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7389872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750796.7

申请日:

20160718

公开号:

CN205794298U

公开日:

201612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9/24,G05D27/02

主分类号:

A01G9/24,G05D27/02

申请人:

贵州大学

发明人:

王红,贾世林,王美权

地址: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科技处

优先权:

CN201620750796U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吴无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包括密闭的棚体和空气静压室,空气静压室分别与溶洞内部和棚体内部连通,并在空气静压室和棚体连通处依次设置有进风的抽风机、电阻丝和除湿纸帘,棚体另一侧设置有排风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大棚内气体的更换,且保持了大棚内温室度适宜,控制方便,换气容易,透气效果好,无需锅炉,耗能更低,无污染,且溶洞内的空气经过溶洞净化,对于大棚内植物生长更适宜,害虫大大减少,秧苗生长更好,大大提高了大棚的生产效率,实现了绿色无污染降温除湿,并有效地节约能源,具有优异的环保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快捷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的棚体(1)和空气静压室(2),所述空气静压室(2)分别与溶洞(3)内部和棚体(1)内部连通,并在空气静压室(2)和棚体(1)连通处依次设置有进风的抽风机(4)、电阻丝(5)和除湿纸帘(6),所述棚体(1)另一侧设置有排风机(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静压室(2)顶部设置有密封的盖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1)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一(9),所述溶洞(3)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二(10),温湿度传感器一(9)和温湿度传感器二(10)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到抽风机(4)、电阻丝(5)、排风机(7)和四个除湿机(15),四个除湿机(15)安装在靠近棚体(1)四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模块,人机交互模块采用键盘和显示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棚体(1)进气口一端墙体以及前后墙体设置有三块相连的均热板(12),三块均热板(12)设置有大量通孔(14),并与三面墙体形成均热腔(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4)设置有七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7)设置有九个。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室大棚技术领域,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一种必备的基本设施。目前对温室大棚内温度进行调节的现状:1、冬天温室大棚保持一定温度,则必须使用锅炉,这种方法对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不宜控制。夏季只能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温度,温室的透气效果差,换气不方便,大棚内温度难以控制。2、现有温室大棚采暖多使用的是锅炉,燃煤锅炉会造成环境污染,而燃油锅炉的成本太高。3、还有一些大棚采用在地下设置吸热管来形成水循环获取能量,这种方法获得的热量少,对大棚中温度的供应不足,难以维持一定的恒温。

此外,温室大棚对湿度有一定要求,湿度过高会造成作物叶面的结露现象;湿度过低,又会造成新扦插的作物、新嫁接的苗得不到需要的高湿环境。这就需要很好的控制温室大棚内湿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实现大棚内空气的更换,且能够保证大棚内的温湿度适宜,控制方便,换气容易,透气效果好,无耗能,无污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包括密闭的棚体和空气静压室,所述空气静压室分别与溶洞内部和棚体内部连通,并在空气静压室和棚体连通处依次设置有进风的抽风机、电阻丝和除湿纸帘,所述棚体另一侧设置有排风机。

优选的,上述空气静压室顶部设置有密封的盖板。

优选的,上述棚体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一,所述溶洞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二,温湿度传感器一和温湿度传感器二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到抽风机、电阻丝、排风机和四个除湿机,四个除湿机安装在靠近棚体四角处。

优选的,上述控制器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模块,人机交互模块采用键盘和显示屏。

优选的,上述棚体进气口一端墙体以及前后墙体设置有三块相连的均热板,三块均热板设置有大量通孔,并与三面墙体形成均热腔。

优选的,上述抽风机设置有七个。

优选的,上述排风机设置有九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连通溶洞空气静压室以及抽风机、电阻丝、除湿纸帘排风机,实现了大棚内气体的更换,且保持了大棚内温室度适宜,只需抽取溶洞内的空气进行更换,控制方便,换气容易,采用排风机在另一侧进行排气,透气效果好,无需锅炉,耗能更低,只针对空气进行加热,无污染,且溶洞内的空气经过溶洞净化,对于大棚内植物生长更适宜,害虫大大减少,秧苗生长更好,大大提高了大棚的生产效率,实现了绿色无污染降温除湿,并有效地节约能源,具有优异的环保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遍大棚存在的温室度不易控制、透气效果差、耗能高、污染大、害虫多、生长缓慢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快捷的特点,通过设置均热板将入口处的热量散发到均热腔内,避免了入口处的温度过高导致附近的秧苗损坏,且温室大棚的温度更加均匀,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棚体,2-空气静压室,3-溶洞,4-抽风机,5-电阻丝,6-除湿纸帘,7-排风机,8-盖板,9-温湿度传感器一,10-温湿度传感器二,11-空气入口,12-均热板,13-均热腔,14-通孔,15-除湿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包括密闭的棚体1和空气静压室2,空气静压室2分别与溶洞3内部和棚体1内部连通,并在空气静压室2和棚体1连通处依次设置有进风的抽风机4、电阻丝5和除湿纸帘6,棚体1另一侧设置有排风机7,除湿纸帘6采用多孔高分子材料的除湿纸帘。

