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84145 上传时间:2019-10-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76358.2

申请日:

20140304

公开号:

CN103766262A

公开日:

201405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康健,刘唤明

地址:

524000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瑞云北路(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优先权:

CN201410076358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广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属于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海水处理、幼体投放、环境控制、饲料投喂、水质调控、质量检验六个步骤;该育苗方式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0.03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 30~50 mL/m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 12~24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的圆形水族箱中;c.环境控制: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29℃,糠虾幼体阶段29~30℃,仔虾阶段27~30℃;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25~30‰;    光照:全黑暗;d.饲料投喂:(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0~0.25g/m;(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0~0.15g/ m,轮虫的密度为5~10个/mL,每4~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育苗用微囊饵料BP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3~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05~0. 10g/ m,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1g/m,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0~0.35g/m,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10~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3~5万cell/mL的密度;(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l:8~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e.水质调控: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5~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1:1~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01~0.01%加入到水中;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3)所用的海水,需经过步骤a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为活化后菌株,活力为1 ×10cfu /mL以上,光合细菌的活力为1 ×10cfu /mL以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具有涉及一种通过采用微生物制剂控制水质和投喂藻类、酵母等生物饵料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的技术,属于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海水养殖的对虾类,主要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及南美白对虾等对虾类组成。其中南北美对虾,又名凡纳滨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之一,其产量已跻身于世界三大高产虾种之列。自 20 世纪 80年代末引进以来,凡纳滨对虾养殖在中国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中国每年养殖产量 30 × 104 t以上,约占全国对虾养殖总产量的 80%。但是,随着养殖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逐渐增多,幼体存活率低、滥用药物和虾苗质量下降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对虾育苗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究其原因,在养殖中缺乏健康优质的凡纳滨对虾种苗是影响养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对虾育苗技术都是采用工厂化模式,以人工饵料为主,水环境及饵料生物无法满足幼体生理生态需求,病害频发,幼体死亡率高,导致虾苗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另外,传统育苗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以提高存活率,造成对虾生理障碍及药物残留,也使养殖池中的正常菌群失调,导致耐药性微生物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虾苗的质量甚至最终对虾养殖产品的质量。而虾苗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养虾业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对虾养殖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虾苗的健康育苗技术成为全球渔业界的共识。        

CN200810015938.5公开了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法,利用了生物水质调控技术,保持水环境稳定,同时为凡纳滨对虾的各期幼体生长发育提供优良生物饵料,其生物水质调控仅使用小球藻进行控制,小球藻用量大,成本高;CN201110033585.3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苗种的培养方法,包括土地培养轮虫的纯化,杀灭病菌和营养强化,以轮虫为主要饵料的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工艺,其水质改善是通过在育苗水提内添加EM菌,同样存在着成本较高的问题,且仅有益生菌调控水质,容易引起水质不稳定的问题。而目前利用微生物制剂、藻类物质双重控制对虾育苗水体水质的技术还没见到。

微生态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过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剂,具有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等优点,可以用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净化水质、作为饲料添加剂等广泛使用,成为替代抗生素的较为理想的产品。本发明目前在无节幼体到仔虾阶段使用小水体进行操作、通过采用微生物制剂和藻类物质控制水质和投喂藻类、酵母等生物饵料、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式,该育苗方式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0.03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 30~5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 12~24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29℃,糠虾幼体阶段29~30℃,仔虾阶段27~30℃;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25~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0~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0~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5~10个/mL,每4~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3~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05~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0~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10~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3~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l:8~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5~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1:1~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01~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所述的步骤c中(3)所用的海水,需经过步骤a的处理;

