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738972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9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881828.8

申请日:

20171228

公开号:

CN208354488U

公开日:

2019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12

主分类号:

A23F3/12

申请人:

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英勇,江进福,陈建能,黄春池,黄炜镪,刘小城,詹永乐

地址:

362400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德苑工贸园(城厢光德村)

优先权:

CN201721881828U

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洪渊源;郑庭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包括机架、锥形筒体、包揉球斗、包揉锥轴和PLC控制装置,锥形筒体可转动架设在机架上,该锥形筒体的内壁上沿同一螺旋方向间隔分布有复数个斜棱骨,锥形筒体底部相通连接包揉球斗,包揉球斗内壁上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一,包揉锥轴可转动架设于锥形筒体内,其下部伸入包揉球斗内,该包揉锥轴的底面为球体结构且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二,包揉锥轴、锥形筒体和包揉球斗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包揉锥轴上还设有一驱动其沿锥形筒体中心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手工揉茶,研究开发了一套揉‑压‑反复成型的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保证茶叶饱满紧结,提高茶叶质量的稳定性和制茶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锥形筒体、包揉球斗、包揉锥轴以及PLC控制装置,所述锥形筒体可转动架设在所述机架上,该锥形筒体的内壁上沿同一螺旋方向间隔分布有复数个斜棱骨,所述锥形筒体底部相通连接一个所述包揉球斗,所述包揉球斗内壁上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一,所述包揉锥轴可转动架设于所述锥形筒体内,其下部伸入所述包揉球斗内,该包揉锥轴的底面为球体结构且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二,所述包揉锥轴、锥形筒体以及包揉球斗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包揉锥轴上还设有一驱动其沿所述锥形筒体中心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PLC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锥形筒体转速及所述包揉锥轴的转速和揉压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揉球斗的中下部由两个四分之一球体组成,两个四分之一球体的顶端分别通过合页对称铰接在所述包揉球斗中上部的底端,每个四分之一球体还对应设有一个分合气缸,所述分合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所述四分之一球体上,分合气缸的末端则铰接在所述机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四分之一球体在与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结合处的底部设有定位凹槽,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则对应设有定位凸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揉球斗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打散振动槽,该打散振动槽底部对应装设一个振动电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进料提升机,所述进料提升机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锥形筒体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筒体中部外侧壁上套设一个轴承,所述轴承外圈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锥形筒体外侧壁上设有齿轮一,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一转动电机,该转动电机输出轴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一与所述齿轮二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气缸固定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升降导杆,所述机架上竖直固定有两个支撑杆,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升降气缸两侧的气缸固定板分别设有一根所述升降导杆,两个升降导杆上平行间隔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面与所述包揉锥轴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方的升降导杆上设有复数个气缸磁环感应开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顶面还固定一个驱动所述包揉锥轴转动的变频电机,该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包揉锥轴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颗粒茶成型工艺,采用手工包揉的方式,生产效率低,茶叶卫生得不到保证;80年代引入台湾平板机及速包机进行颗粒整形,操作繁琐,劳动力大,操作人员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每人每天乌龙茶包揉成型只有18~25Kg。

近年来,压茶机的出现使得茶叶成型变得简单,产量也增大了;但是现有的压茶机在茶叶成型过程仅靠挤压成型,茶叶叶片被反复折叠而形成颗粒状形态,这样的茶在热水中浸泡时茶叶很容易舒展开来,茶叶不耐泡,它颠覆了传统的揉、压结合的工艺,通过该压茶机制作的茶叶品质很大程度上地降低了。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以解决现有压茶机仅靠挤压成型,使茶叶品质很大程度降低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包括机架、锥形筒体、包揉球斗、包揉锥轴以及PLC控制装置,所述锥形筒体可转动架设在所述机架上,该锥形筒体的内壁上沿同一螺旋方向间隔分布有复数个斜棱骨,所述锥形筒体底部相通连接一个所述包揉球斗,所述包揉球斗内壁上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一,所述包揉锥轴可转动架设于所述锥形筒体内,其下部伸入所述包揉球斗内,该包揉锥轴的底面为球体结构且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二,所述包揉锥轴、锥形筒体以及包揉球斗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包揉锥轴上还设有一驱动其沿所述锥形筒体中心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PLC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锥形筒体转速及所述包揉锥轴的转速和揉压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包揉球斗的中下部由两个四分之一球体组成,两个四分之一球体的顶端分别通过合页对称铰接在所述包揉球斗中上部的底端,每个四分之一球体还对应设有一个分合气缸,所述分合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所述四分之一球体上,分合气缸的末端则铰接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四分之一球体在与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结合处的底部设有定位凹槽,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则对应设有定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包揉球斗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打散振动槽,该打散振动槽底部对应装设一个振动电机。

