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电吸尘器.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739138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5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36610.0

申请日:

20110525

公开号:

CN102293609A

公开日:

2011122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L9/16

主分类号:

A47L9/16

申请人:

珍巴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松尾和则,石上大辅

地址:

日本新泻县

优先权:

2010-14206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斯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尘埃从旋风筒简单地废弃而不会弄脏手、吸嘴的立式电吸尘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电吸尘器,所述立式电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2)和吸嘴,所述吸尘器主体(2)具有通过内置电动送风机(5)而构成的吸引机构部(4)以及与该吸引机构部(4)的下部连接的尘埃分离构件,所述吸嘴与该吸尘器主体(2)下部的承接连接口(6)连接,其中,在构成上述尘埃分离构件(8)的旋风筒(9)的作为集尘室(35)的侧部的周面(35B)上,设置将上述旋风筒(9)的内外连通的废弃用孔(37),且在该孔(37)设置了开闭盖(36),据此,能够在将上述旋风筒(9)安装在上述吸引机构部(4),另外,将上述吸嘴(3)安装在上述旋风筒(9),且将上述吸尘器主体(2)横置,通过将上述开闭盖(36)打开,来使积存在上述旋风筒(9)的尘埃自然落下到尘箱等,简单地废弃,而不会弄脏手、上述吸嘴(3)。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立式电吸尘器,所述立式电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和吸嘴,所述吸尘器主体具有通过内置电动送风机而构成的吸引机构部以及与该吸引机构部的下部连接的尘埃分离构件,所述吸嘴与该吸尘器主体下部的连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尘埃分离构件的旋风筒的侧部,设置将该旋风筒的内外连通的废弃用孔,且在该孔设置开闭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废弃用孔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下侧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电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风筒上设置用于开闭上述开闭盖的操作部,且以该操作部位于上述旋风筒中的与上述废弃用孔相反一侧的方式设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称为手柄式电吸尘器等的立式电吸尘器,尤其涉及 旋风式的立式电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立式电吸尘器是具有通过在上部设置把手,且相对于 内置了电动送风机的吸引机构部,拆装自由地安装尘埃分离构件而构 成的吸尘器主体和吸嘴,从上述吸嘴导入通过上述电动送风机产生的 吸引气流,在将吸引气流中所含的尘埃利用上述尘埃分离构件分离后, 进行积存的立式电吸尘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2)。

而且,在以往技术中,在上述吸引机构部的下部连接构成上述尘 埃分离构件的旋风筒。而且,从上述吸嘴导入的吸引气流在上述旋风 筒内成为涡流,据此,该涡流中所含的尘埃被离心分离。而且,除去 了尘埃的干净空气在上述电动送风机通过,向大气中排出。另外,从 涡流分离的尘埃被积存在上述旋风筒内。而且,在清洁后,将上述旋 风筒从上述吸引机构部拆下,将被积存在上述旋风筒内的尘埃从上述 旋风筒的开口部废弃。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5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01875号公报

以往的立式电吸尘器必须将上述旋风筒整体从上述吸引机构部拆 下,将尘埃从该旋风筒的开口部废弃,然后,将上述旋风筒再次安装 在上述吸引机构部,不仅花费工时,而且还存在由于旋风筒内的尘埃 弄脏手的可能性。

已知为了解决该问题点,而在旋风筒的下端部设置开口部,利用 开闭盖堵塞该开口部的构造。但是,在这样的构造中,存在着在将上 述开闭盖开放,将尘埃废弃时,尘埃沾染到处于上述旋风筒的下方的 吸嘴,将该吸嘴弄脏的可能性。另外,由于上述开口部设置在上述旋 风筒的下端,在欲不将旋风筒从吸引机构部拆下而将尘埃废弃的情况 下,必须在使上述吸尘器主体为立置的状态下,将吸尘器整体提起得 很高。因此,即使在将尘埃从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下端的开口部抛弃 的情况下,结果也是将旋风筒从上述吸引机构部拆下。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的问题点,以提供一种能够将尘埃从旋风筒简 单地废弃而不会弄脏手、吸嘴的立式电吸尘器为目的。

发明内容

第一发明是一种立式电吸尘器,所述立式电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 体和吸嘴,所述吸尘器主体具有通过内置电动送风机而构成的吸引机 构部以及与该吸引机构部的下部连接的尘埃分离构件,所述吸嘴与该 吸尘器主体下部的连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上述尘埃分离构 件的旋风筒的侧部,设置将该旋风筒的内外连通的废弃用孔,且在该 孔设置开闭盖。

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记载的立式电吸尘器中,其特征在于,上 述废弃用孔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下侧部。

第三发明是在第一或第二发明记载的立式电吸尘器中,其特征在 于,在上述旋风筒上设置用于开闭上述开闭盖的操作部,且以该操作 部位于上述旋风筒中的与上述废弃用孔相反一侧的方式设置。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通过在将上述旋风筒安装在上述吸引机构部,另 外,在将上述吸嘴安装在上述旋风筒,且将上述吸尘器主体横置的状 态下,将上述开闭盖打开,能够使积存在上述旋风筒的尘埃自然落下 到尘箱等,简单地废弃,而不会弄脏手、吸嘴。

根据第二发明,通过在上述旋风筒的下侧部设置上述废弃用孔, 能够将积存在旋风筒的底部的尘埃切实地从上述废弃用孔废弃,而不 会弄脏手、吸嘴。

根据第三发明,因为通过将用于开闭上述开闭盖的操作部配置在 上述旋风筒中的与上述废弃用孔相反一侧,在废弃尘埃时,上述操作 部成为上述旋风筒中的上侧,所以,能够不会使自然落下的尘埃弄脏 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整体立体图。

