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7391027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496290.9

申请日:

20171110

公开号:

CN208318164U

公开日:

201901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19/10

主分类号:

A23L19/10

申请人:

四川深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苟镜凇,苟太均

地址:

636600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诺江镇龙溪沟

优先权:

CN201721496290U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谢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包括碱水加热箱、输料管和注液管,碱水加热箱通过注液管与输料管连接;输料管上包括加热部,加热部处的管壁包括第一内层管壁和第一外层管壁,第一内层管壁和第一外层管壁之间设置有空腔,其中有电磁线圈位于空腔内,且缠绕在第一内层管壁上,第一外层管壁的内侧壁上还铺设有第一隔热层;沿加热部的第一外层管壁上还设置有保温棉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磁线圈能在碱水热量不足时对碱水与魔芋混合时进行加热保温,从而提高了魔芋熟化的效果,进而保证了魔芋内水份含量较少,结块完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碱水加热箱(1)、输料管(2)和注液管(3),所述碱水加热箱(1)通过注液管(3)与所述输料管(2)连接;所述输料管(2)上包括加热部(4),所述加热部(4)处的管壁包括第一内层管壁(5)和第一外层管壁(6),所述第一内层管壁(5)和第一外层管壁(6)之间设置有空腔(7),其中有电磁线圈(8)位于空腔(7)内,且缠绕在第一内层管壁(5)上,所述第一外层管壁(6)的内侧壁上还铺设有第一隔热层;沿所述加热部(4)的第一外层管壁(6)上还设置有保温棉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2)上还包括非加热部(10),所述非加热部(10)上的管壁包括第二内层管壁(11)和第二外层管壁(12),所述第二内层管壁(11)和第二外层管壁(12)之间设置有液腔(13),其中第二外层管壁(12)上开设开口(14),沿第二内层管壁(11)的内管壁周向设置有注液口(15),所述注液管(3)依次通过开口(14)和注液口(15)而与所述输料管(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15)的口径由第二内层管壁(11)的外侧向第二内层管壁(11)的内侧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2)的进料端设置有输送绞龙(16),所述输送绞龙(16)包括输送轴(17)和绞龙叶片(18),所述输送轴(17)中空,且与所述注液管(3)连通,其中所述输送轴(17)的轴壁上还开设有与注液管(3)连通的出液口(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水加热箱(1)内通过导热板(20)分隔设置有置水腔(21)和加热腔(22),所述加热腔(22)位于置水腔(21)的底部,且加热腔(22)内设置有电加热器(23),所述注液管(3)与置水腔(2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22)处的碱水加热箱(1)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隔热层(2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魔芋加工设备,具体涉及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背景技术

魔芋,它是一种根茎植物,又叫葡苷聚糖。我国种植面积很广。多年生天南星科草本植株,生魔芋会有小毒。用途非常广泛,魔芋是个大家族,全世界大约有上百种,中国就有30余种。经过近十多年的研究,已将魔芋制成魔芋精粉。采用魔芋制成的食品已有几百种。并经研究证明它具有降脂、降糖、防癌、通便等多种功用。

目前,传统的魔芋在熟化过程,往往温度不能稳定控制,从而导致魔芋熟化不能完全的结块,并导致魔芋内水份过高,纯度较低,不便于后续的加工及保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解决目前传统的魔芋在熟化过程,往往温度不能稳定控制,从而导致魔芋熟化不能完全的结块,同时并导致魔芋内水份过高,纯度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包括碱水加热箱、输料管和注液管,碱水加热箱通过注液管与输料管连接;

输料管上包括加热部,加热部处的管壁包括第一内层管壁和第一外层管壁,第一内层管壁和第一外层管壁之间设置有空腔,其中有电磁线圈位于空腔内,且缠绕在第一内层管壁上,第一外层管壁的内侧壁上还铺设有第一隔热层;

沿加热部的第一外层管壁上还设置有保温棉层。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输料管上还包括非加热部,非加热部上的管壁包括第二内层管壁和第二外层管壁,第二内层管壁和第二外层管壁之间设置有液腔,其中第二外层管壁上开设开口,沿第二内层管壁的内管壁周向设置有注液口,注液管依次通过开口和注液口而与输料管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注液口的口径由第二内层管壁的外侧向第二内层管壁的内侧逐渐减小。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输料管的进料端设置有输送绞龙,输送绞龙包括输送轴和绞龙叶片,输送轴中空,且与注液管连通,其中输送轴的轴壁上还开设有与注液管连通的出液口。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碱水加热箱内通过导热板分隔设置有置水腔和加热腔,加热腔位于置水腔的底部,且加热腔内设置有电加热器,注液管与置水腔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加热腔处的碱水加热箱外侧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线圈能在碱水热量不足时对碱水与魔芋混合时进行加热保温,从而提高了魔芋熟化的效果,进而保证了魔芋内水份含量较少,结块完全。

