板分别向内轻敲脱模移动一定角度,后侧板1c向前轻
敲脱模后,用挂钩钩住左、右侧板上端的吊孔5,吊出型腔模1,在二期
混凝土9断面处形成矩形型腔10;

5)灌注沥青:在矩形形型腔10内灌满熔融30号建筑沥青11,冷却
2-12小时即可;

6)在设置多个变形缝时,重复上述步骤1-5,沥青做一次灌注或数次
灌注;吊出的型腔模及时清理、保养,折叠后储存,以利重复利用。

本发明的型腔模1高度一般为2.5-3M,每次架膜可浇筑2.0-2.8M混
凝土墙体,如墙体超过型腔模1高度,拆模后,提高型腔模1,重复前述施
工方法,直到满足墙体高度;该紫铜止水片7和水平止水片连接采用现场
焊接。

采用本发明设备及施工工艺,可以在二期混凝土9断面预制出置容沥
青11的型腔10,不需预制混凝土槽,可以缩短工期20-30天;型腔模1
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在挡水坝、蓄水池等围坝挡土墙施工、也可用于地铁、
涵洞、水闸、隧道等地下、水下等各种混凝土工程变形缝止水的施工应用,
变形缝整齐不渗漏;采用本技术可以解决地层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变形缝渗
漏水问题,或因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的混凝土构件的热胀冷缩导致的变形
缝渗漏问题;也可以预防因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变形缝断面接口错动、
移位等变形等导致的渗漏问题。

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包括型腔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模由后侧板、左、右侧板和左、右前板活动链接组成,型腔模俯视呈矩形并前部左、右前板之间设有中缝,在应用所述型腔模时,型腔模前部对准预埋在一期混凝土断面处的止水片,所述止水片通过所述的中缝伸入型腔模内,浇筑二期混凝土,在二期混凝土初凝后,将所述型腔模吊出,在二期混凝土断面形成可供注入熔融沥青的型腔。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