图2同样,是向后方最大限度躺倒的状态的整体侧视图。

图3同样,是吸嘴的立体图。

图4同样,是将连接管立起的状态下的吸嘴的剖视图。

图5同样,是使连接管向后方最大限度躺倒的状态下的吸嘴的剖 视图。

图6同样,是将连接管立起的状态下的吸嘴以及旋风筒周围的从 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7同样,是使连接管向后方略微躺倒的状态下的吸嘴以及旋风 筒周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恰当的实施方式。另外,下面说明的实 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的实施方式。另 外,下面说明的全部结构不一定是本发明的必要条件。

[实施例1]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立式 电吸尘器1通过具有吸尘器主体2、拆装自由地安装在该吸尘器主体2 的下部的吸嘴3而构成。

上述吸尘器主体2通过具有吸引机构部4、相对于该吸引机构部4 拆装自由地被安装的尘埃分离构件8而构成。上述吸引机构部4通过 在大致圆筒形的壳体4A的内部具有电动送风机5而构成。另外,在 构成上述吸尘器主体2的上述尘埃分离构件8的下部,设置用于将上 述吸嘴3连接的承接连接口6。该承接连接口6为圆筒状,其中心轴 线7在上下方向配置。另外,上述尘埃分离构件8具有旋风筒9,该 旋风筒9与上述中心轴线7同轴状地被配置在上述承接连接口6的上 方外侧。再有,在上述吸引机构部4的前面,即,上述吸尘器主体2 的上部前面,朝前地设置着用于将上述电吸尘器1提起的コ字型的第 一把手10。另外,在上述吸尘器主体2的上端面的前侧,向上方突出 地设置杆状部11,且在该杆状部11的上端设置第二把手12。而且, 能够通过该第二把手12,由使用者的手支撑上述电吸尘器1。

上述吸嘴3如图3~5所示,通过具有扁平的吸嘴主体13、在起 伏方向可摆动地连结于该吸嘴主体13的后部的连接管14而构成。另 外,在上述吸嘴主体13的上面13A的后部,在上述吸嘴主体13的左 右方向的中央,设置向上的凸部15,在该凸部15的后侧的从上面到 后面,形成开口部16。再有,上述连接管14具有可拆装地插入承接 连接口6的连接管部17、稍屈曲地设置在该连接管部17的下部并与 上述开口部16连接的成为连接管14的基端的短管部18。而且,在上 述吸嘴主体13的前下部,在左右方向形成吸引口19。另外,以将该 吸引口19和上述开口部16连通的方式设置贯通路径20。另外,该贯 通路径20以从前方的上述吸入口19向后方的上述开口部16逐渐升高 的方式倾斜地设置。再有,在上述开口部16连通着上述连接管14的 短管部18。另外,在上述连接管部17的外周,设置着外嵌在被连接 的上述承接连接口6上的外管21。另外,在上述吸嘴主体13的后下 部的左右两侧,设置在地面22上滚动的车轮23。再有,在上述吸引 口19的稍后部,设置刷部24。

而且,在上述开口部16可摆动地连结着上述连接管部17的短管 部18。对该连结进行说明。另外,在该说明中,根据图4的姿势,规 定前后以及上下。在上述开口部16的前端缘形成凹状的第一圆弧面 25。另外,在上述开口部16的从底面到后端缘,以与上述第一圆弧面 25相向的方式,形成凹状的第二圆弧面26。另外,上述第二圆弧面 26的曲率半径形成得比上述第一圆弧面25的曲率半径大。而且,在 上述短管部18的下部前侧,形成相对于上述第一圆弧面25可滑动地 抵接的第三圆弧面27。另外,在上述短管部18的后侧,形成间接地 与上述第二圆弧面26侧可滑动地抵接的第四圆弧面28。另外,在本 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二圆弧面26和第四圆弧面28之间,滑动自由地 夹装圆弧面部件29。在上述第四圆弧面28的下端缘部,朝向后方, 即,与上述贯通路径20相反一侧,设置钩挂部30,且在与上述第四 圆弧面28相邻的上述圆弧面部件29的上端缘部,朝向前方,即,上 述贯通路径20侧,设置承接部31。而且,该承接部31以钩挂在上述 钩挂部30的方式构成。即,如图4所示,在将上述连接管14立起的 状态下,虽然在上述第四圆弧面28的下端和上述开口部16的后端之 间产生开口,但是,因为通过上述承接部31钩挂在上述钩挂部30, 上述圆弧面部件29被悬吊在上述连接管14上,所以,上述第四圆弧 面28的下端和上述开口部16的后端之间的开口被上述圆弧面部件29 堵塞。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使上述连接管14向后方最大限度躺 倒的状态下,上述钩挂部30和承接部31分离,成为上述第四圆弧面 28、圆弧面部件29和上述第二圆弧面26重叠了的状态。即,在该状 态下,上述圆弧面部件29从上述开口部16被收容在上述吸嘴主体13 内。另外,上述连接管14以及圆弧面部件29以相对于上述吸嘴主体 13,能够以上述第一圆弧面25以及第三圆弧面27的中心为转动中心 32摆动的方式被设置。

