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6624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07 CN 103766243 A (21)申请号 201210394542.2 (22)申请日 2012.10.17 A01K 61/00(2006.01) (71)申请人 朱祖阳 地址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西马庄园 28-661 号 (72)发明人 朱祖阳 (54) 发明名称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 (57) 摘要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属于海洋渔业 生物资源增养殖技术领域。 在浅海建造人工鱼礁, 为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索饵空间, 一定坡度礁体在 一定流速海流作用下, 可以产生上升流, 提高渔获 量。
2、。人工鱼礁受海水深度、 海流、 地形和底质条件 限制, 投资成本高。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 远远突破人工鱼礁限制, 不但可以在数十米深浅 海里进行, 就是在数百米、 千米深海里也可以实施 人工诱导上升流, 投资成本低。最核心技术突破 是材料由刚性变柔性, 由立体变平面, 由复杂变简 单, 不受海水深度、 海流、 地形和底质条件限制, 可 在大洋海域里进行, 经济效益高, 社会效益生态效 益显著。这使得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有 了无比广阔施展舞台和巨大市场经济价值。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
3、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66243 A CN 103766243 A 1/1 页 2 1.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有关诱导膜技术原理、 材料、 附件、 设计理念、 方案等, 均受 专利权保护, 需经专利权人授权。 2. 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筑材料由刚性材料转用柔性材料, 需经过专利权人授权。 3. 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筑材料由立体材料转用膜面材料, 需经过专利权人授权。 4. 无论诱导膜长度和高度尺寸如何变化, 无论坠子和浮子大小轻重如何, 无论缝制安 装间隔距离长短, 安装数量多少, 无论强化带选用何种材料, 经纬间隔距离长短, 强化带宽 度大小, 均不构成。
4、实质性改变, 均不影响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 均需经过专利权人授权。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66243 A 2 1/7 页 3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 技术领域 0001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属于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增养殖技术领域。 以深海大 洋表层为舞台, 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 以太阳光为能源, 以氮磷硅铁等营养元素为骨架, 以海洋生态系统为工厂, 以解决人类食物供给短缺问题为动力, 以人工诱导上升流为基本 技术途径, 将气候变暖元凶二氧化碳化害为宝, 经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大规模生产浮游生物, 以鱼虾蟹贝富集转化浮游生物, 最终转化为鱼肉、 鱼粉、 鱼油、 虾蟹贝等食物。 背景技。
5、术 0002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仅占海洋面积千分之一的上升流海域, 生产出全世 界渔获量的 50%, 占海洋面积 7.5% 的大陆架海域, 生产出全世界捕捞渔获量的 90%, 其它占 海洋面积 92.5% 的深海大洋海域, 仅生产不足 10% 的渔获量。主要原因是因为热带亚热带 深海大洋海域温跃层强度大, 深层海水营养盐不能上升到海洋表层真光层参与光合作用, 造成海洋表层营养盐含量严重贫乏, 初级生产力很低, 海洋鱼类等生物因为没有充足的食 物供给, 造成渔业生物资源匮乏, 渔获量很低。 0003 当生活在海洋表层海水里的生物死亡后, 生物体逐渐下沉, 在下沉过程中, 生物体 。