进一步地,该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还包括一进料提升机,所述进料提升机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锥形筒体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筒体中部外侧壁上套设一个轴承,所述轴承外圈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锥形筒体外侧壁上设有齿轮一,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一转动电机,该转动电机输出轴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一与所述齿轮二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气缸固定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升降导杆,所述机架上竖直固定有两个支撑杆,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升降气缸两侧的气缸固定板分别设有一根所述升降导杆,两个升降导杆上平行间隔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面与所述包揉锥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方的升降导杆上设有复数个气缸磁环感应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顶面还固定一个驱动所述包揉锥轴转动的变频电机,该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包揉锥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颗粒乌龙茶的成型方法,采用上述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往锥形筒体中加入茶叶,并使锥形筒体及包揉锥轴转动,以将茶叶包揉球斗内;

2)、其次,使包揉锥轴正反方向间隔交替转动,包揉球斗内的茶叶在包揉锥轴底部的棱骨二与包揉球斗内的棱骨一的剪切与挤压作用下细胞组织受破坏,初步形成条索状;

3)、最后,包揉锥轴沿锥形筒体的轴向向下移动加压,使条索状茶叶形成颗粒状茶叶,反复揉压,直至颗粒状茶叶紧接饱满。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机构和方法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手工揉茶,研究开发了一套揉-压-反复成型的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集成PLC控制装置,可设定揉压压力、转速、时间等参数,保证茶叶饱满紧结,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可实现数控化控制,具有更准确、更灵活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制茶效率,提高茶叶质量的稳定性;可实现颗粒茶加工的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生产,能够有效提高颗粒茶加工的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降低茶农劳动强度。该实用新型成型设备科极大地升级颗粒茶成形工艺水平,提高茶叶品质,并推动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高科技领域延伸,向“高、精、尖”发展,增加从事茶叶人员的收入。

2、本实用新型的包揉球斗内侧壁和包揉锥轴底面都带有放射状棱骨,包揉球斗内的茶球在射状棱骨的剪切、挤压作用细胞组织受破坏,使茶叶初步形成条索状,同时包揉锥轴沿锥形筒体的轴向加压,进一步使茶叶成颗粒状,通过反复的揉压,使颗粒茶紧结饱满,摒弃了以往压茶机的保压阶段,提高了茶叶的成型率,大大节省了成形时间,提高了茶叶产量。

3、本实用新型的包揉锥轴由变频电机带动转动,通过升降气缸及升降导杆实现上下移动,升降导杆还设有多个气缸磁环感应开关,配合PLC控制装置可使包揉锥轴达到的不同位置,从而控制不同的揉压压力和揉压转速,使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设备具有轻揉轻压、中揉中压以及重揉重压等多重混合模式的揉压功能。

4、本实用新型的包揉球斗中下部由两个对称铰接在包揉球斗中上部底端的四分之一球体组成,每个四分之一球体对应设有分合气缸,可实现颗粒茶的自动出料,同时设有打散振动槽使茶球直接打散出料,配合PLC控制装置,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省略提升机及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锥形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揉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揉球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包揉球斗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打散振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参照图1至图3,包括机架1、锥形筒体10、包揉球斗20、包揉锥轴30以及PLC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锥形筒体10中部外侧壁上套设一个轴承11,轴承11外圈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使得锥形筒体10可转动。所述锥形筒体10外侧壁上设有齿轮一12,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一转动电机13,该转动电机13输出轴设有齿轮二14,所述齿轮一12与所述齿轮二14通过链条15传动连接。该锥形筒体10的内壁上沿同一螺旋方向间隔分布有复数个斜棱骨16。

