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7389613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31198.7

申请日:

20130801

公开号:

CN103348905A

公开日:

201310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31/00

主分类号:

A01G31/00

申请人: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唐利球,唐君海,何洪良,秦昌鲜,陆祖正,赵静,廖韦卫,谢君锋,李根,俸青,莫周美,罗晟昇,韦海球,符策,蒋亚琴,闭德金

地址:

5324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彬桥乡

优先权:

CN201310331198A

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杨立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包括:(1)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培育;(2)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继代增殖培养;(3)营养杯催芽育苗;(4)营养杯苗的扩繁或种植等步骤。该方法在甘蔗健康种苗制种扩繁过程中,采用假植苗圃扩繁技术,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同时,各级种苗田的甘蔗宿根矮化病及花叶病的再次感染率均低于常规方法。应用本发明可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及提高扩繁效率,对加速甘蔗健康种苗的普及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培育将本该转入二级苗圃或大田扩繁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继续保留在苗床上进行培育,苗床上甘蔗健康种苗的假植密度:株距5~10㎝、行距10~15㎝;经过90~120天的培育,即可培育出具有7~11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茎径为0.5~1.2㎝;(2)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继代增殖培养将步骤(1)培育出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收后切成单芽茎段,按照株距5~10㎝、行距10~15㎝的规格种植于假植苗圃的苗床上;经过90~120天的培养即可培育出具有7~11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茎径为0.5~1.2㎝;此时可砍收种茎按前述规格及方法在假植苗圃中进行下一代的增殖培养,每代培养时间均为90~120天,根据甘蔗健康种苗的需求数量确定增殖培养的代数;(3)营养杯催芽育苗将步骤(1)或(2)培育出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成单芽茎段,置于营养杯中进行催芽;营养杯规格为6.5~10cm×6.5~10cm,单芽茎段置于营养杯的中上部位,一个营养杯放置一个单芽茎段,营养杯中填充质量比1:1的黄泥和河沙作为催芽介质,然后将营养杯排放于平地成厢;淋足水,保持催芽介质处于湿润状态;经过6~15天的催芽,蔗芽即可萌发出土;蔗芽萌发出土的后续管理同常规苗圃的育苗管理,经过45~60天的培育,营养杯苗的假茎高可达到15cm以上,假茎粗可达到0.4c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苗床育苗基质为黄泥、河沙或其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营养杯在气温低时摆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4)营养杯苗的扩繁或种植抽样检测营养杯苗,合格的营养杯苗作为原原种、原种或生产用种进入下一阶段的扩繁或生产大田种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甘蔗种苗扩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经多年连续无性留种种植后,多种病原物的反复侵染并在植株 内积累,特别是甘蔗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等无法用化学药物防治的病害侵染甘蔗后导致优 良种性退化,其质量和产量不断下降,会给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威胁甘蔗种植产业 安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30﹪以上感染花叶病,100﹪感染宿根矮化病。利用组织培养技 术生产脱毒健康种苗,可实现甘蔗生产用种健康无毒化,使甘蔗优良品种的种性得以保持, 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甘蔗健康种苗大田扩繁阶段一级种苗田多采用 稀植精管,一般每667m2种植1500~2000株,行距1~1.2m,株距0.3~0.5m;二级种 苗田种植同常规大田。此种扩繁方法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这也是目前甘蔗健康种苗仍 无法实现普及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土地资源、降低病原物再次感染率和增加单 位面积总芽数的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培育(90~120天)

将本该转入二级苗圃或大田扩繁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继续保留在苗床上进行培育,苗 床上甘蔗健康种苗的假植密度:株距5~10㎝、行距10~15㎝;经过90~120天的培育, 即可培育出具有7~11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茎径为0.5~1.2㎝;

(2)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继代增殖培养(培养时间视增殖培养代数而定)

将步骤(1)培育出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收后切成单芽茎段,按照株距5~10㎝、行距10~ 15㎝的规格种植于假植苗圃的苗床上;经过90~120天的培养即可培育出具有7~11个有 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茎径为0.5~1.2㎝;此时可砍收种茎按前述规格及方法在假植苗 圃中进行下一代的增殖培养,每代培养时间均为90~120天,根据甘蔗健康种苗的需求数 量确定增殖培养的代数;