6、被细菌逐渐分解,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营养元素被分解释放回海水中, 由于底层海水温度低, 没有太阳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这些营养元素没有被消耗, 而在海水中逐渐积累储存。 0004 当上升流将含有大量氮、 磷、 硅、 铁等营养元素的底层水上涌至温暖海洋表层时, 在阳光照耀下, 二氧化碳、 水和营养元素, 经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生产出大量浮游生物, 为鱼 虾蟹贝等动物提供丰富食物, 引起生物数量大爆发, 这就是占海洋面积千分之一的上升流 海域, 生产出世界 50% 渔获量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我们将上升流海域面积扩大一倍, 即意 味着增加 50% 渔获量。 0005 从现实情况来说, 现在海洋渔业。
7、捕捞技术与捕捞能力都不成问题, 只要有足够的 渔业资源量和资源密度, 人们就能够将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见的渔获量。现在的核 心问题是如何大幅度增加渔业资源量。那么, 如何才能够大规模大面积大范围低成本地提 高海洋渔业资源总量呢。 0006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的核心任务就是大幅度提高海洋渔业资源总量, 具 体实施方法就是大规模大面积大范围低成本人工诱导上升流。 我们已经找到解决人工诱导 上升流海洋牧场这一关键技术途径, 可以将人工诱导上升流技术变成现实, 并实现产业化。 0007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 物质是循环的, 能量是流动的。氮、 磷、 硅、 铁及其它微量元素 可以从上升流海水中。
8、得到补充, 碳、 氢、 氧、 钙、 镁、 硫、 钠、 钾可以从海水中得到充分供应。 组 成鱼虾蟹贝等生物体的所有物质元素来源问题解决了, 能量来源是太阳光能, 虽然能量在 流动过程中会有一些损失, 但太阳光能在源源不断的供应, 可以承受这些损失。因此, 只要 在海洋表层系统中的物质元素流入大于流出, 系统的食物产出就是有保障的。我们所需要 的产出是鱼肉、 鱼粉、 鱼油、 虾蟹贝等食物。 0008 人类如果不人工养殖猪牛羊等牲畜, 而靠捕杀野生动物来获取肉食, 人类将在灭 说 明 书 CN 103766243 A 3 2/7 页 4 绝所有大型野生动物后无肉可食。 人类如果不人工饲养鸡鸭鹑等禽类。
9、, 而靠捡拾鸟蛋为食, 人类也将在灭绝各种鸟类后无蛋可食。人类如果不人工种植稻麦黍等谷物, 而靠采集野生 植物种子为食, 那么人类也将在采净各种植物种子后无粮可吃。 0009 这样的道理谁都明白, 可是人类却在海洋中一直靠捕杀野生鱼类来满足自身食物 需求, 而没有将大规模人工海洋鱼类养殖提上议事日程。人类一直在不断强化捕杀海洋鱼 类资源的探测能力和捕捞能力, 一直在进行酷渔滥捕, 以至于造成一些鱼种数量下降, 个体 变小, 失去捕捞价值, 有的甚至绝种。 0010 世界各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工作目前主要是限制捕捞数量、 控制捕捞规格、 缩短 捕捞时间和减少捕捞区域, 而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海洋渔业。
10、资源总量的人工增养殖问题。 现在的主要渔业管理理念就是针对现有有限资源如何防止别人进入, 如何在既得利益者之 间进行瓜分。 0011 在海洋中人类如果只是无限度的索取捕捞现有鱼类资源, 而不认真考虑如何在海 洋里大规模大面积大范围人工增养殖鱼类资源, 最终人类也将无鱼可食。仅仅靠保护现有 渔业生物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连现有资源都保护不了, 海洋渔业资源将很快枯竭。 人类 的技术能力进步太快, 市场需求增加太快, 探测捕捞装备更新太快, 在鱼类资源属于公地资 源的情况下, 谁捕到算谁得, 过度捕捞将是必然的结局。 0012 为了保证人类一直有鱼可食, 我们必须在海洋里走现代化农牧业发展的道路。
11、, 化 公地为私地, 确定海域使用权, 突破近岸海域的限制, 在辽阔的深海大洋中大规模大面积大 范围低成本人工增养殖鱼类等生物资源, 这就是海洋牧场经济。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 是技术革命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 也是国民经济发展规 律的客观要求。 0013 只要合理确定受法律体系保护的海域使用权, 制定科学完善的技术操作规程, 采 取适当宽松的政策鼓励措施, 保护投资者合理合法权益, 保证适当的投入产出比, 培育恰当 的风险管控能力, 妥善处理既得利益者和新入投资者的利益关系。这样社会各方面富余资 金就会投入这一新兴领域,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加新的就业吸。