参照图2、图4和图5,包揉球斗20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在锥形筒体10的底部,包揉球斗20的内壁上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一21。包揉球斗的中下部由两个四分之一球体200组成,两个四分之一球体200的顶端分别通过合页201对称铰接在所述包揉球斗20中上部的底端,每个四分之一球体200还对应设有一个分合气缸22,所述分合气缸22的活塞杆铰接在所述四分之一球体200上,分合气缸22的末端则铰接在所述机架1上。其中一个四分之一球体200在与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结合处的底部设有定位凹槽202,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200则对应设有定位凸起203,定位凹槽202与定位凸起203的设置,方便两个四分之一球体200的合并定位。

参照图1、图2和图6,包揉锥轴30可转动架设于所述锥形筒体10内,其下部伸入所述包揉球斗20内,该包揉锥轴30的外侧壁分布有螺纹状的凸条301,底面为球体结构且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二31,所述包揉锥轴30、锥形筒体10以及包揉球斗20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包揉锥轴30上还设有一驱动其沿所述锥形筒体10中心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参照图2,上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41、气缸固定板42、第一连接板43、第二连接板44以及升降导杆45,所述机架1上竖直固定有两个支撑杆46,所述升降气缸41通过所述气缸固定板42固定在所述支撑杆46上,所述升降气缸41两侧的气缸固定板分别设有一根所述升降导杆45,两个升降导杆45上平行间隔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板4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4,所述升降气缸41的活塞杆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3上,第二连接板44顶面还固定一个驱动所述包揉锥轴30转动的变频电机47,该变频电机47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44与所述包揉锥轴30连接。上述第一连接板43上方的升降导杆45上设有复数个气缸磁环感应开关,用于感应升降气缸41活塞杆的移动距离。

参照图1和图7,上述包揉球斗20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打散振动槽51,该打散振动槽51底部对应装设一个振动电机52。

参照图1,该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还可包括一进料提升机60,所述进料提升机60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锥形筒体10的上方。

上述PLC控制装置上设有用于显示和控制参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上可设置茶叶的揉压时间、揉压压力、揉压次数等一系列参数。同时可根据不同批次茶叶的老嫩及等级对设置参数数据保存备份。

上述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往锥形筒体10中加入茶叶,并使锥形筒体10及包揉锥轴30转动,以将茶叶包揉球斗20内;

(2)、其次,使包揉锥轴30正反方向间隔交替转动,包揉球斗20内的茶叶在包揉锥轴30底部的棱骨二31与包揉球斗20内的棱骨一21的剪切与挤压作用下细胞组织受破坏,初步形成条索状;

(3)、最后,包揉锥轴30沿锥形筒体10的轴向向下移动加压,使条索状茶叶形成颗粒状茶叶,反复揉压,直至颗粒状茶叶紧接饱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例如各从属权利要求的排列组合或者是一些常规技术方案添加或修改。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881828.8 (22)申请日 2017.12.28 (73)专利权人 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地址 362400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德苑工 贸园 (城厢光德村) (72)发明人 陈英勇 江进福 陈建能 黄春池 黄炜镪 刘小城 詹永乐 (74)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代理人 洪渊源 郑庭山 (51)Int.Cl. A23F 3/1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颗。

2、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57)摘要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包括机架、 锥形筒体、 包揉球斗、 包揉锥轴和PLC控制装置, 锥形筒体可转动架设在机架上, 该锥形筒体的内 壁上沿同一螺旋方向间隔分布有复数个斜棱骨, 锥形筒体底部相通连接包揉球斗, 包揉球斗内壁 上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一, 包揉锥轴可转 动架设于锥形筒体内, 其下部伸入包揉球斗内, 该包揉锥轴的底面为球体结构且成放射状分布 有复数个棱骨二, 包揉锥轴、 锥形筒体和包揉球 斗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包揉锥轴上还设有一驱 动其沿锥形筒体中心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 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手工揉茶, 研究开发 了一套揉-压-反复成。

