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7388719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81439.2

申请日:

20110921

公开号:

CN103004454A

公开日:

201304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陈云

发明人:

陈云

地址:

562201 贵州省贞丰县平街乡长猫村纳马坡组

优先权:

CN201110281439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母种的提取、培养菌种、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制作出菇床、栽培、出菇。

权利要求书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其实施步骤包括:母种的提取、提取培养可繁殖菌株菌种、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制作出菇床、栽培、出菇。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原始菌种即母种,提取途径包括:(1)、从白蚁巢内提取;(2)、采收孢子;(3)、组织分离;将母种培养得到一般菌丝、小白球、可繁殖菌株菌种,提取可繁殖菌株菌种;然后将可繁殖菌株菌种进行二级菌种培养得到原种;之后进行三级菌种培养得到栽培种,然后培养栽培袋。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土质厚,透气性好的土地,顺着风的流向开深40到60厘米,宽20到30厘米的沟,长度不限制作出菇床。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出菇,自然季节出菇的情况下,可同时种上蔬菜和玉米等旱地作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食用菌,野生食(药)用菌驯化。具体是 白蚁系列鸡枞菌通过人工驯化后,纯人工栽培出菇。

背景技术:

白蚁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termite),是一类在 野生环境下和白蚁共生大型真菌,是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所有品种中,最为特殊的一类。经过多年研究与总结, 将其命名为白蚁鸡枞菌,而白蚁系列鸡枞菌(Termite series of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则是这一类品种的统称。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生长习性,在野生环境下,和白蚁共生,每 年农历4月到8月出菇,出菇的时间、数量、品种、质量和白蚁的品 种、数量有直接关系。在人工条件下,它的菌丝能承受的温度极限, 最高30°,最低8°或更高。湿度、PH值、营养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在实验中,加入多种氨基酸对菌丝的生长有很大帮助,同时可减少菌 丝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小白球的数量。小白球是菌丝生长在某一阶段的 产物,是在野生环境下,长出来供白蚁幼蚁采食,会消耗菌丝的营养, 加快菌丝的老化速度,在人工繁殖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是名副其实 的副产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南人谓之鸡枞,言其昧似鸡也,并具有“益 胃、清神、治痔”等功效。可治脾虚纳呆、消化不良、痔疮出血等症。 这里所述的鸡枞,是在野生环境下从白蚁巢内生长出来的鸡枞菌子实 体,鸡枞菌的整个生长过程都依赖白蚁而生存,这是长期以来无法突 破的鸡枞菌和白蚁的共生关系。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Heim),又叫伞把菇、斗鸡菇、鸡肉丝菇、白蚁菇、三坛菌等,属担子 菌纲、伞菌目、鹅膏科、蚁巢属。

所以对鸡枞菌的人工驯化栽培,到目前为止一直停留在菌丝发酵 利用阶段。到最后,全世界的食用菌专家一致认为,白蚁系列鸡枞菌 是无法纯人工栽培的。而菌丝体的食、药用效果远不及鸡枞菌子实体。

在长期依赖发酵菌丝体来满足市场和人们的需求的同时,有一部 分人出于兴趣和爱好,也对白蚁系列鸡枞菌的栽培做大量的研究,但 到最后因无法使菌丝体生长繁殖,还是把鸡枞菌的出菇依赖在白蚁的 身上,吸收野生白蚁,养白蚁出鸡枞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大规模人 工培养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包括母种的提取、培养可繁殖 菌株菌种、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制作出菇床、栽培、出菇。具体 的实施步骤是:

一、提取原始菌种(亦称母种),提取途径如下:

(1)、从白蚁巢内提取;(2)、采收孢子;(3)、组织分离

二、培养得到一般菌丝、小白球、可繁殖菌株菌种

三、培养二级菌种(亦称原种)

四、培养三级菌种(亦称栽培种),培养栽培袋

五、制作出菇床

六、栽培、出菇,自然季节出菇的情况下,可同时种上蔬菜和玉米 等旱地作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去除对人类发展有害的白蚁,保留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益的鸡枞 菌。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对白蚁系列鸡枞菌的开 发种植,是没有量和时间限制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流程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其方法步骤是:

一、提取母种前的准备,制作人工试管培养基,其配方和制作方法 如下:

人工试管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50g、琼脂20g、蛋白胨20g、蔗 糖20g、酵母膏1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g、氯化钠2g、VB1 10mg、 水1000ml、PH值自然。