2、保温棉层能减少热量的流失,进而节约了使用能耗。

3、本实用新型能在魔芋初步糊化后在运输的过程中对魔芋进行熟化,从而减少整个加工的流程,提高加工效率。

4、注液口的口径由第二内层管壁的外侧向第二内层管壁的内侧逐渐减小这样能避免魔芋进入到注液口内。

5、碱水加热箱提高了碱水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料管上加热部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料管上加热部和非加热部的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料管熟料端的结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碱水加热箱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包括碱水加热箱1、输料管2和注液管3,碱水加热箱1通过注液管3与输料管2连接;输料管2上包括加热部4,加热部4处的管壁包括第一内层管壁5和第一外层管壁6,第一内层管壁5和第一外层管壁6之间设置有空腔7,其中有电磁线圈8位于空腔7内,且缠绕在第一内层管壁5上,第一外层管壁6的内侧壁上还铺设有第一隔热层;沿加热部4的第一外层管壁6上还设置有保温棉层9。

在本实施例中,输料管2内输送有魔芋,碱水加热箱1能加热碱水,并通过注液管3注入输料管2内,使得碱水与魔芋发生熟化反应,在使用时,糊化后的魔芋通过泵送入到输料管2内,然后将通过碱水加热箱1加热的碱水从注液管3注入输料管2中,当碱水注入后,通过电磁线圈8和保温棉层9使得输料管2内的温度稳定保持在90°上下,持续加热,进而保证碱水与魔芋的反应条件,从而保证糊化后的魔芋能够充分的结块,进而方便后续的加工。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输料管2,输料管2上还包括非加热部10,非加热部10上的管壁包括第二内层管壁11和第二外层管壁12,第二内层管壁11和第二外层管壁12之间设置有液腔13,其中第二外层管壁12上开设开口14,沿第二内层管壁11的内管壁周向设置有注液口15,注液管3依次通过开口14和注液口15而与输料管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注液口15有两个以上,且沿第二内层管壁11的内管壁周向设置,这样使得碱水能够均匀分布在通过非加热部10的魔芋上,进而保证了魔芋结块的大小均匀,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加入碱水结块时大小不一的问题。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对比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优化了注液口15,注液口15的口径由第二内层管壁11的外侧向第二内层管壁11的内侧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注液口15的口径由第二内层管壁11的外侧向第二内层管壁11的内侧逐渐减小,这样碱水在注入时能够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能够射入魔芋中,这样使得位于输料管2中心轴线处的魔芋也能够接触到碱水,进而保证结块的质量,同时由于位于第二内层管壁11的内侧注液口15的口径较小,这样能避免魔芋在输送时有部分卡在注液口15内而进入到液腔13内。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输料管2,输料管2的进料端设置有输送绞龙16,输送绞龙16包括输送轴17和绞龙叶片18,输送轴17中空,且与注液管3连通,其中输送轴17的轴壁上还开设有与注液管3连通的出液口19。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绞龙16上开设有出液口19,这样使得魔芋在通过输送绞龙16时,就能提前与碱水进行混合,这样提高了混合的程度,保证了结块的质量。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碱水加热箱1,碱水加热箱1内通过导热板20分隔设置有置水腔21和加热腔22,加热腔22位于置水腔21的底部,且加热腔22内设置有电加热器23,注液管3与置水腔2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碱水加热箱1能对碱水进行加热。

实施例6

对比于实施例5,本实施例优化了加热腔22,加热腔22处的碱水加热箱1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隔热层2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热层24避免使用人员被烫伤。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496290.9 (22)申请日 2017.11.10 (73)专利权人 四川深山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636600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诺江镇 龙溪沟 (72)发明人 苟镜凇 苟太均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代理人 谢敏 (51)Int.Cl. A23L 19/10(201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魔芋加工的熟 化设备, 包括碱水加。

2、热箱、 输料管和注液管, 碱水 加热箱通过注液管与输料管连接; 输料管上包括 加热部, 加热部处的管壁包括第一内层管壁和第 一外层管壁, 第一内层管壁和第一外层管壁之间 设置有空腔, 其中有电磁线圈位于空腔内, 且缠 绕在第一内层管壁上, 第一外层管壁的内侧壁上 还铺设有第一隔热层; 沿加热部的第一外层管壁 上还设置有保温棉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是: 通过电磁线圈能在碱水热量不足时对碱水与 魔芋混合时进行加热保温, 从而提高了魔芋熟化 的效果, 进而保证了魔芋内水份含量较少, 结块 完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318164 U 2019.01.04 CN 2。

