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振沟.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8911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9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67202.2

申请日:

2015.02.10

公开号:

CN104674853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31/08申请日:20150210|||公开

IPC分类号:

E02D31/08

主分类号:

E02D31/08

申请人:

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竹影; 胡征宇; 姚云龙; 张珩; 章昊南

地址:

310000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259号A幢7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沟,解决传统内空的隔振沟无法承重,无法设置在道路下方问题。本结构在路基素土层挖设上宽下窄梯形截面的沟体,在沟体两侧的斜壁由下到上依次铺设聚苯板和钢筋混凝土板,沟体内为与沟口平齐的砂石填充层,以砂石填充层为基础在上方浇设混凝土路面。本发明隔振沟采用砂石填充,使隔振沟具有承重能力,可以设置在道路下方。同时,本发明在砂石填充层中设置隔振水箱,可以有效吸收透射的振动波,进一步减少隔振沟两侧振动波的传递。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隔振沟,其特征在于:在路基素土层挖设上宽下窄梯形截面的沟体,在沟体两侧的斜壁由下到上依次铺设聚苯板和钢筋混凝土板,沟体内为与沟口平齐的砂石填充层,以砂石填充层为基础在上方浇设混凝土路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振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两侧斜壁与水平面夹角为45~60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隔振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板厚度为40mm,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厚度为1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隔振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填充层中设有沿沟体方向延伸的隔振水箱,隔振水箱内设有沿沟体方向延伸的隔板,隔板上均匀开设有减振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振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水箱的底部放置在沟体的底部,隔振水箱顶部不超过砂石填充层顶面。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振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平板。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振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沿沟体方向为波浪形板,隔板的两端与水箱侧壁焊接固定,隔板上下侧边与水箱壁之间可自由活动。

8.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所述的一种隔振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水箱内平行设置多层隔板,相邻隔板的减振孔位置错位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所述的一种隔振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水箱箱体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路面雨水口连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或7所述的一种隔振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水箱沿沟体延伸方向分段设置。