制作方法:将马铃薯去皮、称量,然后切成一立方厘米大小的颗 粒,加入100ml水,放到电磁炉上煮沸10到15分钟,滤除马铃薯颗 粒,把剩下的液体补足1000ml,将其它材料称量加入其中,用文火 煮其全部融化。趁热分装于试管或培养皿内,待冷却后塞上棉塞或盖 好盖子,放入灭菌锅内灭菌,当压力达到0.15兆帕时,维持40分钟。 待冷却到常压后,取出后试管摆放成斜面,培养皿平放。冷却备用。

二、菌种提取法:

(1)白蚁巢内提取法,需制作一个无底接种箱,野生环境现场 接种。剖开白蚁巢后用无底接种箱罩住,用高锰酸钾混合 甲醛溶液进行消毒,用量是4g10ml每立方米。40分钟后 将白蚁巢内的鸡枞菌菌种接入试管内。放到培养室静置培 养7天左右,分析并提取纯的鸡枞菌母种。再静置培养备 用。

(2)采收孢子法,需在无菌室内进行,采来新鲜的鸡枞菌子实 体,去掉菌柄、洗净、用75%的酒精做表面消毒、用无菌 棉拭掉表面的消毒液后带入无菌室,将其悬挂在钟罩内上 方,把培养皿放入钟罩内,静置6到8小时后取出,让培 养皿在无菌室静置培养7天左右,带入无菌箱分析并提取 纯的鸡枞菌母种到备好的试管内。再静置培养备用。

(3)组织分离法:采来新鲜的鸡枞菌子实体,洗净、用75%的 酒精做表面消毒、用无菌棉拭掉表面的消毒液后带入无菌 箱,取假根和菌柄交汇处,用手撕开,取黄豆大小的一块 组织,迅速放到培养基的中间位置。放到培养室静置培养 7天左右,分析并提取纯的鸡枞菌母种。再静置培养备用。

三、以上制备好的菌种,静置培养7到10天后方可分析出可繁殖菌 株菌种,分析并确认的可繁殖菌株菌种,需在一周内使用。如不立即 使用,需保存在10——16℃的环境下,这个温度范围是鸡枞菌的生 命体征能承受的最低温度范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生长缓慢或停止生 长。但也不会被冻死。当温度低于8℃,高于30℃并持续8小时,就 会死亡,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2到25℃。鸡枞菌的一般菌丝体 会生长,且生长长度有限,不会繁殖,为可繁殖菌株菌种提供营养。 而小白球是在野生环境下生长出来是给白蚁幼蚁提供的食物,不会繁 殖,不提供营养。

四、原种生产前的准备,制作原种培养基,其配方和制作方法如下:

小麦40%,锯末20%,米糠或麦麸25%,玉米面10%,蔗糖3%, 石膏2%,含水量60%,PH自然。

制作方法:按需要称取一定量的小麦粒,用清水浸泡8到10小 时,洗净并滤除漂浮物,再放入锅内,加水,煮到饱而不烂,滤取麦 粒。将其它材料按比列称量拌匀,用煮麦粒的水将其调至含水量60%, 再将麦粒拌入其中。待发酵一小时后装瓶,擦净,塞上棉塞,装入灭 菌锅内灭菌,当压力达到0.15兆帕时,维持2小时。待冷却到常压 后,到无菌室内或无菌箱前取出并迅速放入无菌箱,待冷却12到20 小时后,用甲醛、高锰酸钾和75%的酒精分别做空间和表面消毒40 分钟后。即可接入可繁殖菌株菌种。接好后搬抖到培养室,在22到 25摄氏度的条件下培养40天左右,即可用于栽培种或栽培袋的制作。 直接用于栽培袋的出菇效果最佳。

五、栽培袋生产前的准备,制作原种培养基,其配方和制作方法如 下:

(1)、阔叶木锯末75%,麦麸或米糠20%,玉米面3%,蔗糖1%, 石膏1%,含水量60%,PH自然。

(2)、农作物秸秆60,麦麸或米糠30%,玉米面5%,过磷酸 钙1%,蔗糖2%、石膏2%,含水量60%,PH自然。

根据各地资源,把以上配方加工或不加工,标准是直径1到2毫 米。称量、拌匀,加水至65%,发酵12小时,装袋,袋子规格 17*33。灭菌。常压灭菌时间是当温度达到100℃时,维持12到 16小时,高压灭菌时间是当压力达到0.15兆帕时,维持3到4小 时。待稍冷却后搬出灭菌灶,放入无菌室,再冷却12小时即可接 入原种。接好后搬抖到培养室,在22到25摄氏度的条件下培养 60天左右,即可用于栽培袋栽培出菇,亦可按上述方法再做一次 培养袋,用作栽培出菇袋。