所述的步骤e,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为活化后菌株,活力为1 ×107cfu /mL以上,光合细菌的活力为1 ×107cfu /mL以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健康优质种苗繁育的新方法,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存活率高,养殖成功率平均高出30%左右;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制剂、藻类物质双重控制对虾育苗水体水质的技术,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因投喂人工饵料而造成的水质污染,而且使得微生物制剂和藻类物质的使用量下降,有利于降低成本,且降低了对虾幼体因应激而产生病害或免疫力下降;本发明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从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 3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 12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糠虾幼体阶段29℃,仔虾阶段30℃;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25‰;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0/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0g/ m3,轮虫的密度为5个/mL,每4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3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05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0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1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3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l:8;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5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1:1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实施例2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3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 5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24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9℃,糠虾幼体阶段30℃,仔虾阶段27℃;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实施例3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3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2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9℃,糠虾幼体阶段30℃,仔虾阶段27℃;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实施例4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1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30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2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8℃,糠虾幼体阶段29℃,仔虾阶段30℃;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实施例5

a.海水处理:海水经过砂滤、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投放量为0.02 mg/L,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45 mL/m3消毒,充气搅匀后静置18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b.幼体投放: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200只/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c.环境控制:

水温:蚤状幼体阶段29℃,糠虾幼体阶段30℃,仔虾阶段27℃;

    溶解氧:6.0mg/L以上,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盐度:30‰;

    光照:全黑暗;

d.饲料投喂:

(1)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轮虫,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为0.25g/m3;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 /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15g/ m3,轮虫的密度为10个/mL,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轮虫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l)时相同,轮虫投喂量为0.35g/m3,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20%的海水;

  (4)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

(5)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

e.水质调控:

在步骤c(4)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7万celll/mL;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和光合细菌以5:1的质量比复配使用,以添加量为0.01%加入到水中;

g.质量检验: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6626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07 CN 103766262 A (21)申请号 201410076358.2 (22)申请日 2014.03.04 A01K 61/00(2006.01) (71)申请人 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4000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瑞云北路 (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陈康健 刘唤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44228 代理人 刘广生 (54) 发明名称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对虾。

2、小水体育苗方 法, 属于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 其方法包括海水处 理、 幼体投放、 环境控制、 饲料投喂、 水质调控、 质 量检验六个步骤 ; 该育苗方式技术方法简单、 操 作方便、 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 产, 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 整齐均匀, 摄食、 游动正常有力, 且逆水性好、 反应灵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66262 A CN 103766262 A 1/2 页 2 1.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其特。

3、征在于 : 包括以下步骤 : a海水处理 : 海水经过砂滤、 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 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 投放量 为 0010.03 mg/L, 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3050 mL/m3消毒, 充气搅匀后静置 1224h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 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 10、 1.0、 0.5m 的滤膜过滤 ; b幼体投放 : 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 150200 只 / 升的密度放入大小 为 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 c环境控制 : 水温 : 蚤状幼体阶段 2829, 糠虾幼体阶段 2930, 仔虾阶段 2730 ; 溶解氧 : 6.0mg/L 以上, 充气量随。

4、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 盐度 : 2530 ; 光照 : 全黑暗 ; d饲料投喂 : (1)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 6 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 及酵母、 轮虫, 使角毛藻或 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1 万 cel/mL, 酵母的密度为 0.200.25g/m3; (2)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 Z1 时, 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 使角毛藻 的密度恒定为 57 万 cell/mL, 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45 万 cell /mL ; 加入藻类 12 小 时后投喂酵母, 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 0.100.15g/ m3, 轮虫的密度为 510 个 /mL, 每 46 个 小时用显。

5、微镜观察一次, 计算藻类的数量, 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 (3)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 Z2 阶段, 适当使用虾片或育苗用微囊饵料 BP 与藻类、 轮虫共同进行投喂, 每 34 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 使 BP 的密度恒定为 0. 050. 10g/ m3, 若是投喂虾片, 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0.51g/m3, 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 目筛网过滤搓洗, 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 ; 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 藻, 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 Zl 时相同, 轮虫投喂量为 0.300.35g/m3, 且从这个阶段开始 每天添加 1020% 的海水 ; (4) 待幼。

6、体发育到糠虾 1 期时, 每天投饵 6 次, 两次为丰年虫, 其余 4 次为 BP 或虾片 ; 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 1:1, 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 则不能 再加入丰年虫 ; BP 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同, 同时保证水 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 35 万 cell/mL 的密度 ; (5) 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 l:81:10, 每天 投喂丰年虫两次 ; 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 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 同 ; e水质调控 : 在步骤 c(4) 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 57 万 。

