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座椅.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1405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05 CN 203914052 U (21)申请号 201420277406.X (22)申请日 2014.05.27 A47B 87/00(2006.01) A47C 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瞿润华 地址 211169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科技学院国 际教育学院 12 会计一班 (72)发明人 瞿润华 (54) 实用新型名称 座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 由第一椅体、 第二 椅体、 第三椅体和第四椅体, 所述第一椅体上设有 第一内凹, 所述第一内凹与人体的臀部相匹配, 所。
2、 述第二椅体上设有与第一椅体相配合的第二内凹 及与第二内凹相对的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内凹与 所述人体臀部相匹配 ; 所述第三椅体上设有第三 内凹及与第三内凹相对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三内 凹与人体背部相匹配, 所述第四椅体上设有与所 述第三内凹相配合的第四内凹, 所述第四内凹与 人体背部相匹配。第二椅体的第一侧面与第三椅 体的第二侧面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由四个依次配 合的椅体构成桌子, 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利用率, 减少空间占用, 同时能够兼备一定的功能性和美 观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3、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14052 U CN 203914052 U 1/1 页 2 1. 一种座椅, 其特征在于 : 由第一椅体、 第二椅体、 第三椅体和第四椅体构成, 所述第 一椅体上设有第一内凹, 所述第一内凹与人体的臀部相匹配, 所述第二椅体上设有与第一 椅体相配合的第二内凹及与第二内凹相对的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内凹与所述人体臀部相匹 配 ; 所述第三椅体上设有第三内凹及与第三内凹相对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三内凹与人体背 部相匹配, 所述第四椅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内凹相配合的第四内凹, 所述第四内凹与人体 背部相匹配 ; 第二椅体的第一侧面。
4、与第三椅体的第二侧面相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座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椅体、 第二椅体、 第三椅体和第 四椅体均设有通孔。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座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轴线与第一椅体、 第二椅体、 第三椅体和第四椅体的椅面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座椅, 其特征在于, 第二椅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平面, 第三椅 体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平面, 第四椅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三平面, 所述第一椅体、 第二椅体、 第 三椅体和第四椅体配合后, 第一平面、 第二平面、 第三平面形成桌面。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座椅,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固定四个椅体的连接。
5、装置, 包括设在第一椅体的第一内凹靠背位置的第一配合槽及设在第一内凹下端位置的第一卡 杆 ; 设在第二椅体的第二内凹靠背位置的第二配合槽及设在第二内凹下端位置的第二卡 杆 ; 设在第二椅体的第一侧面上端的第三卡杆及设在第一侧面的第三配合槽 ; 设在第三椅体的第二侧面上端的第四卡杆及设在第二侧面的第四配合槽 ; 设在第三椅体的第三内凹靠背位置的第五配合槽及设在第三内凹下端位置 的第五卡 杆 ; 设在第四椅体的第四内凹靠背位置的第六配合槽及设在第四内凹下端位置的第六卡 杆。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座椅, 其特征在于, 第一卡杆与第二配合槽卡合固定, 第二卡 杆与第一配合槽卡合固定 ; 第三。
6、卡杆与第四配合槽卡合固定, 第四卡杆与第三配合槽卡合 固定 ; 第五卡杆与第六配合槽卡合固定, 第六卡杆与第五配合槽卡合固定。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座椅, 其特征在于, 卡杆的尖部均设有凸起, 配合槽的内侧均 设有与咬合固定的凸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14052 U 2 1/2 页 3 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 具体来说是一种可将座椅组合成桌子的组合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现在居住城市的家庭, 大多住房面积较小, 居室用具稍多显得非常拥 挤。现有桌子、 椅子多为独自成体, 相对占有居室面积较多。如能把椅子组合为桌子, 一定 会。