六、出菇床的制作、栽培、出菇

选择土质厚,透气性好的土地,顺着风的流向开深40到60厘米, 宽20到30厘米的沟,长度不限。放入培养好的菌包,排列方法 不限。做拱,目的是不让回填的土压到菌包上。在进风的一头放 一根短弯管,在出风的一头放一根稍长的弯管。一头连接出菇室, 另一头露在空气中,用两层纱布或细钢丝网包住露在空气中的管 头,通风的同时可防止昆虫钻到里面去破坏菌包。回填挖出来的 土,稍压实即可。这就是仿野生环境,地下出菇法。

在自然季节出菇的情况下,农历5到8月,保持土壤湿润,一个 月即能出菇。关于控温出菇,还有待进一步实验。

七、本方法适宜与白蚁共生的全部鸡枞菌品种,并将这些品种统称命 名为“白蚁系列鸡枞菌”。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0445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 CN 103004454 A *CN103004454A* (21)申请号 201110281439.2 (22)申请日 2011.09.21 A01G 1/04(2006.01) (71)申请人 陈云 地址 562201 贵州省贞丰县平街乡长猫村纳 马坡组 (72)发明人 陈云 (54) 发明名称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 栽培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 母种的提取、 培养菌种、 培养原种、 培养栽培种、 制作出菇床、 栽 培、 出菇。。

2、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其实施步骤包括 : 母 种的提取、 提取培养可繁殖菌株菌种、 培养原种、 培养栽培种、 制作出菇床、 栽培、 出菇。 2. 根据权利要求书 1 所述的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提取 原始菌种即母种, 提取途径包括 : (1)、 从白蚁巢内提取 ; (2)、 采收孢子 ; (3)、 组织分离 ; 将 母种培养得到一。

3、般菌丝、 小白球、 可繁殖菌株菌种, 提取可繁殖菌株菌种 ; 然后将可繁殖菌 株菌种进行二级菌种培养得到原种 ; 之后进行三级菌种培养得到栽培种, 然后培养栽培袋。 3. 根据权利要求书 1 所述的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选择 土质厚, 透气性好的土地, 顺着风的流向开深 40 到 60 厘米, 宽 20 到 30 厘米的沟, 长度不限 制作出菇床。 4. 根据权利要求书 1 所述的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栽 培、 出菇, 自然季节出菇的情况下, 可同时种上蔬菜和玉米等旱地作物。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04454 A 2 1/3 页 。

4、3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食用菌, 野生食 ( 药 ) 用菌驯化。具体是白蚁系列鸡枞菌通过 人工驯化后, 纯人工栽培出菇。 背景技术 : 0002 白蚁鸡枞菌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termite), 是一类在野生环境下和 白蚁共生大型真菌, 是鸡枞菌 (Termitomycesalbuminosus) 所有品种中, 最为特殊的一 类。经过多年研究与总结, 将其命名为白蚁鸡枞菌, 而白蚁系列鸡枞菌 (Termite series of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则是这一类品种的统称。 000。

5、3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生长习性, 在野生环境下, 和白蚁共生, 每年农历 4 月到 8 月出 菇, 出菇的时间、 数量、 品种、 质量和白蚁的品种、 数量有直接关系。 在人工条件下, 它的菌丝 能承受的温度极限, 最高 30, 最低 8或更高。湿度、 PH 值、 营养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在实 验中, 加入多种氨基酸对菌丝的生长有很大帮助, 同时可减少菌丝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小白 球的数量。小白球是菌丝生长在某一阶段的产物, 是在野生环境下, 长出来供白蚁幼蚁采 食, 会消耗菌丝的营养, 加快菌丝的老化速度, 在人工繁殖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是名副其 实的副产物。 0004 据 本草纲目 记载 : 南。

6、人谓之鸡枞, 言其昧似鸡也, 并具有 “益胃、 清神、 治痔” 等 功效。可治脾虚纳呆、 消化不良、 痔疮出血等症。这里所述的鸡枞, 是在野生环境下从白蚁 巢内生长出来的鸡枞菌子实体, 鸡枞菌的整个生长过程都依赖白蚁而生存, 这是长期以来 无法突破的鸡枞菌和白蚁的共生关系。鸡枞菌 (Termitomyces albuminosusHeim), 又叫伞 把菇、 斗鸡菇、 鸡肉丝菇、 白蚁菇、 三坛菌等, 属担子菌纲、 伞菌目、 鹅膏科、 蚁巢属。 0005 所以对鸡枞菌的人工驯化栽培, 到目前为止一直停留在菌丝发酵利用阶段。到最 后, 全世界的食用菌专家一致认为, 白蚁系列鸡枞菌是无法纯人工栽培。