而且,在上述连接管14还有与之连接的上述吸尘器主体2向后方 最大限度躺倒的状态下,从上述地面22到上述连接管14的转动中心 32的第一高度A被设定成具备上述尘埃分离构件8的上述吸尘器主体 2的上下方向的第二高度B的大致一半,具体地说,是第一高度A被 设定在第二高度B的1/3~2/3的范围。另外,因为在第一高度A小于 第二高度B的1/3的情况下,上述凸部15的高度,即,设置在该凸部 15上的上述转动中心32的第一高度A过低,或上述连接管14的设计 上的最大倾斜角度过小,或上述吸尘器主体2过大,所以,应该恰当 地设计。另一方面,在第一高度A大于第二高度B的2/3的情况下, 因为现实中上述凸部15的高度,即,第一高度A过高,所以,应该 恰当地设计。另外,理想的是从上述中心轴线7到上述吸尘器主体2 的后端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是从上述中心轴线7到后述的钩44 或44A的后端的距离,在没有这样的突起物的情况下是上述吸引机构 部4或旋风筒8的半径)与上述第一高度A相等或小于它。若为这样 的构造,则能够使上述吸尘器主体2向后方躺倒直至上述中心轴线7 成为水平。但是,现实中,为了避免上述钩44或44A接触地面22, 损伤地面22,而以在使上述吸尘器主体2最大限度向后方躺倒的状态 下,上述中心轴线7与水平相比略微后部高的方式设计。

上述尘埃分离构件8如图6、7所示,通过具有上述旋风筒9、拆 装自由地设置在该旋风筒9内的涡流产生部件34而构成。上述旋风筒 9具有上述承接连接口6、与该承接连接口6的中心轴线7为同轴状, 且与上述承接连接口6的上部连通的导入管部33、直径大的集尘室35, 被一体形成。而且,上述涡流产生部件34以其下端与上述导入管部 33的上部连接,且其上端位于上述旋风筒9的上端开口的方式被构成。 另外,上述涡流产生部件34的上端部与上述吸引机构部4的电动送风 机5相向地设置。上述集尘室35是与旋风筒9的下部连通的空心形状。 该集尘室35是与中心轴线7同轴状地包围上述导入管部33的外侧的 形状,具备底面35A和从该底面35A的外周在轴向延伸地形成的周面 35B。据此,由设置在上述吸尘器主体2上的上述电动送风机5产生 的吸引气流从上述吸嘴3的吸引口19经上述连接管14被导向旋风筒 9,在上述旋风筒9因上述涡流产生部件34而成为旋流,在通过离心 力除去尘埃后,在上述电动送风机通过,向上述吸尘器主体2的外部 放出。此时,上述旋风筒9内的旋流一面沿该旋风筒9的内壁盘旋, 一面向上述集尘室35下降,在将分离了的尘埃积存到该集尘室35内 后,上升。

而且,在上述集尘室35的后部,从上述底面35A到周面35B形 成废弃用孔37,以堵塞该废弃用孔37的方式设置集尘排出用的开闭 盖36。另外,上述废弃用孔37是将上述集尘室35的大致后侧一半切 掉而形成。而且,上述开闭盖36具有与上述底面35A对应的开闭底 部36A和与上述周面35B对应的开闭周面部36B。而且,如上所述, 含有开闭盖36的上述集尘室35的至少其内面是以上述中心轴线7为 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另外,上述开闭盖36在上述开闭周面部36B的 上缘的中央,经横向的铰轴38与上述废弃用孔37的上缘的中央可开 闭地连接。

另外,在上述旋风筒9上,设置用于对上述开闭盖36进行闭盖的 闭盖锁止装置39。该闭盖锁止装置39由设置在上述集尘室35的底面 35A上的锁止部件40、设置在上述开闭盖36的开闭底部36A上的向 下爪状的锁止承接部41构成。上述锁止部件40通过具有设置在前部 的操作部40A、设置在中间部的转动支撑部40B、双叉状地绕过上述 导入管部33地设置在后部的延长部40C而构成。即,上述锁止部件 40能够以转动支撑部40B为中心,相对于上述旋风筒9摆动。而且, 在上述延长部40C的前端,设置能够与上述锁止承接部41卡合的向 上爪状的卡定部40D。而且,在上述旋风筒9和锁止部件40之间,以 将上述操作部40A向下方弹压的方式,换言之,以将上述延长部40C 向上方弹压的方式,设置未图示出的弹压构件。

另外,图中42是安装在开闭盖36的缘的垫片,43是电源线,在 不使用时,被缠绕在分别设置在上述壳体4和旋风筒9上的钩44、44A 上。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首先,在清洁上述地面22的情况 下,使用者把持上述第二把手12,以使上述吸尘器主体2相对于上述 吸嘴3适度地倾斜的状态,使上述电动送风机5动作,据此,从上述 吸嘴3的吸引口19吸引含有尘埃的吸引气流。此时,由于在上述吸嘴 3的吸嘴主体13上设置上述凸部15,使得上述连接管14的转动中心 32比较高,通过将上述连接管14和吸尘器主体2以中心轴线7为基 准做成同轴状,能够将第一高度A设定成第二高度B的大致一半,在 实施例中设定成第二高度B的1/3~2/3,据此,能够使具备上述尘埃 分离构件8的上述吸尘器主体2尽可能靠近上述地面22,其结果为, 能够使上述吸尘器主体2躺倒至水平或与之近似的状态。这样,通过 使上述吸尘器主体2躺倒至水平或与之近似的状态,在清扫床、椅子 等的下面的地面22时,能够将上述吸嘴3插入到进深。

而且,通过使上述电动送风机5动作,而从上述吸引口19吸引的 吸引气流在上述贯通路径20以及连接管14通过,从上述尘埃分离构 件8的涡流产生部件34流入上述旋风筒9内。而且,流入到该旋风筒 9内的吸引气流成为一面沿该旋风筒9的内周壁旋转,一面下降的涡 流。而且,通过像这样在上述旋风筒9内生成涡流,该涡流(吸引气 流)中所含的尘埃通过离心力被推向上述旋风筒9的内周壁,据此, 尘埃从涡流(吸引气流)分离,被积存在上述集尘室35内。而且,通 过离心力将尘埃分离,变得干净的吸引气流在上述旋风筒9的中央侧 上升,在过滤器(未图示出)还有上述电动送风机5通过,向大气排 气。