上述抽风机用于抽动溶洞空气进入温室大棚;电阻丝用于冬季温度较低时对溶洞空气进行加热;除湿纸帘用于对高湿的溶洞空气进行除湿;排风机用于抽动棚体内的空气排入大气。

温室大棚的棚体1采用组合框架结构,为条形结构,两端为山墙,另外两侧墙体采用多层保温墙体,保温墙体包括中心板层,中心板层的上下两层为保温层,保温层的上下两层为阻燃层;中心板层用木塑板压制而成;保温层由两块泡沫塑料板材组成,通过粘合材料层粘合而成。

干燥的除湿纸帘的除湿原理:纸帘由多孔、吸湿性能好的高分子纸质材料构成,当高湿的溶洞空气流经干燥多孔纸帘内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干燥纸帘吸收,绝对湿度降低,从而达到植物生长的适宜湿度标准。

优选的,上述空气静压室2顶部设置有密封的盖板8,通过盖板8能够方便空气静压室的检修和垃圾清理。

优选的,上述棚体1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一9,溶洞3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二10,温湿度传感器一9和温湿度传感器二10连接到控制器,控制器连接到抽风机4、电阻丝5、排风机7和四个除湿机15,四个除湿机15安装在靠近棚体1四角处;控制器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模块、供电电源以及报警装置,人机交互模块采用键盘和显示屏,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湿度,控制更加精确和更加科学,报警装置采用蜂鸣器和警示灯。

优选的,上述棚体1进气口一端墙体以及前后墙体设置有三块相连的均热板12,三块均热板12设置有大量通孔14,并与三面墙体形成均热腔13,通过设置均热板将入口处的热量散发到均热腔内,避免了入口处的温度过高导致附近的秧苗损坏,且温室大棚的温度更加均匀,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左侧入口处均热板12上通孔14设置在均热板12中部位置以上,前后侧均热板12上通孔14设置在均热板12高度的六分之一位置以上,又有利于避免秧苗受热过度。

优选的,上述抽风机4设置有七个,能够满足抽风需要。

优选的,上述排风机7设置有九个,能够满足排放需要。

溶洞空气可行性分析:

1、溶洞的空气是净化的:这是因为洞穴里形成的次生碳酸盐(石钟乳、石笋、石柱)对大气的污染物(TSP)有净化的作用,大气的污染物质(TSP)遇见次生碳酸盐液体介质时,污染物(TSP)被液膜加湿后凝聚。同时次生碳酸盐也形成液冲洗了污染物(TSP);

2、溶洞的空气是运动的:溶洞的形成喀斯特地域的地质成分碳酸盐有关,碳酸盐被溶解往往形成一个溶洞群系统,只有一个进口的溶洞几乎没有, 如果溶洞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进口,就会形成高度差, 造成洞穴内外气温和气柱压力之不同, 从而在低进口处形成气压差, 并形成相应的洞穴气流,不断与洞外空气进行交换。通常在冬季空气从低进口流入;而夏季与冬季正好相反, 就种现象叫“烟囱效应”;

3、溶洞空气温度和湿度是稳定的:溶洞空气一般在20℃左右,湿度一般保持在85%—98%之间。只要存在洞内外的空气环流,洞穴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就可以产生变化,但只要洞穴有足够的长度,那么温度与湿度就会向深处改变, 直达常年温度不变带和湿度饱和带。因此,溶洞空气能够满足夏季植物生长的温度需求,在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加热溶洞空气来为植物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在湿度方面,则通过除湿装置使得溶洞空气满足植物生长的湿度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750796.7 (22)申请日 2016.07.18 (73)专利权人 贵州大学 地址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花溪 北校区科技处 (72)发明人 王红 贾世林 王美权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吴无惧 (51)Int.Cl. A01G 9/24(2006.01) G05D 27/0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57)摘要。

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 室大棚调控装置, 包括密闭的棚体和空气静压 室, 空气静压室分别与溶洞内部和棚体内部连 通, 并在空气静压室和棚体连通处依次设置有进 风的抽风机、 电阻丝和除湿纸帘, 棚体另一侧设 置有排风机。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大棚内气体的更 换, 且保持了大棚内温室度适宜, 控制方便, 换气 容易, 透气效果好, 无需锅炉, 耗能更低, 无污染, 且溶洞内的空气经过溶洞净化, 对于大棚内植物 生长更适宜, 害虫大大减少, 秧苗生长更好, 大大 提高了大棚的生产效率, 实现了绿色无污染降温 除湿, 并有效地节约能源, 具有优异的环保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 。