(3)营养杯催芽育苗(45~60天)

将步骤(1)或(2)培育出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成单芽茎段,置于营养杯中进行催芽;营养 杯规格为6.5~10cm×6.5~10cm,单芽茎段一般置于营养杯的中上部位,一个营养杯放置 一个单芽茎段,营养杯中填充质量比1:1的黄泥和河沙作为催芽介质,然后将营养杯排放 于平地成厢;淋足水,保持催芽介质处于湿润状态;经过6~15天的催芽,蔗芽即可萌发 出土;蔗芽萌发出土的后续管理同常规苗圃的育苗管理,经过45~60天的培育,营养杯 苗的假茎高可达到15cm以上,假茎粗可达到0.4cm以上。

步骤(2)中苗床育苗基质为黄泥、河沙或其混合物(或同时具备保湿及透气功能的其 他育苗介质或其混合物)。

步骤(3)中营养杯在气温低时摆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

上述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4)营养杯苗的扩繁或种植

参照国家有关甘蔗脱毒种苗行业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及其带毒检出率和分级标准,抽 样检测营养杯苗,合格的营养杯苗可以作为原原种、原种或生产用种进入下一阶段的扩繁 或生产大田种植。

现有甘蔗健康种苗扩繁是在种苗繁育大田开行种植,种植行距1~1.2m,株距0.3~ 0.5m,管理同常规甘蔗种植管理,平均每6个月左右砍收一次,各级种苗田的甘蔗宿根矮 化病及花叶病的再次感染率较高。

为此,发明人建立一种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在甘蔗健康种苗制种扩繁过 程中,采用假植苗圃扩繁技术,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同时,各级种苗田的甘蔗宿根 矮化病及花叶病的再次感染率均低于常规方法。应用本发明可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及 提高扩繁效率,对加速甘蔗健康种苗的普及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某市场上甘蔗健康种苗的需求量为5000万株,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中的原种苗数 量为50万株,该批原种苗计划于当年的3月1日至4月15日经过二级苗圃假植培育后定 植于种苗繁育大田中进行扩繁,现改为使用本发明假植苗圃扩繁方法进行扩繁,具体实施 过程如下:

(1)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培育(90天)

将本该转入二级苗圃或大田扩繁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继续保留在苗床上进行培育,苗 床上甘蔗健康种苗的假植密度:株距6㎝、行距12㎝;经过90天的培育,培育出平均每 棵具有7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平均茎径为0.6㎝;培育过程中因风折等原因造成的 损耗率为原种苗总数的10%(下同),则此时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上的总有效芽数为:(50-50 ×10%)万棵×7芽/棵=315(万芽)。

(2)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继代增殖培养(培养时间视增殖培养代数而定)

将步骤(1)培育出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收后切成单芽茎段,按照株距6㎝、行距12㎝的 规格种植于假植苗圃的苗床(苗床育苗基质为质量比1:1的黄泥和河沙)上;经过90天 的培养即可培育出平均每棵具有7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平均茎径为0.6㎝。按有效 芽出芽率一般为80%(下同)计算,则此时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上的总有效芽数为:(315 ×80%-315×80%×10%)万棵×7芽/棵=226.8万棵×7芽/棵=1587.6(万芽)。此时若直接 进入步骤⑶育苗,则可得苗数为:1587.6(万芽)×80%=1270.08(万株),达不到需求5000 万株的数量;若全部继代扩繁,则可得种苗数量:(1587.6×80%-1587.6×80%×10%)万 棵×7芽/棵×80%=6401.2032万株,超过数量需求。因此可砍收部分种茎按前述规格及方 法在假植苗圃中进行下一代的增殖培养,余下部分则直接转入下一步骤的培育。设砍收部 分种茎按上述规格及方法在假植苗圃中进行继代扩繁的种茎数量为x,则有(7x×80%-7x ×80%×10%)万棵×7芽/棵×80%+(315-x)万棵×7芽/棵×80%=5000(万株苗),解方 程式可得x=143.0339万棵,即应该砍收进行继代扩繁的种茎数量为143.0339万棵,直接 进入步骤⑶培育的种茎数量为:226.8-143.0339=83.7661万棵。将需要继代扩繁的种苗全 部砍成单芽茎段后,按照株距6㎝,行距12㎝的规格种植于假植苗圃的苗床上,苗床育 苗基质为质量比1:1的黄泥与河沙的混合物。经过90天的培养即可培育出平均每棵具有7 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茎径平均值为0.6㎝,此时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上的总有效芽 数为:(7×143.0339×80%-7×143.0339×80%×10%)万棵×7芽/棵×80%=4036.9888(万 芽)。因此,本实施例中83.7661万棵苗的继代增殖培养时间为一代,90天;另有二代培 养苗:(7×143.0339×80%-7×143.0339×80%×10%)=576.7127(万棵),即576.7127万 棵苗的继代增殖培养时间为二代,180天。