而且,在清洁后,在将上述集尘室35内的尘埃废弃的情况下,使 上述吸尘器主体2倾斜,在使上述废弃用孔37向下的状态下,用手指 将上述操作部40A向上述集尘室35侧推压。据此,上述锁止部件40 以上述转动支撑部40B为转动中心摆动,上述卡定部40D离开上述锁 止承接部41,据此,上述锁止部件40和锁止承接部41的卡定状态被 解除。据此,上述开闭盖36以上述铰轴38为中心,通过重力,离开 上述废弃用孔37,将该废弃用孔37开放。这样,通过将设置在上述 集尘室35的侧部的上述废弃用孔37开放,不必将上述尘埃分离构件 8从上述吸引机构部4拆下,另外,不必将上述吸嘴3从上述尘埃分 离构件8拆下,即可将尘埃从上述集尘室35废弃。另外,因为在使上 述吸尘器主体2倾斜的状态下,上述操作部40A成为上述旋风筒9的 集尘室35的底面35A中的上侧,所以,即使操作上述操作部40A, 也不会因上述集尘室35内的尘埃而弄脏操作该操作部40A的手。

像上述这样,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包括具有通过内置电动送风机 5而构成的吸引机构部4以及与该吸引机构部4的下部连接的尘埃分 离构件的吸尘器主体2、具有与该吸尘器主体2下部的承接连接口6 连接的吸嘴的立式电吸尘器中,通过在构成上述尘埃分离构件8的旋 风筒9的作为集尘室35的侧部的周面35B上设置将上述旋风筒9的 内外连通的废弃用孔37,且在该孔37上设置了开闭盖36,能够在将 上述旋风筒9安装在上述吸引机构部4,另外,将上述吸嘴3安装在 上述旋风筒9,且将上述吸尘器主体2横置的状态下,通过将上述开 闭盖36打开,来使积存在上述旋风筒9的尘埃自然落下到尘箱等,简 单地废弃,而不会弄脏手、上述吸嘴3。

另外,通过在上述旋风筒9的作为下侧部的上述集尘室35的周面 35B上设置了上述废弃用孔37,能够将积存在上述旋风筒9的作为底 部的上述集尘室35的尘埃切实地从上述废弃用孔37废弃,而不会弄 脏手、上述吸嘴3。

再有,因为通过将用于开闭上述开闭盖36的操作部40A配置在 上述旋风筒9的集尘室35的底面35A中的与成为上述废弃用孔37相 反一侧的位置,在废弃尘埃时,上述操作部40A成为上述旋风筒9中 的上侧,所以,能够不会使自然落下的尘埃弄脏手。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 可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上述废弃用孔和开闭盖 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后部,将上述操作部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前部, 但是,因为总而言之,只要上述废弃用孔和开闭盖位于上述操作部的 相反侧即可,所以,也可以将上述废弃用孔和开闭盖设置在上述旋风 筒的前部,将上述操作部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后部,另外,也可以将 上述废弃用孔和开闭盖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右或左,将上述操作部设 置在上述旋风筒的左或右。

符号说明

2:吸尘器主体;3:吸嘴;4:吸引机构部;5:电动送风机;8: 尘埃分离构件;9:旋风筒;35:集尘室;35B:周面(旋风筒的侧部); 36:开闭盖;37:废弃用孔。

立式电吸尘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立式电吸尘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立式电吸尘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式电吸尘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式电吸尘器.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9360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2.28 CN 102293609 A *CN102293609A* (21)申请号 201110136610.0 (22)申请日 2011.05.25 2010-142069 2010.06.22 JP A47L 9/16(2006.01) (71)申请人 珍巴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日本新泻县 (72)发明人 松尾和则 石上大辅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张斯盾 (54) 发明名称 立式电吸尘器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尘埃从旋风筒简单地 。

2、废弃而不会弄脏手、 吸嘴的立式电吸尘器。 本发明 公开了一种立式电吸尘器, 所述立式电吸尘器具 有吸尘器主体(2)和吸嘴, 所述吸尘器主体(2)具 有通过内置电动送风机 (5) 而构成的吸引机构部 (4) 以及与该吸引机构部 (4) 的下部连接的尘埃 分离构件, 所述吸嘴与该吸尘器主体 (2) 下部的 承接连接口 (6) 连接, 其中, 在构成上述尘埃分离 构件(8)的旋风筒(9)的作为集尘室(35)的侧部 的周面(35B)上, 设置将上述旋风筒(9)的内外连 通的废弃用孔(37), 且在该孔(37)设置了开闭盖 (36), 据此, 能够在将上述旋风筒 (9) 安装在上述 吸引机构部 (4),。

3、 另外, 将上述吸嘴 (3) 安装在上 述旋风筒 (9), 且将上述吸尘器主体 (2) 横置, 通 过将上述开闭盖 (36) 打开, 来使积存在上述旋风 筒 (9) 的尘埃自然落下到尘箱等, 简单地废弃, 而 不会弄脏手、 上述吸嘴 (3)。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7 页 CN 102293609 A1/1 页 2 1. 一种立式电吸尘器, 所述立式电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和吸嘴, 所述吸尘器主体具 有通过内置电动送风机而构成的吸引机构部以及与该吸引机构部的下部连接的尘埃分。