12、纳能力, 形成新的渔业增 养殖产业。 而鱼产品市场可以说是无穷大, 食用不了的鱼肉可以加工成鱼粉, 变成饲料原料 以替代粮食, 使用不了的鱼油可以加工成生物柴油, 变成燃料以替代石油天然气。 鱼产品既 然可以转化为粮食和燃料, 它也就有了无穷大的市场容量。 0014 这样的海洋牧场经济就成了真正的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海洋牧场经济完全符合 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 海洋牧场经济就是充分开发利用太阳光能和 生物质能的蓝色海洋经济的典型案例。一切的起点均来自于永恒的太阳光能。这才是真正 的绿色能源。 0015 由于海洋面积宽广辽阔, 海洋表层太阳光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极低, 。
13、任 何一点技术进步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还可以带来良好的环 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理想状态下, 巨大的海洋食物供给潜力的发挥将逐步缓解人类对陆 地食物供给需求的压力, 如果人类能够通过海洋养殖基本解决食物供给问题, 那就为陆地 森林、 草原和湿地资源保护提供机会, 为陆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机会,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 供机会, 为城市乡村建设发展提供空间。 0016 人类总是要想方设法解决食物供给问题的, 任何人、 任何国家、 任何时候都回避不 说 明 书 CN 103766243 A 4 3/7 页 5 了这个问题。当今社会的所有矛盾都聚焦在这里。民以食为天。海洋牧场经。
14、济就是为了从 根本上彻底解决人类食物供给短缺问题, 在海洋表层将太阳光能转化为食物。人工诱导上 升流海洋牧场技术就是海洋养殖理论的具体体现, 其技术理论体系将对历史发展有十分深 远的影响, 她将人从陆地人变成海洋人, 将人类文明从陆地文明变成海洋文明, 将人类食物 供给从以陆地为主变成以海洋为主。海洋牧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永无止境。 0017 在辽阔的深海大洋表面进行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计划是一项超前思维, 其基 本观念就是跨越陆地, 进入海洋 ; 跨越浅海, 进入深海 ; 跨越捕捞天然野生资源, 进入人工 增养殖生物资源。人类进入文明以来, 粮食、 肉蛋奶等食物生产一直主要在陆地上进行, 其。
15、 基本模式就是砍伐森林, 开垦草原, 开辟耕地, 精耕细作。现在陆地上宜农土地资源几乎已 被开垦殆尽, 海洋天然野生鱼类生物资源也基本被捕捞殆尽, 已经到了必须跨越陆地进入 海洋、 跨越天然进入养殖的时候了。 0018 目前海洋牧场计划已经在浅海海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其主要表现就是人工增殖 放流、 浅海底播增殖和人工鱼礁建设等。但是浅海海域面临着环境污染、 酷渔滥捕、 面积有 限、 其它行业用海竞争加剧等问题, 而深海大洋海域却没有上述问题。 虽然在深海大洋海域 实施海洋牧场计划现在还很少有人提出,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经济技术可行 性方案。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深入的探索研究, 。
16、并且取得重大技术理论突破。 0019 我们在研究全球气候变暖、 海洋生物碳汇、 粮食危机、 能源危机、 太阳能大规模固 定开发利用等课题过程中, 发现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调控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进而控制全球 气候变暖进程是成本最低的可行性方案, 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是 在深海大洋海域开展大规模生物固碳的一个可行性很强的方案, 为此进行了多年深入的探 索研究, 同时解决理论、 材料、 成本、 效益、 投入、 产出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技术问题, 并形成全 新的技术理论。 0020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计划以大规模大面积大范围低成本人工诱导上升流为 技术创新核心, 以创新理论、 创新材。