(3)营养杯催芽育苗(50天)

将步骤(2)培育出的经过一代和二代增殖培育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成单芽茎段,置于营 养杯中进行催芽;营养杯规格为6.5cm×6.5cm,单芽茎段一般置于营养杯的中上部位,一 个营养杯放置一个单芽茎段,营养杯中填充质量比1:1的黄泥和河沙作为催芽介质,然后 将营养杯排放于平地成厢;气温低时摆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淋足水,保持催芽介质处 于湿润状态;经过6~15天的催芽,蔗芽即可萌发出土;蔗芽萌发出土的后续管理同常规 苗圃的育苗管理,经过50天的培育,营养杯苗的假茎高已达到15cm以上,假茎粗已达到 0.4cm以上。

(4)营养杯苗的扩繁或种植

将培育出的营养杯苗参照国家有关甘蔗脱毒种苗行业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甘蔗 花叶病毒(SrMV)、甘蔗花叶病毒(ScMV)及甘蔗宿根矮化病菌(Lxx或Cxx)的带毒率检 测,根据其带毒检出率及国家有关甘蔗脱毒种苗行业标准规定的分级标准,本实施例的营 养杯苗可以作为原原种、原种或生产用种进入下一阶段的扩繁或生产大田种植。

表1实施例1与常规扩繁方法对各代甘蔗健康种苗病原物再次感染的对比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一代和二代甘蔗健康种苗病原物的再次感染率均低于常规扩繁 方法,尤其是二代甘蔗健康种苗病原物的再次感染率差异尤为显著。此外,该表还显示, 运用常规扩繁方法的二代甘蔗健康种苗的甘蔗花叶病毒(SrMV)的再次感染率达到4%,已 经超过了国家行业标准规定商品种茎的带毒检出率≤3%的指标,甘蔗花叶病毒(ScMV)和 甘蔗宿根矮化病菌(Lxx或Cxx)的带毒检出率也接近该临界值,而实施例1的一代及二 代甘蔗健康种苗的相应数据则远低于该临界值,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应用本发明能 够有效降低甘蔗健康种苗病原物再次感染率及经营风险,而且占用农田面积更小,更便于 集约化、规范化管理。

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890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16 CN 103348905 A *CN103348905A* (21)申请号 201310331198.7 (22)申请日 2013.08.01 A01G 31/00(2006.01) (71)申请人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 5324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 彬桥乡 (72)发明人 唐利球 唐君海 何洪良 秦昌鲜 陆祖正 赵静 廖韦卫 谢君锋 李根 俸青 莫周美 罗晟昇 韦海球 符策 蒋亚琴 闭德金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 限责任公司 45104 代理人 杨立华 。

2、(54) 发明名称 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 繁方法, 包括 : (1) 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培 育 ; (2) 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继代增殖培 养 ; (3) 营养杯催芽育苗 ; (4) 营养杯苗的扩繁或 种植等步骤。该方法在甘蔗健康种苗制种扩繁过 程中, 采用假植苗圃扩繁技术, 达到节约土地资源 的目的 ; 同时, 各级种苗田的甘蔗宿根矮化病及 花叶病的再次感染率均低于常规方法。应用本发 明可实现集约化、 规范化管理及提高扩繁效率, 对 加速甘蔗健康种苗的普及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8905 A CN 103348905 A *CN103348905A* 1/1 页 2 1. 一种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1) 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培育 将本该转入二级苗圃或大田扩繁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继续保留在苗床上进行培育, 苗 床上甘蔗健康种苗的假植密度 : 株距 5 10 、 行距 10 15 ; 经过 90 120 天的培育, 即可培育出具有 7 11 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 茎径为 0.5 。