4、离 构件, 所述吸嘴与该吸尘器主体下部的连接口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上述尘埃分离构件的旋风筒的侧部, 设置将该旋风筒的内外连通的废弃用孔, 且在该孔设置开闭盖。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式电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上述废弃用孔设置在上述旋风筒 的下侧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电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风筒上设置用于开闭 上述开闭盖的操作部, 且以该操作部位于上述旋风筒中的与上述废弃用孔相反一侧的方式 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93609 A1/6 页 3 立式电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被称为手柄式电吸尘器等的立式电吸尘器, 尤其涉及旋。

5、风式的立式电 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 这种立式电吸尘器是具有通过在上部设置把手, 且相对于内置了电动送风 机的吸引机构部, 拆装自由地安装尘埃分离构件而构成的吸尘器主体和吸嘴, 从上述吸嘴 导入通过上述电动送风机产生的吸引气流, 在将吸引气流中所含的尘埃利用上述尘埃分离 构件分离后, 进行积存的立式电吸尘器 ( 例如, 参见专利文献 1、 2)。 0003 而且, 在以往技术中, 在上述吸引机构部的下部连接构成上述尘埃分离构件的旋 风筒。而且, 从上述吸嘴导入的吸引气流在上述旋风筒内成为涡流, 据此, 该涡流中所含的 尘埃被离心分离。而且, 除去了尘埃的干净空气在上述电动送风机通。

6、过, 向大气中排出。另 外, 从涡流分离的尘埃被积存在上述旋风筒内。而且, 在清洁后, 将上述旋风筒从上述吸引 机构部拆下, 将被积存在上述旋风筒内的尘埃从上述旋风筒的开口部废弃。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4-8576 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4-201875 号公报 0008 以往的立式电吸尘器必须将上述旋风筒整体从上述吸引机构部拆下, 将尘埃从该 旋风筒的开口部废弃, 然后, 将上述旋风筒再次安装在上述吸引机构部, 不仅花费工时, 而 且还存在由于旋风筒内的尘埃弄脏手的可能性。 0009 已知为了解。

7、决该问题点, 而在旋风筒的下端部设置开口部, 利用开闭盖堵塞该开 口部的构造。 但是, 在这样的构造中, 存在着在将上述开闭盖开放, 将尘埃废弃时, 尘埃沾染 到处于上述旋风筒的下方的吸嘴, 将该吸嘴弄脏的可能性。 另外, 由于上述开口部设置在上 述旋风筒的下端, 在欲不将旋风筒从吸引机构部拆下而将尘埃废弃的情况下, 必须在使上 述吸尘器主体为立置的状态下, 将吸尘器整体提起得很高。 因此, 即使在将尘埃从设置在上 述旋风筒的下端的开口部抛弃的情况下, 结果也是将旋风筒从上述吸引机构部拆下。 0010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的问题点, 以提供一种能够将尘埃从旋风筒简单地废弃而不会 弄脏手、 吸嘴的立。

8、式电吸尘器为目的。 发明内容 0011 第一发明是一种立式电吸尘器, 所述立式电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和吸嘴, 所述 吸尘器主体具有通过内置电动送风机而构成的吸引机构部以及与该吸引机构部的下部连 接的尘埃分离构件, 所述吸嘴与该吸尘器主体下部的连接口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上述 尘埃分离构件的旋风筒的侧部, 设置将该旋风筒的内外连通的废弃用孔, 且在该孔设置开 闭盖。 说 明 书 CN 102293609 A2/6 页 4 0012 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记载的立式电吸尘器中, 其特征在于, 上述废弃用孔设置 在上述旋风筒的下侧部。 0013 第三发明是在第一或第二发明记载的立式电吸尘器中, 。

9、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风 筒上设置用于开闭上述开闭盖的操作部, 且以该操作部位于上述旋风筒中的与上述废弃用 孔相反一侧的方式设置。 0014 发明效果 0015 根据第一发明, 通过在将上述旋风筒安装在上述吸引机构部, 另外, 在将上述吸嘴 安装在上述旋风筒, 且将上述吸尘器主体横置的状态下, 将上述开闭盖打开, 能够使积存在 上述旋风筒的尘埃自然落下到尘箱等, 简单地废弃, 而不会弄脏手、 吸嘴。 0016 根据第二发明, 通过在上述旋风筒的下侧部设置上述废弃用孔, 能够将积存在旋 风筒的底部的尘埃切实地从上述废弃用孔废弃, 而不会弄脏手、 吸嘴。 0017 根据第三发明, 因为通过将用于开。

10、闭上述开闭盖的操作部配置在上述旋风筒中的 与上述废弃用孔相反一侧, 在废弃尘埃时, 上述操作部成为上述旋风筒中的上侧, 所以, 能 够不会使自然落下的尘埃弄脏手。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 1 的整体立体图。 0019 图 2 同样, 是向后方最大限度躺倒的状态的整体侧视图。 0020 图 3 同样, 是吸嘴的立体图。 0021 图 4 同样, 是将连接管立起的状态下的吸嘴的剖视图。 0022 图 5 同样, 是使连接管向后方最大限度躺倒的状态下的吸嘴的剖视图。 0023 图 6 同样, 是将连接管立起的状态下的吸嘴以及旋风筒周围的从斜下方看的立体 图。 0024 图 。

11、7 同样, 是使连接管向后方略微躺倒的状态下的吸嘴以及旋风筒周围的立体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参照附图, 说明本发明的恰当的实施方式。 另外, 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 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的实施方式。另外, 下面说明的全部结构不一定是本发 明的必要条件。 0026 实施例 1 0027 下面, 根据附图,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 1 2 所示, 立式电吸尘器 1 通过 具有吸尘器主体 2、 拆装自由地安装在该吸尘器主体 2 的下部的吸嘴 3 而构成。 0028 上述吸尘器主体 2 通过具有吸引机构部 4、 相对于该吸引机构部 4 拆装自由地被 安装的尘埃分离构件 8。