3、08318164 U 1.一种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碱水加热箱 (1) 、 输料管 (2) 和注液 管 (3) , 所述碱水加热箱 (1) 通过注液管 (3) 与所述输料管 (2) 连接; 所述输料管 (2) 上包括加热部 (4) , 所述加热部 (4) 处的管壁包括第一内层管壁 (5) 和第 一外层管壁 (6) , 所述第一内层管壁 (5) 和第一外层管壁 (6) 之间设置有空腔 (7) , 其中有电 磁线圈 (8) 位于空腔 (7) 内, 且缠绕在第一内层管壁 (5) 上, 所述第一外层管壁 (6) 的内侧壁 上还铺设有第一隔热层; 沿所述加热部 (4) 的第一外层管。

4、壁 (6) 上还设置有保温棉层 (9)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料管 (2) 上还 包括非加热部 (10) , 所述非加热部 (10) 上的管壁包括第二内层管壁 (11) 和第二外层管壁 (12) , 所述第二内层管壁 (11) 和第二外层管壁 (12) 之间设置有液腔 (13) , 其中第二外层管 壁 (12) 上开设开口 (14) , 沿第二内层管壁 (11) 的内管壁周向设置有注液口 (15) , 所述注液 管 (3) 依次通过开口 (14) 和注液口 (15) 而与所述输料管 (2) 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

5、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液口 (15) 的口 径由第二内层管壁 (11) 的外侧向第二内层管壁 (11) 的内侧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料管 (2) 的进 料端设置有输送绞龙 (16) , 所述输送绞龙 (16) 包括输送轴 (17) 和绞龙叶片 (18) , 所述输送 轴 (17) 中空, 且与所述注液管 (3) 连通, 其中所述输送轴 (17) 的轴壁上还开设有与注液管 (3) 连通的出液口 (19)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水加热箱 (1) 内通过导热板 (20) 分隔设置有置水。

6、腔 (21) 和加热腔 (22) , 所述加热腔 (22) 位于置水腔 (21) 的底部, 且加热腔 (22) 内设置有电加热器 (23) , 所述注液管 (3) 与置水腔 (21) 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腔 (22) 处的 碱水加热箱 (1) 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隔热层 (24)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18164 U 2 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魔芋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魔芋, 它是一种根茎植物, 又叫葡苷聚糖。 我国种植面积很。

7、广。 多年生天南星科草 本植株, 生魔芋会有小毒。 用途非常广泛, 魔芋是个大家族, 全世界大约有上百种, 中国就有 30余种。 经过近十多年的研究, 已将魔芋制成魔芋精粉。 采用魔芋制成的食品已有几百种。 并经研究证明它具有降脂、 降糖、 防癌、 通便等多种功用。 0003 目前, 传统的魔芋在熟化过程, 往往温度不能稳定控制, 从而导致魔芋熟化不能完 全的结块, 并导致魔芋内水份过高, 纯度较低, 不便于后续的加工及保存。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解决目前传统的魔芋 在熟化过程, 往往温度不能稳定控制, 从而导致魔芋熟化不能完全的结块, 同。

8、时并导致魔芋 内水份过高, 纯度较低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包括碱水加热箱、 输料管和注液管, 碱水加热箱通过注 液管与输料管连接; 0007 输料管上包括加热部, 加热部处的管壁包括第一内层管壁和第一外层管壁, 第一 内层管壁和第一外层管壁之间设置有空腔, 其中有电磁线圈位于空腔内, 且缠绕在第一内 层管壁上, 第一外层管壁的内侧壁上还铺设有第一隔热层; 0008 沿加热部的第一外层管壁上还设置有保温棉层。 0009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上述的输料管上还包括非加热部, 非加热部上的管壁包 括第二内层管壁。

9、和第二外层管壁, 第二内层管壁和第二外层管壁之间设置有液腔, 其中第 二外层管壁上开设开口, 沿第二内层管壁的内管壁周向设置有注液口, 注液管依次通过开 口和注液口而与输料管连通。 0010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上述的注液口的口径由第二内层管壁的外侧向第二内层 管壁的内侧逐渐减小。 0011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上述的输料管的进料端设置有输送绞龙, 输送绞龙包括 输送轴和绞龙叶片, 输送轴中空, 且与注液管连通, 其中输送轴的轴壁上还开设有与注液管 连通的出液口。 0012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上述的碱水加热箱内通过导热板分隔设置有置水腔和加 热腔, 加热腔位于置水腔的底部, 且加。

10、热腔内设置有电加热器, 注液管与置水腔连通。 0013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上述的加热腔处的碱水加热箱外侧壁上设置有隔热层。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0015 1、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线圈能在碱水热量不足时对碱水与魔芋混合时进行加热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318164 U 3 保温, 从而提高了魔芋熟化的效果, 进而保证了魔芋内水份含量较少, 结块完全。 0016 2、 保温棉层能减少热量的流失, 进而节约了使用能耗。 0017 3、 本实用新型能在魔芋初步糊化后在运输的过程中对魔芋进行熟化, 从而减少整 个加工的流程, 提高加工。