17、料、 超低成本、 超高效益为技术可行性方案突破口, 以从 根本上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粮食供给短缺危机为行动指南。 0021 我国粮食生产供给一直存在很大压力。我国几乎没有耕地资源储备, 现有耕地也 几乎全部满负荷生产, 几乎没有剩余粮食生产能力储备, 目前主要靠从国际市场进口来弥 补食物供应短缺。我国每年进口 5000 多万吨转基因大豆等粮食, 按一吨大豆折合三吨粮食 计算, 即约 1.5 亿吨粮食生产能力需求靠进口来满足, 约占我国粮食总生产能力的 30%, 形 势十分严峻。 0022 在辽阔的海洋里大规模生产鱼虾蟹贝等食物, 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梦想。人工增殖 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巨。
18、大, 资本回收周期长, 风险不确定, 资源管理难度 大等原因, 目前主要以政府公益性投资为主, 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考核对象, 经济 效益暂时不太突出, 民营资本没有大规模介入。浅海底播增殖主要以养殖海参、 鲍鱼、 扇贝 等移动缓慢的高价值海产品为主, 对海底资源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由于有较高的投资回报 率, 风险较为可控, 民营资本已经介入。 0023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创意最开始诱因是人工鱼礁理论。 在浅海海域投放 淘汰渔船、 混凝土构件建造人工鱼礁, 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繁殖、 产卵、 索饵、 遮荫、 避敌、 生 长、 育肥、 活动空间, 一定大小坡度的礁体在一定流速的海流作。
19、用下, 可以产生上升流, 进而 说 明 书 CN 103766243 A 5 4/7 页 6 提高海域初级生产力, 最终提高渔获量。 我们在人工鱼礁理论和现象启发下, 经过长期不断 探索, 总结运用现代最新科技理论成果, 紧紧抓住核心问题, 锲而不舍, 终于在人工诱导上 升流海洋牧场技术理论上获得重大突破。 0024 我们的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水平从理论上说已经远远突破人工鱼礁理 论的限制, 比人工鱼礁理论更有竞争力。现有的人工鱼礁理论和实践受海水深度、 海流、 地 形和底质等条件的严格限制, 投资成本随海水深度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而我们的人工诱 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不但可以在数十米深的。
20、浅海海域里进行人工诱导上升流, 就是在数 百米, 甚至数千米深的深海大洋海域里也可以实施人工诱导上升流, 投资成本随海水深度 的增加仅呈算术级增长, 而且最核心的突破是投资成本比同样条件下的人工鱼礁成本低得 多, 且不受海水深度、 海流、 地形和底质等条件的限制, 可以在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海域进 行, 甚至可以在深海大洋海域里进行, 发展空间巨大, 投资回报率高, 经济效益高, 社会效益 和生态效益显著, 政府和民营资本均可以进行操作。 0025 海洋面积足够大, 海水深度足够深, 大洋海域渔获量相当低, 而上升流海域渔获量 相当高,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从宏观经济上说产出远远大于投入,。
21、 这使得人工诱 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有了无比广阔的施展舞台和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 这是一种突破性 的全新技术发明。 0026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的战略目标 : 在任何情况下, 海洋牧场可以在中国 470 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内全面满足全体中国人对食物供给不断增长的需求。也 就是说海洋牧场要具有折合 1.5 亿吨粮食的有机物生产能力。折合每平方公里有 32 吨粮 食生产能力, 折合每平方米约 32 克 / 年粮食生产能力。秘鲁上升流海域初级生产力平均为 300-500 克碳 / 平方米 . 年。陆地上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平均为 500 公斤 / 亩 . 年, 合 750 克 / 平方米。