7、的。而菌丝体的食、 药用效果远不及鸡枞菌子实体。 0006 在长期依赖发酵菌丝体来满足市场和人们的需求的同时, 有一部分人出于兴趣和 爱好, 也对白蚁系列鸡枞菌的栽培做大量的研究, 但到最后因无法使菌丝体生长繁殖, 还是 把鸡枞菌的出菇依赖在白蚁的身上, 吸收野生白蚁, 养白蚁出鸡枞菌。 发明内容 : 0007 本发明技术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可大规模人工培养白蚁系列鸡 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 0009 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包括母种的提取、 培养可繁殖菌株菌种、 培养 原种、 培养栽培种、 制作出菇床、 栽培、 出菇。具体的实施步骤是 :。

8、 0010 一、 提取原始菌种 ( 亦称母种 ), 提取途径如下 : 0011 (1)、 从白蚁巢内提取 ; (2)、 采收孢子 ; (3)、 组织分离 说 明 书 CN 103004454 A 3 2/3 页 4 0012 二、 培养得到一般菌丝、 小白球、 可繁殖菌株菌种 0013 三、 培养二级菌种 ( 亦称原种 ) 0014 四、 培养三级菌种 ( 亦称栽培种 ), 培养栽培袋 0015 五、 制作出菇床 0016 六、 栽培、 出菇, 自然季节出菇的情况下, 可同时种上蔬菜和玉米等旱地作物。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0018 去除对人类发展有害的白蚁, 保留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益。

9、的鸡枞菌。满足人们需求 的同时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对白蚁系列鸡枞菌的开发种植, 是没有量和时间限制的。 附图说明 : 0019 附图 1 是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流程图。 0020 具体的实施方式 : 0021 一种白蚁系列鸡枞菌的纯人工栽培方法, 其方法步骤是 : 0022 一、 提取母种前的准备, 制作人工试管培养基, 其配方和制作方法如下 : 0023 人工试管培养基配方 : 马铃薯 250g、 琼脂 20g、 蛋白胨 20g、 蔗糖 20g、 酵母膏 1g、 磷 酸二氢钾 1g、 硫酸镁 1g、 氯化钠 2g、 VB1 10mg、 水 1000ml、 PH 值自然。 0024 制作方法 : 。

10、将马铃薯去皮、 称量, 然后切成一立方厘米大小的颗粒, 加入 100ml 水, 放到电磁炉上煮沸 10 到 15 分钟, 滤除马铃薯颗粒, 把剩下的液体补足 1000ml, 将其它材料 称量加入其中, 用文火煮其全部融化。 趁热分装于试管或培养皿内, 待冷却后塞上棉塞或盖 好盖子, 放入灭菌锅内灭菌, 当压力达到 0.15 兆帕时, 维持 40 分钟。待冷却到常压后, 取出 后试管摆放成斜面, 培养皿平放。冷却备用。 0025 二、 菌种提取法 : 0026 (1) 白蚁巢内提取法, 需制作一个无底接种箱, 野生环境现场接种。剖开白蚁巢后 用无底接种箱罩住, 用高锰酸钾混合甲醛溶液进行消毒, 。

11、用量是 4g10ml 每立方米。40 分钟 后将白蚁巢内的鸡枞菌菌种接入试管内。放到培养室静置培养 7 天左右, 分析并提取纯的 鸡枞菌母种。再静置培养备用。 0027 (2) 采收孢子法, 需在无菌室内进行, 采来新鲜的鸡枞菌子实体, 去掉菌柄、 洗净、 用 75的酒精做表面消毒、 用无菌棉拭掉表面的消毒液后带入无菌室, 将其悬挂在钟罩内 上方, 把培养皿放入钟罩内, 静置 6 到 8 小时后取出, 让培养皿在无菌室静置培养 7 天左右, 带入无菌箱分析并提取纯的鸡枞菌母种到备好的试管内。再静置培养备用。 0028 (3) 组织分离法 : 采来新鲜的鸡枞菌子实体, 洗净、 用 75的酒精做表。