11、效率。 0018 4、 注液口的口径由第二内层管壁的外侧向第二内层管壁的内侧逐渐减小这样能 避免魔芋进入到注液口内。 0019 5、 碱水加热箱提高了碱水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料管上加热部的结构剖面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料管上加热部和非加热部的结构剖面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料管熟料端的结构剖面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碱水加热箱的结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

12、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 实施例1 0027 如图1、 2、 3所示, 用于魔芋加工的熟化设备, 包括碱水加热箱1、 输料管2和注液管 3, 碱水加热箱1通过注液管3与输料管2连接; 输料管2上包括加热部4, 加热部4处的管壁包 括第一内层管壁5和第一外层管壁6, 第一内层管壁5和第一外层管壁6之间设置有空腔7, 其 中有电磁线圈8位于空腔7内, 且缠绕在第一内层管壁5上, 第一外层管壁6的内侧壁上还铺 设有第一隔热层; 沿加热部4的第一外层管壁6上还设置有保温棉层9。 0028 在本实施例中, 输料管2内输送有魔芋, 碱水加热箱1能加。

13、热碱水, 并通过注液管3 注入输料管2内, 使得碱水与魔芋发生熟化反应, 在使用时, 糊化后的魔芋通过泵送入到输 料管2内, 然后将通过碱水加热箱1加热的碱水从注液管3注入输料管2中, 当碱水注入后, 通 过电磁线圈8和保温棉层9使得输料管2内的温度稳定保持在90 上下, 持续加热, 进而保证 碱水与魔芋的反应条件, 从而保证糊化后的魔芋能够充分的结块, 进而方便后续的加工。 0029 实施例2 0030 如图3所示, 对比于实施例1, 本实施例优化了输料管2, 输料管2上还包括非加热部 10, 非加热部10上的管壁包括第二内层管壁11和第二外层管壁12, 第二内层管壁11和第二 外层管壁12。

14、之间设置有液腔13, 其中第二外层管壁12上开设开口14, 沿第二内层管壁11的 内管壁周向设置有注液口15, 注液管3依次通过开口14和注液口15而与输料管2连通。 0031 在本实施例中, 注液口15有两个以上, 且沿第二内层管壁11的内管壁周向设置, 这 样使得碱水能够均匀分布在通过非加热部10的魔芋上, 进而保证了魔芋结块的大小均匀, 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加入碱水结块时大小不一的问题。 0032 实施例3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318164 U 4 0033 如图3所示, 对比于实施例2, 本实施例优化了注液口15, 注液口15的口径由第二内 层管壁11的外侧向第二内层管。

15、壁11的内侧逐渐减小。 0034 在本实施例中, 注液口15的口径由第二内层管壁11的外侧向第二内层管壁11的内 侧逐渐减小, 这样碱水在注入时能够产生一定的压力, 从而能够射入魔芋中, 这样使得位于 输料管2中心轴线处的魔芋也能够接触到碱水, 进而保证结块的质量, 同时由于位于第二内 层管壁11的内侧注液口15的口径较小, 这样能避免魔芋在输送时有部分卡在注液口15内而 进入到液腔13内。 0035 实施例4 0036 如图4所示, 对比于实施例1, 本实施例优化了输料管2, 输料管2的进料端设置有输 送绞龙16, 输送绞龙16包括输送轴17和绞龙叶片18, 输送轴17中空, 且与注液管3连。

16、通, 其中 输送轴17的轴壁上还开设有与注液管3连通的出液口19。 0037 在本实施例中, 输送绞龙16上开设有出液口19, 这样使得魔芋在通过输送绞龙16 时, 就能提前与碱水进行混合, 这样提高了混合的程度, 保证了结块的质量。 0038 实施例5 0039 如图5所示, 对比于实施例1, 本实施例优化了碱水加热箱1, 碱水加热箱1内通过导 热板20分隔设置有置水腔21和加热腔22, 加热腔22位于置水腔21的底部, 且加热腔22内设 置有电加热器23, 注液管3与置水腔21连通。 0040 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碱水加热箱1能对碱水进行加热。 0041 实施例6 0042 对比于实施例5。

17、, 本实施例优化了加热腔22, 加热腔22处的碱水加热箱1外侧壁上 设置有第二隔热层24。 0043 在本实施例中, 第二隔热层24避免使用人员被烫伤。 0044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 但是, 应该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 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 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更具体地说, 在本申请公开、 附图和权利要求的 范围内, 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 除了对组成部件 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318164 U 5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318164 U 6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318164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