3、型的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保证茶叶饱满紧结, 提高茶叶质量的稳定性和制 茶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6页 CN 208354488 U 2019.01.11 CN 208354488 U 1.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架、 锥形筒体、 包揉球斗、 包揉锥 轴以及PLC控制装置, 所述锥形筒体可转动架设在所述机架上, 该锥形筒体的内壁上沿同一 螺旋方向间隔分布有复数个斜棱骨, 所述锥形筒体底部相通连接一个所述包揉球斗, 所述 包揉球斗内壁上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一, 所述包揉锥轴可转动架设于所述锥形筒体 内, 其下部伸入所述包揉球斗内, 该包揉锥轴的底面为。

4、球体结构且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 棱骨二, 所述包揉锥轴、 锥形筒体以及包揉球斗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所述包揉锥轴上还设 有一驱动其沿所述锥形筒体中心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所述PLC控制系统用于控 制所述锥形筒体转速及所述包揉锥轴的转速和揉压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揉球斗的中 下部由两个四分之一球体组成, 两个四分之一球体的顶端分别通过合页对称铰接在所述包 揉球斗中上部的底端, 每个四分之一球体还对应设有一个分合气缸, 所述分合气缸的活塞 杆铰接在所述四分之一球体上, 分合气缸的末端则铰接在所述机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

5、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四分之一 球体在与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结合处的底部设有定位凹槽, 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则对应设 有定位凸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揉球斗的正 下方设有一个打散振动槽, 该打散振动槽底部对应装设一个振动电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进料提升 机, 所述进料提升机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锥形筒体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形筒体中部 外侧壁上套设一个轴承, 所述轴承外圈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锥形筒体外侧壁上。

6、设有齿 轮一, 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一转动电机, 该转动电机输出轴设有齿轮二, 所述齿轮一与所述齿 轮二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升降气缸、 气缸固定板、 第一连接板、 第二连接板以及升降导杆, 所述机架上竖直固定有两 个支撑杆, 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升降气缸两侧的 气缸固定板分别设有一根所述升降导杆, 两个升降导杆上平行间隔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板 和所述第二连接板, 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 板底面与所述包揉锥轴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

7、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方的升降导杆上设有复数个气缸磁环感应开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板顶 面还固定一个驱动所述包揉锥轴转动的变频电机, 该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 板与所述包揉锥轴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54488 U 2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 备。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颗粒茶成型工艺, 采用手工包揉的方式, 生产效率低, 茶叶卫生得不到保 证; 80年。

8、代引入台湾平板机及速包机进行颗粒整形, 操作繁琐, 劳动力大, 操作人员安全性 得不到保证, 每人每天乌龙茶包揉成型只有1825Kg。 0003 近年来, 压茶机的出现使得茶叶成型变得简单, 产量也增大了; 但是现有的压茶机 在茶叶成型过程仅靠挤压成型, 茶叶叶片被反复折叠而形成颗粒状形态, 这样的茶在热水 中浸泡时茶叶很容易舒展开来, 茶叶不耐泡, 它颠覆了传统的揉、 压结合的工艺, 通过该压 茶机制作的茶叶品质很大程度上地降低了。 为此, 我们提供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及其成型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以解决现有压茶机仅靠挤压成 型, 使。

9、茶叶品质很大程度降低等缺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包括机架、 锥形筒体、 包揉球斗、 包揉锥轴以及PLC 控制装置, 所述锥形筒体可转动架设在所述机架上, 该锥形筒体的内壁上沿同一螺旋方向 间隔分布有复数个斜棱骨, 所述锥形筒体底部相通连接一个所述包揉球斗, 所述包揉球斗 内壁上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一, 所述包揉锥轴可转动架设于所述锥形筒体内, 其下 部伸入所述包揉球斗内, 该包揉锥轴的底面为球体结构且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二, 所述包揉锥轴、 锥形筒体以及包揉球斗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所述包揉锥轴上还设有一驱 动其沿所述锥形。

10、筒体中心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所述PLC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 锥形筒体转速及所述包揉锥轴的转速和揉压压力。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包揉球斗的中下部由两个四分之一球体组成, 两个四分之一球体 的顶端分别通过合页对称铰接在所述包揉球斗中上部的底端, 每个四分之一球体还对应设 有一个分合气缸, 所述分合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所述四分之一球体上, 分合气缸的末端则 铰接在所述机架上。 0008 进一步地, 其中一个四分之一球体在与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结合处的底部设有定 位凹槽, 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则对应设有定位凸起。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包揉球斗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打散振动槽, 该打散振动槽底。