4、1.2 ; (2) 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继代增殖培养 将步骤 (1) 培育出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收后切成单芽茎段, 按照株距 5 10 、 行距 10 15 的规格种植于假植苗圃的苗床上 ; 经过 90 120 天的培养即可培育出具有 7 11 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 茎径为 0.5 1.2 ; 此时可砍收种茎按前述规格及方法在 假植苗圃中进行下一代的增殖培养, 每代培养时间均为 90 120 天, 根据甘蔗健康种苗的 需求数量确定增殖培养的代数 ; (3) 营养杯催芽育苗 将步骤(1)或(2)培育出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成单芽茎段, 置于营养杯中进行催芽 ; 营养 杯规格为6.510cm6.51。

5、0cm, 单芽茎段置于营养杯的中上部位, 一个营养杯放置一个 单芽茎段, 营养杯中填充质量比 1:1 的黄泥和河沙作为催芽介质, 然后将营养杯排放于平 地成厢 ; 淋足水, 保持催芽介质处于湿润状态 ; 经过 6 15 天的催芽, 蔗芽即可萌发出土 ; 蔗芽萌发出土的后续管理同常规苗圃的育苗管理, 经过4560天的培育, 营养杯苗的假茎 高可达到 15cm 以上, 假茎粗可达到 0.4cm 以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 (2) 中苗 床育苗基质为黄泥、 河沙或其混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其特征。

6、在于步骤 (3) 中营 养杯在气温低时摆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 骤 : (4) 营养杯苗的扩繁或种植 抽样检测营养杯苗, 合格的营养杯苗作为原原种、 原种或生产用种进入下一阶段的扩 繁或生产大田种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48905 A 2 1/4 页 3 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甘蔗种苗扩繁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 经多年连续无性留种种植后, 多种病原物的反复侵染并在 植株内积累, 特。

7、别是甘蔗宿根矮化病、 花叶病等无法用化学药物防治的病害侵染甘蔗后导 致优良种性退化, 其质量和产量不断下降, 会给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严重威胁甘蔗种植产 业安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 30 以上感染花叶病, 100 感染宿根矮化病。利用组织培养 技术生产脱毒健康种苗, 可实现甘蔗生产用种健康无毒化, 使甘蔗优良品种的种性得以保 持, 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前, 甘蔗健康种苗大田扩繁阶段一级种苗田多采 用稀植精管, 一般每 667m2种植 1500 2000 株, 行距 1 1.2m, 株距 0.3 0.5m ; 二级种 苗田种植同常规大田。此种扩繁方法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这也是。

8、目前甘蔗健康种苗仍 无法实现普及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土地资源、 降低病原物再次感染率和增 加单位面积总芽数的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0005 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06 (1) 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培育 (90 120 天) 0007 将本该转入二级苗圃或大田扩繁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继续保留在苗床上进行培 育, 苗床上甘蔗健康种苗的假植密度 : 株距 5 10 、 行距 10 15 ; 经过 90 120 天的 培育, 即可培育出具有 。

9、7 11 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 茎径为 0.5 1.2 ; 0008 (2) 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继代增殖培养 (培养时间视增殖培养代数而定) 0009 将步骤 (1) 培育出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收后切成单芽茎段, 按照株距 5 10 、 行 距 10 15 的规格种植于假植苗圃的苗床上 ; 经过 90 120 天的培养即可培育出具有 7 11 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 茎径为 0.5 1.2 ; 此时可砍收种茎按前述规格及方 法在假植苗圃中进行下一代的增殖培养, 每代培养时间均为 90 120 天, 根据甘蔗健康种 苗的需求数量确定增殖培养的代数 ; 0010 (3) 营养杯催芽育苗 (。