7、celll/mL ;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及 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 和光合细菌以 1:15:1 的质量比复配使用, 以添 加量为 0.0010.01% 加入到水中 ; g质量检验 : 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 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 ; 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 : a) 盐度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 15 分钟, 再 放回苗池水 15 分钟 ; b) 饥饿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 不充气, 饥饿 1 天 ; 经 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 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 90% 以上时, 即为仔虾质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8、 103766262 A 2 2/2 页 3 控制合格, 可出苗出售。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步骤 c 中 (3) 所用的海水, 需经过步骤 a 的处理。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步骤 e, 枯 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及乳酸芽孢杆菌为活化后菌株, 活力为 1 107cfu /mL 以上, 光合 细菌的活力为 1 107cfu /mL 以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66262 A 3 1/8 页 4 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凡纳滨。

9、对虾小水体育苗方法, 具有涉及一种通过采用微生物制剂 控制水质和投喂藻类、 酵母等生物饵料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的技术, 属于水产品养殖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海水养殖的对虾类, 主要有中国对虾、 日本对虾、 斑节对虾及南美白对虾等对 虾类组成。其中南北美对虾, 又名凡纳滨对虾, 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 是当今世界上 公认的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之一, 其产量已跻身于世界三大高产虾种之列。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引进以来, 凡纳滨对虾养殖在中国得到迅猛的发展。 目前, 中国每年养殖产量 30 104 t 以上, 约占全国对虾养殖总产量的 80%。但是, 随着养殖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10、 凡纳滨 对虾育苗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逐渐增多, 幼体存活率低、 滥用药物和虾苗质量下降等现象时 有发生, 严重阻碍了对虾育苗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0003 究其原因, 在养殖中缺乏健康优质的凡纳滨对虾种苗是影响养殖成功率的一个重 要的因素。目前, 对虾育苗技术都是采用工厂化模式, 以人工饵料为主, 水环境及饵料生物 无法满足幼体生理生态需求, 病害频发, 幼体死亡率高, 导致虾苗产量和质量不稳定。 另外, 传统育苗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以提高存活率, 造成对虾生理障碍及药物残留, 也使 养殖池中的正常菌群失调, 导致耐药性微生物大量出现, 严重影响了虾苗的质量甚至最终 对虾养殖产品的质量。 而。

11、虾苗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养虾业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对虾养殖可持 续健康发展, 因此虾苗的健康育苗技术成为全球渔业界的共识。 CN200810015938.5 公开了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法, 利用了生物水质调控技术, 保 持水环境稳定, 同时为凡纳滨对虾的各期幼体生长发育提供优良生物饵料, 其生物水质调 控仅使用小球藻进行控制, 小球藻用量大, 成本高 ; CN201110033585.3 公开了一种适用于 中国南方地区的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苗种的培养方法, 包括土地培养轮虫的纯化, 杀灭 病菌和营养强化, 以轮虫为主要饵料的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工艺, 其水质改善 是通过在育苗水提内添加 E。

12、M 菌, 同样存在着成本较高的问题, 且仅有益生菌调控水质, 容 易引起水质不稳定的问题。而目前利用微生物制剂、 藻类物质双重控制对虾育苗水体水质 的技术还没见到。 0004 微生态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过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 大量有益菌的制剂, 具有成本低、 无毒副作用、 无药物残留、 无耐药性等优点, 可以用来改善 养殖, 生态环境、 净化水质、 作为饲料添加剂等广泛使用, 成为替代抗生素的较为理想的产 品。本发明目前在无节幼体到仔虾阶段使用小水体进行操作、 通过采用微生物制剂和藻类 物质控制水质和投喂藻类、 酵母等生物饵料、 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 发明内容 0005 本。

13、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育苗方式, 该育苗方式技术方法简 说 明 书 CN 103766262 A 4 2/8 页 5 单、 操作方便、 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 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 整 齐均匀, 摄食、 游动正常有力, 且逆水性好、 反应灵敏。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凡纳滨对虾的育苗方式, 包括以下步骤 : a海水处理 : 海水经过砂滤、 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 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 投放量 为 0010.03 mg/L, 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 3050 mL/m3消毒, 充气搅匀后静置 1224h。