12、 而构成。上述吸引机构部 4 通过在大致圆筒形的壳体 4A 的内部具 有电动送风机 5 而构成。另外, 在构成上述吸尘器主体 2 的上述尘埃分离构件 8 的下部, 设 置用于将上述吸嘴 3 连接的承接连接口 6。该承接连接口 6 为圆筒状, 其中心轴线 7 在上 下方向配置。另外, 上述尘埃分离构件 8 具有旋风筒 9, 该旋风筒 9 与上述中心轴线 7 同轴 状地被配置在上述承接连接口 6 的上方外侧。再有, 在上述吸引机构部 4 的前面, 即, 上述 说 明 书 CN 102293609 A3/6 页 5 吸尘器主体 2 的上部前面, 朝前地设置着用于将上述电吸尘器 1 提起的字型的第一把。

13、手 10。另外, 在上述吸尘器主体 2 的上端面的前侧, 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杆状部 11, 且在该杆状 部 11 的上端设置第二把手 12。而且, 能够通过该第二把手 12, 由使用者的手支撑上述电吸 尘器 1。 0029 上述吸嘴3如图35所示, 通过具有扁平的吸嘴主体13、 在起伏方向可摆动地连 结于该吸嘴主体 13 的后部的连接管 14 而构成。另外, 在上述吸嘴主体 13 的上面 13A 的后 部, 在上述吸嘴主体 13 的左右方向的中央, 设置向上的凸部 15, 在该凸部 15 的后侧的从上 面到后面, 形成开口部 16。再有, 上述连接管 14 具有可拆装地插入承接连接口 6 的连接。

14、管 部17、 稍屈曲地设置在该连接管部17的下部并与上述开口部16连接的成为连接管14的基 端的短管部 18。而且, 在上述吸嘴主体 13 的前下部, 在左右方向形成吸引口 19。另外, 以 将该吸引口 19 和上述开口部 16 连通的方式设置贯通路径 20。另外, 该贯通路径 20 以从前 方的上述吸入口 19 向后方的上述开口部 16 逐渐升高的方式倾斜地设置。再有, 在上述开 口部 16 连通着上述连接管 14 的短管部 18。另外, 在上述连接管部 17 的外周, 设置着外嵌 在被连接的上述承接连接口 6 上的外管 21。另外, 在上述吸嘴主体 13 的后下部的左右两 侧, 设置在地面。

15、 22 上滚动的车轮 23。再有, 在上述吸引口 19 的稍后部, 设置刷部 24。 0030 而且, 在上述开口部 16 可摆动地连结着上述连接管部 17 的短管部 18。对该连结 进行说明。另外, 在该说明中, 根据图 4 的姿势, 规定前后以及上下。在上述开口部 16 的前 端缘形成凹状的第一圆弧面 25。另外, 在上述开口部 16 的从底面到后端缘, 以与上述第一 圆弧面25相向的方式, 形成凹状的第二圆弧面26。 另外, 上述第二圆弧面26的曲率半径形 成得比上述第一圆弧面 25 的曲率半径大。而且, 在上述短管部 18 的下部前侧, 形成相对于 上述第一圆弧面25可滑动地抵接的第三。

16、圆弧面27。 另外, 在上述短管部18的后侧, 形成间 接地与上述第二圆弧面 26 侧可滑动地抵接的第四圆弧面 28。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在上述 第二圆弧面 26 和第四圆弧面 28 之间, 滑动自由地夹装圆弧面部件 29。在上述第四圆弧面 28 的下端缘部, 朝向后方, 即, 与上述贯通路径 20 相反一侧, 设置钩挂部 30, 且在与上述第 四圆弧面 28 相邻的上述圆弧面部件 29 的上端缘部, 朝向前方, 即, 上述贯通路径 20 侧, 设 置承接部 31。而且, 该承接部 31 以钩挂在上述钩挂部 30 的方式构成。即, 如图 4 所示, 在 将上述连接管 14 立起的状态下, 。

17、虽然在上述第四圆弧面 28 的下端和上述开口部 16 的后端 之间产生开口, 但是, 因为通过上述承接部 31 钩挂在上述钩挂部 30, 上述圆弧面部件 29 被 悬吊在上述连接管 14 上, 所以, 上述第四圆弧面 28 的下端和上述开口部 16 的后端之间的 开口被上述圆弧面部件 29 堵塞。另一方面, 如图 5 所示, 在使上述连接管 14 向后方最大限 度躺倒的状态下, 上述钩挂部 30 和承接部 31 分离, 成为上述第四圆弧面 28、 圆弧面部件 29 和上述第二圆弧面26重叠了的状态。 即, 在该状态下, 上述圆弧面部件29从上述开口部16 被收容在上述吸嘴主体 13 内。另外,。

18、 上述连接管 14 以及圆弧面部件 29 以相对于上述吸嘴 主体13, 能够以上述第一圆弧面25以及第三圆弧面27的中心为转动中心32摆动的方式被 设置。 0031 而且, 在上述连接管14还有与之连接的上述吸尘器主体2向后方最大限度躺倒的 状态下, 从上述地面 22 到上述连接管 14 的转动中心 32 的第一高度 A 被设定成具备上述尘 埃分离构件 8 的上述吸尘器主体 2 的上下方向的第二高度 B 的大致一半, 具体地说, 是第一 高度 A 被设定在第二高度 B 的 1/3 2/3 的范围。另外, 因为在第一高度 A 小于第二高度 说 明 书 CN 102293609 A4/6 页 6 。