说明书

一种隔振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隔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设置在道路下方的隔振沟。
背景技术
隔振沟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方法,用以阻碍或改变外围振动波向受屏蔽区的传播,从而减小屏蔽区的地面振动。隔振沟的原理是建立在波的反射、散射的基础上。当传播中的波遇到两种不同弹性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入射波反射回第一种介质,另一部分波传递到第二种介质中,这就是弹性波的反射和透射现象。隔振沟还可以改变波的频率分布,分散波主要频段的能量,有利于降低振动的振动效应。由于振动波在地下遇到不同介质时,介质间差异越大,振动表面波越容易反射而不易穿过介质分界面。为阻止表面波的传播,可以采取切断振动传播途径的措施,即在地层采取挖沟形式。一般建筑的隔振沟沟内为空,即不填充材料,然后在隔振沟顶部设置盖板,如中国专利局2014年4月9日公告的CN203531169U专利,名称为自变位隔震沟系统,该结构隔振沟的沟体内部为空,上设盖板,盖板的沉重能力差,因此该结构的隔振沟不能设置在道路下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内空的隔振沟无法承重,无法设置在道路下方问题,提供一种可设置道路下方的带填充的隔振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振沟,在路基素土层挖设上宽下窄梯形截面的沟体,在沟体两侧的斜壁由下到上依次铺设聚苯板和钢筋混凝土板,沟体内为与沟口平齐的砂石填充层,以砂石填充层为基础在上方浇设混凝土路面。本方案隔振沟所在位置是道路,所以需对隔振沟进行回填处理。根据隔振沟作用机理,在两侧沟壁各布置一层钢筋混凝土板和聚苯板,中间灌砂,利用钢筋混凝土板和聚苯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对振动波进行有效反射从而降低振动效应。混凝土路面宽度大于沟体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沟体两侧斜壁与水平面夹角为45~60度。根据土质不同,选择合理的堆坡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聚苯板厚度为40mm,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厚度为100mm。
作为优选,所述砂石填充层中设有沿沟体方向延伸的隔振水箱,隔振水箱内设有沿沟体方向延伸的隔板,隔板上均匀开设有减振孔。隔振水箱利用水体的振动吸收透射的振动波,消除振动波能量,减弱振动波传递。水体左右震荡时候来回穿过隔板上的减振孔,利用减振孔对水体的阻滞迅速消减振动能量。
作为优选,所述隔振水箱的底部放置在沟体的底部,隔振水箱顶部不超过砂石填充层顶面。
作为有选,所述隔板为平板。
作为另外的优选,所述隔板沿沟体方向为波浪形板,隔板的两端与水箱侧壁焊接固定,隔板上下侧边与水箱壁之间可自由活动。隔板两固定端之间为波纹结构,而上下侧为自由侧,可以使隔板本身可以吸收一定的振动能量,减少振动波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隔振水箱内平行设置多层隔板,相邻隔板的减振孔位置错位设置。水体在两隔板减振孔之间的震荡位置交错,形成复杂的剪切作用,能更有效地吸收振动能量。
作为优选,所述隔振水箱箱体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路面雨水口连通。利用雨水补充隔振水箱内的水。
作为优选,所述隔振水箱沿沟体延伸方向分段设置。隔振水箱可以分体设置,降低加工难度。
本发明隔振沟采用砂石填充,使隔振沟具有承重能力,可以设置在道路下方;在砂石填充层中设置隔振水箱,可以有效吸收透射的振动波,进一步减少隔振沟两侧振动波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带隔振水箱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隔振水箱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隔振水箱的一种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隔振水箱的另一种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带隔振水箱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路面,2、砂石填充层,3、素土层,4、聚苯板,5、钢筋混凝土板,6、隔振水箱,7、隔板,8、进水管,9、减振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隔振沟,如图1、2所示。本结构在路基素土层3挖设有界面为梯形的沟体,沟体上宽下窄,沟体两侧壁为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沟体两侧壁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40mm厚度的聚苯板4和100mm厚度的钢筋混凝土板。沟体内为砂石填充层2,砂石填充层与沟口平齐。在沟体上方浇设混凝土路面1,混凝土路面宽度大于沟体的宽度。
实施例2:一种带隔振水箱的隔振沟,如图3所示。本结构在路基素土层3挖设有界面为梯形的沟体,沟体上宽下窄,沟体两侧壁为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沟体两侧壁从下到上依次铺设有40mm厚度的聚苯板4和100mm厚度的钢筋混凝土板。沟体内为砂石填充层2,砂石填充层与沟口平齐。在沟体上方浇设混凝土路面1,混凝土路面宽度大于沟体的宽度。
砂石填充层2内还埋设有隔振水箱6,隔振水箱底部设置在沟体的底面上,隔振水箱的顶部不超过砂石填充层的顶面,隔振水箱6沿沟体方向延伸。隔振水箱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路面雨水管道连通。隔振水箱6内部设有隔板7,隔板7也沿沟体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隔板上均匀开设有减振孔9,减振孔在隔板板面上设有多行多列,相邻行、相邻列的减振孔相互错位。
隔板7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平板,也可以设置为图6所示的波浪形板。当隔板为图6所示的波浪形板时,隔板沿沟体延伸方向为波浪形,隔板两端与隔振水箱焊接,隔板的上下侧边可相对隔振水箱自由活动,使隔板能振动吸能。水箱内的水体吸收振动波,在减振孔两侧形成来回震荡,利用减振孔对水体的阻滞作用迅速消耗振动能量。同时,波浪形的隔板产生振动,在水体的阻滞作用下能迅速消耗振动能量,两者协同作用下,能快速吸收振动能量,减少振动波的传递。
实施例3:一种带双隔板隔振水箱的隔振沟,如图3所示。本结构隔振水箱6内平行设置有两块隔板7,两块隔板的减振孔相互错位设置。本实施例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利用两块隔板减振孔的错位,使水体震荡位置形成复杂的剪切作用,达到迅速吸收振荡能量的效果。

一种隔振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隔振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隔振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隔振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隔振沟.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沟,解决传统内空的隔振沟无法承重,无法设置在道路下方问题。本结构在路基素土层挖设上宽下窄梯形截面的沟体,在沟体两侧的斜壁由下到上依次铺设聚苯板和钢筋混凝土板,沟体内为与沟口平齐的砂石填充层,以砂石填充层为基础在上方浇设混凝土路面。本发明隔振沟采用砂石填充,使隔振沟具有承重能力,可以设置在道路下方。同时,本发明在砂石填充层中设置隔振水箱,可以有效吸收透射的振动波,进一步减少隔振沟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