14、 后用硫代硫酸钠消除余氯, 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 10、 1.0、 0.5m 的滤膜过滤 ; b幼体投放 : 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 150200 只 / 升的密度放入大小 为 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 c环境控制 : 水温 : 蚤状幼体阶段 2829, 糠虾幼体阶段 2930, 仔虾阶段 2730 ; 溶解氧 : 6.0mg/L 以上, 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 盐度 : 2530 ; 光照 : 全黑暗 ; d饲料投喂 : (1)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 6 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 及酵母、 轮虫, 使角毛藻或 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1 万 cel/mL, 酵母的密度为 。

15、0.200.25g/m3; (2)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 (Z1) 时, 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 使角毛藻 的密度恒定为 57 万 cell/mL, 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45 万 cell /mL ; 加入藻类 12 小 时后投喂酵母, 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 0.100.15g/ m3, 轮虫的密度为 510 个 /mL, 每 46 个 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 计算藻类的数量, 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 (3)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 (Z2 阶段) , 适当使用虾片或 BP(育苗用微 囊饵料) 与藻类、 轮虫共同进行投喂, 每 34 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 使 BP。

16、 的密度恒定为 0. 050. 10g/ m3, 若是投喂虾片, 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 0.51g/m3, 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 经过 150 目筛网过滤搓洗, 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 ; 投喂的藻类为角毛 藻或骨条藻, 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 (Zl) 时相同, 轮虫投喂量为 0.300.35g/m3, 且从这 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1020% 的海水 ; (4) 待幼体发育到糠虾 1 期时, 每天投饵 6 次, 两次为丰年虫, 其余 4 次为 BP 或虾片 ; 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 1:1, 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 则不能 再加入丰年虫 ; BP 或虾。

17、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同, 同时保证 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 35 万 cell/mL 的密度 ; (5) 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 l:81:10 ; 每天 投喂丰年虫两次 ; 另外投喂 4 次 BP 或虾片, 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同 ; e水质调控 : 在步骤 c(4) 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 57 万 celll/mL ;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及 乳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 和光合细菌以 1:15:1 的质量比复配使用, 以添 加量为 0.0010.01% 加入到水中 ; g。

18、质量检验 : 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 (P10) , 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 说 明 书 CN 103766262 A 5 3/8 页 6 销售 ; 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 : a) 盐度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 15 分 钟, 再放回苗池水 15 分钟 ; b) 饥饿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 不充气, 饥饿 1 天 ; 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 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 90% 以上时, 即为仔虾 质量控制合格, 可出苗出售 ; 所述的步骤 c 中 (3) 所用的海水, 需经过步骤 a 的处理 ; 所述的步骤 e,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

19、菌及乳酸芽孢杆菌为活化后菌株, 活力为 1 107cfu /mL 以上, 光合细菌的活力为 1 107cfu /mL 以上。 0007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提出了健康优质种苗繁育的新方法, 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 产, 培育出来的虾苗外观无崎形, 整齐均匀, 摄食、 游动正常有力, 且逆水性好、 反应灵敏, 存 活率高, 养殖成功率平均高出 30% 左右 ; 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制剂、 藻类物质双重控制对虾育 苗水体水质的技术, 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因投喂人工饵料而造成的水质污染, 而且使得微生 物制剂和藻类物质的使用量下降, 有利于降低成本, 且降低了对虾幼体因应。

20、激而产生病害 或免疫力下降 ; 本发明技术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适于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 从而对虾养殖 业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 并 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09 实施例 1 a海水处理 : 海水经过砂滤、 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 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 投放量为 001mg/L, 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 30 mL/m3消毒, 充气搅匀后静置 12h 后用硫 代硫酸钠消除余氯, 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 10、 1.0、 0.5m 的滤膜过滤 ; b幼体投放 : 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 。

21、150 只 / 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 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 c环境控制 : 水温 : 蚤状幼体阶段 28, 糠虾幼体阶段 29, 仔虾阶段 30 ; 溶解氧 : 6.0mg/L 以上, 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 盐度 : 25 ; 光照 : 全黑暗 ; d饲料投喂 : (1)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 6 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 及酵母、 轮虫, 使角毛藻或 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1 万 cel/mL, 酵母的密度为 0.20/m3; (2)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 (Z1) 时, 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 使角毛藻 的密度恒定为 5 万 cell/mL, 或使骨条藻的密度。