3、成本低、 维护方便 快捷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794298 U 2016.12.14 CN 205794298 U 1.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密闭的棚体 (1) 和空气静 压室 (2) , 所述空气静压室 (2) 分别与溶洞 (3) 内部和棚体 (1) 内部连通, 并在空气静压室 (2) 和棚体 (1) 连通处依次设置有进风的抽风机 (4) 、 电阻丝 (5) 和除湿纸帘 (6) , 所述棚体 (1) 另 一侧设置有排风机 (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 气静。

4、压室 (2) 顶部设置有密封的盖板 (8)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棚 体 (1) 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一 (9) , 所述溶洞 (3) 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二 (10) , 温湿度传 感器一 (9) 和温湿度传感器二 (10) 连接到控制器, 控制器连接到抽风机 (4) 、 电阻丝 (5) 、 排 风机 (7) 和四个除湿机 (15) , 四个除湿机 (15) 安装在靠近棚体 (1) 四角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 制器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采用键盘和显示屏。

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棚体 (1) 进气口一端墙体以及前后墙体设置有三块相连的均热板 (12) , 三块均热板 (12) 设置有 大量通孔 (14) , 并与三面墙体形成均热腔 (13)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 风机 (4) 设置有七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 风机 (7) 设置有九个。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794298 U 2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6、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室大棚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温室大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一种必备的基本设施。 目前对温室大棚内温度进行 调节的现状: 1、 冬天温室大棚保持一定温度, 则必须使用锅炉, 这种方法对温室大棚内的温 度不宜控制。 夏季只能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温度, 温室的透气效果差, 换气不方便, 大棚内 温度难以控制。 2、 现有温室大棚采暖多使用的是锅炉, 燃煤锅炉会造成环境污染, 而燃油锅 炉的成本太高。 3、 还有一些大棚采用在地下设置吸热管来形成水循环获取能量, 这种方法 获得的热量少, 对大棚中温度的供应不足, 难以维持一定的恒温。 0003。

7、 此外, 温室大棚对湿度有一定要求, 湿度过高会造成作物叶面的结露现象; 湿度过 低, 又会造成新扦插的作物、 新嫁接的苗得不到需要的高湿环境。 这就需要很好的控制温室 大棚内湿环境。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实现大棚内空气的更换, 且能够保证大棚内的温湿度适宜, 控制方便, 换气容易, 透气效果 好, 无耗能, 无污染,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包括密 闭的棚体和空气静压室, 所述空气静压室分别与溶洞内部和棚体内部连通, 并在空气静压 室和。

8、棚体连通处依次设置有进风的抽风机、 电阻丝和除湿纸帘, 所述棚体另一侧设置有排 风机。 0006 优选的, 上述空气静压室顶部设置有密封的盖板。 0007 优选的, 上述棚体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一, 所述溶洞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二, 温湿度传感器一和温湿度传感器二连接到控制器, 控制器连接到抽风机、 电阻丝、 排风机和 四个除湿机, 四个除湿机安装在靠近棚体四角处。 0008 优选的, 上述控制器还连接有人机交互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采用键盘和显示屏。 0009 优选的, 上述棚体进气口一端墙体以及前后墙体设置有三块相连的均热板, 三块 均热板设置有大量通孔, 并与三面墙体形成均热腔。 0010。

9、 优选的, 上述抽风机设置有七个。 0011 优选的, 上述排风机设置有九个。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通溶洞空气静压室 以及抽风机、 电阻丝、 除湿纸帘排风机, 实现了大棚内气体的更换, 且保持了大棚内温室度 适宜, 只需抽取溶洞内的空气进行更换, 控制方便, 换气容易, 采用排风机在另一侧进行排 气, 透气效果好, 无需锅炉, 耗能更低, 只针对空气进行加热, 无污染, 且溶洞内的空气经过 溶洞净化, 对于大棚内植物生长更适宜, 害虫大大减少, 秧苗生长更好, 大大提高了大棚的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794298 U 3 生产效。

10、率, 实现了绿色无污染降温除湿, 并有效地节约能源, 具有优异的环保效果, 有效解 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遍大棚存在的温室度不易控制、 透气效果差、 耗能高、 污染大、 害虫多、 生 长缓慢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 成本低、 维护方便快捷的特 点, 通过设置均热板将入口处的热量散发到均热腔内, 避免了入口处的温度过高导致附近 的秧苗损坏, 且温室大棚的温度更加均匀, 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