22、 . 年。按初级生产力同口径计算耕地约为 300-500 克碳 / 平方米 . 年, 与上升流海 域相当。我们对海洋国土的粮食生产能力要求只相当于耕地的 5%。 0027 从太阳光能辐射资源来说, 我们应该完全有能力做到, 这远远没有达到太阳光能 资源的限制。根据现有光合作用效率数据, 农作物为 0.5%-1.0%, 大型海藻为 4.0%-6.0%, 淡水微藻捷克栅藻在实验室最佳条件下最高可达 10%。中国海域平均太阳能密度 5000MJ/ m2.a, 有效辐射能 (约相当于可见光部分, 大致为太阳总辐射量的 50%) 2500MJ/m2.a。按 0.1% 的光合作用效率计算, 海面有机质生产。
23、能力约为 2.5MJ/m2.a, 浮游生物能值大约为 2.5MJ/kg, 即约折合 1000 克 /m2.a。 0028 像耕地一样耕海是许多海洋工作者的梦想。 池塘养殖、 笼筏养殖、 围海养殖是耕海 梦想在海岸陆地、 滩涂、 潮间带和浅海海域的实现, 人工放流增殖、 浅海底播增殖和人工鱼 礁建设等是耕海梦想在近岸浅海海域及较深海域的实现, 而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 是耕海梦想在深海乃至大洋海域实施的具体体现。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是否可 行, 理论突破是关键, 投入产出是核心, 政治意愿是保障, 市场需求是根本。 0029 所谓理论突破, 就是指综合运用人类科技理论研究的最新成就, 。
24、综合运用宏观和 微观自然科学领域的视野, 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 将大气圈、 海水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互动 的有机系统, 通过一系列可行的技术和工程措施, 扩大海洋生物的生存范围和生存空间, 提 高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 增加海洋真光层的营养盐含量, 扩大生物固定太阳能规模, 提高初 级生产力, 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通过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 说 明 书 CN 103766243 A 6 5/7 页 7 技术来增加海洋渔业资源总量, 从而提高海洋渔获量。 0030 所谓投入产出, 就是指在现有市场技术条件下,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的 投入产出比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比。
25、现有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经济效益更高, 甚至比陆 地农牧业食物生产更有利可图, 那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在资本逐利驱动下, 社会各方面资 金就会介入海洋牧场投资, 从而形成新的投资热点。我们的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 水平比人工鱼礁更有竞争力, 投资成本更低。 0031 所谓政治意愿, 就是指政府领导重视。中国不仅仅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中国还有 470 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国务院 2006 年发布的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行动纲要” 就是政治意愿的具体体现。 0032 所谓市场需求, 就是指当市场农牧产品绝对供应量严重不足时, 导致市场食物价 格暴涨, 以至影响国家社会。
26、稳定大局。 假设遭遇特大自然灾害, 或者气候变化引起粮食生产 大范围严重减产, 或者发生重大战争导致贸易封锁而无法进口粮食, 由此导致市场鱼价、 肉 价、 粮价翻番, 而且仅靠运用陆地土地资源无法有效解决。在此形势下,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 洋牧场技术有可能很快就会被国家决策层提上议事日程, 加以推广应用。 0033 中国人口众多, 耕地资源有限, 淡水资源分配不均, 粮食生产能力不足, 食物供应 安全一直是个很严重的政治问题, 所谓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就是这种国 情的具体体现。 现在随着城市化建设, 大量原有优质耕地资源变成城市建设用地, 永远失去 了粮食生产能力。 品种改良。