22、恒定为 4 万 cell /mL ; 加入藻类 12 小时后 投喂酵母, 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 0.10g/ m3, 轮虫的密度为 5 个 /mL, 每 4 个小时用显微镜观 察一次, 计算藻类的数量, 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 (3)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 (Z2 阶段) , 适当使用虾片或 BP(育苗用微 囊饵料) 与藻类、 轮虫共同进行投喂, 每3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 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05g/ 说 明 书 CN 103766262 A 6 4/8 页 7 m3, 若是投喂虾片, 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 0.5g/m3, 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 150 目筛 网过滤搓洗。

23、, 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 ; 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 投 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 (Zl) 时相同, 轮虫投喂量为 0.30g/m3, 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10% 的海水 ; (4) 待幼体发育到糠虾 1 期时, 每天投饵 6 次, 两次为丰年虫, 其余 4 次为 BP 或虾片 ; 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 1:1, 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 则不能 再加入丰年虫 ; BP 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同, 同时保证 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 3 万 cell/mL 的密度 ; (5) 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

24、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 l:8 ; 每天投喂 丰年虫两次 ; 另外投喂 4 次 BP 或虾片, 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 同 ; e水质调控 : 在步骤 c(4) 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 5 万 celll/mL ;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及乳 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 和光合细菌以 1:11 的质量比复配使用, 以添加量为 0.001% 加入到水中 ; g质量检验 : 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 (P10) , 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 销售 ; 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 : a) 盐度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 15 分 钟, 。

25、再放回苗池水 15 分钟 ; b) 饥饿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 不充气, 饥饿 1 天 ; 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 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 90% 以上时, 即为仔虾 质量控制合格, 可出苗出售。 0010 实施例 2 a海水处理 : 海水经过砂滤、 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 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 投放量为 0.03 mg/L, 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 50 mL/m3消毒, 充气搅匀后静置 24h 后用硫 代硫酸钠消除余氯, 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 10、 1.0、 0.5m 的滤膜过滤 ; b幼体投放 : 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 200 。

26、只 / 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 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 c环境控制 : 水温 : 蚤状幼体阶段 29, 糠虾幼体阶段 30, 仔虾阶段 27 ; 溶解氧 : 6.0mg/L 以上, 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 盐度 : 30 ; 光照 : 全黑暗 ; d饲料投喂 : (1)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 6 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 及酵母、 轮虫, 使角毛藻或 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1 万 cel/mL, 酵母的密度为 0.25g/m3; (2)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 (Z1) 时, 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 使角毛藻 的密度恒定为 7 万 cell/mL, 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27、 5 万 cell /mL ; 加入藻类 12 小时后 投喂酵母, 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 0.15g/ m3, 轮虫的密度为 10 个 /mL, 每 6 个小时用显微镜 观察一次, 计算藻类的数量, 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 (3)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 (Z2 阶段) , 适当使用虾片或 BP(育苗用微 说 明 书 CN 103766262 A 7 5/8 页 8 囊饵料) 与藻类、 轮虫共同进行投喂, 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 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 若是投喂虾片, 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 1g/m3, 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 150 目筛网过 滤搓洗, 再使。

28、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 ; 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 投喂量 与蚤状体第一阶段 (Zl) 时相同, 轮虫投喂量为 0.35g/m3, 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20% 的海水 ; (4) 待幼体发育到糠虾 1 期时, 每天投饵 6 次, 两次为丰年虫, 其余 4 次为 BP 或虾片 ; 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 1:1, 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 则不能 再加入丰年虫 ; BP 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同, 同时保证 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 5 万 cell/mL 的密度 ; (5) 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

29、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 1:10 ; 每天投喂 丰年虫两次 ; 另外投喂 4 次 BP 或虾片, 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 同 ; e水质调控 : 在步骤 c(4) 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 7 万 celll/mL ;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及乳 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 和光合细菌以 5:1 的质量比复配使用, 以添加量为 0.01% 加入到水中 ; g质量检验 : 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 (P10) , 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 销售 ; 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 : a) 盐度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 15 分 钟, 再放回苗池。