19、B 的 1/3 的情况下, 上述凸部 15 的高度, 即, 设置在该凸部 15 上的上述转动中心 32 的第一 高度 A 过低, 或上述连接管 14 的设计上的最大倾斜角度过小, 或上述吸尘器主体 2 过大, 所 以, 应该恰当地设计。另一方面, 在第一高度 A 大于第二高度 B 的 2/3 的情况下, 因为现实 中上述凸部 15 的高度, 即, 第一高度 A 过高, 所以, 应该恰当地设计。另外, 理想的是从上述 中心轴线 7 到上述吸尘器主体 2 的后端的距离 ( 在本实施例中, 是从上述中心轴线 7 到后 述的钩 44 或 44A 的后端的距离, 在没有这样的突起物的情况下是上述吸引机构。

20、部 4 或旋风 筒 8 的半径 ) 与上述第一高度 A 相等或小于它。若为这样的构造, 则能够使上述吸尘器主 体 2 向后方躺倒直至上述中心轴线 7 成为水平。但是, 现实中, 为了避免上述钩 44 或 44A 接触地面22, 损伤地面22, 而以在使上述吸尘器主体2最大限度向后方躺倒的状态下, 上述 中心轴线 7 与水平相比略微后部高的方式设计。 0032 上述尘埃分离构件 8 如图 6、 7 所示, 通过具有上述旋风筒 9、 拆装自由地设置在该 旋风筒 9 内的涡流产生部件 34 而构成。上述旋风筒 9 具有上述承接连接口 6、 与该承接连 接口6的中心轴线7为同轴状, 且与上述承接连接口。

21、6的上部连通的导入管部33、 直径大的 集尘室35, 被一体形成。 而且, 上述涡流产生部件34以其下端与上述导入管部33的上部连 接, 且其上端位于上述旋风筒 9 的上端开口的方式被构成。另外, 上述涡流产生部件 34 的 上端部与上述吸引机构部 4 的电动送风机 5 相向地设置。上述集尘室 35 是与旋风筒 9 的 下部连通的空心形状。该集尘室 35 是与中心轴线 7 同轴状地包围上述导入管部 33 的外侧 的形状, 具备底面 35A 和从该底面 35A 的外周在轴向延伸地形成的周面 35B。据此, 由设置 在上述吸尘器主体 2 上的上述电动送风机 5 产生的吸引气流从上述吸嘴 3 的吸引。

22、口 19 经 上述连接管 14 被导向旋风筒 9, 在上述旋风筒 9 因上述涡流产生部件 34 而成为旋流, 在通 过离心力除去尘埃后, 在上述电动送风机通过, 向上述吸尘器主体 2 的外部放出。此时, 上 述旋风筒 9 内的旋流一面沿该旋风筒 9 的内壁盘旋, 一面向上述集尘室 35 下降, 在将分离 了的尘埃积存到该集尘室 35 内后, 上升。 0033 而且, 在上述集尘室35的后部, 从上述底面35A到周面35B形成废弃用孔37, 以堵 塞该废弃用孔 37 的方式设置集尘排出用的开闭盖 36。另外, 上述废弃用孔 37 是将上述集 尘室 35 的大致后侧一半切掉而形成。而且, 上述开闭。

23、盖 36 具有与上述底面 35A 对应的开 闭底部 36A 和与上述周面 35B 对应的开闭周面部 36B。而且, 如上所述, 含有开闭盖 36 的 上述集尘室 35 的至少其内面是以上述中心轴线 7 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另外, 上述开闭盖 36 在上述开闭周面部 36B 的上缘的中央, 经横向的铰轴 38 与上述废弃用孔 37 的上缘的中 央可开闭地连接。 0034 另外, 在上述旋风筒9上, 设置用于对上述开闭盖36进行闭盖的闭盖锁止装置39。 该闭盖锁止装置 39 由设置在上述集尘室 35 的底面 35A 上的锁止部件 40、 设置在上述开闭 盖 36 的开闭底部 36A 上的向下爪状的。

24、锁止承接部 41 构成。上述锁止部件 40 通过具有设 置在前部的操作部40A、 设置在中间部的转动支撑部40B、 双叉状地绕过上述导入管部33地 设置在后部的延长部 40C 而构成。即, 上述锁止部件 40 能够以转动支撑部 40B 为中心, 相 对于上述旋风筒 9 摆动。而且, 在上述延长部 40C 的前端, 设置能够与上述锁止承接部 41 卡合的向上爪状的卡定部 40D。而且, 在上述旋风筒 9 和锁止部件 40 之间, 以将上述操作 部 40A 向下方弹压的方式, 换言之, 以将上述延长部 40C 向上方弹压的方式, 设置未图示出 的弹压构件。 说 明 书 CN 102293609 A。

25、5/6 页 7 0035 另外, 图中42是安装在开闭盖36的缘的垫片, 43是电源线, 在不使用时, 被缠绕在 分别设置在上述壳体 4 和旋风筒 9 上的钩 44、 44A 上。 0036 接着,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首先, 在清洁上述地面 22 的情况下, 使用者把持上 述第二把手12, 以使上述吸尘器主体2相对于上述吸嘴3适度地倾斜的状态, 使上述电动送 风机 5 动作, 据此, 从上述吸嘴 3 的吸引口 19 吸引含有尘埃的吸引气流。此时, 由于在上述 吸嘴 3 的吸嘴主体 13 上设置上述凸部 15, 使得上述连接管 14 的转动中心 32 比较高, 通过 将上述连接管 14 和吸。