27、, 单产提高, 水利建设, 还有危机四伏的转基因食物进口, 虽然可 以暂时缓解粮食供应短缺的严峻局面,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问题。从国际市场进 口粮食只能弥补一时之急需, 而不能作为中国这么多人口平时安身立命的保证。唯有突破 陆地限制进入海洋, 才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食物供应短缺问题。 0034 海洋养殖是个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 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我们必须探索开路。 海洋 牧场已有在浅海海域成功实施的经验教训, 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总结一些规律。 人工 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在广阔深海大洋海域提高初级生产力, 进而增加海洋渔获量, 是 一种全新的海洋牧场经济模式探索。 0035 将。
28、人类食物生产供给注意力从陆地转向海洋, 需要有博大的胆略和气魄。市场需 求决定科研发明突破的方向, 向海洋要食物, 向海洋要能源, 是当今中国最殷切的需求, 在 科学规律指导下, 发明一系列经济可行的海洋牧场技术方案, 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地球 是我们共同家园, 需要我们共同精心呵护。 发明内容 0036 深海大洋表层有充足的光照、 适宜的温度、 合适的盐度、 二氧化碳、 溶氧、 PH 值和无 尽的水, 限制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就是营养元素相对缺乏, 由此造成动物缺少 充足的食物, 最终表现为渔获量较低。 由于温跃层的存在和制约, 下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元 素不能随时自由补充到表层,。
29、 以满足植物光合作用所需, 造成热带海洋的初级生产力不足 50克碳/平方米.年, 而相同光热条件的热带雨林初级生产力高达2500克碳/平方米.年, 相差 50 倍以上。而同在热带的秘鲁上升流海域由于表层海水营养元素经常得到上升流海 水的不断补充, 初级生产力可达 500 克碳 / 平方米 . 年, 比没有上升流的其它海域初级生产 力高出 10 倍以上。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的目的就是模仿天然上升流作用机制, 为 说 明 书 CN 103766243 A 7 6/7 页 8 海洋表层补充营养元素以提高初级生产力水平, 从而提高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率和 容纳量, 进而提高海洋渔获量水平, 。
30、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蛋白资源。 0037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洋牧场技术工程材料选用柔性膜状材料, 以下统称为 “诱导 膜” 。 0038 诱导膜主体材料包括各种纯棉、 涤棉、 棉麻、 混纺、 化纤、 涤纶、 锦纶、 尼龙等各种纺 织品面料, 还包括各种塑料薄膜、 高分子材料薄膜、 橡胶薄膜以及其它各种膜状材料。实际 选料时依据使用寿命、 材料强度、 对环境影响、 成本等综合因素统筹考虑具体材料。 0039 诱导膜强化材料选用柔性膜状复合材料, 如涤纶、 锦纶、 尼龙等各种化纤纺织品面 料, 在诱导膜受力较强部位加装强化带, 增加诱导膜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以抵抗海洋恶劣环 境的冲击, 以柔克刚。强。
31、化带的经纬间隔均为 2 米, 强化带宽 0.2 米。 0040 诱导膜除主体材料和强化材料外, 还包括缝制安装在诱导膜上的各种附件, 如底 纲、 坠子、 浮子、 营养袋、 锚绳和锚碇等。 为了节省成本, 附件材料尽量选用廉价易得的产品。 0041 底纲为缝制安装在诱导膜底部的一根绳索, 用以连接坠子和诱导膜。 0042 坠子用石块或混凝土材料制作, 中间打孔, 用绳索每间隔一定距离固定安装在底 纲上, 用以固定诱导膜底纲在海底的位置, 不被海流冲走移动。 0043 浮子用充气塑料球制作, 缝制安装在诱导膜中部和上部强化带处, 为诱导膜提供 一定的向上浮力, 诱导膜面在海流作用力和浮子浮力的共同。