11、部对应 装设一个振动电机。 0010 进一步地, 该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还包括一进料提升机, 所述进料提升机的 出料端位于所述锥形筒体的上方。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8354488 U 3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锥形筒体中部外侧壁上套设一个轴承, 所述轴承外圈固定在所述 机架上, 所述锥形筒体外侧壁上设有齿轮一, 所述机架上固定有一转动电机, 该转动电机输 出轴设有齿轮二, 所述齿轮一与所述齿轮二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 气缸固定板、 第一连接板、 第二连接板以 及升降导杆, 所述机架上竖直固定有两个支撑杆, 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所。

12、述气缸固定板固定 在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升降气缸两侧的气缸固定板分别设有一根所述升降导杆, 两个升降 导杆上平行间隔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 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连 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面与所述包揉锥轴固定连接。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方的升降导杆上设有复数个气缸磁环感应开关。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连接板顶面还固定一个驱动所述包揉锥轴转动的变频电机, 该变频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包揉锥轴连接。 001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颗粒乌龙茶的成型方法, 采用上述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 备, 包括如下步骤: 0016 1) 、。

13、 首先, 往锥形筒体中加入茶叶, 并使锥形筒体及包揉锥轴转动, 以将茶叶包揉 球斗内; 0017 2) 、 其次, 使包揉锥轴正反方向间隔交替转动, 包揉球斗内的茶叶在包揉锥轴底部 的棱骨二与包揉球斗内的棱骨一的剪切与挤压作用下细胞组织受破坏, 初步形成条索状; 0018 3) 、 最后, 包揉锥轴沿锥形筒体的轴向向下移动加压, 使条索状茶叶形成颗粒状茶 叶, 反复揉压, 直至颗粒状茶叶紧接饱满。 0019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机构和方法描述可知, 和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 下优点: 0020 1、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手工揉茶, 研究开发了一套揉-压-反复成型的颗粒乌龙茶 成型设备, 。

14、集成PLC控制装置, 可设定揉压压力、 转速、 时间等参数, 保证茶叶饱满紧结, 大大 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可实现数控化控制, 具有更准确、 更灵活的特点, 大大提高了制茶 效率, 提高茶叶质量的稳定性; 可实现颗粒茶加工的标准化、 规模化、 自动化生产, 能够有效 提高颗粒茶加工的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 降低茶农劳动强度。 该实用新型成型设备科极大 地升级颗粒茶成形工艺水平, 提高茶叶品质, 并推动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向信息化、 数字化、 智能化等高科技领域延伸, 向 “高、 精、 尖” 发展, 增加从事茶叶人员的收入。 0021 2、 本实用新型的包揉球斗内侧壁和包揉锥轴底面都带有放射状。

15、棱骨, 包揉球斗内 的茶球在射状棱骨的剪切、 挤压作用细胞组织受破坏, 使茶叶初步形成条索状, 同时包揉锥 轴沿锥形筒体的轴向加压, 进一步使茶叶成颗粒状, 通过反复的揉压, 使颗粒茶紧结饱满, 摒弃了以往压茶机的保压阶段, 提高了茶叶的成型率, 大大节省了成形时间, 提高了茶叶产 量。 0022 3、 本实用新型的包揉锥轴由变频电机带动转动, 通过升降气缸及升降导杆实现上 下移动, 升降导杆还设有多个气缸磁环感应开关, 配合PLC控制装置可使包揉锥轴达到的不 同位置, 从而控制不同的揉压压力和揉压转速, 使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设备具有轻揉轻压、 中 揉中压以及重揉重压等多重混合模式的揉压功能。 。

16、0023 4、 本实用新型的包揉球斗中下部由两个对称铰接在包揉球斗中上部底端的四分 之一球体组成, 每个四分之一球体对应设有分合气缸, 可实现颗粒茶的自动出料, 同时设有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8354488 U 4 打散振动槽使茶球直接打散出料, 配合PLC控制装置, 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进 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省略提升机及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锥形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包揉锥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包揉球斗的结构示意。