26、尘器主体 2 以中心轴线 7 为基准做成同轴状, 能够将第一高度 A 设定 成第二高度B的大致一半, 在实施例中设定成第二高度B的1/32/3, 据此, 能够使具备上 述尘埃分离构件8的上述吸尘器主体2尽可能靠近上述地面22, 其结果为, 能够使上述吸尘 器主体 2 躺倒至水平或与之近似的状态。这样, 通过使上述吸尘器主体 2 躺倒至水平或与 之近似的状态, 在清扫床、 椅子等的下面的地面 22 时, 能够将上述吸嘴 3 插入到进深。 0037 而且, 通过使上述电动送风机 5 动作, 而从上述吸引口 19 吸引的吸引气流在上述 贯通路径 20 以及连接管 14 通过, 从上述尘埃分离构件 8。

27、 的涡流产生部件 34 流入上述旋风 筒 9 内。而且, 流入到该旋风筒 9 内的吸引气流成为一面沿该旋风筒 9 的内周壁旋转, 一面 下降的涡流。而且, 通过像这样在上述旋风筒 9 内生成涡流, 该涡流 ( 吸引气流 ) 中所含的 尘埃通过离心力被推向上述旋风筒 9 的内周壁, 据此, 尘埃从涡流 ( 吸引气流 ) 分离, 被积 存在上述集尘室 35 内。而且, 通过离心力将尘埃分离, 变得干净的吸引气流在上述旋风筒 9 的中央侧上升, 在过滤器 ( 未图示出 ) 还有上述电动送风机 5 通过, 向大气排气。 0038 而且, 在清洁后, 在将上述集尘室 35 内的尘埃废弃的情况下, 使上述。

28、吸尘器主体 2 倾斜, 在使上述废弃用孔 37 向下的状态下, 用手指将上述操作部 40A 向上述集尘室 35 侧推 压。据此, 上述锁止部件 40 以上述转动支撑部 40B 为转动中心摆动, 上述卡定部 40D 离开 上述锁止承接部 41, 据此, 上述锁止部件 40 和锁止承接部 41 的卡定状态被解除。据此, 上 述开闭盖 36 以上述铰轴 38 为中心, 通过重力, 离开上述废弃用孔 37, 将该废弃用孔 37 开 放。这样, 通过将设置在上述集尘室 35 的侧部的上述废弃用孔 37 开放, 不必将上述尘埃分 离构件 8 从上述吸引机构部 4 拆下, 另外, 不必将上述吸嘴 3 从上述。

29、尘埃分离构件 8 拆下, 即可将尘埃从上述集尘室 35 废弃。另外, 因为在使上述吸尘器主体 2 倾斜的状态下, 上述 操作部 40A 成为上述旋风筒 9 的集尘室 35 的底面 35A 中的上侧, 所以, 即使操作上述操作 部 40A, 也不会因上述集尘室 35 内的尘埃而弄脏操作该操作部 40A 的手。 0039 像上述这样, 在上述实施例中, 在包括具有通过内置电动送风机 5 而构成的吸引 机构部4以及与该吸引机构部4的下部连接的尘埃分离构件的吸尘器主体2、 具有与该吸尘 器主体 2 下部的承接连接口 6 连接的吸嘴的立式电吸尘器中, 通过在构成上述尘埃分离构 件 8 的旋风筒 9 的作。

30、为集尘室 35 的侧部的周面 35B 上设置将上述旋风筒 9 的内外连通的 废弃用孔 37, 且在该孔 37 上设置了开闭盖 36, 能够在将上述旋风筒 9 安装在上述吸引机构 部 4, 另外, 将上述吸嘴 3 安装在上述旋风筒 9, 且将上述吸尘器主体 2 横置的状态下, 通过 将上述开闭盖36打开, 来使积存在上述旋风筒9的尘埃自然落下到尘箱等, 简单地废弃, 而 不会弄脏手、 上述吸嘴 3。 0040 另外, 通过在上述旋风筒 9 的作为下侧部的上述集尘室 35 的周面 35B 上设置了上 述废弃用孔37, 能够将积存在上述旋风筒9的作为底部的上述集尘室35的尘埃切实地从上 述废弃用孔 。

31、37 废弃, 而不会弄脏手、 上述吸嘴 3。 说 明 书 CN 102293609 A6/6 页 8 0041 再有, 因为通过将用于开闭上述开闭盖 36 的操作部 40A 配置在上述旋风筒 9 的集 尘室 35 的底面 35A 中的与成为上述废弃用孔 37 相反一侧的位置, 在废弃尘埃时, 上述操作 部 40A 成为上述旋风筒 9 中的上侧, 所以, 能够不会使自然落下的尘埃弄脏手。 0042 另外,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 在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实施各种变形。 例如, 在上述实施例中, 将上述废弃用孔和开闭盖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后部, 将上述操作部 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前部, 但是, 。

32、因为总而言之, 只要上述废弃用孔和开闭盖位于上述操作 部的相反侧即可, 所以, 也可以将上述废弃用孔和开闭盖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前部, 将上述 操作部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后部, 另外, 也可以将上述废弃用孔和开闭盖设置在上述旋风 筒的右或左, 将上述操作部设置在上述旋风筒的左或右。 0043 符号说明 0044 2 : 吸尘器主体 ; 3 : 吸嘴 ; 4 : 吸引机构部 ; 5 : 电动送风机 ; 8 : 尘埃分离构件 ; 9 : 旋 风筒 ; 35 : 集尘室 ; 35B : 周面 ( 旋风筒的侧部 ) ; 36 : 开闭盖 ; 37 : 废弃用孔。 说 明 书 CN 102293609 A1/7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93609 A2/7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93609 A3/7 页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93609 A4/7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93609 A5/7 页 13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93609 A6/7 页 14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93609 A7/7 页 15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