11、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1-棚体, 2-空气静压室, 3-溶洞, 4-抽风机, 5-电阻丝, 6-除湿纸帘, 7-排风 机, 8-盖板, 9-温湿度传感器一, 10-温湿度传感器二, 11-空气入口, 12-均热板, 13-均热腔, 14-通孔, 15-除湿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0019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 一种基于溶洞空气的温室大棚调控装置, 包括密闭的棚 体1和空气静压室2, 空气静压室2分别与溶洞3内部和棚体1内部连通, 并在空气静压室2和 棚体1连通处依次设置有进风的抽风机4、 电阻丝5和除湿纸帘6, 棚。

12、体1另一侧设置有排风机 7, 除湿纸帘6采用多孔高分子材料的除湿纸帘。 0020 上述抽风机用于抽动溶洞空气进入温室大棚; 电阻丝用于冬季温度较低时对溶洞 空气进行加热; 除湿纸帘用于对高湿的溶洞空气进行除湿; 排风机用于抽动棚体内的空气 排入大气。 0021 温室大棚的棚体1采用组合框架结构, 为条形结构, 两端为山墙, 另外两侧墙体采 用多层保温墙体, 保温墙体包括中心板层, 中心板层的上下两层为保温层, 保温层的上下两 层为阻燃层; 中心板层用木塑板压制而成; 保温层由两块泡沫塑料板材组成, 通过粘合材料 层粘合而成。 0022 干燥的除湿纸帘的除湿原理: 纸帘由多孔、 吸湿性能好的高分。

13、子纸质材料构成, 当 高湿的溶洞空气流经干燥多孔纸帘内部时, 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干燥纸帘吸收, 绝对湿度降 低, 从而达到植物生长的适宜湿度标准。 0023 优选的, 上述空气静压室2顶部设置有密封的盖板8, 通过盖板8能够方便空气静压 室的检修和垃圾清理。 0024 优选的, 上述棚体1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一9, 溶洞3内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二 10, 温湿度传感器一9和温湿度传感器二10连接到控制器, 控制器连接到抽风机4、 电阻丝5、 排风机7和四个除湿机15, 四个除湿机15安装在靠近棚体1四角处; 控制器还连接有人机交 互模块、 供电电源以及报警装置, 人机交互模块采用键盘和显示屏, 通。

14、过控制器自动控制大 棚内的温湿度, 控制更加精确和更加科学, 报警装置采用蜂鸣器和警示灯。 0025 优选的, 上述棚体1进气口一端墙体以及前后墙体设置有三块相连的均热板12, 三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794298 U 4 块均热板12设置有大量通孔14, 并与三面墙体形成均热腔13, 通过设置均热板将入口处的 热量散发到均热腔内, 避免了入口处的温度过高导致附近的秧苗损坏, 且温室大棚的温度 更加均匀, 更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左侧入口处均热板12上通孔14设置在均热板12中部位置 以上, 前后侧均热板12上通孔14设置在均热板12高度的六分之一位置以上, 又有利于避免 秧。

15、苗受热过度。 0026 优选的, 上述抽风机4设置有七个, 能够满足抽风需要。 0027 优选的, 上述排风机7设置有九个, 能够满足排放需要。 0028 溶洞空气可行性分析: 0029 1、 溶洞的空气是净化的: 这是因为洞穴里形成的次生碳酸盐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对大气的污染物 (TSP) 有净化的作用, 大气的污染物质 (TSP) 遇见次生碳酸盐液体介质时, 污染物 (TSP) 被液膜加湿后凝聚。 同时次生碳酸盐也形成液冲洗了污染物 (TSP) ; 0030 2、 溶洞的空气是运动的: 溶洞的形成喀斯特地域的地质成分碳酸盐有关, 碳酸盐 被溶解往往形成一个溶洞群系统, 只有一个进。

16、口的溶洞几乎没有, 如果溶洞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进口, 就会形成高度差, 造成洞穴内外气温和气柱压力之不同, 从而在低进口处形成 气压差, 并形成相应的洞穴气流, 不断与洞外空气进行交换。 通常在冬季空气从低进口流 入; 而夏季与冬季正好相反, 就种现象叫 “烟囱效应” ; 0031 3、 溶洞空气温度和湿度是稳定的: 溶洞空气一般在20左右, 湿度一般保持在 85%98%之间。 只要存在洞内外的空气环流, 洞穴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就可以产生变化, 但只 要洞穴有足够的长度, 那么温度与湿度就会向深处改变, 直达常年温度不变带和湿度饱和 带。 因此, 溶洞空气能够满足夏季植物生长的温度需求, 在冬季。

17、环境温度较低时, 可以通过 加热溶洞空气来为植物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 在湿度方面, 则通过除湿装置使得溶洞空气 满足植物生长的湿度要求。 0032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794298 U 5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794298 U 6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794298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