7、受到人们欢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座椅, 其由四个依次配合的椅 体构成桌子, 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利用率, 减少空间占用, 同时能够兼备一定的功能性和美 观性。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 一种座椅, 由第一椅体、 第二椅体、 第三椅体和第四椅 体, 所述第一椅体上设有第一内凹, 所述第一内凹与人体的臀部相匹配, 所述第二椅体上设 有与第一椅体相配合的第二内凹及与第二内凹相对的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内凹与所述人体 臀部相匹配 ; 所述第三椅体上设有第三内凹及与第三内凹相对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三内凹 与人体背部相匹配, 所述第四椅体上设有与。
8、所述第三内凹相配合的第四内凹, 所述第四内 凹与人体背部相匹配。第二椅体的第一侧面与第三椅体的第二侧面相配合。 000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椅体、 第二椅体、 第三椅体和第四椅体均设有通孔, 通孔内可放置书籍等杂物。 0006 所述通孔的轴线与第一椅体、 第二椅体、 第三椅体和第四椅体的椅面平行。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第二椅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一平面, 第三椅体的上端面设有第 二平面, 第四椅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三平面, 所述第一椅体、 第二椅体、 第三椅体和第四椅体 配合后, 第一平面、 第二平面、 第三平面形成长条状桌面。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由四个依次配合的。
9、椅体构成桌子, 其目的都是为了提 高利用率, 减少空间占用, 同时能够兼备一定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 0010 图 2 是第一椅体和第二椅体的结构示意图 ; 0011 图 3 是第三椅体和第四椅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 参见图 1、 图 2、 图 3, 一种座椅, 由第一椅体 1、 第二椅体 6、 第三椅体 7 和第四椅体 8, 所述第一椅体 1 上设有第一内凹 10, 所述第一内凹 10 与人体的臀部相匹配, 所述第二椅 说 明 书 CN 203914052 U 3。
10、 2/2 页 4 体 6 上设有与第一椅体 1 相配合的第二内凹 13 及与第二内凹 13 相对的第一侧面 16, 所述 第二内凹 13 与所述人体臀部相匹配 ; 所述第三椅体 7 上设有第三内凹 22 及与第三内凹 22 相对的第二侧面 19, 所述第三内凹 22 与人体背部相匹配, 所述第四椅体 8 上设有与所述第 三内凹 22 相配合的第四内凹 25, 所述第四内凹 25 与人体背部相匹配。第二椅体 6 的第一 侧面 16 与第三椅体 7 的第二侧面 19 相配合。所述第一椅体 1、 第二椅体 6、 第三椅体 7 和 第四椅体 8 均设有通孔 2, 通孔 2 内可放置书籍等杂物, 合理利。
11、用空间。所述通孔 2 的轴线 与第一椅体 1、 第二椅体 6、 第三椅体 7 和第四椅体 8 的椅面平行。第二椅体 6 的下端面设 有第一平面 3, 第三椅体 7 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平面 4, 第四椅体 8 的下端面设有第三平面 5, 所述第一椅体 1、 第二椅体 6、 第三椅体 7 和第四椅体 8 配合后, 第一平面 3、 第二平面 4、 第 三平面 5 形成长条状桌面。所述第一椅体 1、 第二椅体 6、 第三椅体 7 和第四椅体 8 的高度 相同, 组合时, 保证地面平整, 组合后的桌面平齐。 0014 图 2、 图 3 中,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固定四个椅体的连接装置, 包括设在第一椅 体。
12、 1 的第一内凹 10 靠背位置的第一配合槽 9 及设在第一内凹 10 下端位置的第一卡杆 11 ; 0015 设在第二椅体 6 的第二内凹 13 靠背位置的第二配合槽 14 及设在第二内凹 13 下 端位置的第二卡杆 12 ; 0016 设在第二椅体 6 的第一侧面 16 上端的第三卡杆 17 及设在第一侧面 16 的第三配 合槽 15 ; 0017 设在第三椅体 7 的第二侧面 19 上端的第四卡杆 18 及设在第二侧面 19 的第四配 合槽 20 ; 0018 设在第三椅体 7 的第三内凹 22 靠背位置的第五配合槽 21 及设在第三内凹 22 下 端位置的第五卡杆 23 ; 0019 。
13、设在第四椅体 8 的第四内凹 25 靠背位置的第六配合槽 26 及设在第四内凹 25 下 端位置的第六卡杆 24。 0020 其中, 第一卡杆 11 与第二配合槽 14 卡合固定, 第二卡杆 12 与第一配合槽 9 卡合 固定 ; 第三卡杆 17 与第四配合槽 20 卡合固定, 第四卡杆 18 与第三配合槽 15 卡合固定 ; 第 五卡杆 23 与第六配合槽 26 卡合固定, 第六卡杆 24 与第五配合槽 21 卡合固定。 0021 其中, 每个卡杆的尖部均设有凸起, 每个配合槽的内侧均设有与咬合固定的凸环。 0022 整体连接固定后形成一个稳固的桌子, 需要分开时, 用力掰开各个椅体即可分开。 0023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 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 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所作出地简单变化、 等同替换或者修 饰等, 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说 明 书 CN 203914052 U 4 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4052 U 5 2/2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4052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