32、作用下, 使诱导膜面与海底面 保持一定的向上倾斜角度, 诱导下层海水水团沿诱导膜面向上层流动。 0044 营养袋用布料制作, 缝制安装在诱导膜面上部, 用于加装各种营养物质并进行缓 释处理, 使营养物质在海水中逐渐溶解释放。营养物质包括各种植物限制性营养元素, 如 氮、 磷、 铁、 硅、 维生素、 生物素、 微量元素以及其它任何对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各种限制 性营养物质。加装营养袋是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水平。可根据实际 情况具体需求选择加装或不加装营养袋。 0045 锚绳和锚碇用现成商品, 主要用于在等深线超过 100 米的深海大洋海域固定诱导 膜底纲在海洋中的位置, 只要固。
33、定诱导膜底纲两边即可。在海流流速超过 1 米 / 秒的浅海 急流海域, 也需要用锚协助固定诱导膜底纲两边。 0046 在等深线为 10-100 米之间的浅海海域,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水水团来源取下层含 营养盐丰富的温度较低的底层与近底层海水水团。诱导膜底纲与海底接触, 底纲上每隔一 定距离安装坠子以固定在海底 ; 诱导膜其它部分游离, 诱导膜中部和上部强化带处各连接 安装一定数量的浮子, 浮子数量由海流流速大小确定。坠子提供的总重力是浮子提供的总 浮力的 5 倍以上, 以确保底纲在海底位置的固定。利用浮子向上浮力与海流对诱导膜迎流 面所形成的作用力使诱导膜与海底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倾斜角。
34、以 15-45 度之间为 宜。根据海流流速大小, 通过调整浮子数量与浮力大小, 来调整倾斜角的角度大小。以一定 倾斜角的诱导膜垂直拦截在海流流动路径上, 利用水流惯性力以及诱导膜迎流面不同深度 水压差和不同水流速度差异所形成的压力差, 诱导下层压力较大的水团沿着诱导膜迎流面 向较上层压力较小的上层流动, 从而形成人工诱导上升流。 0047 人工诱导上升流的动力来源是海流本身所蕴含的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 诱导膜 迎流面海流流速减小, 动能降低, 势能增加, 水压增加, 动能向势能转化。 诱导膜迎流面下部 率先降低水流速度, 水压增大, 水团从下层压力较大处流向上层压力较小处。 人工诱导上升 说。
35、 明 书 CN 103766243 A 8 7/7 页 9 流无需额外施加人工动力。 0048 为了不影响船舶航行, 在航道区, 诱导膜顶部离海平面 20 米以下, 以超过船舶最 大吃水深度为宜。在非航道区, 诱导膜顶部可以离海平面 5 米左右, 在不受海面风浪破坏的 前提下, 尽可能将下层富含营养盐的水团诱导上升到太阳光辐射充足且温度较高的上层海 域, 为植物光合作用补充各种营养盐, 提供适宜生活环境, 提高初级生产力水平。 0049 在诱导膜顶部留有 5 米高度不安装浮子, 顶部诱导膜可以随海水自由飘动, 为幼 鱼扩大遮蔽空间, 为海洋生物提供繁殖、 产卵、 索饵、 遮荫、 避敌、 生长、。
36、 育肥、 活动空间, 同时 为附着生物扩大附着面, 为海洋鱼类提供更多饵料生物。 0050 在等深线 100 米以外的深海大洋海域, 人工诱导上升流海水水团来源取下层含营 养盐比较丰富的 100-200 米深度的低温水团。具体依据不同深度海水营养盐浓度测定数据 后确定, 综合考虑营养盐浓度和诱导膜安装加工成本, 原则上诱导膜底部最深不超过海平 面下 200 米。诱导膜底纲采用锚绳和坠子共同固定, 诱导膜底纲两边用锚绳锚定在海底固 定, 诱导膜其它底纲用坠子固定, 坠子的总重力稍小于浮子的总浮力, 重力不足部分由锚绳 提供。其它方面与等深线在 10-100 米之间的浅海海域诱导膜制作安装条件相同。
37、。 0051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在工厂里根据技术设计要求生产安装好诱导膜, 以及相应的底纲、 坠子、 浮子、 营养袋、 锚绳、 锚碇, 并缝制安装到位, 叠放整齐包装。 0053 用船将诱导膜运输到实施海域, 在与海流流向垂直的海区, 安放好诱导膜, 固定好 底纲和坠子, 让诱导膜在海水中充分展开。 0054 定期定点测量海流流向和流速, 测量海底和海表层营养盐浓度, 测量初级生产力 和次级生产力, 测量海区渔业资源量和渔获量。 0055 基本长度尺寸比例关系 膜高 : 2-3 倍海水深度。 0056 膜长 : 1-2 倍膜高。 0057 左右列距 : 1-2 倍膜高。 0058 前后行距 : 5-8 倍膜高。 0059 假设 1 : 海水深度 50 米, 膜高 100-150 米, 膜长 200-300 米。左右列距 200-300 米。 前后行距 500-800 米。 0060 假设 2 : 海水深度 100 米, 膜高 200-300 米, 膜长 400-600 米。左右列距 400-600 米。前后行距 1000-2000 米。 说 明 书 CN 103766243 A 9 。