10、45 60 天) 0011 将步骤(1)或(2)培育出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成单芽茎段, 置于营养杯中进行催芽 ; 营养杯规格为6.510cm6.510cm, 单芽茎段一般置于营养杯的中上部位, 一个营养杯 放置一个单芽茎段, 营养杯中填充质量比 1:1 的黄泥和河沙作为催芽介质, 然后将营养杯 排放于平地成厢 ; 淋足水, 保持催芽介质处于湿润状态 ; 经过 6 15 天的催芽, 蔗芽即可萌 发出土 ; 蔗芽萌发出土的后续管理同常规苗圃的育苗管理, 经过 45 60 天的培育, 营养杯 说 明 书 CN 103348905 A 3 2/4 页 4 苗的假茎高可达到 15cm 以上, 假茎粗可达到 。

11、0.4cm 以上。 0012 步骤 (2) 中苗床育苗基质为黄泥、 河沙或其混合物 (或同时具备保湿及透气功能 的其他育苗介质或其混合物) 。 0013 步骤 (3) 中营养杯在气温低时摆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 0014 上述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还包括以下步骤 : 0015 (4) 营养杯苗的扩繁或种植 0016 参照国家有关甘蔗脱毒种苗行业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及其带毒检出率和分级标 准, 抽样检测营养杯苗, 合格的营养杯苗可以作为原原种、 原种或生产用种进入下一阶段的 扩繁或生产大田种植。 0017 现有甘蔗健康种苗扩繁是在种苗繁育大田开行种植, 种植行距 1 1.2m, 株距 0。

12、.3 0.5m, 管理同常规甘蔗种植管理, 平均每 6 个月左右砍收一次, 各级种苗田的甘蔗宿 根矮化病及花叶病的再次感染率较高。 0018 为此, 发明人建立一种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扩繁方法, 在甘蔗健康种苗制种扩 繁过程中, 采用假植苗圃扩繁技术, 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 同时, 各级种苗田的甘蔗宿 根矮化病及花叶病的再次感染率均低于常规方法。应用本发明可实现集约化、 规范化管理 及提高扩繁效率, 对加速甘蔗健康种苗的普及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 1 0020 某市场上甘蔗健康种苗的需求量为 5000 万株, 甘蔗健康种苗假植苗圃中的原种 苗数量为 5。

13、0 万株, 该批原种苗计划于当年的 3 月 1 日至 4 月 15 日经过二级苗圃假植培育 后定植于种苗繁育大田中进行扩繁, 现改为使用本发明假植苗圃扩繁方法进行扩繁, 具体 实施过程如下 : 0021 (1) 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培育 (90 天) 0022 将本该转入二级苗圃或大田扩繁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继续保留在苗床上进行培 育, 苗床上甘蔗健康种苗的假植密度 : 株距 6 、 行距 12 ; 经过 90 天的培育, 培育出平 均每棵具有 7 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 平均茎径为 0.6 ; 培育过程中因风折等原因造 成的损耗率为原种苗总数的 10%(下同) , 则此时苗圃中甘蔗脱毒种。

14、茎上的总有效芽数为 : (50-5010%) 万棵 7 芽 / 棵 =315(万芽 )。 0023 (2) 假植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的继代增殖培养 (培养时间视增殖培养代数而定) 0024 将步骤 (1) 培育出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收后切成单芽茎段, 按照株距 6 、 行距 12 的规格种植于假植苗圃的苗床 (苗床育苗基质为质量比 1:1 的黄泥和河沙) 上 ; 经过 90 天的培养即可培育出平均每棵具有 7 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 平均茎径为 0.6 。按 有效芽出芽率一般为 80%(下同) 计算, 则此时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上的总有效芽数为 : (31580%-31580%10%) 万棵 7 芽。

15、 / 棵 =226.8 万棵 7 芽 / 棵 =1587.6 (万芽) 。此时 若直接进入步骤育苗, 则可得苗数为 : 1587.6(万芽) 80%=1270.08(万株) , 达不到需求 5000 万株的数量 ; 若全部继代扩繁, 则可得种苗数量 :(1587.680%-1587.680%10%) 万棵 7 芽 / 棵 80%=6401.2032 万株, 超过数量需求。因此可砍收部分种茎按前述规 格及方法在假植苗圃中进行下一代的增殖培养, 余下部分则直接转入下一步骤的培育。 说 明 书 CN 103348905 A 4 3/4 页 5 设砍收部分种茎按上述规格及方法在假植苗圃中进行继代扩繁的。