30、水 15 分钟 ; b) 饥饿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 不充气, 饥饿 1 天 ; 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 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 90% 以上时, 即为仔虾 质量控制合格, 可出苗出售。 0011 实施例 3 a海水处理 : 海水经过砂滤、 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 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 投放量为 0.01 mg/L, 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30 mL/m3消毒, 充气搅匀后静置 12h 后用硫代 硫酸钠消除余氯, 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 10、 1.0、 0.5m 的滤膜过滤 ; b幼体投放 : 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 200 只 / 升的。

31、密度放入大小为 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 c环境控制 : 水温 : 蚤状幼体阶段 29, 糠虾幼体阶段 30, 仔虾阶段 27 ; 溶解氧 : 6.0mg/L 以上, 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 盐度 : 30 ; 光照 : 全黑暗 ; d饲料投喂 : (1)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 6 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 及酵母、 轮虫, 使角毛藻或 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1 万 cel/mL, 酵母的密度为 0.25g/m3; (2)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 (Z1) 时, 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 使角毛藻 的密度恒定为 7 万 cell/mL, 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5 万 c。

32、ell /mL ; 加入藻类 12 小时后 投喂酵母, 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 0.15g/ m3, 轮虫的密度为 10 个 /mL, 每 6 个小时用显微镜 观察一次, 计算藻类的数量, 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 说 明 书 CN 103766262 A 8 6/8 页 9 (3)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 (Z2 阶段) , 适当使用虾片或 BP(育苗用微 囊饵料) 与藻类、 轮虫共同进行投喂, 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 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 若是投喂虾片, 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 1g/m3, 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 150 目筛网过 滤搓洗, 再使用搅拌器和适。

33、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 ; 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 投喂量 与蚤状体第一阶段 (Zl) 时相同, 轮虫投喂量为 0.35g/m3, 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20% 的海水 ; (4) 待幼体发育到糠虾 1 期时, 每天投饵 6 次, 两次为丰年虫, 其余 4 次为 BP 或虾片 ; 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 1:1, 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 则不能 再加入丰年虫 ; BP 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同, 同时保证 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 5 万 cell/mL 的密度 ; (5) 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

34、比例到 1:10 ; 每天投喂 丰年虫两次 ; 另外投喂 4 次 BP 或虾片, 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 同 ; e水质调控 : 在步骤 c(4) 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 7 万 celll/mL ;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及乳 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 和光合细菌以 5:1 的质量比复配使用, 以添加量为 0.01% 加入到水中 ; g质量检验 : 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 (P10) , 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 销售 ; 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 : a) 盐度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 15 分 钟, 再放回苗池水 15 分。

35、钟 ; b) 饥饿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 不充气, 饥饿 1 天 ; 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 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 90% 以上时, 即为仔虾 质量控制合格, 可出苗出售。 0012 实施例 4 a海水处理 : 海水经过砂滤、 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 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 投放量为 0.01 mg/L, 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 30 mL/m3消毒, 充气搅匀后静置12h 后用硫代 硫酸钠消除余氯, 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 10、 1.0、 0.5m 的滤膜过滤 ; b幼体投放 : 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 150 只 / 升的密度放入大小。

36、为 lm3的圆形水族箱中 ; c环境控制 : 水温 : 蚤状幼体阶段 28, 糠虾幼体阶段 29, 仔虾阶段 30 ; 溶解氧 : 6.0mg/L 以上, 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 盐度 : 30 ; 光照 : 全黑暗 ; d饲料投喂 : (1)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 6 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 及酵母、 轮虫, 使角毛藻或 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1 万 cel/mL, 酵母的密度为 0.25g/m3; (2)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 (Z1) 时, 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 使角毛藻 的密度恒定为 7 万 cell/mL, 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5 万 cell /m。

37、L ; 加入藻类 12 小时后 投喂酵母, 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 0.15g/ m3, 轮虫的密度为 10 个 /mL, 每 6 个小时用显微镜 说 明 书 CN 103766262 A 9 7/8 页 10 观察一次, 计算藻类的数量, 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 (3)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 (Z2 阶段) , 适当使用虾片或 BP(育苗用微 囊饵料) 与藻类、 轮虫共同进行投喂, 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 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 若是投喂虾片, 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 1g/m3, 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 150 目筛网过 滤搓洗, 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