17、图。 0029 图6为本实用新型包揉球斗的俯视图。 0030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打散振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一种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 参照图1至图3, 包括机架1、 锥形筒体10、 包揉球斗 20、 包揉锥轴30以及PLC控制装置 (图中未示出) , 锥形筒体10中部外侧壁上套设一个轴承 11, 轴承11外圈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 使得锥形筒体10可转动。 所述锥形筒体10外侧壁上设 有齿轮一12, 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一转动电机13, 该转动电机13输出轴设有齿轮二14, 所述 齿轮一12与所述齿轮二14。

18、通过链条15传动连接。 该锥形筒体10的内壁上沿同一螺旋方向间 隔分布有复数个斜棱骨16。 0033 参照图2、 图4和图5, 包揉球斗20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在锥形筒体10的底部, 包揉 球斗20的内壁上成放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一21。 包揉球斗的中下部由两个四分之一球体 200组成, 两个四分之一球体200的顶端分别通过合页201对称铰接在所述包揉球斗20中上 部的底端, 每个四分之一球体200还对应设有一个分合气缸22, 所述分合气缸22的活塞杆铰 接在所述四分之一球体200上, 分合气缸22的末端则铰接在所述机架1上。 其中一个四分之 一球体200在与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结合处的底部设有定。

19、位凹槽202, 另一个四分之一球体 200则对应设有定位凸起203, 定位凹槽202与定位凸起203的设置, 方便两个四分之一球体 200的合并定位。 0034 参照图1、 图2和图6, 包揉锥轴30可转动架设于所述锥形筒体10内, 其下部伸入所 述包揉球斗20内, 该包揉锥轴30的外侧壁分布有螺纹状的凸条301, 底面为球体结构且成放 射状分布有复数个棱骨二31, 所述包揉锥轴30、 锥形筒体10以及包揉球斗20的中心轴线相 互重合, 所述包揉锥轴30上还设有一驱动其沿所述锥形筒体10中心轴线方向上下移动的升 降机构。 0035 参照图2, 上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41、 气缸固定板42、 。

20、第一连接板43、 第二连接 板44以及升降导杆45, 所述机架1上竖直固定有两个支撑杆46, 所述升降气缸41通过所述气 缸固定板42固定在所述支撑杆46上, 所述升降气缸41两侧的气缸固定板分别设有一根所述 升降导杆45, 两个升降导杆45上平行间隔套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板4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4, 所述升降气缸41的活塞杆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3上, 第二连接板44顶面还固定一个 驱动所述包揉锥轴30转动的变频电机47, 该变频电机47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44与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8354488 U 5 所述包揉锥轴30连接。 上述第一连接板43上方的升降导杆45。

21、上设有复数个气缸磁环感应开 关, 用于感应升降气缸41活塞杆的移动距离。 0036 参照图1和图7, 上述包揉球斗20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打散振动槽51, 该打散振动槽 51底部对应装设一个振动电机52。 0037 参照图1, 该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还可包括一进料提升机60, 所述进料提升机 60的出料端位于所述锥形筒体10的上方。 0038 上述PLC控制装置上设有用于显示和控制参数的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上可设置茶 叶的揉压时间、 揉压压力、 揉压次数等一系列参数。 同时可根据不同批次茶叶的老嫩及等级 对设置参数数据保存备份。 0039 上述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的成型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22、0040 (1) 、 首先, 往锥形筒体10中加入茶叶, 并使锥形筒体10及包揉锥轴30转动, 以将茶 叶包揉球斗20内; 0041 (2) 、 其次, 使包揉锥轴30正反方向间隔交替转动, 包揉球斗20内的茶叶在包揉锥 轴30底部的棱骨二31与包揉球斗20内的棱骨一21的剪切与挤压作用下细胞组织受破坏, 初 步形成条索状; 0042 (3) 、 最后, 包揉锥轴30沿锥形筒体10的轴向向下移动加压, 使条索状茶叶形成颗 粒状茶叶, 反复揉压, 直至颗粒状茶叶紧接饱满。 0043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 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

23、的主要构思和精神, 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 变通或修改, 例如各从属权利要求的排列组合或者是一些常规技术方案添加或修改。 凡依 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 涵盖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8354488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7 CN 208354488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8 CN 208354488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9 CN 208354488 U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0 CN 208354488 U 10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1 CN 208354488 U 11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2 CN 208354488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