16、种茎数量为 x, 则有 (7x80%-7x80%10%) 万棵7芽/棵80%+ (315-x) 万棵7芽/棵80%=5000 (万株 苗) , 解方程式可得 x=143.0339 万棵, 即应该砍收进行继代扩繁的种茎数量为 143.0339 万 棵, 直接进入步骤培育的种茎数量为 : 226.8-143.0339=83.7661 万棵。将需要继代扩繁 的种苗全部砍成单芽茎段后, 按照株距6, 行距12的规格种植于假植苗圃的苗床上, 苗 床育苗基质为质量比1:1的黄泥与河沙的混合物。 经过90天的培养即可培育出平均每棵具 有7个有效芽的甘蔗脱毒种茎, 茎径平均值为0.6, 此时苗圃中甘蔗脱毒种茎。

17、上的总有效 芽数为 :(7143.033980%-7143.033980%10%) 万棵 7 芽 / 棵 80%=4036.9888 (万芽) 。因此, 本实施例中 83.7661 万棵苗的继代增殖培养时间为一代, 90 天 ; 另有二代培 养苗 :(7143.033980%-7143.033980%10%) =576.7127(万棵) , 即 576.7127 万棵 苗的继代增殖培养时间为二代, 180 天。 0025 (3) 营养杯催芽育苗 (50 天) 0026 将步骤 (2) 培育出的经过一代和二代增殖培育的甘蔗脱毒种茎砍成单芽茎段, 置于营养杯中进行催芽 ; 营养杯规格为 6.5cm。

18、6.5cm, 单芽茎段一般置于营养杯的中上部 位, 一个营养杯放置一个单芽茎段, 营养杯中填充质量比 1:1 的黄泥和河沙作为催芽介质, 然后将营养杯排放于平地成厢 ; 气温低时摆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 ; 淋足水, 保持催芽介 质处于湿润状态 ; 经过 6 15 天的催芽, 蔗芽即可萌发出土 ; 蔗芽萌发出土的后续管理同 常规苗圃的育苗管理, 经过 50 天的培育, 营养杯苗的假茎高已达到 15cm 以上, 假茎粗已达 到 0.4cm 以上。 0027 (4) 营养杯苗的扩繁或种植 0028 将培育出的营养杯苗参照国家有关甘蔗脱毒种苗行业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 甘蔗花叶病毒 (SrMV) 、 。

19、甘蔗花叶病毒 (ScMV) 及甘蔗宿根矮化病菌 (Lxx 或 Cxx) 的带毒率检 测, 根据其带毒检出率及国家有关甘蔗脱毒种苗行业标准规定的分级标准, 本实施例的营 养杯苗可以作为原原种、 原种或生产用种进入下一阶段的扩繁或生产大田种植。 0029 表 1 实施例 1 与常规扩繁方法对各代甘蔗健康种苗病原物再次感染的对比 0030 说 明 书 CN 103348905 A 5 4/4 页 6 0031 由表 1 可知, 本发明的一代和二代甘蔗健康种苗病原物的再次感染率均低于常规 扩繁方法, 尤其是二代甘蔗健康种苗病原物的再次感染率差异尤为显著。此外, 该表还显 示, 运用常规扩繁方法的二代甘蔗健康种苗的甘蔗花叶病毒 (SrMV) 的再次感染率达到 4%, 已经超过了国家行业标准规定商品种茎的带毒检出率 3% 的指标, 甘蔗花叶病毒 (ScMV) 和甘蔗宿根矮化病菌 (Lxx 或 Cxx) 的带毒检出率也接近该临界值, 而实施例 1 的一代及二 代甘蔗健康种苗的相应数据则远低于该临界值,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因此, 应用本发明能够 有效降低甘蔗健康种苗病原物再次感染率及经营风险, 而且占用农田面积更小, 更便于集 约化、 规范化管理。 说 明 书 CN 103348905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