38、均匀后使用 ; 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 投喂量 与蚤状体第一阶段 (Zl) 时相同, 轮虫投喂量为 0.35g/m3, 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20% 的海水 ; (4) 待幼体发育到糠虾 1 期时, 每天投饵 6 次, 两次为丰年虫, 其余 4 次为 BP 或虾片。 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 1:1, 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 则不能 再加入丰年虫 ; BP 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同, 同时保证 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 5 万 cell/mL 的密度 ; (5) 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 1:。

39、10。每天投喂 丰年虫两次 ; 另外投喂 4 次 BP 或虾片, 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 同 ; e水质调控 : 在步骤 c(4) 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 7 万 celll/mL ;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及乳 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 和光合细菌以 5:1 的质量比复配使用, 以添加量为 0.01% 加入到水中 ; g质量检验 : 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 (P10) , 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 销售 ; 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 : a) 盐度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 15 分 钟, 再放回苗池水 15 分钟 ; b) 饥。

40、饿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 不充气, 饥饿 1 天 ; 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 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 90% 以上时, 即为仔虾 质量控制合格, 可出苗出售。 0013 实施例 5 a海水处理 : 海水经过砂滤、 臭氧和化学消毒处理, 臭氧由臭氧发生器生成, 投放量为 0.02 mg/L, 臭氧消毒后用二氧化氯 ( ClO2) 45 mL/m3消毒, 充气搅匀后静置18h 后用硫代 硫酸钠消除余氯, 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 10、 1.0、 0.5m 的滤膜过滤 ; b幼体投放 : 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 200 只 / 升的密度放入大小为 lm3的圆形水。

41、族箱中 ; c环境控制 : 水温 : 蚤状幼体阶段 29, 糠虾幼体阶段 30, 仔虾阶段 27 ; 溶解氧 : 6.0mg/L 以上, 充气量随虾苗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大 ; 盐度 : 30 ; 光照 : 全黑暗 ; d饲料投喂 : (1)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 6 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 及酵母、 轮虫, 使角毛藻或 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1 万 cel/mL, 酵母的密度为 0.25g/m3; (2)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 (Z1) 时, 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 使角毛藻 的密度恒定为 7 万 cell/mL, 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 5 万 cell /mL ; 加入藻类 。

42、12 小时后 说 明 书 CN 103766262 A 10 8/8 页 11 投喂酵母, 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 0.15g/ m3, 轮虫的密度为 10 个 /mL, 每 6 个小时用显微镜 观察一次, 计算藻类的数量, 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 (3) 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 (Z2 阶段) , 适当使用虾片或 BP(育苗用微 囊饵料) 与藻类、 轮虫共同进行投喂, 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 使BP的密度恒定为0. 10g/ m3, 若是投喂虾片, 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 1g/m3, 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 150 目筛网过 滤搓洗, 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 ; 。

43、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 投喂量 与蚤状体第一阶段 (Zl) 时相同, 轮虫投喂量为 0.35g/m3, 且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 20% 的海水 ; (4) 待幼体发育到糠虾 1 期时, 每天投饵 6 次, 两次为丰年虫, 其余 4 次为 BP 或虾片 ; 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 1:1, 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 则不能 再加入丰年虫 ; BP 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同, 同时保证 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 5 万 cell/mL 的密度 ; (5) 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 1:10 ; 每天。

44、投喂 丰年虫两次 ; 另外投喂 4 次 BP 或虾片, 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 (Z2) 时相 同 ; e水质调控 : 在步骤 c(4) 阶段加入小球藻密度为 7 万 celll/mL ;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及乳 酸芽孢杆菌的其中两种以任意比复配, 和光合细菌以 5:1 的质量比复配使用, 以添加量为 0.01% 加入到水中 ; g质量检验 : 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 (P10) , 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 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 : a) 盐度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 15 分 钟, 再放回苗池水 15 分钟 ; b) 饥饿耐受性测试 : 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 不充气, 饥饿 1 天 ; 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 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 90% 以上时, 即为仔虾 质量控制合格, 可出苗出售。 说 明 书 CN 103766262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