12、面消毒、 用 无菌棉拭掉表面的消毒液后带入无菌箱, 取假根和菌柄交汇处, 用手撕开, 取黄豆大小的一 块组织, 迅速放到培养基的中间位置。放到培养室静置培养 7 天左右, 分析并提取纯的鸡枞 菌母种。再静置培养备用。 0029 三、 以上制备好的菌种, 静置培养7到10天后方可分析出可繁殖菌株菌种, 分析并 确认的可繁殖菌株菌种, 需在一周内使用。如不立即使用, 需保存在 1016的环境下, 这个温度范围是鸡枞菌的生命体征能承受的最低温度范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生长缓慢或 停止生长。但也不会被冻死。当温度低于 8, 高于 30并持续 8 小时, 就会死亡, 最适宜 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2到25。。

13、 鸡枞菌的一般菌丝体会生长, 且生长长度有限, 不会繁殖, 为 说 明 书 CN 103004454 A 4 3/3 页 5 可繁殖菌株菌种提供营养。而小白球是在野生环境下生长出来是给白蚁幼蚁提供的食物, 不会繁殖, 不提供营养。 0030 四、 原种生产前的准备, 制作原种培养基, 其配方和制作方法如下 : 0031 小麦 40, 锯末 20, 米糠或麦麸 25, 玉米面 10, 蔗糖 3, 石膏 2, 含水量 60, PH 自然。 0032 制作方法 : 按需要称取一定量的小麦粒, 用清水浸泡8到10小时, 洗净并滤除漂浮 物, 再放入锅内, 加水, 煮到饱而不烂, 滤取麦粒。将其它材料按。

14、比列称量拌匀, 用煮麦粒的 水将其调至含水量60, 再将麦粒拌入其中。 待发酵一小时后装瓶, 擦净, 塞上棉塞, 装入灭 菌锅内灭菌, 当压力达到 0.15 兆帕时, 维持 2 小时。待冷却到常压后, 到无菌室内或无菌箱 前取出并迅速放入无菌箱, 待冷却 12 到 20 小时后, 用甲醛、 高锰酸钾和 75的酒精分别做 空间和表面消毒 40 分钟后。即可接入可繁殖菌株菌种。接好后搬抖到培养室, 在 22 到 25 摄氏度的条件下培养 40 天左右, 即可用于栽培种或栽培袋的制作。直接用于栽培袋的出菇 效果最佳。 0033 五、 栽培袋生产前的准备, 制作原种培养基, 其配方和制作方法如下 : 。

15、0034 (1)、 阔叶木锯末 75, 麦麸或米糠 20, 玉米面 3, 蔗糖 1, 石膏 1, 含水量 60, PH 自然。 0035 (2)、 农作物秸秆 60, 麦麸或米糠 30, 玉米面 5, 过磷酸钙 1, 蔗糖 2、 石膏 2, 含水量 60, PH 自然。 0036 根据各地资源, 把以上配方加工或不加工, 标准是直径 1 到 2 毫米。称量、 拌匀, 加 水至 65, 发酵 12 小时, 装袋, 袋子规格 17*33。灭菌。常压灭菌时间是当温度达到 100 时, 维持 12 到 16 小时, 高压灭菌时间是当压力达到 0.15 兆帕时, 维持 3 到 4 小时。待稍冷 却后搬出。

16、灭菌灶, 放入无菌室, 再冷却 12 小时即可接入原种。接好后搬抖到培养室, 在 22 到25摄氏度的条件下培养60天左右, 即可用于栽培袋栽培出菇, 亦可按上述方法再做一次 培养袋, 用作栽培出菇袋。 0037 六、 出菇床的制作、 栽培、 出菇 0038 选择土质厚, 透气性好的土地, 顺着风的流向开深 40 到 60 厘米, 宽 20 到 30 厘米 的沟, 长度不限。放入培养好的菌包, 排列方法不限。做拱, 目的是不让回填的土压到菌包 上。在进风的一头放一根短弯管, 在出风的一头放一根稍长的弯管。一头连接出菇室, 另一 头露在空气中, 用两层纱布或细钢丝网包住露在空气中的管头, 通风的同时可防止昆虫钻 到里面去破坏菌包。回填挖出来的土, 稍压实即可。这就是仿野生环境, 地下出菇法。 0039 在自然季节出菇的情况下, 农历 5 到 8 月, 保持土壤湿润, 一个月即能出菇。关于 控温出菇, 还有待进一步实验。 0040 七、 本方法适宜与白蚁共生的全部鸡枞菌品种, 并将这些品种统称命名为 “白蚁系 列鸡枞菌” 。 说 明 书 CN 103004454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04454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